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论创新

在这次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委、市政府把“创新”提到了显著的高度,要求各级部门和单位要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工作,开创新事业,打开新局面。但是,据我了解,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我们没有真正处理好创新与解放细想、创新与竞争、创新与宽松的文化氛围以及创新与人才之间的关系。下面,我就创新和这些方面之间的关系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解放思想是创新的先导 恩格斯说,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人类的智慧,是独立思考的精神。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才产生创新的意识。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我们至今也许还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才能使理论之花结成丰硕的果实。就以我市环境卫生清扫体制的变革为例,也充分说明了创新的重要性。我市城区原清扫体制是各自为政,共有“8把扫帚”,前年经改革归为 “3把扫帚”,分别是市政园林局环卫处、街道办事处环卫队伍及经济开发区等,市容市貌大为改观。但是经过两年多的运作,又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下一步必须要进一步改革,归为“1把扫帚”,外部实行招投标,内部实行定岗定位监督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创新环卫体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世纪的思想解放,必须要有新的广度、新的深度、新的高度和新的内涵。我们不能总是津津乐道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从实践观来看,那只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小常识;
我们也不能满足于“两个凡是”的冲破,从历史观来看,那只是拨乱反正的开始。刨新就要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气慨。要站在新世纪的高度,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立足国内,就是要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正确分析客观形势而作出正确的决策,使共产党真正成为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放眼世界,就是要虚心学习世界上其它政党先进的管理方式,借鉴他们的经验,不断完善党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二、竞争是创新的前提 创新是竞争的必然结果,竞争是创新的必要途径。没有竞争的创新是虚伪的创新,没有创新的竞争是无为的竞争。只有竞争,才有推陈出新,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物者竞争,适者生存”,通过竞争,强者脱颖而出,这就是创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论是经济领域还是政治领域,无不充斥着竞争。在政治领域里,无论是党派内部,还是党派和党派之间,无不存在着激烈的、同时也是优胜劣汰的竞争。在我国,由于我们的历史和国情不同,不可能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但党内如何建立有序的竞争机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局面,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当前,党内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
不思进取、只讲中庸的人;
办实事不会、拉关系得心应手的人还很多,如果不通过竞争而淘汰这部分人,那么创新也就成了空话。

三、宽松的文化氛围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正如春天有了温暖湿润的气候,才有百花竞放一样,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创新成果的温床。没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大统一;
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没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革命;
没有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就难以结束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
没有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就没有“民主”、“平等”和“博爱”。无数历史经验表明,造就宽松的文化氛围,无论对国家、民族还是政党的创新能力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l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转移,其根源是文化氛围是否适宜创新。l7、18世纪,英国有最为宽松的宗教背景,为牛顿等科学家在科学探索中提出有创见的理论提供了合适的气候和土壤;
19世纪,以歌德为代表以魏玛为中心的良好文化氛围,又为德国超过英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创业胆识和宽容失败传统,以及其文化的包容性成为促进创新的重要条件,使“二战”后至今,美国在主要高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回过头来看,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发生在我国?元明以前,我们是世界第一大国,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当时,我们在天文学、水利工程、造纸、印刷、纺织等轻工业方面有很多令人骄傲的成就,可为什么后来就落伍了呢?答案只有一个,我们没有适宜于创新的文化氛围。我们也勿需讳言,上个世纪的前五十年,我国虽也有国民党的白色文化恐怖,但还有鲁迅、刘半农、胡适、徐志摩,而后五十年,我们的郭沫若、老舍、巴金、丁玲等等,他们在干了些什么呢?他们可是在世界上都有影响的大作家啊!南宋杨万里的诗云:“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暄。等到前头山脚尽,堂堂小溪出前村。”可见,营造宽松的文化氛围是多么的重要啊! 目前,我们在工作方面的条条框框很多,我们的政府在许多方面简直是在作茧自缚。如我局负责的解决老百姓吃水问题的“3721”工程的子工程,市区管网改造工程手续办理了两年多;
湖岭取水口工程办理了3年多,至今仍未完毕;
马屿管网改造工程仅立项就用了一年零四个月,仙降管网改造工程的立项也是花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另外,我们的文化氛围也是“老好人”文化、中庸文化,所谓“枪打出头鸟”,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在这样的氛围下,还有什么创新可言呢?所以,在这次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要大声疾呼,大刀阔斧,大胆改革,大力营造宽松的文化氛围。

四、人才是创新的根本 人才难得,国内外无数的创新成功及失败的事例表明,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经济学家针对高新技术产生的发展,提出了“胜者全得”理论,即谁能够在技术上领先一步,即使是一小步,就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占领大部分市场。因此,要创新,必须一要留住人才。当今世界,各国都可以用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手段保护本国产品,控制生产要素跨国界的流动,但是,唯一无法控制流动的就是人才,因此,在人才问题上,只有一条路,就是横下一条心来,参与国际争夺人才的竞争,全力创造一个有利于留住人才的环境;
二要培养人才。要树立实力竞争在人才,人才竞争在教育的观点,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尖子人才不仅是个人才能和勤奋的产物,更是整个社会的产物,是国家教育巨大投入的结果。我们不仅要加大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而且要集全社会之力办教育,以培养出更多、更精、更尖的人才。三要放手使用人才。人才也许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如果用求全责备的眼光来看人,世界上不会有十全十美的人,也就无所谓人才;
人才在创新过程中也许会失败,但失败乃成功之母。如果不想冒险,不愿承担失败,也就没有人才,没有创新;
人才一般不会溜须拍马,抬轿奉承,但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要创新,就必须使用具有反潮流、反媚俗勇气的人才,才能呈现生机勃勃的生动局面。清代龚自珍说,“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衡量我们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无取得成效,主要标准就是我们有无创新。因此,我们要以创新的精神,坚决摒弃学习上的形式主义和虚无主义,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不断创新,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