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市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报告

 关于我市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我市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国家和省工作部署要求,以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为主线,以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为抓手,健全责任体系,强化依法治安,狠抓治本攻坚,推动社会共治,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两项指标连续十三年“双下降”,较大事故控制在历史低位,重特大事故持续十一年“零发生”,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持续向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我市先后被列为全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示范试点城市、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化试点城市、全国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城市,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一、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安全责任落实、提升安全发展成效。一是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政策制度。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深层次矛盾问题,明确安全生产重大改革事项的任务要求、责任分工、保障举措以及时间表、路线图,确保中央关于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精神贯彻落实到位。印发了《宁波市党政机关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首次明确党委及党政班子成员、群团机关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进一步细化党政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实现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个必须”的具体化、制度化。二是抓住关键问题先行先试。率先在法制、体制、机制等方面改革实践:在市安委会框架内,设立了油气管道,建交市政,教卫文体,工业企业,商贸旅游,农渔(林)

 水利、民政等 6 个专业安委会,由各位副市长分别“挂帅”担任专业安委会主任,负责各专业领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这项做法得到了国务院安委会、省安委会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由政府行政首长与分管副职、分管副职与所分管重点部门主要负责人层层签订责任书,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根据事故风险特点,明确重点单位由市、县两级实施“叠加式”重点监管,充分体现政府部门“下管一级、责任落地”的责任落实机制。此外,安全生产风险治理、社会化服务、“责任保险+安全服务”、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立法立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行政执法机构性质及保障、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等一系列改革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或阶段性成效。三是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立足“企业少跑、中介协跑、政府多跑”,从严从紧把握安全准入、安全设计、换证审查、企业注销等关键环节,依法依规落实严格审批把关的要求,促进本质安全。与此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探索推进信用、许可、处罚和监管等环节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事故防控有效性。

  二、着力提升标本兼治防控事故能力。2016 年 4 月,国务院安委会将我市列为全国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城市。试点以来,全市积极探索以风险管理为基础,标本兼治、双重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并以此牵引整体事故防控能力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经受住了“平安护航 g20”和“迎接十九大、平安夺金鼎”等重大活动的实战考验。国务院安委办对宁波试点工作充分肯定,专门在我市召开全国遏制重特大事故现场会。今年,市政府部署开展全市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攻坚年活动,明确四方面 19 项重点任务,着力查大风险、除大隐患、防大事故,进一步提升标本兼治防控事故能力。一是着力构建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管控机制。按照“聚焦问题、精准施策、系统推进、风险防控”的总体思路,于 2014 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全方位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并针对主要风险隐患

 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去年,依托国家专家组力量,研究制订区域风险、企业风险、行业风险的辨识评估方法及标准规范,编制实施乡镇(街道)区域风险辨识评估手册,并从去年底起在每个区县(市)确定一个乡镇(街道)作为试点开展区域风险辨识。目前,全市 10 个试点乡镇(街道)辨识各类风险 722 个(其中重大风险 11 个、较大风险 99 个、一般风险 607 个、低风险 5 个),379 家试点企业辨识上报重大安全风险 24 个,正在抓紧督促落实风险管控措施,下一步将加快推进风险管控平台建设,把各项安全风险统一纳入到管控平台实行信息化、精细化智能监管。针对化工风险特点,全面完成化工园区和园区外危化企业风险评估,在全市所有危化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安全风险电子图”,基本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保障化工产业长远发展。二是着力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闭环式管理机制。针对风险特点和薄弱环节,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综合大整治、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一系列重大专项行动,全面完成“危化重点县”、“矿山重点县”、油气管道三年整治攻坚重大任务,开展“低小散”和淘汰落后产能专项治理,在危化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涉爆粉尘、交通、建设、消防、港区、电力、海洋渔业、城镇燃气、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实行常态化隐患整治,提升重点区域本质安全水平。完善推进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设,督促指导企业开展隐患自查自纠,健全重点企业联系督导服务制度、重大隐患排查日志制度、挂牌督办制度、典型事故举一反三制度,严格实行隐患发现、上报、治理、销号的闭环管理。尤其是去年以来,我市将危化品安全综合治理列为市委“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专项行动的百项攻坚任务之一,突出提升安全生产“法治化、标准化、社会化、智能化”建设水平,着力破解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难题。在化工原料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全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确保了我市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

 生产形势稳定,阶段性成效明显。三是着力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成立了市级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和 12 支应急救援大队,设立危化品应急救援研究中心,基本形成“以公安消防为主、各部门协同、社会力量补充”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针对化工企业安全关联度高的特点,建立“以核心企业为龙头,关联企业参与,生产、安全和应急处置联动”的安全生产区域协作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实战能力。针对作业场所、岗位特点开展风险辨识,在危化企业建立“简明、易记、科学、好用”的员工岗位现场应急处置卡,将应急管理职责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

