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概括题选择

篇一:中考语文题型归纳

语 文 中 考 题 型

(把握题型,万变不离其宗)

一、病句题型归纳

1、看到动词不放过。发现句子中有动词,要想这个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词能否搭配。

例如:(1)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2)全校师生积极开展“献爱心”。

2、发现两面性的词语,看前后是否对应,是否是两面对一面。表两面性的词语:能否,是否,成败,优劣,好坏,有没有,高低,得失,取舍等。

例如:一个关系到能否顺利择业的实际问题摆在他们面前:必须会使用电脑,必须会驾车,外语必须达到四级以上。

3、发现介宾短语开头,看是否缺少主语。通过??使,经过,才,使,自从,随着,顺着,对于,关于,按照,经过,凭借,根据,本着,为了,由于等。

例如:通过读了这本《黄山记》,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美感教育。

4、发现并列结构,看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并列结构是指:动词并列,名词并列,形容词并列(几个词语之间用顿号或者逗号隔开的)。

例如:我们的报纸、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

5、发现数词和表约数的词连用,看是否造成矛盾。表约数的词:大概,大约,左右,上下,以上,余,达,达到。

例如:日本磁悬浮列车每公里成本大约9亿元人民币以上。 6、发现否定词,看是否因多次否定将意思说反了。

例如: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是对孩子的关爱。

7、发现句中有“对”“对于”“关于”,看它们是否混用或主宾颠倒。

例如:关于这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消费者协会应给予批评,及时曝光。8、发现关联词,看是否出现关联词搭配不当,关联词错位。

例如:我们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复习,就能在考场上发挥好,取得好成绩。9、发现“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和倍数相搭配,看是否符合逻辑。这些词语一般和百分数或分数相搭配。

例如:减少了三分之二降低了了百分之五十不能说:缩小了3倍

10、发现代词,看是否指代不清。代词:他、他们、其、我、你等。

例如:欧阳俊推开门,看到哥哥正在和他的女朋友促膝长谈。 11、发现“不管”或“尽管”看是否误用。

例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他们依然顺利登上了高山。 12、发现“凯旋”(得胜归来)或“忍俊不禁”(忍不住笑),看是否重复。

例如:凯旋归来、忍俊不禁的笑 这两种说法都是错的 二、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运用题型归纳 (一)口语交际题型

1、劝说、引导类。答题格式:称呼+委婉的表明自己的观点+解决办法+鼓励象征性的征询。

2、开场白。答题格式:称谓、问候语+开展活动的原因、目的或意义+导入节目的语言。

3、邀请。答题格式:称谓、问候语+自我介绍+活动的时间、地点、名称+希望受邀对象参加。

4、称颂语、颁奖词。答题格式:称谓+围绕对象品质、事迹表达自己的观点。 5、欢迎词、致谢词。答题格式:称谓+活动背景+参加者的身份+欢迎或致谢语句+活动或会议概述+展望未来。

6、采访提问。答题格式:称谓、问候语+采访目的+针对性的提问。 (二)语文综合运用题型

1、写标语、广告、宣传语等。答题方式:抓住主题、运用修辞、简洁字数要少、便于识记。

2、仿写。答题方式:字数相等、内容句式修辞一致、与原文文意相连。 3、压缩语段。答题方式: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精简语言。

4、图表解读。答题方式:注意题目标题、横向纵向分析、多角度思考。 三、阅读理解题题型归纳 (一)诗词鉴赏题型:

1、炼字型。例题: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思路: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意境型。题目:这首(句)诗写了那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路:(1)画面题,抓住诗中主要景物+联想和想象+再现画面+力求文字优美。

(2)氛围题,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即意象)+分析意象+用两个双音节词语

概括(例: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3)情感题,要答出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比如“伤感”,要写出作者“伤感”的原因。为了表达精确,还要储备一些专业性词语,如“离愁别绪、恬淡闲适、清高孤傲、孤寂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苦闷无聊、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壮志未酬、忧国忧民、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物是人非、怀才不遇”等。

3、炼句型。题目:这句历来为人称道、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从这句中你领悟到什么哲理?

