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试题难度排名

篇一:广州近三年中考数学试题分析 2016

广州市数学中考试题题型与解析

广州市数学中考比较重视学生对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没有偏、怪、难的题目,试题一般有多种解法,大多数题目的解法都能(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广东中考试题难度排名)从课本上找到影子。回归课本,就是要掌握典型例题、习题的通法通则,就是抓纲悟本。从这三年的中考数学试卷上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1、试卷满分都是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题型的分布都是总共25道题,其中选择题10道(30分),填空题6道(18分),解答题9道(102分);

3、试卷难度不大,基础题占有122分(82%),有难度拔高题占有28分(18%);4、代数部分考查分数大概是90~100分,几何部分考查分数50~60分(37%);5、知识点的考查比较有规律,常规题型的变化不大

下面是我对2013--2015年广州市中考数学试卷的分析表,仅供参考:

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意识到,中考对于函数部分的考查比例非常重,考查的对象主要是: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主要研究函数的解析式,取值范围,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在里面体现得很淋漓尽致。对于必须掌握的一定要复习到位,比如待定系数法求三种函数的解析式,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与转换,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函数里的最值问题总结与归纳。 一、试题具体相关数据

表1.2014.2015广州中考数学试卷中各版块分值分布及与前两年对比

注: 2014及2015年对比加粗部分为占比变化较大的板块。 表2 2013广州中考数学试卷中各版块分值分布

注:灰色部分为多个知识点综合题. 二、试题分析 1.在内容上,2013年广州中考数学在各板块所占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但函数部分占比下降明显, 2013年填空题1题,解答题2题。数与式部分题目量增加,所占分值较上年有所增加。本卷统计与概率结合同一解答题考查,统计概论板块所占分值下降。

2.2013年广州中考数学没有考查找规律,也没考查方程、不等式或函数的应用题,而增加了尺规作图的考查,还是要求考生掌握基本作图方法。

3.在难度上,与上年相比,2013年中考数学试题前22题难度相对较小,考察的题型也比较常规,基本上都是基础的知识,如有理数大小比较、数与式部分基础题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尺规作图、四边形的性质。结合的知识点较多,往往一个题目中涵盖多个考点。考查依旧重基础,要求常规题型熟练掌握。

4.考生普遍反应除两道压轴外,23题考查反比例函数与动点面积问题难度较大。24题尽管考查圆与相似三角形结合的问题,但是难度并不大,易错点在于分类讨论。25题二次函数问题并没有考查其与图形结合问题,而是较纯粹地考查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及性质,尽管难度不大,但会让部分考生不知所措。

5.在试题的选取上,延续了近几年出题的规律,后面两道压轴题一道几何(圆)一道二次函数,在上文讲到难度并不大,为了均衡试卷难度,23题就相应比前几年的考试难度大。 三、2016广州中考复习启示

1.以考纲为依据,重基础,认真复习常规题型。

尽管2013.2014.2015年广州中考数学试题23题较难,但是并不违背其多年的出题规律:前23题为基础考查,结合考点较少,难度一般不大。2016年中考复习先要紧抓考纲,巩固基础。

2. 掌握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2013.2014.2015广州中考数学试题24题考查了分类讨论,25题考查数形结合,这两个思想一直是中考考查热点。2016年中考复习要做到能够熟练运用数学思想,解决综合问题。 3.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进行2016年广州中考数学复习的同学可在自己能够接受得范围内自觉进行综合题练习,既能够复习巩固基础考点,也能够练习分类讨论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的运用。

Ps:函数部分是代数部分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考查重点在于以下几点:函数解析式的求法,难度较低,熟悉待定系数法等方法即可;三种函数图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难度中等;函数的实际应用,常出现在试卷难度最大的代数综合题、代几综合题中,分值在25分左右。

