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山导游词

天马山导游词

赵家堡导游词各位游客,女土们,先生们,欢迎你们来赵家堡游览,请允许我为大家导览。我 叫一一一。

赵家堡也称为称赵家城,是赵宋王族、闽冲郡王赵若和的后裔创建,并世世 代代聚族顽居的防寇城堡,赵若和是宋太祖的弟弟,魏王赵光美的后裔,曾经在 宋理宗时被先入宫中,准备继承皇位,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退封闽冲郡王,在南 宋失亡前夕,随宋代的小皇帝南逃,后来广东崖山被元兵攻破,赵若和幸免于难, 从重兵乌黑中逃出,辗转逃到漳浦,隐姓埋名,他的十世孙浙江按察使司副使赵 范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年)建造了这座城堡,万历四十七年,崇祯七年赵范 的儿子赵义再度扩建,全城分内外二层,外城周长 1082 米,规模恢宏,建筑类 型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深厚,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城门外) 我们现在从东门进入,东门称东方钜障,钜是钢铁的意思,意思是说这是一 座屹立在东方的钢铁堡垒。这也说明了赵家堡是为抵御外寇而建造的。

作为一座聚族而居的防寇城堡,赵家堡既具备了较高的防御能力,又具备了 供一个大家族生存和发展的功能,城堡在居住、礼仪、民俗宗教、园林休闲等方 面的设置,都有着极为详尽的安捧。从而使这个周长 1082 米的闽南小城堡里, 保存了一个灭国王族,绵绵几百年而不绝,这种现象就是在全世界的范围里也尚 属罕见;作为一个特殊的家族,赵家堡的建造者把城堡的建造作为渲泄其王族情 结的载体,在总体规划、布局立意上,处处仿照北宋故都开封之旧,甚至在单体 建筑的造型设置乃至一些具体构件的处理,建筑物的命名上,也尽可能地流露了 其对祖先帝业的炫耀和思幕,当然,也流露出了对一代王朝终于没落的无奈和叹 (往内城路上)前面这座内城,是赵范在万历二十八年建造的,赵范是赵若和的十世孙,明 隆庆五年(1571 年)中了二甲进土及第,先后任无为州知州,磁州知州,产部员 外郎,贵州清吏司郎中,浙江按察使司副使等官 职,又奉敕督大同兵饷,家族开始中兴,后来苦于倭患猖獗,捐银二百两维修梅 月城,又为自家建造了一座大形的土堡梅月楼。

万历二十年,赵范致仕回乡,当时沿海地区尚屡遭海盗之患,居家极不安全, 虽然建有梅月楼,也只能暂避一时,湖西离佛昙只有十里之距,是赵范所熟悉的 地方,他。熟目诸山谷盘密,不嚣冲途,不逼海寇,不杂城市纷华,可以逸老课 子,田土腴沃,树木蕃茂,即难岁薪米恒裕,可以聚族蓄众,。便于湖西盆地的 硕高山下,建楼筑堡。先于万历二十八年庚子(1600 年)建造了完璧楼,接着 又于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 年)建造了城墙,以及城中的府第等配套建筑, 次第经营就绪,拮据垂二十年。之久。赵范建造的城墙,可能就是现在的内城。万历四十五年正月,赵范七十四岁 时卒于赵家堡。

二年后,赵范的儿子赵义(字公瑞,号辑卿),他感于城堡太小,仅能御防窃 盗而已就扩建了城堡。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赵范建造的内城周长222 米,占地六亩,开了三个城门,沿着城墙内侧建房 屋,作为族人居住的地方,城中部建主楼完璧楼。

这楼取名完璧楼,意思大家都明白,就是取完璧归赵之意, 反映了楼堡的 主人对于复兴家族的愿望。特别是赵范亲笔写的完壁楼这三个字,也包含了极为复杂的思想情感。比如中间的璧字,作者强调了辛字这一偏旁,写得很大,而王 字底写得很小,并且缩在左下角,这不正是赵氏家族从一个王族终于匿居在这个 偏僻的海隅,几百年来饱受了屈辱和辛酸的形象写照吗,也反映了作者对无法超 越的历史局限的悲怆,令人体验到其家族的艰辛历程。

还有的人看出,完字表示宋天元地等等,只要你认真揣摩,都会发现类似的 含义的。

完璧楼是赵家堡作为军事建筑中最具有防御能力的堡垒。

楼平面呈正方形, 边长80 米,高三层,通高13.6 米,属内通廊式方土楼,实际上也是闽西南上 楼的早期形制。

完壁楼底层以条石纵横交错砌筑,厚1.4 米,二、三层以三合土夯筑,厚度 分别为0.8 和0.6 米,墙体非常坚固,沿着墙边开着一此三角形的射孔,可以 通过这些射孔观察敌人,打击敌人,而外敌又无法伤害楼里的人,防御能力极高, 同时,楼中间的天井边开有一个暗道,暗道平时用来排水,战乱时可通过暗道潜 出城外。二楼还设了一间密室,密室无门无窗,供楼堡的主人藏重要的东西,或 者进行秘密的活动,现在为了便于参观,维修时增开了一个小窗,供游人参观。

而三楼没有设隔墙,作为大通间。这是供家族中的男壮丁晚上集体住宿,站岗放 哨,应付突发事件的地方。

完璧楼前建平台,平台宽7.0 米,深6.0 米,楼前又建平行相对的五间二 层小楼,两侧建两组平房,组成了一组四合式的小院,院中开凿水井,小楼的后 墙利用内城墙北侧的墙体,使完璧楼成为了一个多重封闭的空间,加强了安全防 御的能力。

