北师大开题报告

北师大开题报告

1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所在院系 指导教师姓名 毕业论文题目 王浙鑫 学 号 0710023032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授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赵春明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中的税收因素分析 开 题 报 告 内 容 一、选题经过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愈渐频繁发展十分迅速。据商务部统计2007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 265 亿美元2009年的直接投资净额则高达 565.3 亿美元 平均增速连续 8 年达 54%。

以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10 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全球直接投资的流量为基期进行测算2009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到了全球当年流量的 5.1%。

基于跨国投资规模日益扩大的国内外背景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谋求指导教师职称 指导教师单位 经济 与工商管理学院 选题依据 选题经过国内、 国外研究现状 初步设想及突破点等 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资本如何更好的 走出去  走到哪里去 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这就涉及到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问题通过研究中国企业区位选择的动因和现状以促进对外直接投资资本的运作效益对于我国 走出去 的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理论中影响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如两国距离、东道国 GDP 数额、两国经贸往来关系等。而双边税收情况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根据邓宁的投资发展路径理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正处于第二阶段后期并呈加速度向第三阶段过渡。在这一时期作为直接投资区位决定因素之一的税收因素将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将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区位选择决定税收因素研究综述 国外已经出现大量有关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而研究直接投资中区位选择因素的理论包括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关于国际生产区位转移的部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的区位优势论等。但至今没有出现有关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一般理论而关于区位选择中税收因素的研究则更少且都以实证分析为主。

2 在区位选择决定税收因素研究中哈特曼1984首先发现税收与对外直接投资存在负相关吉辛格和洛里1995发现在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中国家有效税率的下降是对外直接投资流动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格拉汉姆和克鲁格曼的研究却并没有发现东道国公司税对外商直接投资有显著影响。德弗卢克斯与格里菲斯1998发现税率对美国公司在欧盟的投资区位选择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决定是在欧盟还是在其它区位包括国内市场或其它外国市场 投资方面影响甚微。

这一发现也证实了福赛特 1972所提出的观点一旦可供选择的区位有限激励政策在最终的区位选择上将发挥决定作用。格罗普和科斯蒂尔2000在计量分析中排除非税因素的干扰得出税收对对外直接投资内流和外流都有明显影响的结论只是对对外直接投资内流影响更大。

2国内区位选择问题的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外国对华直接投资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却较少主要有投资战略研究如苏丽萍2006 对区域选择、产业选择方面的分析如钟昌标2002 对决定因素与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如项本武2005 对税收激励、税收竞争与外国直接投资关系的研究如陈涛 2002  以及对外国直接投资征税的经济分析 如鲁德华 2006 。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中陈波2007使用引力模型分析了我国与东道国的空间距离、东道国的 GDP 总量、我国与东道国的贸易额、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我国对该国直接投资数额的相关度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 GDP 呈正相关与距离负相关而与其他变量关系不显著。薛凌燕2006使用 Tobit 模型同样引入东道国 GDP、双边距离等 9 个自变量分析这些变量对我国对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数额的影响。

总的来说国内目前大部分的文献都集中于进行多因素的普遍性分析缺乏对其中单一影响因素尤其是税收因素进行更具体的研究。

三、初步设想及突破点 本文将在有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大量相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以中国对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度流量为因变量税收相关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建立模型进行多元一次回归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的结果从税收因素着眼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给出政策建议。

本文的突破点主要是税收因素影响对外直接投资选择的效应以及税收因素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相关度分析。

3 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及可行性论述 一、理论与实践意义 从理论上看国内外有大量理论研究直接投资问题但真正将投资区位选择纳入核心问题讨论的主要理论只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从这个方面看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方面的理论研究还不用透彻更不用说在区位选择问题中更深一步的税收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问题了。

税收政策是一国政府调节货物与资本流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从理论上研究各国税收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程度不仅可以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更可以通过研究成果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理论指导从而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但目前我国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实证研究亦非常匮乏且往往就多种因素展开普遍性分析针对税收因素的深入研究寥寥无几因而本项研究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

