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东营中考语文试题

篇一:二〇一六年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

开考前秘密 试卷类型:A

二〇一六年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shi已久,生灵被寒风鞭笞得遍体鳞伤,你巨臂轻挥,千军万马项刻 将长夜攻

一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当大地被黑暗呑陷,耀武扬威的刽子手也束手就檎。颗颗兮巨痛深的灵魂,面对你温暖明媚的 微笑泪若泉涌??

①shi __________ ②创 ________________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 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〇〇%,屠呦呦这一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

___ _ 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② ‘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之一是创新,即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的创新,让创新 4

__________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③ 买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进而涵养和凝聚

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 ___________ 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

A?挽救贯串传扬 B.拯救贯串传扬

c?摇救贯穿弘扬 d.挽救贯穿弘扬

3?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这里的瀑布殳幻多姿。有时像一阵风,_____________;有时如漫天大雨,________________;

有时又如三两个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地沐浴山沉草木②在岩壑间自由流转呼唤③在深密的丛林里浅吟轻蹈

A③①②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①②③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3分)

5. 填空。(5分) 4?观察下面黎雄才的画作《驾云松》,写一段解说文

①《关雎》中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 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②李白《行路难》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 ”比喻人生道路所遭遇的艰难 险阻,表现出无端无尽的惆怅和迷茫。

③正如孔子所说“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即使是普通人也应坚守信念, 坚定意志,百折不挠,矢志不渝。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名著阅读。(2分)

A轻轻抱起“监狱之花”,把深切的爱意,和那些自己未必能实现的理想,尽情灌 注在幼小的花朵上:“孩子,心爱的孩子!你看红旗,这是你爸爸妈妈留下来的??,,她连 连亲着“监狱之花”的脸,又爱怜地凝视着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她似乎觉得幼稚的孩子完全 犯够听懂她的话:孩子啊,快点成长吧丨叔叔娘娘们将举起这面红旗,去参加战斗,还要 亲手将红旗托付给你??” ’

以上文字选自长篇小说《 ________ 》,文中A处的人物是___________。小说通

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等情节内谷,塑造了这一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忠 于理想,宁死不屈的女共产党人形象。

7. 综合性学习。(4分)

水是生命之本,也是文化之源。学校开展“饮水思源,拯救生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 动,请你参加。

探源溯流

。《词源》注,殳:手持具以取 ①汉字意趣盎然,“水”, ____________ 写

物。”你认为《庄子?列御寇》中“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中“没”的意思是:

_________ 。词语中,有源而常流不断的水称“活水”;成语中,比喻条件成熟,事会成功

称“____ _____ ”;古诗中,描写自然山水风景的诗歌被称作_________”。(2分)

望穿“清”水

材料一据监测,七大水系中,松花江和淮河,黄河和辽河,海河,分别为轻度、中度 重度巧染,

多数河流70%的河段受到污染。我国浅层地下水IV-V类水廣占80。1%,污染染因素王要有工业排放,城乡污水排放与垃圾腐化,化肥农药及水土流失造成的氦磷等污染。

材料二医学研究确定,80%的疾病如各种癌症、内脏炎症、结石、心脑血管疾病都由饮用水被污

染造成的。近十年淮河輯M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出现多个“癌症村“

材料三 °

②研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二、阅读(共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

江上董颖0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鷗。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③。

注:①董颖:北宋诗人,-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摸。③钓舟:指行舟。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9. 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

(二)(8 分)

(甲)少时,-狼径去,其-犬坐于前。久之,目似咳,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⑺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⑽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u):拍。②橐:袋子。③嘐(jiao)嘐聱(a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 音。④虿(chai):蝎子一类的毒虫。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其一犬坐于如 .犬

见 ②橐坚而不可穴也 .④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 穴 于 ③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11. 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故不啮而唯,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12?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3?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三)(8分)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14?探究三次“看花”在文章结构以及表现“我”生态度方面的(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2010年东营中考语文试题)作用,写出你的发现。(3分) ① “我”暴怒无常,母亲劝“我”看花。

