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开题报告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 设计) 开题报告 题 目 : 上市公司 内 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专 业: 会计学 一、 选题的背景、 意义 (一) 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从安然事件的曝光, 到近几年的次贷危机造成了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等企业的破产倒闭; 近几年, 在我国国内发生了我国上市公司伊利股份高层管理人员未经董事会同意挪用公司资金、 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私自将上市公司款项打入自己创办企业等重大事件, 使得市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失去了信心, 这些事皆同内部控制失效有关, 内部控制是否得到完善执行也就成为如今关注的焦点。

美国对此颁布了萨班斯法案, 我国也在2006年出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 这两部指引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入了强制披露的阶段。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意义重大, 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当局内部控制的意识, 促进管理当局改进内部控制: 同时也可以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附加信息。

对于投资者而言内部控制信息是一项重要的决策依据, 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投资者可以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完善, 执行是否有效, 进而判断经营业绩和财务报告是否可靠。

(二) 意义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外公开披露的信息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包括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这些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是非常有用的信息, 但对于我国现在的投资者来说, 这些信息是不够充分的, 因此企业还应披露一些关于内部控制的信息来满足投资者对于信息的需求, 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是否真实、 正确,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内部控制的有无及其强弱。

现阶段,我国只要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 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都要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说明, 并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我国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这一方面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时间不是很长, 尚且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一般性的上 市公司。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还缺乏明确、 详细、 系统的规定。

因此, 进一步研究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美国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 早在20世纪70年代, 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执行情况是否必须以特定报告形式对外披露曾引起广泛的争论。

Raghunandan和Rama对《财富》 100家公司的年度报告进行调查后发现, 有80家公司提供了某种形式的涉及内部控制的管理报告。

McMullen、 Dorthy和Raghunandan对1993年2221家公司的年度报告进行了 研究, 结果表明, 有742家公司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 占总体的33. 4%。

他们还对1989年 1993年的4154家样本公司进行了研究, 发现平均有26. 5%的公司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 而那些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中, 仅有10. 5%公司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

对小公司而言, 内部控制报告和财务报告问题的相关关系更为明确, 因而认为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不大可能提供内部控制报告。

Hemanson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九种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进行了 调查, 分析了 他们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

结果发现, 调查对象认为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内部控制报告都能促进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但自愿披露比强制披露在决策方面更有作用。

2001年安然事件的发生, 使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法案》 , 正式提出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强制要求该法案的出台是美国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充分暴露、 欺诈案愈演愈烈的情况下, 加强会计监管、 坚定投资者信心的政府举措。

(二)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历了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 在借鉴国际条款和相应的实施方案前提下, 暴露出来属于我国特色的一些问题, 并有待我们去解决. 1、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形势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苗连琦, 2008) 表述了在 《上 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的颁布和实施, 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进入了一个强制阶段, 在实践中证监会和各证交所的相关规定还存在着差异, 从而产生了社会公众对信息的误解等问题。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成因及完善对策》(康均、 陈靓、 刘曦,2009) 认为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强制规定未得到有效执行, 公司的自愿性披露动机不强,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实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 《浅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刘胜福、 刘洋兵、 段伊诺, 2009) 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缺乏强制性和普遍性的明确规定, 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尚不统一, 注册会计师缺乏统一的执业标准。

《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杨有红、 汪薇, 2008) 的研究表明强制性披露要求并未被我国的所有的上市公司遵守, 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动机不强。

《强制披露规则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基于沪市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的实证研究》 (方红星、 孙翯, 2007) 指出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比较简略, 在监事会报告、 重大事项和公司治理中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上市公司较多, 但是详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较少。

因此强制性信息披露并不可能满足投资者在非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环境下的各种要求, 上市公司仍然会在规制下提供质量不同的信息。

2、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内容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思考》 (惠全红, 2008) 中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不控制信息披露的主题不够明确, 在上市公司中, 主要依赖于监事会,而监事会并不是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孙再凌, 2006) 中也同样指出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主要应该是董事会、 监事会, 他们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责任的性质与董事会也有所不同, 他们发表意见仅仅是对董事会和经理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监督。

《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刘肃, 2009) 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完整性、 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 个公认的评价标准。

由于没有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 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判别的可操作性的标准, 所以要求注册会计师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就是一种不是很现实的要求, 即使出具内部控 制审计报告, 不同的报告对企业内部控制发表的意见结论也很难具有可比性。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原因及对策》 (施卫东, 2007) 认为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作出了一系列规定, 虽然这些规定是较为完善的, 但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尤其是对一般性上市公司。

披露仅限于 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 而并未要求披露公司建立的内部控制的详细信息以及监事会的评价。