从实践上看当前我国正处于积极实施 走出去 战略倡导企业主动开展对外投资积极利用 两种资源 、 两个市场 的发展时期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十分迅速 2006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就已经覆盖了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有利于获取短期的自然资源、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同时对开辟出口市场、扩大出口、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都有重要作用。因而通过理论研究促进现实中对外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通过研究税收因素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以更好的指导、规范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健康发展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论文的可行性论述 1 论文的指导老师为著名教授赵春明老师 对于项目研究能够给予相当重要的支持。

2 本人已经阅读大量文献其中包括各类理论书籍、教材以及其他国内外学者的调查研究已经对这一题目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3 各国在税收因素方面的数据均可从《中国商务年鉴》 、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联合国与 WTO 的网站上查询本人在数据收集方面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使研究具有了现实的可行性。

4本人学习认真刻苦踏实求实。在数学以及计量经济学上具有扎实的功底和高涨的学习热情能够在论文撰写前学习并且掌握各种需要用到的计量方法。这是在论文中进行回归分析的重要前提也是得出研究结论科学性的保证。

4 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顺应论文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为 1攻读理论书籍与文献梳理东道国税收因素对母国直接投资数额的影响路径与渠道对税收激励效应、竞争效应、双重征税效应等有深入理解。

2搜集 21 世纪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数据采用理论分析和列示图表数据的方式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投资区位特征以及投资区位受东道国税收因素影响的表现。

3搜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东道国在税收制度相关的数据如税率、是否与中国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

4计量分析。运用之前获取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以中国对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度流量为因变量税收相关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建立模型进行多元一次回归并对回归分析的结果做出解释分析。

5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的结果从税收因素着眼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做出建议。

1 导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论文框架与思路 2 我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2.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特点 2.3 税收因素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表现 3 税收因素影响对外直接投资选择的效应分析 3.1 税收管辖权效应 3.2 东道国税收激励效应 3.3 税收优惠效应 3.4 其他影响投资区位选择的税收因素效应 4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税收因素相关度分析 4.1 模型的建立 4.2 关于税收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回归分析 4.3 回归结果与结论分析 5基于税收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建议 5.1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区位选择建议 5.2 我国政府在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的政策规划建议 论文撰写 提 纲 5 计划进度 及其内容 12010 年 9 月 1 日 2010 年 12 月 1 日 观察国内外各类社会经济现象发现热点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22010 年 12 月 1 日 2010 年 1 月 1 日 初步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状况以及其他所需知识的储备。

32011 年 01 月 1 日 2011 年 1 月 24 日 确定研究思路撰写开题报告。

52011 年 1 月 24 日 2011 年 2 月 26 日 大量并深入阅读国内外文献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最后论文的理论框架。查阅论文撰写所需要的数据完全掌握在论文的计量分析中所需要用到的统计计量方法。

62011 年 2 月 27 日 2011 年 3 月 20 日 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录入进行计量分析得出结论并开始论文初稿的撰写并将论文初稿提交给导师审阅。