扩建了的赵家堡,占地面积达到了173 亩,城堡中的建筑容量及文化含量都 大大地提高了。形成了以四座府第为主体建筑的格局。左右两侧建有六座同式堂 屋,相应的厢房,并辟有园林区,内外荷花池,汴派桥,垂纶楼,以及武庙、佛 庙、石塔、禹庙、石坊等。城中还保存有宋、明代著名书法家的刻石及有关碑记 十几处。

现在让我们沿着旅游路线,先从较晚一点的建筑,三堂开始参观,三堂分南 三堂和北三堂二级建筑,根据 1997 年发现的一件南三堂。志堂。的木匾上,刻 有。崇祯七年”的纪年,可见这三堂,甚至可能包括辑卿小院等,以及北三堂的 史堂、孝堂和守堂也建于这个年代。此时正是赵家堡的第二代主人赵义当家的时 期,当时人口增多,建筑物必须进一步扩展,从建筑位置上看,府第的位置是根 据城的整体布局确定的,而以上四堂与小院的位置则是根据府第的位置确定的, 是府第的附属建筑,具体选址又与东、北二门的位置,通道等紧密配合。志堂, 忠堂,惠堂三堂全部同式,均为三合土夯筑,宽14,5 米,深33 米,占地478.5 平方米,分门厅,正堂,后堂,之间天并与庑廊。

现在,在新修的志堂后堂中,设立了赵宋历史以及赵家堡历史的展览馆。

赵氏家族在中国的历史上,延绵几千年,几次发达鼎盛直到顶峰,也几次衰 败沦落,像这样大起大落在情况,在中国的其他姓氏中也是独无仅有的。赵姓的 先祖,可以追朔到公元前]001--前947 年在位的的周穆王时期,当年,周穆王坐 着八匹骏马牵引的纪车,从西周的都城镐京西行,直上昆仑山,会见西王母于瑶 池之上,与西王母诗歌互答,乐而忘返,成为上古时期我国中原与西域友好交往 的一段佳话。唐人李商隐那首脍炙人口的绝句《瑶池》曰:瑶池阿母绮窗开,黄 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借用的就是这一段历史典 故。而当时,为周穆王驾驳马车的人叫造父,后来。他.又随穆王东征渤海,平定了徐偃王之乱。因功被封于赵地,于是以赵为姓,成为赵氏家族的第一代祖先。

几百年后的春秋时期,赵衰跟随着晋文公流亡在国外,后来又帮助文公回国, 成了一代霸主,被封为六卿,到了赵籍时,晋国已经衰败,赵藉就与韩、魏三家 联合起来,瓜分了晋国,成为战国时代的七雄之一,到了秦始皇统一了中国,赵 国失亡了,以后的一千多年里,赵氏家族也几乎是消声匿迹了,不复为人记起 传说到了五代后唐年间,有一个著名道士叫陈搏,在华山上一睡就是几年, 一天突然醒了过来,走 到山下,看到大路上都是逃难的人郡,其中有一个妇女 用萝筐挑着二个小孩的,就失声大笑:莫道当今无天子,却将天子担上挑。路上 的人听人都莫明其妙。

到了后周显德六年,周世宗病死了,年仅七岁的周恭宗当上了皇帝,正月初 一那天,朝中接到镇、定二州驰报,说:北汉会同契丹兵入侵后周。就下旨让殿 前都检点赵匡胤率军出征,平定北汉和契丹。

大军正月初二出发,正月初三驻扎于汴梁城北的陈桥镇, 第二天黎明,赵匡 义。赵普等带领将领们,冲到赵匡胤的寝室里,大叫“诸将无主,原策太尉为天 子。。赵匡胤还不知道是什么回事,赵普已经将代表了皇帝身份的黄袍披在他.身 上了。下面将士俯伏在地,山呼雷动。

传说当年华山道士陈搏见到的三个人就是杜太后,赵匡胤和赵光义,这下听 说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一声大笑,竟然从马上跌了下来。

赵匡胤事先到底知道不知道陈桥兵变的事,谁也说不清楚。历史就是这样, 不断会创造出一些永远也说不清的故事来。

开宝九年(976 年)十月,赵匡胤正在湖边游玩,.见天色骤变,下起雪雹。

心中不快,召来赵光义,在万岁殿中对酌,并让侍从退下,外面的人只见烛光摇 晃。人影散乱,三更时分,.又听见赵匡胤用斧头斫雪,一边高叫着“好做,好 做。五更时,已听说皇帝死了,赵光义在灵前即了帝位。

赵匡胤暴死,随后他的大儿子和小儿子也相续不明不白地死去,朝野反响强 烈,都认为是赵光义以弟谋兄篡位,但五年后,宰相赵普突然公布了一个所谓的 《金匮之盟》:说是当年杜太后临终时,曾对太祖说:你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 是因为后周的皇帝太小,如果后周有一个年长的皇帝当政。你就不可能取得天下 了,你和光义都是我的儿子,将来要把帝位传给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

并让宰相赵普写成誓词,封存在金匮中。

这场历史疑案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我们知道一个常识:历史是胜利者写 出来了。

赵匡胤兄弟五人,老大光济及老五光赞都是幼年就矢折,赵匡胤行二,光义 行三,异母弟弟老四光美,建国初封魏王。太宗当上皇帝后,开始对宗室中的对 手开刀,魏王赵光美因此一再被贬,取后贬到涪县当县令,住在房州,不久又喝 了一杯皇上御赐的酒,就不明不白地死了。赵光美有八个儿子。但到了第三代, 基本就没有封号,沦为平民了。