  三、持续深化安全生产“六化协同”机制。适应安全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围绕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构建安全生产“六化协同”工作机制。一是安全生产法治化。近年来,市里先后出台了城镇燃气、房屋建筑、电梯安全、公路运输以及特殊天气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强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通知》,安监、公安、检察、法院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工作的通知》,尤其是去年以来狠抓执法“主责主业”,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并建立常态化警示曝光机制,进一步构建完善依法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的长效机制。去年,全市共责令停产整顿 1332 家,处罚罚款 1.3 亿元,其中安监系统实施行政处罚 1131 次,罚款人民币 3737.87 万元,同比分别增加 300%、59%;在宁波电视台、甬派新闻客户端等主流媒体实名曝光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和违法行为典型案例26 批次、109 家,实名曝光“黑名单”企业 13 家。今年以来,持续开展“铸安”系列执法专项行动,监督检查处罚比率达到 12.5%,安全生产违法违规立案、行政处罚同比增长 100%以上。二是基层站(所)规范化。按照机构、队伍、经费、人员、保障“五到位”的要求,全市 154 个乡镇(街道)建立起独立运行的安监站

 (所)。实施乡镇(街道)安监站(所)规范化、示范化、星级创建工程,实现全面达标、“三星级”以上创建面达 96%。建立乡镇专职消防队,66 支专职消防队规范化达标,市政府专门安排配套奖励资金 2200 多万元。三是基层安全生产治理网格化。按照“网格全覆盖、队伍健全、职责明确、工作规范、信息顺畅”要求,建立起以信息化为支撑、以村(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全市 3250个村(社区)网格明确 3619 名网格员,94%网格员利用手机 app 等信息化终端开展安全协查巡查,在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安全生产管理智能化。以智慧宁波为引领,构建智能化安全管控机制。试点建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与事故预警信息系统,把大榭开发区内所有构成重大危险源的 11 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罐区的温度、液位、压力以及可燃、有毒气体浓度报警信息和视频数据接入平台,全面、及时掌握重大危险源分布状态,通过综合分析、预警研判采取针对性措施。全面推进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大数据”智能管控,针对危化品运输数量大、品种多、车流密集、安全风险大的实际,综合运用互联网、卫星定位、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所有危运车辆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实时管控,在安全管理基础、精准执法监管和应急救援支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积极开展智慧消防试点建设,扎实推进远程监控、独立烟感、智慧用电、市政消火栓、电瓶车智能充电、大型综合体智能 3d 模型“六大系统”建设,在电器火灾风险相对较大的单位场所推广应用智慧用电安全技术,累计安装独立式烟感 33 万余个,设置电瓶车智能充电设施 1.3 万个,安装智慧用电系统4000 余套,302 家单位已经接入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安全技术,在危化、矿山、船舶制造领域全面推广使用视频监控系统,在燃气领域推进气瓶及终端配送信息化监管,在油气管道领域建立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渔船领域全面升级北斗导航系统,在建设领域推行重点部位风险评估、监管以及关

 键岗位人脸识别考勤信息化管理。目前,所有 60 马力以上渔船真正实现船位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实时监控;“两客一危”车辆 gps 及视频监控安装率 100%。五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通过专家咨询服务、评审质量抽检、证后退出、动态管理等工作机制,全过程管控标准化创建工作质量。目前,全市创建安全生产达标单位 1.1 万家,实现高危行业、规上企业达标率“两个 100%”,交通、建设、旅游等 15 个重点行业标准化建设“全覆盖”,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选择逸盛石化等 7 家企业开展试点工作,由国家总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进行辅导,以安全标准化为骨架,扎实推进化工过程安全管理要素落实,全力提升危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六是安全生产服务社会化。市安委办、市金融办和市保监局共同下发《关于在高危行业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的通知》,通过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安全服务”运营模式,充分发挥保险机制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风险控制和社会管理功能。目前,全市 442 家工业企业参加责任保险,危化企业全部完成投保,交通运输、渔业生产等领域推行与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属性相同的责任保险。制定实施危化品企业特殊作业第三方安全技术服务办法,委托第三方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对特殊作业、开停车和试生产等重点环节进行把关确认,做到高风险特殊作业第三方服务全覆盖。推广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签订合同或参与社会化服务企业达 1.8 万家次、年合同金额6046多万元。加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全市已有10万余家单位实施动态信用管理。建立危化品企业“黑名单”制度,并作为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费率调整重要依据,进一步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强化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尽管近年来我市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保持了事故持续下降的良好势头。但是,从宁波实际看,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突出

 问题:一是事故总量仍然高位运行;二是一些行业领域存在监管盲区,监管职责不清;三是企业安全基础薄弱,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能力较弱。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意见各项任务的落地见效,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攻坚年”活动,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推进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严格依法监管,深化社会共治,做实基础保障,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力争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 15%以上,有效防范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全力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和“名城名都”建设提供可靠安全生产保障。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