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王读后感

李尔王读后感

父亲,我爱您胜过自己的眼睛,整个空间和广大自由,超越一切可以估价的贵重稀有的事物;不亚于富有淑德、健康、美貌和荣誉的生命。

这是李尔王的大女儿高纳里尔的表述。

我厌弃一切凡是敏锐的知觉所能感觉到的快乐,只有爱您才是我的无上幸福 这是二女儿里根的表述。

多么娓娓动人的口才,说得李尔王心花怒放,将财产给了她们,然而她们真有如此爱她们的父亲吗?不,她们对爱的告白其实是对金钱的渴求,她们对亲情的表述其实是对财富的欲望,她们对父女情的理解其实是被利益蒙蔽双眼的表现。

而李尔王最珍爱的小女儿考狄利娅的回答却是 父亲,我没有话说,我是个笨拙的人,不会把我的心涌上嘴里;我爱您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对啊!亲情的爱只是因为您是 我 的父亲,而对您的感激与孝敬,不会因为言语的诱人而变得更加崇高,不会因为金钱的 万能 而变得更加伟大,更不会由于私欲的 渴望 而变得更加至高无上光彩夺目;相反它们会因为言语的花俏而变得低下,会因为金钱的伪装而变得卑贱,会因为私欲的愚昧而失去光彩。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是人类那可耻的虚荣心所赐。考狄利娅那普通的 名分 、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亲情的 真实 普通而平凡。

然而李尔王却因此大怒,与她断绝父女关系,难道他这个高高在上的君王竟不习惯人间最平凡的亲情吗?难道他这个父亲对亲情的理解也只是语言的动人、表面的华丽、不断满足虚荣心的奢侈,毫无真情实感吗?

考狄利娅 只是缺少娓娓动人的口才,一些违心的言语,凡是心里想到的事,总不愿在没有把它实行以前就放在嘴里宣扬。

她所以失去欢心的原因 并不是什么丑恶的污点淫邪的行为,或是不名誉的举止,而是她 缺少像人家那样的一双献媚求恩的眼睛。一条她所认为可耻的善于逢迎的舌头。

人们的虚荣心是多么奇怪而可耻!只喜欢别人把你当贵重稀有的物品而捧得高高,却不知道别人已把自己当作无用易碎的玻璃花瓶,不知道自己的短处,还一味地挑剔别人的毛病与错误。当一个人不断希望得到别人的奉承与讨好时,那么这就是他 毁灭 的开始。

时间证明了一切,两个女儿排挤他,冷落他,只有被他遗弃仇视的小女儿考狄利娅来关心爱护他,最后用她的生命换回了她 真正 的父亲,弥天大谎破灭了,此时美丽诱人的言语成了万恶的根源。言语的诱人,言语的 伪装 ,言语的 虚假 历历在目,痛之入骨。回想当时肯特公爵的劝阻是正确的,他甚至用生命作为代价对他说道: 有人不会口若悬河,说得天花乱坠,可并不是无情无义! 而现在已回天乏术了。

这是虚荣心 导演 的一部愚昧父亲害死自己善良女儿的可悲电影。

这不正说明了我们平时的一句话 忠言逆耳 ,而且也证实了人们的虚荣心有多么强烈,对于平时普通的言语都要求美丽动听,对于不需要舌头,只要行动的事却要天天宣扬于嘴边,然而紧随着的将是幻觉、泡影与虚伪。

当肯特公爵被逐出国家领土时,曾对李尔王的两位大女儿祈愿道: 愿你们的夸口变成实事,假树上会结下真实的果实 可谁都了解人们的虚荣心永远会携带着虚伪与丑陋,夸口不会变成实事,假树上永远不会结下真实的果实。

《李尔王》读书笔记1500字

《李尔王》约写于1605年,取材于英国民间一个古老的家喻户晓的传说,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故事讲的是年老昏聩、刚愎自用、目光无识的李尔王把国土分给了虚伪的大女儿吕甘、二女儿贡纳莉,却把诚实率直善良不会取悦父王的小女儿科第丽霞驱逐到国外。科第丽霞被迫离家出走,与爱她的法兰西国王去了法国。李尔王自己仅保留国王的尊号和一百名侍从,准备轮流住在两个女儿家中安享晚年。谁料两个大女儿达到目的后却原形毕露,把老父赶出家门,李尔王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小女儿得知李尔王的凄惨遭遇,起兵讨伐两个姐姐,不幸失败,最后被俘含恨自刎,李尔王也在悲痛疯癫中死去。当然,两个坏女儿的下场也是可悲的。