由于太宗赵光义迫死赵光美,成为光美后裔永世的仇敌,赵若和甚至在遗书 中写道:????太宗悖逆天意,不遵母命,????骨内相残????杀其弟至传位子孙???? 善,天理之所不容,神人之所共观,金兵入汴,拘其王子王孙公子驸马后宫诸嫔, 三千余人皆被杀戮殆尽,然则天理昭彰,受此重报,不亦家乎,然此报亦不能补 杀兄弟灭天伦违母命之罪也,赵氏之为子孙者,莫效太宗也,太宗者,万世之罪 人也。但是时间也会洗涤这些历史上的恩恩怨怨,祖宗毕竟是祖宗。赵家堡人在 新修的志堂后堂中,也设立了赵匡胤,赵光义,赵光美三兄弟的神位。皇帝的位置从赵匡胤转到赵光义后,一直传下去,到了靖康之变,太宗直系 家族三百多人全部被虏到东北,只逃出了一个康王赵构,建立南宋,偏偏高宗赵 构没有儿子,直系中又没有第二个男人,关于继承人的问题议论纷纷,多数认力 应把皇位还给太祖的后人,高宗先是极为恼火,后来据说他做了一个梦,梦中赵 匡胤带着他走进了当年的万岁殿,向他展示了当年烛光斧影的全部过程,并说只 有把皇位转还给我的子孙,国家的局势才有一线转机。高宗于是突然改变了主意, 把把皇位还给了太祖的七世孙,是为孝宗。孝宗传了光宗、宁宗、理宗。可是到 了理宗,又没有儿子,只好从宗室中物色合适的人选了。

赵光美的后代们虽然沦为平民,但还有皇室的户口,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寻找 着出人头地的机会,九世孙时希就在宋理宗建造一座宫殿时,群臣争相反对时, 精心上了一个贺表,理宗大为高兴,记起还有这一个族亲,这时又有人提到当年 的金匮之盟,认为赵宋天下原来就该兄弟相及,国家才会兴旺发达,当时国家很 弱,理宗可能也相信了这种说法,或者曾感到先祖有对不起这个家族的地方,于 是便选上了时希的儿子赵若和,把他迎养于宫中,封了个王位,准备将来继承皇 位。但是宫廷斗争是相当剧热的,后来赵若和还是被理宗的弟弟嗣荣王与芮之子 赵基挤出局。

新的继承人出现了,赵若和便不能继续留在宫中了。被退封为闽冲郡王。封 地在福州,王府建在现在福州城门乡的林涌村,王府正对着乌龙江。度宗死后, 其次子赵显登基,称恭宗,二年后,南宋的都城杭州被元军攻破,五岁的小皇帝 被虏到北方的沙漠中。

这时在福建的南宋遗臣就拥立了赵显的哥哥益王赵是为皇帝帝,年号景炎, 但不久,小朝廷就被迫南迁泉州,到了泉州,阿拉伯人蒲寿庚投降了元军,不让 小皇帝入城,并杀害了城中的二千多名赵氏宗室,小朝廷只好怆惶逃往广东南海。

景炎三年四月。少帝是在岗洲海上遇到了风浪,受不了惊吓,病死船中。年 仅八岁的卫王赵丙被拥为小皇帝,第二年,元将张弘范就攻陷了行都崖山。丞相 陆秀夫看到大势已去。抱起年仅九岁的小皇帝投海殉国,结束了统治中国二百五 十年历史的赵宋王朝。

在宋史的最后一页中:大将张世杰在最后的时刻,带领十六艘船夺港而出。

但是,在风浪之中。船只飘摇欲翻,张世杰对天祝道:我等几经磨难,为的是恢 复宋室,如天不从人愿,那就让我们葬身海底吧,祝罢,果然十六艘船就被风浪 淹没了。但是没有人知道,其船上坐的是闽冲郡王赵若和,侍臣许达甫,黄材等, 在进出了元军的包围和风浪之后,顺着海流向北飘泊,希图能回到他的封地福州, 再次恢复,但船飘到厦门的浯屿一带海面时。又遇到台风,船桅断折,船更是破 漏不堪了,而且粮食淡水也己耗完,随从们精疲力尽,只好遗弃船只,趁着月色, 潜入太武山下。让随从各自寻找生路。自己与黄材,许达甫等,在一个叫银坑的 地方隐藏了起来。后来元军不再搜捕南宋宗室,遗臣和义军了,这才迁到佛昙的 积美正式居往下来。他们居往的这个村子,后来称为下赵。

赵若和等人之所以选中佛昙隐居,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前往逃奔杨亮节。

二年前,宋少帝一行南逃,经过漳浦一带海面时,国舅杨亮节得了一场病,不堪 无休止的逃窜奔波,遂上岸养病,自此定居佛昙。几百年后的今天,杨氏家族已 经发展成为漳浦一带的大家族。

明嘉靖间赵若和的第八肚孙赵淑宽,善于理财,家道开始中兴,便广置田产, 建造宗祠,结交文人名土,先后为其子赵范延请后来探花及第,官至南京礼部尚 书的林土章,名儒杨碧砂,张眉山等为师,赵范终于隆庆五年(1571年)以二甲 进土及第,先后任无为州知州,磁州知州,产部员外郎,贵州清吏司郎中,浙江 按察使司副使等官职,又奉敕督大同兵饷,从此家族开始中兴。也因此有能力建 造了这座城堡。