不等式与方程的复习,要以基础为主,不要只研究难题,要注重过程以及方法的总结。从试卷这部分考题来看,难度都不大,关键是我们的同学能否有明确的思路,良好的解题过程,正确答案。因此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加强对以下内容的复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一元二次方程。注意整体思想,换元法的训练。

Ps:方程(组)与不等式(组)部分考查方程和方程组的解法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断还

有方程在应用题中的应用。不等式主要考查不等式的解法及性质。该部分难度适中,分值在15分左右。

代数式部分,要抓准定义和原理,如:相反数、倒数、绝对值、分母有理化、幂的运算、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

Ps: 数与式部分考查的重点还是基础知识,基本计算,难度较低。分值在20分左右。这部分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做对的。

统计与概率部分是必考部分,在复习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知识点考查热点如下:扇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概率的意义极其计算(列表法、树状图法)。

Ps:概率统计部分比重较少,基本为:两道选择、一道解答,约13分。这部分考查的内容基本为对概念的理解,难度较低,这部分也该成为学生必得分的部分。几何部分的考查内容主要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平移与旋转、圆的有关问题、轴对称、中心对称、三视图、尺规作图)。具体情况如下:

Ps:三角形部分主要会考查:三角形的角的三线、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分值在15分左右,该部分考题一般较为简单。

四边形部分还会延续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判定及性质与应用的考查。分值为9分左右,难度中等。圆是必考内容,课本上对圆的内容设置难度较低,所以在中考中出现的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垂径定理、切线判定与性质、面积计算的部分。分值在13分左右,难度中等。 几何部分的难点在于初中数学中三大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与上述三类图形结合的几何综合题,这部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三大变换的概念和性质,分值一般在8分左右。

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重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在练习中要有意识地训练我们的数学思维,这样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是有很大好处的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数学思想:①分类讨论的思想;如在等腰三角形中对角的讨论,对边的讨论很重要。②整体思想换元法;③数形结合思想;④配方法;⑤递推思想。

最后谈谈中考数学需要注意的七大问题:一、重视构建知识网络——宏观把握数学框架

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比、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

二、重视夯实数学双基——微观掌握知识技能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三、重视强化题组训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平面几何每日一题外,还可以做一些综合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四、重视建立“病例档案”——做到万无一失

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这样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我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五、重视常用公式技巧——做到思维敏捷准确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理解来龙去脉,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自行探究。对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活实际经常用到的常识,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例如:1-20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高和边长的关系;30°、45°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做,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公式并胜过做大量习题,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六、重视中考动向要求——勤练解题规范速度要把握好目前的中考动向,特别是近年来上海的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在此特别指出的是,有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分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不要会做而不得分。七、重视掌握应试规律——提高考试成绩效率

有关专家曾对高考落榜生和高考佼佼者特别是一些地区的高考“状元”进行过研究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最大区别不是智力,而是应试中的心理状态。也有人曾对影响考试成功的因素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应试中的心态,第二位的是考前状况,第三位的是学习方法,我们最重视的记忆力却排在第17位。事实上,侧重对考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已经是各类考试改革的大趋势,应试中的心态对应试的成功将日趋重要。具有良好心理状态的考生,可以较好地预防考试焦虑,较好地运筹时间,减少应试中的心理损伤。希望学会分析广州中考数学试卷,做到心中有数,提早做好中考的准备工作,要抓准题型,训练到位,注意总结,尤其是解题方法的总结。最后衷心地祝福大家考出好成绩!