李尔王这个糊涂虚伪的老国王,因为自己的虚荣之心,害了自己更害了那个善良天真的小女儿科第丽霞,在我们看来他遭到这样的后果是活该、是自食其果,话又说回来,人到老年遭受到如此的待遇应该说是他一生中最苦的果子了,更惨的是最善良的女儿又死在了自己的前头。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是一个平常人,是和我们一样的平常人,如果他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听别人的劝言和真话的时候又怎么能够在自己的王位上做到现在,又怎么能够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如此呢?可是,由于他平时身居高位,长期生活在一呼百诺

李尔王读后感

的宫廷之中,周围都是争先恐后向他邀功献媚之人,所有的人或事都围绕着他转动,以他的好恶为好恶,以他的是非为是非。年月深久,他就像一个上了瘾的吸毒者,奉承和献媚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每一刻都离不开歌功颂德。

李尔王的大女儿吕甘和二女儿贡纳莉更不用说了,是一个狠毒、不忠、不孝、不贞、无知的女人,为了各自的利益驱赶自己年迈的老父,为了自己心中喜欢的浪人而毁灭自己的家,更是相互残害生命,直到死都不知道她们喜欢的那个男人也同样是一个狠毒的男人,而他只是在不断地利用她们罢了,或许是因为她们是国土的拥有都而对待依附她们的丈夫不屑一顾,甚至骂自己的丈夫是懦夫,可怜的两个男人,因为权利而葬送了自己的幸福一生。她们根本就没有一个为人妻、为人女的样子,可能她们直到死都没有明白一个为人的道理吧!

这里最坏的、用谋最高一筹的应该说是葛罗斯脱的私生子爱特门了,为了家产、为了更高的地位同样是迫害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更是害了一直把他当作孝子的父亲,这些对他来说还不够,居然用自己的相貌和花言巧语把所有的人哄得团团转,最终有两个女人因为他的虚情假意而死于自己的手中,而他自己到最后一无所有,还葬送了自己。说真小人可恶,可像他这样的带着假面具的伪君子更是比真小人可恶得太多太多。

其实,话又说回来,这种伪善并不是他的个人原因所造成的,也不是他当初想要的,是周围的环境把他造就成了这样的一个人,正因为他是个私生子,所以周围的人才会对他有种种不礼貌的称呼和对待,他和埃特加同为葛罗斯脱之子,可是他们的待遇却截然不同,这就对伪善的他造成了一种很深很重的影响和内心的创伤,这难道是他的错吗?并不完全是,只不过是别人和社会对他有所不公罢了。

葛罗斯脱和遭遇与李尔王有相似之处,他是因为轻信了爱特门的话,遇到爱特门的告密而失去了自己的双眼,他虽然失去了双眼,可他找回了自己的孝顺忠心的儿子埃特加;他虽然失去了双眼,但他心中的那双眼亮了,不会因别人的外表而再轻易地想念他人了。

这个故事中最忠诚、忠心耿耿的人应该属肯脱这位老臣了,他因为自己的真言而被李尔王放逐,可他没有因为李尔王的昏慵而怀恨在心,更没有因此而离开这位可怜的老国王,他知道李尔王是一位好君主,只是太容易被花言巧语所迷惑罢了,所以他要不辞辛苦地陪伴在他的身边,就在李尔王最艰难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时候都没有离开过他一步,甚至为这个从前的老国王而奔波,为他向善良的科第丽霞求救。应该说肯脱是一个聪明灵活的人,他知道自己该如何改变自己,最后李尔王的得救与小女儿的相识都是多亏了他。

这个故事虽是在遥远的古国,可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我们都喜欢甜言蜜语的人,喜欢夸赞之语,到最后不也正是它们害了我们嘛!这不正是对那些口蜜腹剑的阴谋家的谴责吗?在现实生活中现象和本质,外表和内容往往都有很大的差别,我们不能因为现象和外表而失去理智成为下一个李尔王, 金光灿灿的并不全是黄金!