② “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我”看菊花。

③ 母亲去世后,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15?结合选文和课文插图,谈谈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有何用意。(2分)

16、史铁生的作品语言质朴而含蕴深厚,试从选文举出一例加以赏析。(3分)

(四)(14分)

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

篇二:东营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二〇一五年东营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向黑暗深邃的土地探寻,你理想的根基变得坚如pán石;与暴虐的狂风搏斗,你的品格变得刚韧倔强;从阳光雨露中汲取精华,你生命绽放的光彩愈益绚烂夺目。

①pán ②倔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其感人肺腑的事迹社会正能量,值得我们点赞。

②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加强国防力量以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 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A.传播 捍卫 聚集 B.传递 保全 凝聚

C.传递 捍卫 凝聚 D.传播 保全 聚集

3.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 。

A.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

B.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C.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

D.“苦”和“乐”相生相成,只有努力求知的人,才会以苦为乐。

4.观察下面黄君璧的画作《飞瀑雷鸣》,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3分)

5.填空。(5分)

①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以“, ”表达出只要在污浊现实中坚守人格、坚持理想,即便做一个农夫也无怨无悔的心声。

②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以“,; ,”深刻揭示了封建王朝嬗变的普遍规律,表达了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③杜牧《赤壁》中的诗句“ , ”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自己才不为用的感慨与不平之气。

④正如孔子所说“ , ”,对已学知识不断反刍以至融会贯通,并有所发现,才是获得真知灼见、超越他人的科学方法。

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 。 ,

, , , 。

6.名著阅读。(2分)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连 A 都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

以上方案选自中国现当代作家写的长篇小说《》,文中A外的人物是 。小说通过 、等情节内容,塑造了这一悲剧性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无奈。

7.综合性学习。(4分)

某初中学校在校学生有关“阅读”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发现公布如下:

材料二语文学困生

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①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2分)

②该校某班拟于“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仿照示例写一句话,以表达你对读书的感悟。(2分)活动:

仿写示例:读书犹如揽胜,山川之,江河之绮丽,林木之神秀,尽收眼底。仿写:

一、阅读(共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一)(4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8.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

(二)(8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④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勍(qíng):强而有力。⑥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2分)

(三)(8分)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我用残损的手掌》

14.诗人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2分)

“ ”: “”: (示例)“贴”:向往与期待

15.谈谈你对诗中“残损的手掌”这一形象涵义的理解。(3分)

16.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的赏析。(3分)

(四)(14分)

人类的创造力如何起源

(加拿大)普林格尔

①科学家一直认为直到4万年前,早期人类才开始突破自身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但近年的考古发现,早在20万年前,人类的创造力便崭露头角了。不过,不是进化中突发,而是经过“细水长流”般的累积才得以出现的。

②长期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使用符号如语言是现代人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但近来,研究人员开始在考古记录中寻找其他现代行为的来源。③20世纪90年代开始,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考古学家沃德利发掘西布度洞穴并进行了研究。其报告显示,西布度穴居人于7.7万年前便开始从木本植物中选择树叶制作寝具;树叶出自一种具有天然防虫效果的树,可以驱防那些目前携带致命疾病的蚊子。研究人员在南非其他地区发现,距今10万年至7.2万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的原始人能制作用于裁剪兽皮衣服的骨锥。这些用具和工具十分简陋,“但在一个仅由自然物质所组成的世界里,想象新事物及将其付诸实现的能力便几乎成了魔法。”这是创造力起源的历史视角。

④虽然早期人类的创造力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们的远祖与现代人在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仍存在巨大差异。到底是怎样的原因使我们这一种群从远祖之中脱颖而出呢?这是探究创造力起源的另一维度。

⑤物竞天择促使人类形成更大的脑。就脑容量而言,更新期灵长类动物的平均脑容量是450cm3,与黑猩猩相仿;160万年前的直立人约930cm3;而10万年前的现代人为1330cm3。在这样的脑容量下,估计有千亿神经元在处理信息,在约长1.65万千米的有髓神经纤维中传递,穿过1.5×1014个突触。