思路:(1)从诗词的内容入手,赏析其蕴含的生活哲理;(2)从诗词的感情入手,赏析作者所表现的健康向上的感情;(3)从诗词的字词入手,赏析作者遣词所表现出的独到之处;(4)从诗词的修辞、写作手法入手,赏析修辞、写作手法对表现诗歌主题的作用。

4、典故型。题目:这首诗(词)中运用了什么典故?这个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思路:说明其来源,分析其作用,结合作者的生平遭遇,说出作者想要借典故表达的内容。

5、综合评价。以客观选择题为主,这类题目的几个选支,将内容理解、情感体味、主旨把握、形象感知,乃至意境欣赏、表达欣赏、名句欣赏等熔于一炉。 6.内容理解。选词、选句填空题。 (二)说明文阅读题型 1、把握说明文的内容。

(1)题型:①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特征是什么或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具体指_____) ②文章是从____、____、_____、这几方面来说明XX的。 ③文中“这”、“这种方式”指_____,形成XX的原因是______,其功用是_____?? ④概括某些段落的内容。(或是补写、仿写某段开头。)

(2)思路:(1)把握说明对象的方法:从文章“标题”入手可以把握全文的说明对象,

例如:《中国古代的书籍》《古代文房珍品——砚》《莱茵河为何总是清的》等。 (3)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关注“中心句”:它经常出现在段首、段尾,偶尔也出现在段中。 (4)答题步骤:

①阅读全文,把握每一段的大意(圈划出“中心句”);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

③审清题目,问的是“全文”还是“局部”,要回答的“特征”、“原因”还是“功用”。 ④紧扣题目,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涉及到“概括”能力,也可能有“仿写”的要求,就是镂空某段开头的中心句) 2、掌握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1)思路:①辨析说明方法(审题注意有没有“主要”二字)②根据“就近原则”和“贴切原则”来分析其作用③对全文说明对象的作用

(2)答题格式:

①举例子:通过举??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是说明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②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③打比方: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是说明的内容更加形象易懂。

④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⑤分类别:为了说明??的特征(道理),条理清晰地从??几方面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加有条理性。

⑥下定义:??是??,准确的揭示了??的本质特征。

⑦引用:引用名言、格言、谚语(神话传说、新闻、谜语)等,生动地说明了??特征(道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增强了说明的趣味性)。

⑧作诠释:使??(要说明的事物)浅显易懂,概念清楚。 3、理清说明顺序

(1)题目:文中段落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

思路:概括+说明顺序+照应。①概括段意。②从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的角度来分

析不可互换的理由。③从段落与上下文语句的照应关系上分析不可互换的理由。 (2)题目:某一段落或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①开头段(句)

(点题、明确说明对象、总领下文、引出下文的具体介绍、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 ②文中段(句)

(涉及的往往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有些段落也可能只有“引出下文”的作用)③结尾段(句)

(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补充说明、提出倡议、建议、引发读者思考等) 4、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题目: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从文中加点的词语中任选一例,说说文章的语言特点。

思路:表态+词意+句意+删去如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思路:比较每一个选项和文中句子的差异:

(1)关注表示程度、范围、可能性等词语 “一般来说”,不排除特殊情况“约”,表示是估摸的,并不确切 “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不全部、不绝对“大多数”,表示绝大多数,并不是全部。(2)关注语言表述中表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 (三)记叙文阅读题型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9、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0、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1、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2、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答题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3、句子含义(赏析句子)。

抓修辞、抓住关键词、抓住写作手法,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4、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承接上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做铺垫、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等。 15、环境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作用是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16、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7、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18、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9)环境描写(10)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四)小说阅读题型 1、文体基本常识:

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人物:(1)从塑造人物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2)从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1)自然环境描写,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景物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对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人际关系等的描写。

(2)环境描写作用:①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③推动情节发展。

分析小说线索:

(1)叙事类——事件发展的经过、叙述人的所见所感等;抒情类——感情依托物、某种感情(发展变化)等;状物类——主要物品、情感等。

(2)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直接揭示线索。

(3)有时候通过在文章中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反复出现来显示线索。 分析概括感情变化:

(1)理清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或阶段。

(2)寻找“过程和阶段”中“显示”或“暗示”(体会整体氛围)感情(态度)变化的词句

(3)抽取关键词语概括。 2、有关语言赏析的题型 (1)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2)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 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3)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修辞手法+内容+效果(见记叙文阅读修辞手法的作用) (4)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3、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1)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①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③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4、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见记叙文阅读表现说法的作用)5、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模式:性格形象总概括+具体角度分析

方法:(1)从塑造人物角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肖像)描

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2)从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6、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常用格式:

(1)记叙文: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目的(意义)。

(3)议论文:本文通过(从??方面、角度)??论述(阐述、论证)了??观点。也可以直接概括出中心论点。 (五)议论文阅读题型 1、议论文文体知识

①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②论据分类:事实论据和理论(道理)论据。

③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④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⑤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2、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的事例通俗易懂、有说服力地证明了??的观点。

②道理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用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二种类型。

答题要点:(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就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证明了??的论点。 (3)找文章的中心论点。方法:

篇二:初中语文材料概括题答案

专题讲义 材料概括

(一)概括材料的大意或含义

例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要点,字数要求在40字以内。(4分)

材料:在滇西北,怒江、金沙江、澜沧江蜿蜒而去,形成雄伟壮丽的三江并流

的世界奇观。三江上游梅里雪山一带,覆盖着大片原始森林。层层叠叠、密不透风

的植被,是调节长江水量、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屏障。要点: 答案:梅里雪山一带的植被是调节长江水量,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保障。 提取法:提取文字中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组合

例2:试从下面材料中归纳出四种辨别人民币的方法(不超过6个字)

方面有差异,有条件的可用放大镜观察底纹部分和彩色油墨的堆积。真币明显、自

然、协调、统一,印刷精致。假币显得粗制滥造。

及“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与这部位相邻部分比较,真币有凹凸感,假币平胶印刷,

无凹凸感。真币有盲文部分凹凸感更强。至于纸张,新的真币坚挺,用手指弹声音

脆,假币则声音闷。

只印在币面表层。平放桌面,真币水印不容易看见,图案清晰、规则,边缘整齐,

有立体感,层次、深浅过渡自然,与票面毛像一致。假币水印对光透视反而显得失

真,模糊不清,呈线条状。

90版50元和100元票面增加安全系数,在票中加了一根金属安全线。阳光透射时清晰可辨,与币面的其他线条明显不同。

而假币即使有安全线,也是印上去的,平放时就能看见。

答案:对照法手感触摸法观察水印法 检查安全线

例3:根据这段话,用简要的文字依次概括季风的四个特点。(每点最多不超过6

个字)

季风遍于全球,分布广泛。季风的能源是永不枯竭的,只要有空气,有太阳,

就有季风的能源。季风的能量大大超过水流的能量,也大于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能

量的总和,一年中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200亿吨标准煤的能量。在各种能源中利

用季风最为简便。它不同于煤、石油、天然气,要从地下开采出来,然后再经过提

炼、加工等好些复杂的过程才能使用;也不同于水能,需要先建筑高坝把水蓄起来,才能让水推动轮机运转;更不像原子能、太阳能那样需要造价昂贵的设备装置。它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答案:(1)季风分布广泛(2)能源永不枯竭 (3)季风的能量大(4)季风

利用简便

(二) 对语言材料进行重新组合。

例4、阅读下面的材料,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形成的。(连标点在内不超过

30字)(3分)

材料: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的徽剧。清乾隆55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

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它们吸收了汉调、秦

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和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

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年,上海的戏院全部为

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形成的。(连标点在内不超过三十个书写格)

答案:徽剧与汉调、秦腔、昆曲融合最后演变成京剧

京剧是由徽剧与汉调、秦腔、昆曲逐步融合而成的

组合法: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再概括形成要求的方法叫“组合法”。

例5:阅读下面的文字,给“防护林”下一个定义。(25字以内)(3分)

材料: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风速就减小

70%—80%。到距离防护林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

必须是并列排行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

防护林就是: 减小风力,并行排列,距离不超过林木高度20倍的许多林带。

例6:按下定义的原则,根据下面三段话的内容,为“小说的情节”下定义。

①如果说环境是人物诞生、成长和活动的背景,那么小说的情节则是人物斗争

和发展的过程。②所谓情节,就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一系列有组织的

生活事件。③也就是人在一定时间内的行动过程。

答案:小说的情节是能够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一系列有

组织的表现人物斗争和发展过程的生活事件。

(三).对语言材料中的长句、难句进行说明、解释。

自写法:在真正理解材料的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

括。

例7、概括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12月7日驾驶动力飞机成功遨游蓝天。人们为此举行盛

大酒会,主持人要莱特兄弟发表演说,兄弟俩再三推辞,主持人执意邀请,哥哥便

发表了一句言短意深的演说:“据我所知,鸟类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

远飞不高的。”