如果仅仅要求披露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容易造成披露的形式化, 信息含量小。

另一方面, 对于年报摘要, 允许公司监事会在认为已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时免于披露,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上市公司减少相关信息的披露和逃避责任提供了理由。

《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宋绍清、 张侠,2009) 选取2006 ~ 2007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统计年度、 公司规模、 上市时间、 上市地点以及年报发布时间等因素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有显著影响。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沪、 深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李少轩、 张瑞丽, 2009)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通过建立主成分Logistic回归模型, 对随机选取的167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发现,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受公司的股权结构、 公司治理、公司质量和审计中介等因素的制约。

3、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改进措施 《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刘肃, 2009) 完善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应借鉴国外其做法, 强调披露内部控制相关信息, 制定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建立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构架多层次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

《浅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刘胜福、 刘洋兵、 段伊诺, 2009) 认为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应强化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

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 建立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质量保障机制, 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减少舞弊的发生。

文中强调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自愿披露只有管理当局认识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益处. 他才会进行披露。因此,应当不断完善市场环境。

积极鼓励并保护企业自愿披露有关信息, 加强对自愿性 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加强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和指导, 建立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质量保障机制。

但是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出具内部控制报告, 是不现实的。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赵香稳、 郭颖, 2006)认为采取统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和审核的标准为提高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管理当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价应当遵循比较统一的标准。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内部控制的专项准则。

同时, 为使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发表验证意见有规可循. 节约审核成本, 建议审计准则委员会研究发布有关指导意见. 以便在我国公司治理环境和风险导向审计框架下,对管理当局内部控制报告的验证提供指导。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 (孙再凌, 2006) 认为应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加以验证, 并出具审核报告。

在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控信息时, 内部控制有缺陷的公司在未改善内控之前也会披露如 内控健全 的报告。

为了保证内控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需要作为 经济警察 的注册会计师提供鉴证服务。

可以借鉴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 要求注册会计师出具标明无保留、 保留、 拒绝表示意见、 否定意见的审核报告, 方便投资者识别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可靠性。

同时需要在审核报告中注明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意见只是在置信度内的相对保证, 而不是绝对保证。

与审计报告相似, 如果将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鉴定意见视作绝对保证, 则超出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能力, 且会引起外部投资者对鉴定报告的误解。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柏红翠, 2008) 认为我国还没有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全和不实的相关惩罚措施。

有关监管部门需要对上市公司的自我评价报告、 注册会计师的鉴定意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 对内部控制实施强制性审计。

同时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加大上市公司、 注册会计师的违规成本, 从源头上防范虚假的内控报告、 审核报告的产生。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成因及完善对策》(康均、 陈靓、 刘曦,2009) 建议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 以激发其对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 由于信息需求主体的多元化及其差异性, 在成本效益原则下, 不可能考虑全部信息使用者的所有需求, 那么目前就只能侧重考虑主要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对于信息提供者而言, 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公司治理机制。

其治理策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在公司内部推广内部控制理念并提高员工素质, 以降低内部控制管理成本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相关度, 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价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从而激励其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

《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杨有红、 汪薇, 2008) 认为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框架; 作为制定、 执行、 评估和审核的基础, 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应采用强制披露和分步走相结合的做法; 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应采用强制性披露和鼓励性披露相结合的作法; 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

三、 课题的研究内 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技术路线)、 研究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 标 (一)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阐述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概念, 及我国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上的发展历程; 2. 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 主要是说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在此基础上说明研究的意义所在; 3. 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通过对信息披露的规范性、 责任主体等方面进行分析; 4.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提出相关的建议, 主要是从规范披露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5. 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展望及总结. 论述希望从强制性披露向自愿性披露的发展方向, 并总结全文. 主要采用规范研究和对比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文献阅读, 综合运用会计学的理论知识, 识别可能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 从而为论文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 研究难点 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时, 无法获取上市公司详细的数据,从而导致了 无法从根本上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阶段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化分析, 从而我的建议过于理论化。