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体质人类学家赛门德费瑞通过检测现代人、黑猩猩的前额皮质发现,其中有几个主要分区在人科进化过程中经历过重新改组。如现代人的额及前额叶皮层(负责实施计划与组织感觉输入的部分)在容积上几乎是黑猩猩的两倍。并且,此区域神经元间的水平空间增大约50%,给了轴突和树突更多空间。“这意味着大脑能有更复杂深远的联结,可以处理神经元间更为错综复杂的交流。”

⑦认知科学家嘉宝认为,当代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群,都是优秀的幻想者,总会通过以往的某个记忆或想法自然地联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联想有助于触类旁通,并导致创新思维的突破。且更大容量的大脑意味着更优秀的自然联想力;拥有数十亿并且空间宽阔的神经元的前额叶皮层可以处理更多刺激,有更多神经元可以参与特殊片段的处理,拥有更细致的记忆,探索更多潜在刺激间的联接。目前,嘉宝正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脑是如何在分析与联想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最终帮助人类走出认知萌发期,学会从新角度看待事物,从而让大脑产生创造力。“仅仅拥有更多神经元是不够的”,“人必须将大脑灰质的用途发挥到极致。”⑧大约在10万年前左右,我们祖先的思维就已经犹如一个干燥的火绒盒,等待着合适的社会环境将其点燃。苏黎世大学的克里斯托夫发现,在一个行军蚁窝旁,一只雌猩猩拾起一根细枝,将其一端插入松软的土中,挡住巢穴入口,等待兵蚁出来。当蚁群爬满细枝10厘米长度时,她便将细枝拔出,熟练地将上面的蚂蚁吃掉。黑猩猩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但不能将知识上升为先进科技,也不会在使用工具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如制作新的工具。而现代人每天都在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并加入自己的创新,直到获得一个全新、复杂的事物。比如说,没有一个人能掌握便携式电脑中所有的复杂科技,这些科技成果来自好几代发明者的才思积累。人类学家将这种技术的积累称为“文化棘轮效应”。它首先要求人们将知识代代相传,直到有人能想到改进方法。伦敦动物行为学家刘易斯?迪安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什么人类有创造力而黑猩猩却没有:拥有认知能力,故我们的祖先能轻而易举地将知识传递给别人。

⑨不止如此,伦敦大学进化遗传学家马克?托马斯,从4万年前生活于欧洲的晚期智人达到创新高峰这个事实得出结论,采猎群体的规模越大,孕育出新科技的可能性就越大。在

大群体内,越是经常与他人接触的人,越有可能学到新发明。伦敦大学考古学家考沃德研究2012年考古发现,认为由于大约7.1万年前南非由人口密度增长而带来了技术复兴,并得出结论“像病毒一样,文化创新需要特定的社会环境加以推动”。这是创造力产生更为重要的原因。

17.本文从哪几个角度阐述了人类创造力的起源问题?(3分)

18. ⑥⑦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19.简要概括“文化棘轮效应”产生的条件。(4分)

20.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五)(16分)

界 河

(希腊)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二百公尺内为禁区。

大约三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偷偷潜下河的是一位中士。一天早晨,中士下河潜入水中。不久当其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河去了。没有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一听到潺潺流水,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现在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可司令部的命令却是??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夜里,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的河水声萦绕在他的耳际,仿佛家乡节日演奏的合唱,令他不得一丝安宁。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其他的士兵正睡得很香,最后,他也渐渐进入了梦乡。他做了一个梦,一个噩梦。起先,他似乎见到了它——一条河。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一瞬间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肤色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可是他没有能朝他跑去,因为一只无形的手仿佛紧紧攫住了他的后背。

他醒了过来,精疲力竭,天还没有亮??

终于来到河边。他停下脚步注视着它。瞧这河!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他们的一种幻觉,一种错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一俟他赤裸的身躯进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颗子弹刻下的疤痕的肉体,顿时感到变成了另一个人。无形中,宛如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他时而仰泳,时而侧泳,任凭自己随波逐流。他还不时进行长长的潜泳。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果真抓住了!