请你说说他这句话的意思是:答案:行动重于语言

例8、请用一句话概括下段文字的含义。(12字以内)(3分)

材料:鲁国有个喜欢钓鱼的人,用名贵的香料肉桂做鱼饵,用黄金制作鱼钩,

并在鱼钩上镶上银丝和美玉,还用翡翠来装饰钓绳。他拿钓竿的姿势和垂钓的位置

都不错,但是,他钓到的鱼总是很少。

含义: 。

答案:告诉人们不要一味地追求外表,要注重实效

(一) 从语言材料中提炼观点、论据或标题、中心等

例9、在空格内给下面的短文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白帝碧波山水欢,千帆竞渡履平川”。6月10县城依斗门,朗诵着自己的诗作,送别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门,这座古城门即

将在山峡水库蓄水达135米水位时,永沉江底。84岁的老诗人余敬之也参加了此

次活动。有“活杜甫”之称的他,至今创作出了3000多首诗歌。看着不断上涨的

江水,老诗人朗诵着自己的诗作,眼泪直往下掉。他说,千百年来,依斗门跟瞿塘

峡、白帝城一样,是诗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下午5点,依斗门被水淹没,标志

着诗城遗址初步没入库底。此时,诗人们才依依不舍离去。

标题:答案:奉节县百名诗人“诵”别古城门

例10、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我国中小学生健康状况较过去虽有进步,但仍不容乐观。营养学家、中国学生

营养促进会名誉会长于若木呼吁,推广学生营养午餐势在必行。调查发现,由于膳

食结构不合理,引起的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缺锌等,成为影响我国中小学生健康

发育的突出问题。许多孩子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营养不全面、不平衡,成了

“豆芽菜”和“小胖墩”。

答案:中小学生“豆芽菜”和“小胖墩”增多,推广营养餐势在必行。

材料探究题解题策略

定义:

所谓探究,就是要求考生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

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考生通过比较、分

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探究性题目总是由2-3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组成。它可以单独出现,也可

与阅读文章结合起来考查。

一、一分钱在许多地方已经失去人们的尊重,美国每年估计有70亿的一分钱消失。

1989年国会议员詹姆士提议立法,希望政府能在2000年以前停止发行一分钱。

1992年经济低迷到谷底时,财政部只铸造了91亿枚一分钱,1997年经济好

转,也仅有133亿枚。

加州一位小学教师,发起捐一分钱的活动,四年时间终于募到100万个“一分

钱”。这100万个一分钱,也就是1万元,利息达到868美元。目前校方决定设立

奖学金,奖励品行兼优的学生。

答案:小事物照样蕴涵着巨大的价值

二、(1)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了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口试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

(2)一位青年在自行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坏的自行车,这位青年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拭得漂亮如新,其他的学徒笑他多此一举。车主将自行车领回去的第二天,这位青年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

答案:良好的习惯,会有更多的收益。(细节决定成败)

从这两个例题,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要善于发现几则材料之间的相同点(共性)

三、1、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第一课《长城》是一篇看图学文课。课文中写道:“飞往月球的三名美国宇航员所拍摄的地球照片上,能清楚地看到我国的长城”。

2、杨利伟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白岩松问:“还有一点是很多观众也非常关心的,你在整个飞行的20多个小时的过程中,看地球的感受是怎样的,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杨利伟:“看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

答案:(1)大家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不科学的赞誉是谬误,而明知不对的赞誉又采取认同,同样也是不可取的。

四、

①乌鸦,嘴大而直,全身羽毛黑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多群居在树木中或田野间,喜欢选择高达二十米以上的乔木做巢、栖息,如果树木低于二十米,乌鸦就会离去,另选高枝。主要以谷物、果实、昆虫等为食物。喜欢闪闪发亮的东西,常常收集碎玻璃渣子等。(《现代汉语词典》)

②随着改革开放,随着沈阳城急剧向四周扩展,尤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乌鸦们不知受了什么诱惑,夜幕下三三两两,犹如一道道黑色闪电,悄悄潜入沈阳城区,或落在古老教堂钟楼顶,或飞到老乔木上栖息,而清晨来临天还未亮,又很自觉地飞离。那时进城乌鸦数量少,又都很羞怯,人们的正常生活未受到干扰。(《江海晚报》)