(三) 预期达到的目标 通过研究, 从而达到了 解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并提 出相应的建议及改进措施. (四) 技术路线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四、 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2010. 11. 05 2010. 11. 22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2010. 11. 23 2011. 01. 10 完成文献综述、 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 引言 概念、 理论基础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现状分析 存在问题 影响因素分析 提出相应的建议 披露内容和形式 责任主体 发展历程 注册会计师责任我国上市公司 内 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现状分析 与国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研究现状进行对比研究 2011. 02. 21 2011. 03. 11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确定实习单位 2011. 03. 12 2011. 05. 03 毕业实习, 修改论文 2011. 05. 04 2011. 05. 12 毕业论文定稿 2011. 05. 23 2011. 06. 03 毕业论文答辩 五、 主要参考文献 [1] 苗连琦.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08, 25(1) : 53-54. [2] 康均, 陈靓, 刘曦.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成因及完善对策[J]. 财会月刊. 2009, (3) : 100-102. [3] 刘胜福, 刘洋兵, 段伊诺. 浅析上市公司 内 部控制信息披露[J]. 商业经济. 2009, (4) : 69-70. [4] 杨有红, 汪薇. 2006 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 会计研究,2008, (03): 35-95. [5] 方红星, 孙翯. 强制披露规则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基于沪市上市公司 2006 年年报的实证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 2007, (12) : 68-73. [6] 惠全红.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思考[J]. 会计之友. 2008,(21) : 36-37. [7] 孙再凌.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6, (6) : 99-101. [8] 李少轩, 张瑞丽.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沪、 深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财会通讯. 2009, (3) : 27-31. [9] 刘肃. 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J] . 商业经济. 2009,(19) : 73-77. [10] 施卫东.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原因及对策[J]. 会计之友,2007, (5): 40-41. [11] 宋绍清, 张侠. 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 2009, (2) : 6-9. [12] 赵香稳, 郭颖.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商场现代化. 2006, (19) : 183. [13] 柏红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2-10 . [14] 郑洪涛, 张颖. 企业内部控制学[J].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6) : 18-23. [15] 李 华 , 陈 丽 娜 . 对 上 市 公 司 内 部 控 制 信 息 披 露 的 建 议 [J]. 会 计 之友. 2004, (4) : 54-55. [16] 潘 俊 美 . 浅 析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内 部 控 制 信 息 披 露 问 题 [J]. 会 计 之友. 2009, (4) : 98-101. [17] 沈洪涛. 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会计研究. 2007, (3) : 9-16. [18] 陈淑蓉.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基于内部控制报告的构想[J]. 会计之友. 2007, (35) : 44-46. [19] 赵兴莉.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2-50. [20] Larry E.Rittenberg, Frank Martens, Charles E.Landes. Internal Control Guidance not just a small matter [J]. Journal of Accountancy. March 2007:46-50. [21] Zabihollah Rezaee.What The COSO Report Means For Internal Auditors[J]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1995:5-9. [22] K.Ragahunandan and D.V.Rama.Management reports after COCO [J].Internal Auditor.1994:54-59. [23] McMuller,Dorthy,k.ragahunandan.Internal control Report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problems [J].Accounting Horizous.1996:67-75. [24] Hether m.Hermanson.An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 [J].Accounting horizons.2000:325-34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设计)题目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1.选题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不仅仅 要求企业在加强经营管理的同时,同时还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所以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管 理理念的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只有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变革与创新,通过企业内部 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才能确保企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参与全球化的竞争。

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保障企业日常运作遵循产权利益归属而确立的一套规则,是企业降低交易费用的 手段,是企业抵御各种风险的防火墙,是企业全面管理的策略。

对于企业而言,由于投资者需要了解公司的信息,特别是关于内部控制的信息而我国对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的披露体系尚无明确的规定,大部分披露的信息都是描述性的说明导致信息使用者无法了解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真实情况,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其次,虽然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潜在的 投资者等对于内部控制信息已经越来越重视,但是这些信息使用者对于内部控制信息的认识并不明确。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范围相当广泛,其作用已远不止防弊纠错,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 发挥以下四个方面作用: 1、能够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内部控制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 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2、能够提高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正确可靠的会计数据是企业经营 管理者了解过 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作出决策的必要条件,而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 学地进行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 条件下产业,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 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 3、能够保证国家对企业的宏观控制。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财政纪律及法规,都要求企业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落实,企业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以进行自 我约束,遵循国 家的财政纪律和法规;4、能够保证企业高效率经营。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合理地对企业内部各 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企业各部门及人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企 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本文主要介绍了内部控制以及信息披露的含义,阐述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意义,提出了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关对策,使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更加完善,进一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2.本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一)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美国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早在20 世纪70 年代,美国上市公司内部 控制的建立和有效执行情况是否必须以特定报告形式对外披露曾引起广泛的争论。

Raghunandan Rama对《财富》100 家公司的年度报告进行调查后发现,有80 家公司提供了某种形式的涉及内部控制 的管理报告。

McMullen、Dorthy 和Raghunandan 对1993 年2221 家公司的年度报告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有742 家公司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占总体的33.4%。他们还对1989 年、1993 年的4154 家样本 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平均有 26.5%的公司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而那些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中,仅 10.5%公司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对小公司而言,内部控制报告和财务报告问题的相关关系更为明确,因而认为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不大可能提供内部控制报告。