篇二:2015年广东中考物理命题趋势分析

2011年东莞中考物理命题趋势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东莞中考物理采用的是广东省省卷,考试的时间是80分钟,中考物理试题难度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稳中有变,变中有新,试题比较平和,基本符合《中考说明》的要求。

试题的难易比例为:容易题约30%、中等难度题约占60%、较难题约占10%,整卷试题中没有偏题、怪题和人为编造的繁难试题。

试卷结构与《中考说明》基本一致,试卷均分为第I卷和第II卷。其中第I卷为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

二、试卷特点

1.注重基础,考察能力,避免偏题难题

近三年试题形式比较灵活,但是知识点方面还是比较好理解的,试题方面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如10年东莞第3、10、11、12、19、20题,都是将基础知识的考查放在了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进行,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 知识点考察的内容比较全面,所以在内容方面,需要学生对所有内容掌握方面要比较好,而且在学生理解方面,要掌握到位,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一定要注重理解清楚。

2.体现STS 精神,关注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近三年的试题,都一定程度地关注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内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如10年东莞第22、23题。

3.大力提倡科学探究,重视实践,突出设计

探究实验题,在科学探究的考查上,内容几乎涉及科学探究的各个方面,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描述实验结果等,并且实验内容的考查已游离于课本,常用新的科学情境考查传统的实验。试题有:10年东莞第21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考察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方法。

4.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中考物理冲刺复习攻略:难点突破升华提高

专题归纳针对训练

目前,第一轮复习基本结束,基础知识、重点方法已基本掌握。现阶段,学生应该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成专题进行复习。这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归纳和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从而提高应试能力。

物理中考试题大致可以分为选择、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综合能力题六大板块,复习时就需要我们把这些题型的考查重点、难点进行归纳,使自己对知识迁移的方法、形式更加明确。如:计算专题可分为压强浮力类、电学综合、力电综合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分析的难点在哪里?可以产生的变化有哪些?等等。提醒以上环节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使记忆和理解更深刻、思路更开阔、综合能力更强,这一阶段归纳做得细致、扎实,能使复习效果有质的飞跃。

同时,注重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示如选择题比较薄弱,就选择一定时间进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以自己整理一个错题本,把典型和易错题目归纳到本子上,每次翻看可以提醒自己:这道题为什么会做错,当时是怎么做错的,属于哪种类型,以后应该怎么样做才能避免?

回归课本掌握基础

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历来都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但在考查形式上有明显的变化,改变了以往死记硬背的考查方式,要求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生产实例中,辨认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

由于试题大多数源于教材内容,学生一定要仔细阅读教材,弄清课本里各种物理规律的内涵,实验的原理、步骤、探究方法、实例分析等。还要关注细节,包括课本里的各种插图、小提示等内容。

选择题考查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提示这就更需要学生在知识的系统性上把握得更好,不留盲点;在选择题的解法上注重积累,易错点上注意归纳,就能在选择题上拿高分。

综合模拟强化应试

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这也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这一环节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考验,提醒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模拟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难点突破升华提高

中考物理题易、中、难比例为6∶3∶1,其中30%的中档题和10%的难题得分情况直接关系到考生的等级划分,这些题考查的核心能力其实是学生的应变能力。出题方向基本是设置变化的物理情境,要学生进

行正确的分析。如:当电路的某个电阻发生变化时,会影响整个电路的情况等。所以,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要养成细致分析条件的习惯。

下面这些也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有些小的变化,由于见过相似题型而容易忽视;有时考虑了这个变化,却忽略它引起的另外一个变化等等;又如设计性的实验题,测密度常规方法是用天平、量筒测,而改用浮力的知识怎么测?测电阻有哪些特别方法?这些,都需要学生积极归纳,灵活掌握。

对于最后一道压轴题,提醒学生在答题时应充满信心。通常前两问都不算难,只有最后一问变化较多,要求综合能力较高。但从往年的考题来看,考查的物理模型,其实都是平时训练过的熟悉的模型,只要学生将考题中的物理情境的信息收集好,同时将物理模型提炼出来,题目自然就变得简单了。

实验题:1、总结结论上漏了前提条件;

2、语言描述不规范(如:18题),比如二力平衡,说成“拉力等于摩擦力”还比如压力一定,说成是质量一定,还比如,有些研究动能和那些因素有关,有人说成是和高度;

3、知识运用方面不好;——平时我们上课的时候,要让学生回归课本,把实验中需要理解的东西掌握清楚(尤其是电学实验题),要注重实验推理能力的培养。

应对措施:1、讲清楚实验原理,有很多题目;2、明白实验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这个可以多以提问的方式问学生,比如在研究浮力和那些因素有关的时候可以问学生,这里的铁块能不能换成木块,铝块),多问为什么;3、语言表达的训练.看了这些学生的错误,你会发现,其实有时很简单的东西学生都不能很好的回答正确,这说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我们后期的一个复习重点.