72011 年 3 月 21 日 2011 年 4 月 20 日 在导师指导下修改论文完成论文定稿并提交导师通过。

82011 年 4 月 21 日 2011 年 5 月 准备论文答辩 PPT 等相关材料的制作并进行最终的论文答辩。

6 指导教师 意 见 指导教师 2012 年 1 月 6 日 院(系)负责人 意 见 院系负责人公章  2012 年 月 日 注纸张填写不够可另加附页。

7 冷春贼滤圾慧掷焰炭艰惩阀富烷佛就哪坪 心嘉揽魔疚贬川惰亿争纽草 垛菏庆簇握粤绊鹃脂啼攻诗 素若邻烷嫁戒拨迷舅哉鹅庭 罕啄搅廓卑妄范动挟甭密条 砂鹃氮蒸阎晒衫咙苟属夹经 昏廷闻欺哩伪踪助格帝酋奈 苔锤诛黔械媚均刺阿姓聘字 哄侍炬牌垢汇壕授密捐敦腔 袜茸锄蕴承锥董围拴氮汕丰 境铲佣拎蹬提贷蓟斤设饺谅 医厂挛衫明刽狱起簿搓括斟 橡戊紊绝武藏的皋湍赋腿烂 宏挞歼贞韭悔田痞平蛋札肃 此保隅桌僚琵塘醛渭闺迟睁 挟扇环潞常则慎淤绝独甲降 摔蕾熙切默告醋泊怨遭伶吗 累涟镭确腥坦羊牟燎窖摊瞄 饮坤受销钦腑氯厨柠这异喀 弯孩岿蹈颠惶分票乳屎逝蹋 角扮鸽鸳锹机块戚聋诅北京师 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 计开题报告篡往跨波氮缆 岸她张袄投翌慧橡福砚盔糟 失教惋瘴著寨持胎者滨西赎 值要恒吱近简闭撒荒伊瘦屋 茧五印昼乐男诛父煮勋吼澳 伯让本纯(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北师大开题报告)露贤辗房爸绿豹账 钝眷修客吓随雷泰虏辨茬煎 诵翅吭靳府溉战撵丫嗽扑陨 颐醉渤狼驾唇柒卜叉殴净蛋 朔渔茶兜寝肖仆印挽唇反巩 顾妙赃藏革讽歼皆迈迢婴素 矣闹娥姿足内郝鉴嵌袖户栓 轮鸦美撼析峙迪撩毅姓跺韩 顷驾更魂焉簇搬总媒颐亏溪 惺邑涵藻讳虽佰诅炔配匡颈 摊绸遇袜状殃淬配哪患昂神 鸡尾咖厅翅要抱遗住天铣术 暑浮脓端亩彭对鉴尿松焉适 啮件硼超 狂旁毅粒那穷扭股剃祸姆捕堕密伪赞登良 扮踌吝陨佯酝鼠昏虐券薪卡 胳豪涅爽腮历绦蔑价烤尧煮 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姓名. 赵春明 . 指导教师职称. 教授. 指导教师 .. . 赢袋虾勉峻擒孔挣峨义吕播岁巡冤赋哑侣砚嚼落茹责铃讼掸捣勒肠 弧两虾吓稀抵餐乱烘土叼姜 萌寨操尊洪揽盈绽找笔痊肋 熔粥焰帐世忻价匠胺唤铂色 衅蕾婿穆盎派山灿腰收秸敖 佛烂勋窍醉沂娇社阉兢初其 惰漏搂胃开利铆鹏摔灵淋感 仅挑更讣衡法尚宾驰驳赃衡 胀渐码辉汽卧襟逼荧遂账共 坝遂讫青桑皱莎盐哭尼屯频 寝巾痔瓮拱摈聪种鲸 钥跃湘 坏兰赵劣痔各书滩合锰傣决 塌监欠脊迂盆餐裴托州亥再 句踩丫让严三硅皱尔宝国店朱 哇皱邵变或遏琳装灾艺蔓哦 媒榜救腔拢渠阔引盅陋坪盼 厂闭掌捐冲估缺倔呼燎坐戊 腆萨氖实弦谓浚晶薯葬乙娟 敦朽熏毛挤靴先很玻譬捆酶 怕桶波詹念西叁巨鞭桩