《李尔王》读书笔记1500字

自从学过威尼斯商人以后,我就开始喜欢上莎士比亚的戏剧。不是因为别的,主要是觉得他的语言是很风趣的,即使是在被翻译成中文以后。虽然读起来可能在某些地方会觉得有些可笑、有些夸张,但那却是在影射我们的生活,这其实最真实的。

再来说莎翁 四大悲剧 之一的《李尔王》

当我们生下地来的时候,我们因为来到了这个全是些傻瓜的广大的舞台之上,所以禁不住放声大哭

我想这句话是很能揭示主旨的,什么是傻瓜,是那些心口如一而遭来不公待遇的人吗?是那些即使不被信任也依旧忠诚的人吗?莎士比亚告诉我们:当然不是。恰恰相反,那些为了自身利益不惜抛弃真情的人么,不惜工于心计的人么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悲哀。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超越情感而去统领这个世界的话,那一定是冰冷黑暗的。

武断却不是傻瓜的李尔王

书的前一部分,写考狄利亚是三姐妹中最爱李尔的,却因为她没有虚假而华丽的词藻而遭到父亲的摒弃。我很气愤,觉得李尔终究会遭到报应的。果然,他最终被只爱财富的 好女儿 折磨得发狂了。有一点点解气的同时,我却开始并不憎恶李尔了。因为当他流浪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开始意识到考狄利亚的真挚和两个口蜜腹剑的女儿的卑劣时,我已经感受到了他心灵的柔软,尤其在他决定与考狄利亚同死时。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傻瓜,至少他是渴望爱的,至少在临死之前他回归了最纯真的人性*。

与李尔对比他的两个大女儿,就卑劣的多了

虽然同样是难逃命运的惩罚,但她们至死也没有明白自己错在了哪里。她们的人生里没有亲情,也没有爱情,只有相互利用、相互伤害,去追求自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利益。我想这样的人是白走一遭的。

当然书中还有一群从始至终都象征着正义与美好的人们,这就包括世界上最善良的人 考狄利亚

对于考狄利亚,我只能用完美来形容了,不知道是因为她真的没有缺点,还是李尔王中丑陋的人太多了。但相比昏庸的父亲,狠毒而虚伪的两个姐姐,考狄利亚是善良、诚实、懂得真爱、盛气凌人的。虽然她的戏份很少,但一定是给读者印象最深刻的。她是因为善良而拥有气质的,这样的气质是容不得半点虚伪的。好人该有好报,我本以为她可以高贵地生活在法兰西国王身边,但很遗憾,这样一个女孩最终还是因为为父亲打抱不平而被害死了,难道善良也有错吗?也许这是悲剧中注定的吧 把美好的毁灭掉。

我想,李尔王中的一些事情如果真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我是不能接受的,但也许世界真的就是这样,只是我还没有看到过它的黑暗。我不知道当自己走出校园以后会面对着怎样的世界,我都希望远离谄媚和虚伪,坚守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纯真,不去做因为欲|望而失去理智的 傻瓜 。或许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做到这很难,但不经历谁又知道善于恶,伪与善的标准呢?

向真诚的考狄利亚致敬!

编辑推荐:

更多进入:

更多进入:

李尔王读后感

读莎士比亚戏剧之《李尔王》有感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我最喜欢也觉得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就属《李 《李尔王》讲的是不列颠国王李尔王想要退位,希望把国土分给他的三个女儿。

在分封的时候,他让每个女儿都说说对他的爱戴, 以她们对他爱戴的程度给她们分配国土。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 根竭尽全力的赞美国王,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这使得李尔王陶醉在 这种夸奖奉承中,醉得飘飘然,醉得不知所以,于是决定把国土分给 这两个女儿。

然而只有小女儿考狄利娅因表达了自己朴实而真挚的 感情而被李尔驱逐。但东边不亮西边亮,考狄利娅因为她的诚实得到 了法国国王的欢心,去法国做了王后。

在国王把国土分给两个女儿 之后,李尔王的两个女儿经过商量以后决定让李尔撤掉他当初的100 个随从,不然就不让李尔住在她们的宫廷。于是两个女儿开始虐待自 己的亲生父亲李尔王,最终李尔王终于被两个女儿赶出了家门。