③1999年秋天,沈阳获得联合国的人居奖,城市靓丽起来,乌鸦们似乎也要来分享这份荣耀了。如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一般,数以万计的乌鸦们四面八方向沈阳城聚集,不再是三三两两,而是成群结队;不再是悄悄潜入,而是鸦噪齐鸣漫天飞舞;不再是暮来晨去,而是早归晚出;不再是仅仅栖息于闹市公园,而是地盘扩大到五公里,占领了最繁华地段的天空。沈阳城里,一时漫天乌鸦,其壮景足以用“遮天盖日”来形容.(《江海晚报》)

答案:①人们破坏了乌鸦的生存环境;②乌鸦的习性发生了变化;③沈阳变得越来越靓丽,乌鸦喜欢闪闪发亮的东西,所以进入沈阳。

解题要领:

一是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主要是探究因果关系。

二是几则材料都与同一事物有关,就要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共同点)或个性(不同点)。

需要强调的是,不能就事论事,而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五、2001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纪念日,其他各民族纷纷表示祝贺;7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

目前,在西藏的19名全国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0%以上;在自治区、县、乡各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分别占82.4%、92.62%和99%。 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对西藏的投资和财政补贴不断增加。仅“九五”期间,投资130亿元,财政补贴22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

答案:中央政府对西藏在政治上重视,在经济上大力支持。

六、材料一 哈佛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状元”,如1996年把165个SAT满分的“状元”拒之门外。

材料二 美国的高中生能否获得毕业证书,除了学分、成绩等要求外,还要求无偿地为社会服务数十个小时。这只是最基本的“毕业”要求。至于申请大学时,六七十个小时的“学雷锋”还远远不够。有些高中生的学业并不突出,就因为“学雷锋”非常突出,而被大学录取了。比如,有的学生每年的暑假都到非洲或南美洲一些不发达国家去帮穷人盖房子,经年不渝,终于感动“上帝”。

材料三 普林斯顿大学曾录取一个推售了大量的童子军饼干的学生。这个孩子异想天开地闯到某大公司,点名要见CEO。见到CEO,孩子拿出几盒饼干,开始向不苟言笑的CEO兜售。从饼干怎么美味,讲到卖饼干的钱将怎样帮助贫困孩子,再讲到如果该公司做了这件善事将在社区造成的影响……孩子的胆略和智慧终于打动了CEO。CEO大笔一挥订购了童子军的饼干,数量大得让孩子目瞪口呆。孩子的胆略和智慧还打动了普林斯顿,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

答案:未来人才是具备高度综合素质的人才,我们要追求的不单单是考分,更重要的是思想品德、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

七、材料一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城市人口中,71.9%的人居住在贫民窟,而且贫民窟人数在急剧增加。贫民窟已给城市带来危机。

材料二 在贫困的非洲国度安哥拉,孩子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许多孩子被赶出家门,遭受辱骂、毒打,甚至被烧死或活埋,就因为他们的父母认为他们掌握邪恶的巫术。

材料三 多年来,世界粮食计划署一直没有停止对非洲贫困地区的粮食援助。今年,又给予非洲20亿美元资金的粮食援助,相当于2002年对全球援助的总额。

答案:非洲地区的贫困和愚昧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问题(人口增长、教育落后)且给世界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篇三:中考语文信息提炼与概括题透视与训练

中考语文信息提炼与概括题透视与训练

【考点透视】

什么是信息提取?一般的来讲,就是概括,就是把一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提取出来并加以表述。中考信息题应该说是这两年的一个热点,它切合了语文新课标的“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概述”的要求。它主要可分两大类:文字信息类和图表信息类,具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从体裁特点看,有常见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新闻信息等的提取;

2.从材料特点看,有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及数据资料信息等的提取,大多是教材之外的一些国内外关注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话题;

3.从提取内容看,有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文段要旨、人物事物特点、故事情节及言外之意等方面的提取;

4.从表述要求看,多是主观表述题,具体有直接提取中心句、拟标题、一句话新闻、为新闻写导语、写总领句和总结句、用词语概括、用对联形式概括等。

【解题策略】

解答信息提取题,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

一、明确要求,分析类型。这类试题的题目类型都很清楚,常见的信息提取题有三种类型: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类;以下定义,说特征为主的说明类;从事实和道理论据中概括观点的议论类。这三类语段包含的要素不同,解答的方法也不一样。因此,要准确提取这类试题信息的第一步就是要分析它们的类型,明确它们的要求。

