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党内生活,筑牢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根基】 全面从严治党心得体会

严肃党内生活,筑牢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根基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准则》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方向、目标、原则、任务、举措,从12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这无疑是对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和反腐工作的总结和继续深化,也是制度层面巩固反腐败实践成果的体现。

习总书记说过:“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从严治党,不严不足以惩腐,不严不足以治乱,不严不足以风清气正,不严不足以长治久安。全面从严治党效果如何,一个“严”字见分晓。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全面从严治党,看起来只有六个字,真正要实现起来却是需要每一个基层党务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这样才能保障从严治党能够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党支部当中、每一个党员身上。

一、严思想——树立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中国共产党人,以理想信念为“精神钙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密码”。十八大以来,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全面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理想信念集中“补钙”,8800多万共产党人不断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要固本培元,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党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二、严纪律——练就共产党人的“金刚不坏之身” 纪律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保障。毛泽东在延安时说“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感慨“共产党有纪律,国民党没纪律”,这在今天仍值得深思。对党员,纪律是高压线;
对政党,纪律是生命线。“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以猛药去疴、壮士断腕的决心从严治党,必须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在最近热播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头撞南墙亦痴心不改的好人陈岩石、易学习、侯亮平、陈海;
有外形粗犷、心思缜密、刚正勇为的武人赵东来;
有仰望星空、心怀宇宙,却不干正事的庸人孙连城;
有“唯利仕途”、缺情少意,但拒蚀不沾的奇人李达康;
有攀龙附凤、趋炎附势,人面兽心自铸死局的祁同伟;
有长袖善舞巧取豪夺,自以为得计的“野蛮人”高小琴、刘新建、赵瑞龙;
还有老于世故、工于心计,机关算尽反自误的“聪明人”高育良。

《人民的名义》剧中人物众多,无法一一枚举,但追剧之后,我们发现,点亮人心的,是那些个性各异,秉持做人本分,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前路虽然崎岖,但挡不住他们前倾的步履。而那些为人民币服务,为石榴裙服务的人,在销金窝、温柔乡里迷醉时,看似光鲜亮丽,实则苟且黯然,沉沦与毁灭是他们殊途同归时,唯一的结局。

要激浊扬清,坚持激浊和扬清两手抓,让党内正能量充沛,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铲除腐败这个最致命的 “污染源”,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真正让那些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让那些阳奉阴违、阿谀逢迎、弄虚作假、不干实事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要立规明矩,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防止出现“破窗效应”。

三、严队伍——建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以上率下,从高级干部做起,对党绝对忠诚,模范遵守党章,严格按党的制度和规矩办事,夙兴夜寐为党和人民工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都不破坏党的制度和规矩。

严格对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要坚持扭住党委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把党委班子搞得很坚强,增强党委班子的原则性、战斗性。坚持教人先正己,坚持严字当头,加大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治研、从严治考力度,严格对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高标准抓好干部队伍建设。要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整改查处存在的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四、严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扎紧制度笼子,完善法规体系,无疑是管党治党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2015年10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被不少党建专家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2016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旨在以问责制度倒逼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对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进行审议,这两个文件通过后,将进一步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保障。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共产党员只有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严明纪律、建强队伍、健全制度,才能凝聚力量,助推全面从严治党迈向新征程。

? 《论语》中说:“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
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如果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长期不生火,变成了没有温度的冷灶台,就会失去其应有的功能。

党员结构的变化,折射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命题”。身份转变、思想解放,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组织管理模式变了、社会交往模式变了,如何应对时代场景的历史变化?社会流动加速、利益多元多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冲击着党员的思想、侵蚀着党的肌体,如何应对广泛深刻的社会转型? 党内政治生活松一寸,党员干部队伍就散一尺。为什么少数干部“落马”,腐化程度让人吃惊?为什么有的地方从政环境恶劣,甚至演变成“塌方式腐败”?为什么有的单位政治生态污浊,“潜规则”大行其道?种种问题,虽然各有成因,但都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党员干部缺乏严格的党性锻炼。仔细审视一些党员在信念、纪律、作风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无不与党内政治生活的松懈有关。

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的问题比较普遍。一是庸俗化。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讲圆滑、不讲正气讲“和气”,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变成“表扬和自我表扬”。二是随意化。一些党组织不按章办事,党内政治生活不及时、不坚持、不规范,党内情况不通报不反映,党内政治生活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三是平淡化。开会时看“出勤”而不讲效果,讨论时也发言而不管质量,习惯念报纸、读文件,照本宣科走过场,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政治生活重回正常化,让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焕发出蓬勃生机,推动中国实现30多年的经济腾飞。时隔3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制定新形势下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也正是要以充满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时代性的党内政治生活,锻造一个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引领中国在新的起点上整装再发。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