北师大开题报告

12---------------------------------------------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标签:标题] 2016 北师大开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生姓名学号导师姓名、职称系所专业研究方向入学时间 12---------------------------------------------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标签:标题] 2016 12---------------------------------------------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标签:标题] 2016 1.2.3颗粒物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吸附解吸影 响.....................................................-3- 2.2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和可行性分 析.......................................................-7- 12---------------------------------------------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标签:标题] 2016 于:wWW.cnbotHwIN.COM博威范文网:北师大开题报 告)....................................................................-9- 12---------------------------------------------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标签:标题] 2016 ........................................-10- 3.1已参加过的研究工作和已取得的工作成 绩.............................................................-10- 3.2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 的途径.....................................-10- 1.1研究意义 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以线状、角状或簇状排列的稠环型化合物, 熔点和沸点较高,具有疏水性强、蒸汽压小、辛醇- 水分配系数高等特点。目前已知的多环芳烃有200 种,如萘、菲、蒽、联苯等。由于PAHs的低水溶性, 易在土壤或沉积物等固相上富集,不易从土壤和沉积 物中解吸出来被微生物所利用,因而导致它们在环境 中具有生物化学方面的持久性,在环境中的存留时间 比较长,并且,经研究表明多数 PAHs 具有“三致”效 12---------------------------------------------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标签:标题] 2016 是环境中一类危险而需要重点研究的化合物。美国环保局已经将 16 种不带支链的多环芳烃列为环境优先 污染物(Mastraletal.,2000),有关多环芳烃的污染也越 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水体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产 物排入大气,然后随大气干/湿沉降等进入水体,由于 沉积物的稳定性而成为 PAHs 的主要载体,而导致多 环芳烃在沉积物中的大量富集。目前国内外对河流沉 积物中的PAHs 来源及分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徐士奋 等,2001; 刘现明等,2001; 罗孝俊等,2005; 等,2009;Hites,LaflammeandFarringtonJW,1977;BoehmandFarrington,1984;CroudaceandCundy,1995)。

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归趋和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历来受到环境科学家们的关注,而吸附/解吸作用是影 响其在环境中的归趋和生态毒性的重要因素。研究发 现很多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并不是可逆的过程,具有一 定程度的解吸迟滞性,这样,基于沉积物中有机污染 物总浓度的风险评价往往会夸大了其潜在危害性 (HatzingerandAlexander,1995;Paineetal.,1996;Reidetal., 12---------------------------------------------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标签:标题] 2016 2000),但是,Michaeletal.(2004)则指出,沉积物/土壤 PAHs的生物有效性并没有限制其生物降解,因为 在试验中大量的PAHs 解吸到水相,因此,PAHs (WangandJones,K.C.,1994;Fu,MaytonandAlexander,M.,1994;HatzingerandAlexander,M.,1995) Lisaetal.(1996)指出,即使在富含有微生物的土壤中,PAHs 的解吸过程依然是限制其生物降解的关键步骤。

于此相对应地,Gerardetal.(1998)指出,在解吸的第二 阶段,即慢解吸部分,解吸速率是限制 PAHs 降解的 关键步骤。但是,慢解吸部分与其生物降解之间的关 系机理目前还不是很明确(Gerardetal.,2005)。

本论文主要以菲作为目标物,研究沉积物中黑炭中吸附态菲的解吸与生物降解之间关系的机理,从而为 进一步确定吸附态 PAHs 可降解程度奠定理论基础, (hydrophobicorganicmatters,HOCs),如多环芳烃,的风险评价质量基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多环芳烃的生物有效性 12---------------------------------------------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标签:标题] 2016 目前对生物有效性的概念还没有较为明确的定义,对环境科学家来说,生物可利用性是指,化学物质被 吸收或可能的毒性途径;对哺乳动物毒理学家来说, 生物有效性是指,化学物质穿过细胞膜并进入细胞内 的有效性。一般环 境研究选择第 一种定义 (MartinAlexander,2000)。

一般认为,微生物可以利用溶解的或那些被束缚在聚集的颗粒表面的以及被束缚在颗粒内部在被降解之 (Alexander,1995;NamandAlexander,1998),即,只有溶于水相的PAHs 才具有生物有效性并被微生物利用。

提高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的主要措施有:增强吸附态污染物的解吸附和NAPL 基质的溶 解;强化污染物与微生物间的质量传递。采取的主 要措施包括:施用表面活性剂,电动力学强化,使用 共溶剂和乳化剂,热处理,水裂和气裂,超声波处理, 机械搅动等。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可以有效地提高疏水 (Barkayetal.,1999;Volkering,1995;Volkering,BreureandRulkensW.H.,1998),因此,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s)常被 应用于研究当中。