篇三:2015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二〇一五年东营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向黑暗深邃的土地探寻,你理想的根基变得坚如pán石;与暴虐的狂风搏斗,你的品格变得刚韧倔强;从阳光雨露中汲取精华,你生命绽放的光彩愈益绚烂夺目。

①pán ②倔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其感人肺腑的事迹社会正能量,值得我们点赞。②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加强国防力量以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 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A.传播 捍卫 聚集 B.传递 保全 凝聚

C.传递 捍卫 凝聚 D.传播 保全 聚集

3.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 。

A.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

B.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C.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

D.“苦”和“乐”相生相成,只有努力求知的人,才会以苦为乐。

4.观察下面黄君璧的画作《飞瀑雷鸣》,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3分)

5.填空。(5分)

①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以“, ”表达出只要在污浊现实中坚守人格、坚持理想,即便做一个农夫也无怨无悔的心声。

②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以“,; ,”深刻揭示了封建王朝嬗变的普遍规律,表达了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③杜牧《赤壁》中的诗句“ , ”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自己才不为用的感慨与不平之气。

④正如孔子所说“ , ”,对已学知识不断反刍以至融会贯通,并有所发现,才是获得真知灼见、超越他人的科学方法。

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 。 ,, , , 。

6.名著阅读。(2分)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连 A 都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

以上方案选自中国现当代作家写的长篇小说《》,文中A外的人物是 。小说通过 、等情节内容,塑造了这一悲剧性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无奈。

7.综合性学习。(4分)

某初中学校在校学生有关“阅读”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发现公布如下:

材料一课外阅读

材料二语文学困生

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①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2分)

②该校某班拟于“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仿照示例写一句话,以表达你对读书的感悟。(2分)活动:

仿写示例:读书犹如揽胜,山川之,江河之绮丽,林木之神秀,尽收眼底。

仿写:

一、阅读(共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一)(4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8.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

(二)(8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④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勍(qíng):强而有力。⑥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2分)

(三)(8分)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我用残损的手掌》

14.诗人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2分)

“ ”: “”: (示例)“贴”:向往与期待

15.谈谈你对诗中“残损的手掌”这一形象涵义的理解。(3分)

16.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的赏析。(3分)

(四)(14分)

人类的创造力如何起源

(加拿大)普林格尔

①科学家一直认为直到4万年前,早期人类才开始突破自身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但近

年的考古发现,早在20万年前,人类的创造力便崭露头角了。不过,不是进化中突发,而是经过“细水长流”般的累积才得以出现的。

②长期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使用符号如语言是现代人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但近来,研究人员开始在考古记录中寻找其他现代行为的来源。

③20世纪90年代开始,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考古学家沃德利发掘西布度洞穴并进行了研究。其报告显示,西布度穴居人于7.7万年前便开始从木本植物中选择树叶制作寝具;树叶出自一种具有天然防虫效果的树,可以驱防那些目前携带致命疾病的蚊子。研究人员在南非其他地区发现,距今10万年至7.2万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的原始人能制作用于裁剪兽皮衣服的骨锥。这些用具和工具十分简陋,“但在一个仅由自然物质所组成的世界里,想象新事物及将其付诸实现的能力便几乎成了魔法。”这是创造力起源的历史视角。

④虽然早期人类的创造力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们的远祖与现代人在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仍存在巨大差异。到底是怎样的原因使我们这一种群从远祖之中脱颖而出呢?这是探究创造力起源的另一维度。

⑤物竞天择促使人类形成更大的脑。就脑容量而言,更新期灵长类动物的平均脑容量是450cm3,与黑猩猩相仿;160万年前的直立人约930cm3;而10万年前的现代人为1330cm3。在这样的脑容量下,估计有千亿神经元在处理信息,在约长1.65万千米的有髓神经纤维中传递,穿过1.5×1014个突触。

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体质人类学家赛门德费瑞通过检测现代人、黑猩猩的前额皮质发现,其中有几个主要分区在人科进化过程中经历过重新改组。如现代人的额及前额叶皮层(负责实施计划与组织感觉输入的部分)在容积上几乎是黑猩猩的两倍。并且,此区域神经元间的水平空间增大约50%,给了轴突和树突更多空间。“这意味着大脑能有更复杂深远的联结,可以处理神经元间更为错综复杂的交流。”