二、筛选信息,突出主体.叙事类的信息提取题以新闻为主,考查的形式主要是拟写新闻标题、概括一句话新闻、写作新闻导语。这类语段往往具备人物(事物)、时间、地点、事情等信息,如果是多段的,而这类信息往往又集中出现在第一段,因而我们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要细读第一段,提取要保留下来的主要信息。由于新闻类语段考查的形式有三种,这三者要求不同,对语段信息的筛选也就不同。针对这三种形式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1.拟写新闻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要使读者一看到标题就能了解新闻所报道的内容。因此阅读新闻时,根据新闻标题简洁、新颖、醒目的要求,我们只要筛选出主要信息,采用“人物(或事物)+干什么(或怎样)”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可。

2.概括一句话新闻。一句话新闻常常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因此我们阅读材料时,就要筛选出这些要素,采用“人物(或事物)+何时何地做什么(或怎样)”的形式表述出来即可。

3.写作新闻导语。导语是新闻的头一句或第一段话。它是新闻中最有价值、最核心事实的提要。所以写作导语,可用摘要或综合的方法。摘要是指对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作一个扼要的叙述;综合是对新闻通过分层,概括层意,然后加以合并归纳。仍然采用“人物(或事物)+干什么(或怎样)”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可。

议论类的信息提取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对观点的概括。材料中往往通过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从正反两方面加以阐发。同学们解答这类试题时不妨采用分析法,根据材料中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来理清它们的层次,分析它们的论述中心,从而概括出中心论点。

说明类的信息提取题,考查的形式主要是给材料中的说明对象下定义。语段中出现的是一些说明性的文字。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就藏在其中。因此,同学们阅读材料首先要准确判断出说明对象,然后提炼出相应的特征。答案往往以“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的形式组成。

三、斟字酌句,准确表达。信息提取题往往都有一定的字数限制,我们筛选出来的信息组合成句后,字数常常超出限制,这时还必须结合字数要求对信息再次筛选,可以删去一些次要的信息,然后加以组合成句即可。

【典例分析】

1.(江苏无锡卷)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 )

美国州立肯特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约翰〃冈斯德和他领导的小组先为150名体重过胖者测试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结果发现约24%的人有学习障碍,23%的人则有记忆不佳的问题。冈斯德说:?肥胖影响数个生理机制,还会对脑部产生负面效果。?为了验证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他领导科研小组为其中部分肥胖者施行了胃绕道减肥手术。12周后,研究小组再次测试这些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发现那些在这期间接受胃绕道手术而成功减肥的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有了进步。至于那些没有减肥的人,却出现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继续衰退的现象。

A.肥胖的人大多记忆不佳。B.接受胃绕道手术能达到减肥的目的。

C.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 D.肥胖会使人的脑部产生负面效果。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内容,再筛选答案.A项只体现了材料的前半部分内容;B项只是减肥的一种手段,没有体现主要内容;D项只体现肥胖的负面效应。

2.(广西北海卷)给北海市政府门户网站报道的下面这则消息拟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标题:

5月16日上午,在合浦县廉州镇中山路38—2号80多岁退休教师陈铭莲的家门前,由县老体协40多名老人组成的?夕阳红?歌唱队在陈老师的指挥下练唱红歌,陈老师告诉笔者,为迎接中国共产党90周年大庆,这些老人每周集中三天一起练唱十首红歌,抒发自己对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拟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对新闻具有概括作用,因此为这则新闻拟标题时要概括出“什么人,做什么事。目的是什么”。答案示例:合浦“夕阳红”唱响红歌

3.(浙江杭州卷)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3个字。

传世画作《蒙娜丽莎》的原型一直是个谜,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她是佛罗伦萨一位丝绸富商的妻子。经考证,佛罗伦萨市中心的一家修道院遗址是其原型的安息之地。意大利考古学家目前宣布将挖掘《蒙娜丽莎》原型的骸骨。

考古学家将借助透地雷达搜寻人类骸骨,然后通过科学方法测定骨头年代,筛选出与《蒙娜丽莎》原型去世时年龄相符的骸骨。考古学家还将提取骸骨的DNA,将之与其子女们骸骨中提取的DNA进行对比。这样,将找到的足够多的头盖骨碎块通过电脑整合出《蒙娜丽莎》原型的面部图像,就能复原那让世人着迷的神秘微笑。