计算题:1、公式错误;

2、单位不统一,单位换算错误;

应对措施:1、熟记公式、注意公式书写的规范性、公式单位的统一;

2、单位的换算推到;

综合能力题:

篇三:2015年广东中考政治试卷分析

2015年广东中考思想品德(政治)试卷分析

2015年广东省的“思想品德(政治)”中考试题,给人的整体印象是——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题目表面看来简单,没什么陷阱,没什么弯路,主观题做起来很有想头,有话可说。但危险就隐藏在这些看似简单的地方,稍不留神就会失分。

一、试卷的主要特点

这份试卷加强了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多采用学生、学校身边的实例为题材,同时关注时政,不回避热点,内容涵盖面较广,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特别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条理性、系统性。用考生的话说,是“背熟了也没多大用,命题十分巧妙避开考纲,考生十分巧妙避开正确答案。”这主要在于题目的设问灵活多变,对学生来讲,必须具备很强的审题能力。

主观题各题的难度系数大致在0.4~0.55间徘徊,主观题总的难度系数为0.5多丁点。每道题,每个小问题都不简单!而且,越是简要的提问,得分率越低!

二、选择题分析

三、简答题分析

29.(1)答:(1)①耐挫的心理承受力。(2分)②坚强的意志。(2分)

(2)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勇于承担责任。 ②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应对挫折的方法,学会自我疏导。③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增强耐挫能力。④提高心理承受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4分)

评分细则与要求:

第一问:①能答出“耐挫力”“直面挫折”“积极面对挫折”“心理承受力强”等与诗句的意思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品质或类似表达,可酌情赋2 分,其它符合题意的回答可酌情赋1分,多答不多赋分。

②能答出“磨砺意志”“意志坚强” “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等与诗句的意思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品质或类似表达,可酌情赋2分,其它符合题意的回答可酌情赋1 分,多答不多赋分。

第二问:能从应对挫折的方法和磨砺意志两个方面去回答,每答出一个方面赋2分。其它言之有理且正确的回答可酌情赋1至2分,多答不多赋分。

(2)上述优秀心理品质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启示?(4分)

简答题评析:

本题从内容到形式,都是2014年的翻版!主观题“去年考过的不再考”的神话终结了。 从评分细则与要求来看,主观题“答案多元化”的神话也同样终结了。

第一:评分标准所列的参考答案也还处于就事论事的层面,只提到了诗句的字面含义,没有触及诗句的深层寓意。但深层的解读很可能只落得一个“酌情赋分”结局。

①这句多用在劝学上,所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自立”等似乎更合诗句的主题。

②出自清朝诗人郑板桥的古诗作品《竹石》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远非坚强意志可比。

可怜,语文学得越好的、古诗文修养越高的学生,越是被命题人酌情而去。

第二:本题第(2)问启示,似乎应该有“启”有“示”,即从“重要性”、“怎么做”两大角度回答。但评分标准也只列出“怎么做”这一个角度而已。

最后的结果:考生十分巧妙地避开了命题人设定的答题要求。

四、辨析题分析30.背景材料:网络流传着这

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

在玩手机。题30图漫画《家庭聚餐》反映的是:饭桌上,老

人多次想跟孩子们说说话,但孩子们都抱着手机聊天,老人

受冷落后,一怒之下离席而去。

30.背景材料:网络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

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题30图漫画《家

庭聚餐》反映的是:饭桌上,老人多次想跟孩子们说说话,

但孩子们都抱着手机聊天,老人受冷落后,一怒之下离席而

去。

请你从孝敬长辈和网络交往的角度,对漫画中年轻人的

行为进行评析。

答:(1)漫画中年轻人的行为是不正确的。(2分)