在这个展览里,还对宋代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宋代的历史 人物,文物古迹等方面做了系统的介绍,通过这些版面,让我们对这个统治了中 国历史二百五十年的王朝,增加一点了解。

(走出南三堂) 南三堂三座并列,左右两侧还各建一组厢房,从而形成一个独立的建筑群体, 南三堂和北三堂之间隔着一座辑卿小院,面正对着莲花池,亦为三座并列的堂屋 式建筑,形式与三堂一样,但规格略小,每座面宽13 米,进深29.5 间一座保存较好,其余两座已经后代改建。这座辑卿小院,是一座小园林式的建筑,从现存的遗址看,不一座三开间的 小堂屋,前面布置花木奇石,所见堂屋前有一组青石精构的石桌石椅,一对花岗 岩雕的石笋,青石花盆等,又保留了二块原始状态的岩石,前面构筑院门,嵌青 石匾,刻:辑卿小院四字行书,小院门前又于天然大石上刻: 。读书处。,三 大字。辑卿是赵义的号,明确了这里是赵家堡的第二代主人赵义读书休息的地方。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赵家堡的中心区域,这一组大型的建筑群,是以四座同样 规格的府第和四组厢房组占她000 多平方米的大型砖石埕,我们站在府第前的大 埕上,前面是荷花池,城墙。城墙的外面过去是湖西地区主要的河流官塘溪的河 道。以至远处的朝天马山,虽然朝北,但视野广阔,尽得山水形胜。石埕上,还 树立着四组夹杆石,这夹杆石是在举行盛大庆典时用来树立各种旗帜的,是古代 家族地位名誉的代表性建筑,还有门前的上马石,石马槽,用来装水以防止火灾 的石水缸,这一切,无不显示了这个家族曾以拥有的辉煌和荣耀。

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已经修理过的府第正座参观。

府第的建造基本上采用 的是闽南地区传统建筑的形式,当然,作为一个大官僚家族,在规格上,工艺上 都可以说代表了当时最好建筑水平。

由于府第的规格比较高,所以与当地传统建筑水平也若有不同,比如设置了 二个门厅,而且两个门厅之间.又没有围墙连结, (两边的围墙是后加的)前面 的门厅其实也是照壁的一种,而且可兼供门房和下人居住、值勤。第二个门才是 正门,近1 米高的台基,五级的台阶,开中门,边门,高高的门槛,青石门鼓一 边雕刻游龙,一边雕刻飞风,显示了官家府第的气派。

大家请注意,封建时代、龙与风只有皇家才敢合在一起使用,而这对门鼓就 用浅浅的浮雕同时表现了龙和风的纹饰,这一点,证明了赵姓家族在建造这座城 堡时。处处都流露出对于出身贵胄的炫耀,对祖先帝业的向往。

府第的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青砖墙面,青石柱础,工艺极为讲究,这条石 台阶,宽140 厘米,高40 厘米,长7 吨门),令我们难以想象,当时的工匠是如何把这块大石头移到府第中来的呢,这也说明,我们现代人对古代的 营造技术的了解,是很不够的。

大厅中正面悬挂着的赵义书的大匾:“福曜贺兰。,是对他的父亲赵范曾经奉 钦差陕西宁夏赈灾的历史的炫耀。这也是赵范为官司多年,唯一一次作为钦差大 臣,在当时,是极高的荣耀。

厅堂里的柱子上分别写着的: 宋室久播迁,一蝶不随天下去: 皇朝重举废,双麻曾向日边来:读祖训五十三章无亲疏无贵贱无贤愚,其揆一也; 培天河三百余载为君臣为父子为夫妇,厥道备矣。

天潢虽已远,涛书振绪日月长。这几幅对联都是赵家堡族谱中抄下来的,是祖先撰定的。

根据赵家堡族谱记载,“五落官厅中进祀叔宽公,范之公,公瑞公三代,后 一进中祀始祖闽冲郡王及文官配享,左边祀德聪公(赵若和五代孙),承均公(赵 若和六代孙),右边祀克纯公(赵若和七代孙》,并规定始祖春秋二祭,其余忌日 月十五日致祭。所谓二八帝神像,是刚才我们在展览馆里看到的,是赵若和随驾南循时,任 宗正寺,所掌管的帝籍祖图,其中来历代帝王画像由赵若和随身携带,画像高约 50 厘米,宽约35 厘米,常年收藏在香木锦盒中,成为赵家堡的传家宝。

府第的前面是内外荷花池,府第祠堂前建池塘,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很常采用 的,但是同时建二个池塘,就是独无仅有了。这里应该有几个原因,一个是水池 原来属于官塘溪的一个水潭,铍围进城里,正处于官厅大埕前与西北面城墙之间, 称莲花池,于水面中一条与官厅左右平行的小堤,使水面分隔成两边,小堤则联 系了园林区与北城门,武庙,牌坊等景区;又于内池南侧建石桥,称汴派桥,以 便从官厅可通过桥到达小堤和园林。是出自园林建筑的考虑,第二种说法是。赵 家堡扩建外城时,本来只扩到内荷花池,城墙甚至建好了,后来工程改动,没有 折除已建成的城墙,便成了堤岸,第三种说法是根据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罗哲 文先生的题词“其布局立意,处处仍沿汴京水旧,q,,也就是说,北京的都城开 封,中轴线两边。有二个大潮,因为水一边清一边浊,、又恰好清的一边是天波 府杨家的府第。而浊的一边住着的是潘仁美的府第,所以称潘杨二湖.这是赵家 堡仿照开封的布局立意建造的一个例子。