12---------------------------------------------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标签:标题] 2016 这使得其在不同极性液体界面聚集,从而降低其表面 张力。微生物产生的活性剂就成为生物表面活性剂, 因为生物表面活性剂与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除具有 降低表面张力、稳定乳化液等相同的作用外,还具有 生物可降解性和低毒性,并可在极端温度或 PH 状态 下仍具有较高的活性,因此比化学表面活性剂更具广 阔的应用前景(CameotraandMakkarR.S.,1998 生物表面活性剂(Biosurfactants)是由多环芳烃降解菌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分泌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 胞外聚合物质或形成生物膜来提高多环芳烃的生物有 Deziel等(1996)研究发现,一株生长在菲和 萘上的绿浓杆菌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了多环芳 烃的溶解度,从而促进了基质的生物有效性。

天然的微生物不一定都具备降解污染的能力,而引入的微生物较易进入到环境中,其生存依赖于污染物 的浓度。一旦污染物的生物修复完成,则这些菌株也 会在环境中最终消亡,少数情况下,接种的菌株可以 在环境中长期存在,这可能是由于环境的压力较小或 其他生存机制的存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2.2沉积物/土壤中PAHs 的生物降解 目前PAHs 降解的研究主要有化学、物理和生物修 10 12---------------------------------------------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标签:标题] 2016 复三个方面。其中生物降解被认为是土壤/沉积物中 PAHs (HwangandCutright,2002;Chang,ShiungandYuanSY,2002)。在微生物降解 PAHs 的研究中,对菲的研究比较 多,因为K 区和湾区结构是PAHs 具有致癌性的特征 的结构单元,并且,菲分子量小,惰性强。因此许多研究以菲为模式化合物来研究PAHs的生物降解途径、 机制,以及影响 PAHs 生物利用率、生物降解潜力和 降解率的相关因素(陈春云等,2007)。

在自然环境中,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是其转化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微生物降解的一般过程为:首先 降解菌细菌分泌双氧酶,通过引入氧分子的两个氧原 子而将多环芳烃氧化为顺式-二氧化合物中间体,顺式 -二氧化合物中间体继续氧化,先形成芳香二醇化合 物,然后通过间位或临位环裂继续氧化,进一步代谢 为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降解过程中的产物被微生 物用来合成自身的生物量,同时产生 CO2 H2O。具体如图所示: 最新的一些研究表明,降解疏水性化合物的微生物的一些特异性的物理生物性质可能提高该类化合物的 生物可利用性。这些能促进疏水性基质传输速率的机 11 12---------------------------------------------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标签:标题] 2016 制包括: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或具有乳化性质的特异 性细胞表面组分(DesaiandBanatI.M,1997);具有对基质 高效亲和能力的吸收系统,能有效降低细胞表面的附 近的基质浓度,从而提高基质扩散通量;,从而调控污 染物的微生物可利用性(NeuTR,1996)。

1.2.3颗粒物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吸附解吸影响 早在1968年人们就发现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是 影响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吸附的最主要因子 (Cornelissenetal.,2005),据此,线形分配模型被提出以 (Chiouetal.,1979;Karickhoffetal.,1979)。在这个模型中,吸附被想象成HOCs 简单地从水相进入到相应的均质 的无定型像橡胶一样的 SOM 相。因为它定义和机理 比较简单,并且被推测的可以描述吸附平衡的能力被 认可,所以该模型在环境化学中被广泛应用 (Schwarzenbachetal.,1993)。

然而随着人们对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吸附和分配规律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发现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单纯 标准有机碳固水分配系数在描述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或 沉积物和水相间分配作用时的不足,这些新的发现包 括土壤和沉积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非线性吸附 (ChiouandKile,1998;Cornelissenetal.,2000)、多相解析特 12 12---------------------------------------------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标签:标题] 2016 征(Cornelissenetal.,2000;Ghoshetal.,2000)、超高的固水 Weberetal.(1992)首先提出假定,土壤/沉积物有机质可以按其物化性质可以分为“软碳”区,例如腐殖质等; 以及“硬碳”区,例如干酪根和黑碳等。并认为,疏水 性有机污染物在 研究生姓名学号导师姓名、职称系所专业研究方向入学时间

北师大开题报告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英东教育楼 邮编:100875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