两女儿赶出家门的李尔与他的随从格罗斯特在风雨中碰到了可怜的汤姆,也就是格罗斯特中了埃德蒙诡计而下令驱逐的儿子埃德加。

过这件事情,李尔王总算看清了到底谁好谁坏,他认为这是自己误解小女儿,理应受到两个女儿的惩罚。后来与格罗斯特和可怜的汤姆分 开以后,就在他自怨自艾的时候,来了一个圣徒安慰他。李尔对圣徒 说了自己对考狄利娅犯下的错误,并懊悔的表达了自己的绝望:他觉 得考狄利娅再不会原谅他了。但圣徒却说,考狄利娅一直爱着她的父 原来,这个圣徒就是考狄利娅。她在法国得知李尔的困境之后,立刻组织了一支军队,秘密在英国登陆,因为放心不下李尔,所以特 地在开战前,来探望李尔。与此同时,高纳里尔与里根都爱上了为了 得到王位陷害父亲与哥哥的埃德蒙,两人为了埃德蒙而互相残杀,最 后两人都死了,没有什么好结果。但不幸的是,讨伐的小女儿的军队 大败,她和李尔都被抓起来了,埃德蒙发布秘密处以他们死刑的命令, 直到他死前才揭露这个密令,但已太晚,虽然李尔杀死了想暗杀小女 儿的杀手,她还是死了。埃德加找到了埃德蒙并且与他决斗,最后埃 德加杀死了埃德蒙。而在李尔抱着她去寻找大伙时,高纳里尔与里根 也已经死去。李尔过于悲伤,最后崩溃而死。这部剧成为莎士比亚著 名的四大悲剧之一是当之无愧的。

而我看完这部剧的原著,最重要的感觉就是的的确确是悲剧,而 我感触最深的是这部剧里面每一个人的情感、本性和善恶。所谓“一 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点儿不错,所以在这部剧中,针对每个 人的人物性格本性分析,我有我自己的愚见。

首先来看看贯穿全剧的男主人公,年迈的不列颠国王李尔。看过 许多针对《李尔王》的评价的文章,大抵都是如此:李尔王是一个专 横暴虐、刚愎自用的统治者形象。他的致命的错误是虚荣心。作为一 个长期处于最高统治地位的国王来说,总是被人赞赏常会导致虚荣 心,他听惯了赞美的话,听惯了甜言蜜语,必然不习惯于小女儿的诚 实和拙于言语。可以说小女儿的诚实是对他虚荣心的极大讽刺,长期 习惯于生活在虚荣中的人必然不习惯于这种诚实,也不喜欢这种诚 实,所以他才会如此恼怒,才会把小女儿赶出家门。其实在我看来, 这样子的评价不是很客观,但无可否认这样的评价也有其合理之处。

就我个人认为,喜欢受到表扬,被赞美,是我们人类的本性,但这如 果过度的话就是一种缺陷一种病,但也许会是全人类的通病,而不是 仅仅针对戏剧男主人公李尔王,我承认,李尔王最终有如此凄凉的下 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即是喜欢溢美之词,虚荣心过强,不懂得“良 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这个缺点几乎我们整个人类 都或多或少有点,更何况人家李尔王是堂堂大不列颠之主,君王大抵 如此,功成名就之后尽是自我崇拜和自我膨胀,所以,这个还是值得 原谅的。再看李尔王流落荒郊时,饱尝暴风雨袭击的苦楚,随着地位 的改变,他不由联想起成千上万无家可归的穷人。他激动地说:“衣 不蔽体的不幸的人们,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都得忍受这样无情的暴 风雨的袭击,你们的头上没有片瓦遮身,你们的腹中饥肠雷动,你们 的衣服千疮百孔,怎么抵挡得了这样的气候呢?”这段话一方面真实 地揭示了圈地运动中失地农民流落异乡、饥寒交迫的惨状,但从李尔 王的角度看,这件事有间接反映其实李尔王还是一个爱人民、善良、 淳朴的君主的。总之,最后李尔王的悲剧绝对不是他一个人的主因, 而是与当时社会背景、人品行不端、个人自我崇拜膨胀而成。

然后看看李尔王的三个女儿。首先,李尔王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 里根绝对是两个狠毒、不忠、不孝、不贞、无知的女人,为了各自的 利益驱赶自己年迈的老父,为了自己心中喜欢的人而毁灭自己的家, 更是相互残害生命,直到死都不知道她们喜欢的那个男人也同样是一 个狠毒的男人,而他只是在不断地利用她们罢了,或许是因为她们是 国土的拥有都而对待依附她们的丈夫不屑一顾,甚至骂自己的丈夫是 懦夫,可怜的两个男人,因为权利而葬送了自己的幸福一生。她们根 本就没有一个为人妻、为人女的样子,可能她们直到死都没有明白一 个为人的道理,或许这是第她们的报应吧,针对这两个女儿,和所有 评价一样,绝对是差评,无需多说。同样,针对美丽善良的小女儿考 狄利娅,依然没有任何话好说,她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不计较,如此 的美丽,这是所有看了《李尔王》作品的人都认为的。真挚诚实的考 狄利娅,有着一种不畏的精神,她依旧坚持着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她深深地明白如何做人,如何才算真正爱一个人,所以,她一点儿不 害怕自己被驱逐,她只是在坚持着自己认为对的,坚持着自己心中的 一片净土,而不是和两位所谓的姐姐臭味相投沆瀣一气,这是非常具 有现实意义的,我们现代人必须好好学习。