这条跨过内池的桥称汴派桥,是用一条平板石粱桥与与一个券顶拱桥两部分 组成。

下面刻着。汴派桥。三个隶书。拱桥的设置弥补了园林中平板桥过于平 直的缺点,附合了桥宜危的造园原则。又弥补了水面空间的不足。这汴派桥也点 明了赵家堡赵姓家族源自于河南汴京,不是出自寻常百姓之家。预这桥的形式, 也令人很容易联想到清明上河图里画的州桥。州桥是北宋开封城的标志性建筑, 赵家堡的建造 者当然不会不知道。但到底是不是仿照开封州桥设计的。则是一个可以进一步讨 论的问题了。

这是一座水榭的遗址,水榭长1 米多高,根据暴露出来的这部分遗 址,可以看得出水榭是和汴派桥平行的。

置,楼处于山与水之间,也采用了。借。的造园原则,临近水边,兼有榭的性质,仰或实际就是榭,此处水域空阔,城墙低矮,楼的存在起了填补空间的作用。居 于楼中,北可倚看城外流水,城中荷花;南可静听佛寺钟鼓,园中松涛,确是一 太好去处,应该是园林区中的重要建筑。从布局上来说,位置选择得恰到好处, 因为这是荷花池和整个园林区的之间一个过渡。是山水之间的交汇的一个转折。

现在,我们就从水榭旁边这条路进入园林区。

园林布置是赵家堡整体布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占全城总面积的三 分之一,园林的主区占据了以佛庙和禹庙为中心的整个小山坡,庙宇设置在城中, 其实就不太在意其宗教意义,顽突出了其休憩,游览的价值,是是很多园林、旅游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赵家堡中较特殊的宗教建筑是一座大禹庙,这类庙在闽南地区可以说是独无 仅有。庙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的陈迹了,但遗址上看,庙不大,阔4.3 米,前面又建长11 米的围墙,围墙两侧嵌禹碑。禹碑后来并被移动到这里, 出土的时候只找到二片,还有二片应当还埋在地底下。

因为对大禹的奉祀。是 早期的事了,城中第二三代以后的赵姓族人可能不知庙的真正意义,所以他的破 禹碑原文77字,分两组,每组高1。8 米,宽23 米,四周浮雕夔龙边饰, 现仅存一半,38 字,关于禹碑,其实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谜,该刻石位于衡 山碧云峰,最早见于记载的有{吴越春秋},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南朝梁刘显 的〈粹玑录〉等,均附会为大禹治水时经衡山时刻,故或称岣嵝碑,或称神禹碑,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游衡山以寻该刻石未果,写过{谒南岳庙兼岣嵝山》的诗, 刘禹锡也写过。尝闻祝融峰,上有神禹碑。的诗句,苏东坡也写道“何人作颂比 蒿高。万古斯文齐岣嵝。,此外,朱熹名人也曾先后寻找过这刻石,到了南宋嘉 定间时,何致找到刻石,墨拓二份,并摩刻于岳麓书院后巨石上。明嘉靖间,云 南进士张素发现了书院后的刻石,拓印回乡,赠给正贬于云南的正德状元杨慎, 杨慎之后,考据辨读者代有其人,或以为是夏代文字,或以为是蝌蚪文,甲骨文等,从说纷纭,近年又有浙江省考古所曹锦炎先生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王 勾践的儿子朱句的刻石,释文是:唯王二年六月丁酉,宪亘承嗣越臣朱句,凡以 叔(下加心部)顺, 明代以后,这个刻石在全国各地到处翻刻。湖南、贵州、绍兴等地都有摩刻,开封因为年年发大水,就把一个古吹台改建成禹王台,建了禹庙,这也是赵家堡 仿照开封的布局立意的一个产物了,禹庙佛庙与周围裸露着这些大量的原始状态 的岩石,岩石毫无疑问是有意保留下来的,因为赵范、赵义父子不会面对着城区 内外百态千姿的海蚀岩石无动于衷, 北宋帝王对于奇石情有独钟,曾经热衷于 营建艮岗等园林,大兴花石纲,这一喜好也被他们的后代继承了下来, 子大规模地利用了硕高山上的自然状态的岩石,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而成为其中的景观,大家看到的这个摩崖石刻。是被赵义题写的。

何代仙人化,嶙峋海上山,叱羊应起立,控鹤独来还; 苔藓衣冠古,烟霞韵致闲,点头堪与语,对此欲招攀。

从诗里,我们可以看出位,作者是以一种近于痴迷的心态去对对待周边这些 天然的岩石,把周边的小山看成是浮动在海上的仙山,岩石则如同神话中说的赤 脚大仙所驱赶着的绵羊,是仙人驾乘的仙鹤,岩石是有生命的。可以和它们进行 语言上的交流。

这座佛庙,也因为得在园林区中,布局极其别致,你们看,庙的大门就利用 这二块石头之间的隔离,上面加上门匾正面刻行书。咫尺玄门。,背面刻篆书。

禅印”,庙门正对着城墙,城墙也就改造成了照壁,足见建造者别具的匠心。在这个区域里,也加工了仙脚印等石刻,还有“垂纶。。悟石。等石刻,庙 与这些岩石、石刻,绿树,构成了一个既有浓郁的山野情趣,又有宗教、文化气 息的氛围。