Hemanson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九种 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他们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结果发现,调查对象认为自愿披露 和强制披露内部控制报告都能促进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但自愿披露比强制披露在决策方面更有 作用。

2001 年安然事件的发生,使2002 年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法案》,正式提出上市公司披露内部 控制信息的强制要求该法案的出台是美国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充分暴露、欺诈案愈演愈烈的情 况下,加强会计监管、坚定投资者信心的政府举措。

(二)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1、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形式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开题报告)息披露现状、成因及完善对策》(康均、陈靓、刘曦,2009)认为我国内部控 制信息披露的强制规定未得到有效执行,公司的自愿性披露动机不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会计师事务 所的核实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

《浅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刘胜福、刘洋兵、段伊诺,2009) 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缺乏强制性和普遍性的明确规定,对内部控制的 认识和理解尚不统一,注册会计师缺乏统一的执业标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浅析我国上市 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 (潘俊美,2009) 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内部控制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就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对各上市公司的监督与管理方面发挥着十 分关键的作用,是市场健康发展的有利保证。

2、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内容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思考》(惠全红,2008)中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不控制信息披 露的主题不够明确,在上市公司中,主要依赖于监事会,而监事会并不是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对我国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刘肃,2009)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 有效性缺乏公认的评价标准。由于没有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判别的可操作性的 标准,所以要求注册会计师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就是一种不是很现实的要求,即使出具内部控制审计 报告,不同的报告对企业内部控制发表的意见结论也很难具有可比性。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原因及对策》(施卫东,2007) 认为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作出了一系列规定,虽然这些规定是较为完善的,但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对 一般性上市公司。披露仅限于“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并未要求披露公司建立的内部控制 的详细信息以及监事会的评价。如果仅仅要求披露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容易造成披露的形式 化,信息含量小。另一方面,对于年报摘要,允许公司监事会在认为已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时免于披露,这 在一定程度上为上市公司减少相关信息的披露和逃避责任提供了理由。

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改进措施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柏红翠,2008)认为我国还没有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 全和不实的相关惩罚措施。有关监管部门需要对上市公司的自我评价报告、注册会计师的鉴定意见进 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对内部控制实施强制性审计。同时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上市公司、注 册会计师的违规成本,从源头上防范虚假的内控报告、审核报告的产生。《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 息披露问题的研究》(刘肃,2009)完善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应借鉴国外其做法,强调披露内部控制相 关信息,制定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建立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构架多层次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 制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浅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刘胜福、刘洋兵、段伊诺,2009)认为改 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应强化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 建立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质量保障机制,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减少舞弊的发生。文中强调了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自愿披露只有管理当局认识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益处.他才会进行披 露。因此,应当不断完善市场环境。积极鼓励并保护企业自愿披露有关信息,加强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 监管力度。加强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和指导,建立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质量保障机制。但是要求所 有上市公司出具内部控制报告,是不现实的。

参考文献: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成因及完善对策[J].财会月 刊.2009,(3):100-102. 潘俊美.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J].会计之友,2009,(2) 柏红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2-10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08, (21) :36-37. 刘肃.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J].商业经济.2009,(19),:73-77. [10] 施卫东.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原因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7,(5):40-41. [11] 宋绍清.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性研究[N].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 [12] 唐予华,李明辉.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13] 庞松玲,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J]商业经济.2007,(07):69-70. [14] Lekis Davidson.SEC Comment Letters Related InternalControl Disclosures[J].the cpajounal,2009(8):34-35. [15] Larry E.Rittenberg, Frank Martens, Charles E.Landes. Internal Control Guidance smallmatter Accountancy.March 2007:46-50. 3.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归纳梳理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总结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其次,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进行 分析,识别其主要问题造成的风险;再次,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以便 完善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最后,针对分析所得到的主要问题及问题的重要性, 提出对主要问题的解决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1)前言。

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以及可能存在的创新等。

(2)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阐述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概念,及我国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上的发展历程。

(3)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 主要是说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说明研究的意义所在。

(4)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通过对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责任主体等方面进行分析。

(5)改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途径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的建议,主要是从规范披露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来 进行阐述 (6)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展望及总结. 论述希望从强制性披露向自愿性披露的发展方向,并总结全文. 主要采用规范研究和对比性分析相 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阅读,综合运用会计学的理论知识,识别可能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的因素,从而为论文提供可靠的依据。

4.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包括实验设计、调研计划、资料收集、参考文献等内容。

完成论文的条件: (一)学校内部网资源丰富,图书馆书籍,期刊,数据库资源都可以用来作为搜集资料的来源,且 在学校查找资料方便,大量的文献书刊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料信息。