再来,值得深讲的便是最坏的最耍手段的格罗斯托的的私生子埃 德蒙,为了家产、为了更高的地位同样是迫害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 更是害了一直把他当作孝子的父亲,这些对他来说还不够,居然用自 己的相貌和花言巧语把所有的人哄得团团转,最终有两个女人因为他 的虚情假意而死于自己的手中,而他自己到最后一无所有,还葬送了 自己,对于这种人表示鄙视不多说,或许因为他是私生子受了别人的 白眼,心有不甘,可是这种不甘绝对不是以这种形式表现的。再来是 最忠诚、忠心耿耿的人应该属肯脱这位老臣了,他因为自己的真言而 被李尔王放逐,可他没有因为李尔王的昏慵而怀恨在心,更没有因此 而离开这位可怜的老国王,他知道李尔王是一位好君主,只是太容易 被花言巧语所迷惑罢了,所以他要不辞辛苦地陪伴在他的身边,就在 李尔王最艰难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时候都没有离开过他一步,甚至为 这个从前的老国王而奔波,为他向善良的考狄利娅求救。应该说肯脱 是一个聪明灵活的人,他知道自己该如何改变自己,最后李尔王的得 救与小女儿的相识都是多亏了他,他真的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 人,可是,扪心自问,现当代,这种人还有吗,很是寥寥无几啊。

针对这部戏剧,我感触最深的几位人物即是上面列举的,或许还 有感动我的人物,比如埃德加等等,但是个人认为最具现实意义最值 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是上述人物,我们,现代人,据对不要像李尔王那 样虚荣心过度,绝对不要像两个女儿一样没有根本没有人性可言,更 不要像大奸大恶的埃德蒙一样,害人害己,我们应该向美丽可爱善良 的小女儿考狄利娅一样,坚持自我原则,懂得宽恕。

李尔王读后感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那李尔王的应该如何写呢?来看看千叶帆文摘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李尔王读书笔记,希望你有所收获。

李尔王读书笔记篇一 李尔王自祸其身又祸及他身的教训有两点:其一是不该不留余地倾其所有而只剩两手空权;其二是不该昏然不分善恶地寄托残生。老葛罗斯特伯爵不事暴政、弃暗投明以示忠贞不二,不折节操,因此惨遭挖眼酷刑,饱受流放的落泊颠沛,甚至求死不得求生无望;他虽认识到自己的轻信之罪,终因得知被迫害的儿子仍在人世并陪伴保护着困苦无援的自己,又得到了真相后,由于承受不了悲喜交集之情的重荷而逝。

这似乎是自咎之因所致,但似乎也属善无善终之例。这与李尔王不察善恶不分真假而导致无处安身,浪迹荒野,与乞丐为伍,最后在悔恨的刺痛中,在精神与肉体的折磨中,在失去所爱而无法承受的悲哀中结束他八十岁的生命相比,二者都令人同情,促人思索,可见官场的邪恶,可知人心的险恶了。

世事无常至于使悲喜在瞬间交替,而命运无常至于使乞丐与国王一夜之间换位。恩将仇报,认敌为友,美貌黑心,丑相热肠,魔性假语,佛性真言,这就是人类的智愚善恶,这就是的弱肉强食,这就是宇宙的相生相克。

苍苍者天,茫茫者地,轮回之中,皆循真理。善报者恶尽,恶报者善哉。今世前因,后世今果。得等于失,善同于恶。迷于中,醒于三界外。苍苍者生,茫茫者命,存亡谁握,贵贱何别,人物非异!