与这座佛庙相配套的有庙右角的一个“仙脚印”石刻,全刻长 0.25 0.15米,作人的右脚登上石头上状;庙右后侧刻。悟石”二字楷书;庙左后侧 刻。垂纶。二字行书;与佛庙关系最密切的是庙右边的聚佛宝塔,宝塔建于一台 形的大石头上,为七级方形实心石塔,通高 5.5 米,底层为须弥座。

以上用 七块大小不一的方石砌筑,每块方石四面均刻有浮雕佛像,第六层四面各刻一个 大篆,连起来为。聚佛宝塔。四字。塔基石的四角存有人工开凿的柱洞,可知原 来还建有围栏。

很多游人都注意到这塔的高度,这正好是开封铁塔高度的十分之一,开封铁 塔也是高高瘦瘦的,这二者是一种巧合,还是刻意的摩仿,只能作为一个永远的 谜,让人们一直猜下去,也一直争沦下去。

作为一个城堡,赵家堡在两次的建造中,都将军事防御功能作为一个重要的 问题来考虑,赵家堡建造之前,这里丰富的岩石,都成了城墙的主要材料,城墙 的外层全部以石板砌筑,石板宽0,4 米,厚0。15 米不等,条石采用平竖纵横交错砌筑,.又于墙体中填土,土充分夯实,墙厚2,5 米左右,高4 1.0米左右。赵家堡共建四座城门,大致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建造,但不知何故, 赵家堡人的方位观与常识不很协调,其东西南北是反时针捧列的,只有东门基本 正确,此外,北门被称为西门,西门被称为南门,真正的南门便称之为北门了。

这就是赵家堡的西门,古门称为丹鼎钟祥,是因为门处正对着丹山。。丹山 也称丹灶山,丹鼎元,是传说晋代的葛洪炼丹升仙的地方,这也可能是因为这山 是兀立在海边的,山上终年云雾萦绕,令人联想到是仙人居住在山顶上做什么好 事,明代以前就有人在山顶上留下了一个石刻:灶冷烟寒雪满山,葛洪归去有余 丹,于今此地多芳草,处处花开玉斡兰。说的就是这个传说。

1976 年,当时的福州军区司令员此定均中将乘坐的直升飞机,也就在这个 山腰上失事。为这座名山留下了一份凝重的记忆。

这个青石碑,刻宋书法家米南宫写的。墨池。二字行书,上有隶书铭文,记 述了立碑经过:全文是米南宫仕无为军立是书,代久土湮,及先大夫守斯州。缉 说的是赵范当年当过无为州知州(安徽省)在修理府衙时,出土了当年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的默池石刻,就把石刻拓印下来,带回家里,重刻成这块石碑。

这座石碑官岭保障亭碑,是漳涌县知县表彰赵义带领乡勇牡丁抗击外寇,保卫乡 赵家堡的两代建造者都曾为明代官吏,有丰富的阅历,当时的闽南一带多战乱,多城堡,县境内就有六鳌城,漳浦县城 建民建的城池可供参照,赵义续建城堡也是因为原城墙防御能力有限,所以在全城的军事防御能力方面比较充分,从城的位置上看,赵家堡所处为湖西盆地的南 侧,其南便为宽阔的沿海小平原和海湾了,其中隔着玳瑁山与丹灶山余脉的交汇 点,这是倭寇海盗难以进入的地区,在寇警之际,城里人也可联合湖西盆地的村 民进入这林莽茂密的小山坡上防守。在赵家堡东北面七公里处的官岭立有一碑, 为崇祯七年(1634年)知县余日新为赵义于崇祯元年(1628 年)率乡民破倭寇于 此,保全一方而立,碑文摘录如下: 漳浦县十五都官岭保障记 漳邑文献甲于中州,维大海汇其东南,崇山亘其西北,其民习于林莽蒙密之 间,且视长凤巨浪若熟路轻车,时勾引海船啸聚为地方厉已非一日,予以申戍冬 相采,民之赴朔无宁日,喟然叹曰:臣以不德待罪铜符,不能保障为一方民造福,安得好义公忠之士守望相助以各固其围。幸口当事者以学问经济绸缪南国,累示 以鼓舞,倡率再三,有意其人也。未几而官岭之父老群诣庭,加额而请曰:乡有 片语旌之。予曰:此有司事也,昔筒子使尹铎为晋阳铎请命,筒子曰:保障哉。铎承而保其民,智伯之难决水灌城, 为孝子,于国为忠臣,于乡为义士,汹宜纪也??.碑文所记载的是有史可查的唯一与赵家堡有关的军事行动,这与赵家堡所处的 环境是有关的。现在我们从这条荷花池之间的小堤岸走过,用自己的心,静静地 体验这座古城特有的山水情趣,去品味蕴藏在里种种复杂的历史情感,其中可能 有一个灭国王族匿居在这里的万般无奈,有一个皇族后裔对自己高贵血(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天马山导游词)统的炫 耀,有一个破落家族的苍凉,一个地方贵族、一个农村地主的自足,一个求官求 隐两不成的旧知识分子的自我嘲弄。