(二)通过网络可以查找到大量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案例,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大 量实证资料。

(三)在暑假中阅读大量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相关的书籍,期刊,已经收集到了比较多的相关 资料和书籍,确定了论文大致的框架结构。

(四)通过大学四年学到的专业知识加上导师的专业耐心指导,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结合自己 所搜集掌握的资料,完成论文。

完成论文的方法: (一)分析对比法。收集资料,主要是以文献检索与阅读法为主,通过各种期刊,数据库,书籍, 网站等等检索相关资料数据,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专业的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分析对比法,重 点摘录理解法等收集各方面信息。

(二)定性分析法,归纳和演绎法。写论文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先以框架定结构,然后补充扩大, 充实内容。采用定性分析法以及归纳和演绎法等,在借鉴学术界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 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文献研究法:在确定课题研究方向之前检索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于其中研究的比较多、比 较透彻的并且已经没有研究意义的相关课题进行了筛选,选出一些比较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和方法,从而进一步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完成论文的措施: (一)调查收集与论文相关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维普网与万方数据库等论文网站下载相关资料。

(二)整合相关资料,在通过电话与见面会的方式下通过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完成论文写作。

5.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 签字: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现状、成因与完善对策

院 系 名 称: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班 级: 会计07班

学 生 姓 名: 高丽

导 师 姓 名: 于向慧

开 题 时 间:

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目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的监控体系,是一个通过组织董事会成员、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参加或参与的实现过程。实现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经营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严格性。众所周知,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是投资者决策的主要依据,其质量直接影响投资效果的好坏。要保证高质量的报表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在会计造假越来越多的今天,仅凭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做出的投资决策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准确,甚至会令投资者损失惨重,所以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逐渐提高。近年来发生的多起会计造假案件,显示出我国公司的治理环境中内部控制的薄弱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缺乏,我国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另外,我国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市场日益繁荣,上市公司作为经济市场中不可小觑的一员,更是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本文将针对上市公司,对我国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研究的意义: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范围相当广泛,其作用已远不止防弊纠错,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发挥以下四个方面作用:

1、能够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内部控制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

2、能够提高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正确可靠的会计数据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了解过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作出决策的必要条件,而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业,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能够保证国家对企业的宏观控制。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财政纪律及法规,都要求企业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落实,企业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以进行自我约束,遵循国家的财政纪律和法规;

4、能够保证企业高效率经营。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合理地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企业各部门及人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2. 文献综述(课题研究现状及分析);

(1).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及分析

我国的内部控制管理仍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颁布的法规从外部要求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规范。已制定并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相关的法规或政策为:

1986年财政部颁发《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其中对内部控制制度做了明确的规定;1997年1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实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以便于汇集师事务所评估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执业质量;1997年1月国家审计署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其中将对内控制对的测试当作“作业准则”予以规定;199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新《会计法》,将内控制度当做保障会计消息“真实和完整”的基本手段之一;2000年11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公司消息纰露编报规则》,要求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招股说明书中专设一部分,用来说明其内控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由此看出,我国在正式法规中最早使用内控的为1986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该规范只提到内部会计控制,并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该定义被以后财政部发布的其他内控文件以及《会计法》所使用,而在这些文件及《会计法》中基本将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会计监督的一部分。

中注协队内部控制的定义比较宽泛,在1997年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称内部控制为“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全,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饲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制

度和控制程序”。这是从审计角度定义的,应用了AICPA在1988年提出的内控定义。

财政部于2001年6月22日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有如下特点:

第一, 以单位自身为出发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出台以前的相关法

规,其对企业内部控制要求基本上是从其行业相关角度,而非从

企业自身角度出发。

第二, 目标定位明确具体。控制目标的定位是内部控制存在及存在形式

的根本所在,也是建立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以及进行内部控制设

计、评价和考核的原则指导与参照。

第三, 基本构成直接以内容而非要素形式存在。COSO报告中关于内部

控制的内容构成是要素式的,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监督等5大要素组成。

第四, 内部控制条款有利于以业务循环进行设置。企业内部控制的设

置,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来进行,同时应当兼顾可操作

性和控制成本的合理性

(2). 国外相关研究状况分析

内部控制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在其漫长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历史阶段,即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三个阶段。

从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首次对内部控制做了定义。内部控制在50年的时间内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经历近40年,而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只有5年时间。内部控制之所以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除企业内部管理自身因素外,外部尤其是政府的推动亦是关键因素。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内部控制的实施。80年代一些舞弊性财务报告和企业“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