意大利考古学家将挖掘《蒙娜丽莎》原型骸骨,复原其神秘微笑。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解题时要通读文本,抓住最关键的语句来归纳,文中举了很多例子,都是为了解决文段最后的一句话“就能复原那让世人着迷的神秘微笑”。

4.(武汉卷)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围绕?中国的‘老玩意儿’得以传承的原因?整理出两条主要信息。

【材料1】中国的年画色彩鲜艳,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在室内门上张贴年画,借此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室安泰的祈盼。

【材料2】中国各地的灯彩花色众多,风格各异:冰灯晶莹剔透,纱灯流光溢彩,宫灯端庄稳重……它们无不具有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灯彩为婚寿吉庆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象征物。

【材料3】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剪纸往往选择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解析:此题重点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探究分析概括的能力。仔细/阅读材料,尤其是材料的后面解释了该“中国‘老玩意儿”’存在的理由。还可以拓展延伸.从文化艺术价值的角度去分析。答案:(1)“中嘲‘老玩意儿?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2)“中国‘老玩意儿?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或“中国‘老玩意儿?是吉祥象征物)。

5.(昆明卷)请把下面材料概括为一句话新闻。

《春城晚报》讯:昨日,作为云南省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重要活动,《云岭楷模风采录》在云南省科技馆展出。《云岭楷模风采录》全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建党90年来,我省各个历史时期90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生平事迹、历史贡献。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概括新闻内容,首先应抓住导语,即消息的第一句或第一段话。然后找出主要人或物、主要事件,再把握事件新闻点,最后用“谁、干什么、结果”或“什么、怎么样”的主谓句式表达。答案:《云岭楷模风采录》在云南省科技馆展出。

6.(四川资阳卷)阅读下边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据报道:日本东北部海域3月11日下午发生里氏8.9级强烈地震(后调整为9.0级)。地震引起东京多处建筑物摇晃,引发10米高的海啸,并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受损。15号上午,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反应堆发生爆炸,使压力控制池遭到损坏。反应堆散发出的辐射量超标万倍,截至目前已发现大约190人遭受核辐射污染。

【材料二】新华网东京4月21日电 日本警察厅说,截至当地时间21日18时,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133人死亡,13346人失踪。在大地震及其余震中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的房屋超过30万栋。

⑴用简略的话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⑵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请你结合福岛核电站核反应堆爆炸事故,谈谈人类对于核能利用的看法。

⑶围绕要不要给日本灾区捐款捐物这一话题,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同学说:?日本人从清朝到抗日战争结束,杀害了我们无数同胞,掠夺了我们大量财富,他们从来没有给我们赔偿,我们为什么要捐助他们呢??你如果同意捐款,请谈谈你的理由。

解析:⑴题考查分析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应抓住“灾难”及灾难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答题,注意对象、时间、地点、事件的结局等要素。答案:⑴日本东北部海域3月11日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福岛核电站2号反应堆爆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抓住“灾难”及灾难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答题。) ⑵核能,是人类新近开发出的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核能的开发与利用也潜在着巨大的风险,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以及今年3月11日日本9级特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我们在用它来为我们造福的同时,我们还得努力规避它的风险。(核能利用有利弊两面,谈其一面,言之有理。能辩证的谈核能利与弊的给满分。) ⑶我认为,地震是全人类的灾难,我们应该与各国人民一道共同面对,正所谓“国家有界,大爱无疆”。再说我们不能太多地计较过去,我们应该放眼未来。(言之有理即可)

7.(湘西卷)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法新社巴黎6月4日电】李娜今天在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上创造历史,成为首位赢得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中国选手。

这名来自武汉的29岁选手以6:4、7:6(7/0)的比分击败卫冕冠军,意大利选手斯齐亚沃尼,在中国体育名人堂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李娜取得这场胜利也许会开启中国网球的新时代。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要点的能力。答这类题,要找出时间、人物、事件,然后概括出来即可。答案:2011年6月4日,李娜赢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单打冠军。

8.(湖北孝感卷)研究下面三则材料,分别提炼观点,在成果展示会上交流。 材料一 那瘦肉多(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中考语文概括题选择)得动你心的猪肉,有可能含有瘦肉精;那颜色白得馋你嘴的馒头,有可能就用过漂白剂;那色彩艳得逼你眼的饮料,有可能就加了塑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