这是赵,家堡的北门,也是赵家堡原来设定的正门。

正门北门称”硕高居胜“门, 上有匾,刻:硕高居胜四字行书。说的是这 城堡就建在硕高山下。

城门上原来建有城楼,楼体已经毁弃。门外建瓮城,瓮城呈不规则六角形, 瓮城是古代城门的一种常用的防御设置,可以引诱敌人深入,然后集中歼灭。

的规格也略小于其他三门,其中门洞只有1,2 米宽,开门就是山,确也无路 可走,原先连城楼也没有建好。有趣的是。八十年代中期,族中有人认为赵家堡 中多少年没有出过一个大学或中专生。必定与此门被堵有关,因此拆除了封门的 条石,第二年果然有人考上了中专。为此全城哗然,可能人们更关心全城的是城 的风水,深信了某堪舆家的鼓惑,于是城门-又被无情地封死了。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赵宋建都在开封,被金兵攻破了,二个皇帝被俘到北 方。退到杭州建立南宋,之后又败退到福州,泉州,广东。最后在广东南部的崖 山不便彻底灭亡。赵氏家族已经输不起了,也退不起了,他们对南面怀有深深的 惧意,同时他们的祖先来自北方。这才是城堡没在北面的真正含义。

瓮城这二通石碑,分别为赵范撰文,赵公瑞立碑的〈硕高筑堡碑记〉,和万 沥四十匕年漳州府批准赵 公瑞扩建城堡的公文,1975 年,县委某官到此城蹲点,下令用炸药炸毁。两 石碑都未能幸免。一样被炸去了半截,所幸一通后来经修补。基本完整,而〈硕 高筑堡碑记〉全文已被赵范事先抄录在族谱中了。

我们现在可以从北门里面。回首刚才走过的路,想一想赵家堡的全部布局: 进入北门,左侧是城堡的防护神武庙,正面上父子大夫牌坊,穿过牌坊,绕过荷 花池,这才进入府第。这样的布局,。充分显示了一个大官僚家族府第的威严气 10 园林的构筑是赵家堡的一个主要内容,除了上述二处比较专业化的园林外,辑卿小院其实也具有园林的性质,在这林大榕树下,原来保留一块巨大的岩石, 那岩石上原来也刻有一大篇文字,可惜六十年代被凿去建房了。只留下一些遗址,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休息的场所。

所谓石祖,即男生殖器崇拜,为数块或圜或长条状的花岗岩石堆在一起, 状如生命根,城中人不管知不知道其真实含义,凡是小孩头痛皮烧,或为祈求生 育的,便会偷偷前往烧香,这风俗几百年不变,虽然六十年代以后石祖部分被破 坏,石头下依然可以看到残余的香火。

有趣的是,若干年前有人将一块奇特的墓碑移到这里。于碑上架一个门框, 敬奉有加,这兼备了墓碑和墓志的碑石上记载了赵家当年的一个美丽聪明的婢 女,不知何故。自缢身亡的故事,请看碑文: 婢女死于崇祯十一年,年二十岁,碑立于崇祯十四年。不知死于何故,亦不知一个婢女的死轲以牵动赵家公子的情怀,时隔四年,还含泪为铭,写下了无限 惆帐,后来又是谁把记述了跟个美丽的,然而永不为人所知的故事的碑石移到这 里,让后人也为之思绪绵绵,这片林子过去称”松竹村“今存有明代晋江人,著 名书法家张瑞图写的石匾,为行书,有张氏的名款和印章,赵义比张瑞图早一年 去世,为同时代人,也可以说是同乡人;匾阴书”硕山“二大字,为隶书的变体, 字体怪诞,横肥竖瘦,颇有后代人金农之风,只可惜落款字迹难以辩认。所谓松 竹村,位于城南区的山坡上,占据了内城与官厅南侧的全韶地盘,以至南城墙以 内,此地石头较少。或者是被开凿用以建城墙了,所以松竹村以遍植树木为主, 观全区布满相思树,松树。绿阴蔽日,石径盘绕,在一个以建筑物为主的城池中 出现这种小区域,也另有一种情趣,现仅于滚区东北侧存有一处宽 5.0 18米的三合土建筑遗址,就是与松竹村有关的建筑。

(黄文富搜集整理)

天马山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岳麓山!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系湖南省首批审列公布的风景名胜区。位于古城长沙的湘江两岸,总面积 36平方公里,由麓山、天马山、桃花岭、石佳岭四个景区及新民学会旧址、南津城士城头二景点组成。

麓山景区为全区精萃所在,面积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00.8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200-1400毫升。

岳麓山濒临湘江,依江面市,交通便利,湘流环境,桔洲横前,古城相望,山、江、洲、城浑然一体,实为天作之胜。兹山荟萃湘楚精华,素以名胜古迹众多,植物资源丰富,革命烈士墓葬群集,风景优美,且集儒释道为一体,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群峰朝拱如骏奔”即是赞其天然雄浑之势。岳麓山群峦叠翠,古木参天。现有植物174科559属977种,其中晋朝的罗汉松、唐代银杏、宋时香樟、明清枫栗均系千年古树,老干虬枝,苍劲挺拔,高耸入云。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冠,亦座落在山中;号称“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亦座落在山中;道家的二十涧真虚福地云麓道宫,亦建在此山顶;建于清乾隆57年地处青枫峡的我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更是风景绝佳之地,也是毛泽东同志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诸如白鹤泉、禹王碑、舍利塔、飞来石、自来钟、穿石坡等皆分布在山林岳壑之间。