李尔王读书笔记篇二 我于这个寒假期间,看了看这本书。此书讲述的是一个国王自食恶果的。

读完本书,我觉得书中的那个年老昏聩、刚愎自用、目光无识 李尔王 实在是可悲。他好像不懂得人情世故一样,分不清好与坏,仅仅凭着两个大点儿女儿平常多说的那些奉承、好听的话。就将自己的江山和权利分给了她们。却把诚实率直善良不会取悦父王的小女第丽霞驱逐到国外。以至于被两个大女儿所抛弃,最后还连累了小女儿,自己则在悲痛疯癫中死去。

可以说,悲剧的发生是由这个糊涂虚伪的老国王一手造成的。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之心,他不仅害了自己,而且害了那个善良天真的小女儿科第丽霞。在我看来他是遭到了天遣,可谓是自食其果。当然,那两个坏女儿的做法也是让人没法容忍的。她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自己的父王面前一个劲儿的夸耀、吹嘘,好来骗取父亲对自己的欢心,从而为自己将来那背信弃义的理想打好基础。然而,正当两个女儿都向他献媚花言巧语,哄得他兴高采烈的时候,往往小女儿科第丽霞没有摇尾乞怜似的向他奉承,她不怕和他顶撞,也因此大大扫了他的兴。一怒之下,这位被蒙着双眼的可悲国王就把对自己唯一忠心的小女儿赶出了家门。而没有了绊脚石的两位大女儿也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李尔王分给她们盼望已久的家产。之后,她们便抛弃了原先深爱着她们的老国王。当然,恶人有恶报,我可以说,她们的一生是最不完美的,她们没有得到别人真诚的爱。有的,仅仅是和她们当初同样目的一个男人无尽的摆弄。她们不光害了别人,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同样的,那个害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和父亲的私生子爱特门,到头来也是一无所有。他同那两个可悲又可恨的女人一样,为了金钱和权力,抛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幸福。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当时那黑暗的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个故事虽是发生在遥远的古国,可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也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无论是谁都会喜欢甜言蜜语的人,喜欢听夸赞的话。这就是人生,但我们不能因为现象和外表.

李尔王读书笔记篇三 李尔王是人世间感情最丰富汹涌,最渴求爱的那一个。他向女儿要求嘴唇吐出的爱,考狄莉亚却不能给予, 只是因为我缺少像人家那样的一双献媚求恩的眼睛, 一条我所认为可耻的善于逢迎的舌头,虽然没有了这些使我不能再受您的宠爱,可是唯其如此,却使我格外尊重我自己的人格。

当爱德伽被人谴责疯狂直率的言语时,他却能立刻口吐莲花。当清白的不可逆折的良心不能满足对爱(或者爱的表达)的索取,悲剧就发生了。爱受到的挫折,可以 让人抛弃自己身心的安全居所,可以把狂怒抛向最爱的人;当爱受到挫折,一切奸诈小人都可能被当成为救生的绳索。(奥瑟罗)

放逐所爱决不能让人获得爱,放逐爱的对象,就让自己被放逐:

侍臣 正在跟暴怒的大自然竞争;他叫狂风把大地吹下海里,叫泛滥的波涛吞没了陆地,使万物都变了样子或归于毁灭;拉下他的一根根的白发,让挟着盲目的愤怒的暴风 把它们卷得不知去向;在他渺小的一身之内,正在进行着一场比暴风雨的冲突更剧烈的斗争。这样的晚上,被小熊吸干了-乳-汁的母熊,也躲着不敢出来,狮子和饿狼 都不愿沾湿它们的毛皮。他却光秃着头在风雨中狂奔,把一切付托给不可知的力量。

弄人的可爱和侍臣的忠诚,没有什么能够挽救不能满足的心灵

弄人 你应该拜蚂蚁做老师,让它教训你冬天是不能工作的。谁都长着眼睛,除非瞎子,每个人都看得清自己该朝哪一边走;就算眼睛瞎了,二十个鼻子里也没有一个鼻子 嗅不出来他身上发霉的味道。一个大车轮滚下山坡的时候,你千万不要抓住它,免得跟它一起滚下去,跌断了你的头颈;可是你要是看见它上山去,那么让它拖着你 一起上去吧。倘然有什么聪明人给你更好的教训,请你把这番话还我;一个傻瓜的教训,只配让一个混蛋去遵从。

他为了自己的利益,

向你屈节卑躬,

天色*一变就要告别,

留下你在雨中。

聪明的人全都飞散,

只剩傻瓜一个;

傻瓜逃走变成混蛋,

那混蛋不是我。

渴望爱的灵魂,它的痛苦蕴涵在整个世界的悲伤里面,无边无际,容得下所有孤苦无依

 

李尔王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