⑦认知科学家嘉宝认为,当代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群,都是优秀的幻想者,总会通过以往的某个记忆或想法自然地联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联想有助于触类旁通,并导致创新思维的突破。且更大容量的大脑意味着更优秀的自然联想力;拥有数十亿并且空间宽阔的神经元的前额叶皮层可以处理更多刺激,有更多神经元可以参与特殊片段的处理,拥有更细致的记忆,探索更多潜在刺激间的联接。目前,嘉宝正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脑是如何在分析与联想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最终帮助人类走出认知萌发期,学会从新角度看待事物,从而让大脑产生创造力。“仅仅拥有更多神经元是不够的”,“人必须将大脑灰质的用途发挥到极致。”⑧大约在10万年前左右,我们祖先的思维就已经犹如一个干燥的火绒盒,等待着合适的社会环境将其点燃。苏黎世大学的克里斯托夫发现,在一个行军蚁窝旁,一只雌猩猩拾起一根细枝,将其一端插入松软的土中,挡住巢穴入口,等待兵蚁出来。当蚁群爬满细枝10厘米长度时,她便将细枝拔出,熟练地将上面的蚂蚁吃掉。黑猩猩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但不能将知识上升为先进科技,也不会在使用工具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如制作新的工具。而现代人每天都在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并加入自己的创新,直到获得一个全新、复杂的事物。比如说,没有一个人能掌握便携式电脑中所有的复杂科技,这些科技成果来自好几代发明者的才思积累。人类学家将这种技术的积累称为“文化棘轮效应”。它首先要求人们将知识代代相传,直到有人能想到改进方法。伦敦动物行为学家刘易斯?迪安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什么人类有创造力而黑猩猩却没有:拥有认知能力,故我们的祖先能轻而易举地将知识传递给别人。

⑨不止如此,伦敦大学进化遗传学家马克?托马斯,从4万年前生活于欧洲的晚期智人达到创新高峰这个事实得出结论,采猎群体的规模越大,孕育出新科技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大群体内,越是经常与他人接触的人,越有可能学到新发明。伦敦大学考古学家考沃德研究2012年考古发现,认为由于大约7.1万年前南非由人口密度增长而带来了技术复兴,并得出结论“像病毒一样,文化创新需要特定的社会环境加以推动”。这是创造力产生更为重要的原因。

17.本文从哪几个角度阐述了人类创造力的起源问题?(3分) 18. ⑥⑦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19.简要概括“文化棘轮效应”产生的条件。(4分) 20.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五)(16分)

界 河

(希腊)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二百公尺内为禁区。

大约三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偷偷潜下河的是一位中士。一天早晨,中士下河潜入水中。不久当其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河去了。没有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一听到潺潺流水,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现在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可司令部的命令却是??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夜里,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的河水声萦绕在他的耳际,仿佛家乡节日演奏的合唱,令他不得一丝安宁。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其他的士兵正睡得很香,最后,他也渐渐进入了梦乡。他做了一个梦,一个噩梦。起先,他似乎见到了它——一条河。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一瞬间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肤色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可是他没有能朝他跑去,因为一只无形的手仿佛紧紧攫住了他的后背。

他醒了过来,精疲力竭,天还没有亮??

终于来到河边。他停下脚步注视着它。瞧这河!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他们的一种幻觉,一种错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一俟他赤裸的身躯进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颗子弹刻下的疤痕的肉体,顿时感到变成了另一个人。无形中,宛如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他时而仰泳,时而侧泳,任凭自己随波逐流。他还不时进行长长的潜泳。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果真抓住了!他恰巧就在树干边浮出水面。真是太妙了!可就在这瞬间,他发现约在三十公尺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仔细看清楚。对方也看到了他,也停了下来。两人面面相觑。

倏地,他一下子又恢复了原来的自我——一个经历了两年半战火洗礼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