在长沙市区之西,东临湘江,面积约8平方公里,古人赞誉其“碧嶂屏开,秀如琢珠”。唐宋以来,岳麓山即以林壑幽美,山幽涧深闻名。六朝罗汉松、唐宋银杏、明清松樟相当著名;爱晚亭、清风峡、蟒蛇洞、禹王碑、岳麓书院等景观闻名遐迩。这里还葬有黄兴、蔡锷等著名人物。岳麓山春天满山葱绿、杜鹃(市花)怒放;夏日幽静凉爽;秋天枫叶流丹,层林尽染;隆冬玉树琼枝,银装素裹,四季风景宜人。

岳麓书院在山之东麓,始建于宋开宝九年(976年),朱熹、张 主讲期间是全盛时期,有学生千人,成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高等学府,后又变成高等师范学校。1925年改为湖南大学。书院现存古建筑尚有御书楼、文昌楼、半学斋、十彝器堂、濂溪祠、湘水校经堂、自卑亭等,让人缅怀书院辉煌。

岳麓山,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林壑清幽,景色秀美。是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名山胜地。

位于清风峡口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孕育了博大精深,广袤无垠的湖湘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先烈、伟人。

岳麓山也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这里长眠了辛亥革命时期为推翻帝制,实现共和而献身的先烈;为舍生取义而慷慨赴死的志士仁人;还长眠了抗日战争时期为抵御外侮而浴血疆场,以身殉国的中国军民。

那一座座为他们树立的丰碑墓志,永远昭示和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构成了岳麓山的一幅幅悲壮肃穆的人文景观。其山脉属南岳衡山,古人把岳麓山列为南岳七十二之一,称为灵麓峰。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故名岳麓。据地质学考证,岳麓山奠基于古生代,形成于中生代,发展于新生代,距今三亿余年。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系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古城长沙湘江两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动植物以及文化古迹、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已开放的景区有麓山景区、橘子洲头景区。其中麓山景区系核心景区,景区内有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云麓宫、新民主学会景点等。规划开放的景区有:天马山、桃花岭、石佳岭及土城头景点等,总面积达36平方公里。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南接衡岳,北望洞庭,西临茫茫原野,东瞰滔滔湘流,玉屏、天马、凤凰、橘洲横秀于前,桃花、绿蛾竟翠与后,金盆、金牛、云母、圭峰拱持左右,静如龙蛇逶迤,动如骏马奋蹄,凌空俯视如一微缩盆景,侧视远观如一天然屏壁。可谓天工造物,人间奇景,长沙之大观。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自古以来就以山清水秀著称于世,它主要有清风峡景区、云麓峰景区、万景园风景带、赫石坡景区、儒家胜地、佛寺探幽、云麓道宫、橘子州头等景区。

清风峡景区:岳麓书院至麓山寺的谷地,名叫清风峡。《岳麓书院志》记载:“当溽暑时,清风徐至,人多休息,故名以次得。”历朝历代的人们都将这里看成是避暑的天然胜地。清风峡自然景色秀美,峡内林木茂密,古树参天,溪涧盘绕,流泉星罗棋步。风物景色随着气候和季节的转换,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姿态。峡内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世人所瞩目,内有历史悠久的佛寺名塔—舍利塔,有我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有著名的二南诗刻,以及刘道一等近代名人的墓葬。

岳麓山位于市区湘江西岸。湖南著名的风景区。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南岳有七十二峰,以衡阳市回雁峰为首,长沙岳麓山为足,故名岳麓。“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古人以此概述岳麓山的山川形势。

岳麓山总面积8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97米,碧嶂屏开,秀如琢玉,层峦叠翠,山涧深幽。现已辟为公园。步入景区,古木参天,浓荫匝地。山涧流泉终年不涸,沟壑中时闻兰芷芳馨,这一切都令人有林壑优美,涧泉清幽之感。岳麓山遍布着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唐李邕麓山寺碑、宋刻禹王碑为最有名。苍松翠柏中安葬着黄兴、蔡锷、陈天华、姚宏业、焦达峰、蒋翊武、刘道一、陈作新、刘昆涛等近代革命家的忠骨。

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青年时曾常来此山聚会、留连于爱晚亭、清风峡等处,研讨国家大事,探求革命真理。岳麓山是湖南重要的文化教育区,湖南大学、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大专院校和一些科研单位均汇集于此。

岳麓山海拔300.8米,连峦叠峰数十公里,有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长沙市区西面。主峰云麓石骨苍秀,廊殿楼阁依山畔石。凭栏远眺,湘江如带,桔洲浮碧江心,双桥飞架东西,古城新廓尽在紫气青烟之中。

岳麓山荟萃了湘楚文化的精华,名胜古迹众多,集儒释道为一体,革命圣迹遍布且植物资源丰富。白鹤泉、禹王碑、舍利塔、飞来石、自来钟、穿石坡等皆分布在山林岳壑之间;山中现有植物174科559属977种,其中晋朝的罗汉松、唐代银杏、宋时香樟、明清枫栗均系千年古树,老干虬枝,苍劲挺拔,高耸入云。枫梓、松栗,虬枝曲干,蓊郁青葱;山涧泉流终年不涸,颇有清幽之感。每到秋冬之交,红枫丛林尽染,红桔满挂枝头,麓山更加艳丽。

坐落在山中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冠;古麓山寺号称“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山顶有道家的二十涧真虚福地云麓道宫;地处青枫峡的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建于清乾隆57年,为风景绝佳之地,毛泽东、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常来岳麓山聚会,留连于爱晚亭、清风峡等外,研讨国家大事,探求革命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