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特色产业讲话_特色产业

抢占新能源产业制高点 打造新一轮发展增长极 海安县人民政府全力打造特色产业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的战略机遇,准确把握国内外新能源发展趋势, 把优先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应对复杂经济形势、抢占世界新产业经济发展先机的重要手段,高起点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度推进新能源产业招商,先后成功引进了恒基伟业太阳能电池片、卡姆丹克太阳能、中联科伟达太阳能电池设备等一批重特大新能源项目,初步形成了以太阳能光伏电池、风电装备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全县现有规模以上新兴产业类企业93家,其中新能源类企业21家,年内预计实行销售收入120亿元,利税增幅50%以上。我县相继被认定的省级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省级光伏光电产业园、省级电力装备特色产业基地,电梯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和建材机械装备特色产业基地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1、????? 突出规划科学编制,引领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 ?? 一是目标定位务求超前化。坚持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我县六大新兴产业之首进行倾力培值,县财政下拨专项经费,与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制定《海安县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光伏电池、LED新光源两大特色产业链条,加快建设省级新能源、海峡两岸LED、海安光伏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合理开发风电产业和燃料电池产业。计划到2015年,全县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使海安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品制造基地和新能源示范利用样板城市。二是产业发展务求集群化。按照“专、精、特,协作配套、创业创新、集群发展”的要求,对全县重点园区实行一区多园、专业发展的模式,按照产业特点规划新能源等专业特色园区,并根据功能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和相关项目。目前,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以欧贝黎等企业为主的光伏太阳能组件、以卡姆丹克为主的拉棒切片、以中联科伟达等企业为主导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设备制造等产业 已经成为园区新能源经济较大的产业集群。三是企业集聚务求关联化。加快推进与园区主导产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加强产业协作;
鼓励产品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好的企业优先进入特色产业基地,鼓励成建制、配套企业优先进入特色产业基地;
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迁入与迁出相结合等措施,促进同类和上下游企业聚集。

2、????? 突出产业招商引资,推动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 敏锐把握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产业转移的新动向,把新兴产业作为“引凤”的主要对象,找准突破口,捷足先登、先入为主,形成先发优势。一是招引产业关键性项目。围绕海安“东区西园”光伏、光电、汽车制造不同的载体功能定位和生产营销环节互补、上下游产业配套的要求,瞄准行业内、国内外知名的产业发展领袖企业,着力引进“高”、“大”、“快”的关键性项目。目前,我县新能源产业基地内重点在建项目20多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10亿元以下项目6个,30亿元以上项目2个。随着全晶光电科技、欧贝黎新能源、浚丰太阳能、福克斯新能源、吉阳恒基伟业等重特大项目的相继投产,新能源产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明显增强。二是培育县域标杆型企业。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采取“一企一策”,培育亿元“舰队群”,打造百亿“核潜艇”,造就一批国内同行业一流的龙头企业。加速企业上市进程,“十二五”期间企业上市总数达10家以上,上市培育企业常态保持30家。到2015年,全县50-100亿元企业确保6家,100亿元以上企业力争4家。三是引进行业领军型人才。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能跻身国际领先地位的行业和技术项目带动人,以领军型人才引领产业发展。同时,依托高校院所、高级技校和其他社会力量,加快培养产业适用的高级技术人才和技工。我们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250名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250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250名高层次管理人才,把海安打造成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地。

3、????? 突出科技创新驱动,支撑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 着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社会发展创新,为基地企业集聚创新资源、提供公共服务、改善外部环境,以创新优势赢得竞争优势。一是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以重点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以工业技术研究院为核心,加快完善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促进创新资源共享,提升基地创新能力。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建成率达100%,亿元以上企业市级以上工程中心建设覆盖率达50%,建立新兴产业研究院3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保持全市领先。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基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多种形式的合作,努力实现由短期合作向长期合作转变,由“短平快”技术合作向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由各自为战向综合集成提升,推动形成创新联盟,使各类创新资源向基地集聚。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健全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制定标准、自创品牌、申请专利,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并积极协助企业打击侵权行为,维护市场环境。到2015年,全县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数将分别达到6个、34个和100个。中国名牌、省市名牌产品分别达到12个、34个和100个。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机遇呼唤着我们的行动,挑战考验着我们的智慧。我们将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敢攀新高的勇气、敢于担当的作风,顽强拼搏,奋力赶超,以富有县域特色的一流产业基地孕育一批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1 ? ?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