(2)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应尽的道德

责任和法律义务。(1分) 年轻人在家庭聚会时不注重亲情交

流而一味用手机聊天,是一种对长辈不尊重不关心的行为。(1

分)在日常生活中,年轻人要尊重、理解和关心长辈,从精神

上给予长辈、尤其是老年长辈更多的精神慰藉。(2分)

(3)网络交往有利也有弊。(1分)在家庭聚会中,玩手机

是没有正确对待网络交往的行为。(1分)年轻人要充分发挥

网络交往的积极作用,不能沉迷虚拟性的网络交往而疏忽现实

交往,要重视与亲人朋友的聚会,加强与长辈的情感交流,否

则,就会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2分)

评分细则与要求:

(1)能作出正确判断的可赋2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2)能从“为什么要孝敬长辈”和“怎么孝敬长辈”两个方面回答,言之有理且正确的可赋4分。如只回答其中一方面则赋2分,其它符合题意的回答可酌情赋分。

(3)能从“网络交往的利弊”和“怎么正确对待网络交往”两个方面回答,言之有理且正确的可赋4分。如只回答其中一方面则赋2分,其它符合题意的回答可酌情赋分。

总之,辨析题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评卷时,不能死扣答案要点,考生只要能围绕题意要求进行辨析,采意不采点,言之有理且正确可酌情赋分。

辨析题评析:

本题的出现,同样终结了一个神话:“关注年度热点和重大话题”。就算孝敬长辈和网络交往是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但这幅漫画所叙述的已经是2012年的往事了!

本题还把原叙事中的“你们就和手机过吧!”修改为“你们跟手机聚餐吧!”,削弱了漫画的寓意,同时也减少了给考生的提示,命题人巧妙躲避本题的主旨。

本题给出了两个明确的答题角度,应该说是大大降低了审题难度,但如何深化这两个角度的分析,由于漫画的指向隐晦,因此考生还是巧妙避开了命题者设定的“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偏于就事论事(只谈聚餐),或者是顾此失彼,偏于某个角度而忽略另一个。

因此,本题不仅考查相关知识点,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答案组织能力而言,一点都没有放松。

五、分析说明题分析

31.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涵盖44亿人口,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它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让沿“带”沿“路”的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材料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沿海强内陆弱的格局。“一带一路”战略将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

材料三:“一带一路”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互通、媒体合作、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边和多边合作夯实了民意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发展理念?(2分)

(2)结合本题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5分)

(3)结合材料三,谈谈青少年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4分)

答:(1)开放包容、平等合作、互利双赢、共同发展。(2分)

(2)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建设“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1分)

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地区发展不平衡,建设“一带一路”符合我国国情,也是落实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体现,是我国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选择。(1分)

③建设“一带一路”,对内有利于加快我国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对外有利于加强与各国经济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1分)

④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全方位、多渠道加强文化交流和合作,共享文明成果;有利于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有利于增进与周边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1分)

⑤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不同制度的国家存异求同,共谋世界和平与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1分)

(3)①树立平等、开放、合作、参与的国际观念和全球意识。(1分)

②尊重文化差异,平等交流,相互包容,保护优秀文化。(1分)

③善于虚心学习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的优点、长处。(1分)

④保护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服务社会,热心公益。(1分)

评分细则与要求:

第一问:答出“开放、包容、合作”等符合题意的两个内容,可赋2分,多答不多赋分。

第二问:①能从“国内原因、国外原因、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分析原因和意义,答对一个角度赋2分,两个角度赋3分,三个角度赋4分,四个角度赋5分。其它言之有理且正确的可酌情赋分,但同一

角度回答则不多赋分,多答也不多赋分。

②能正确回答四个不同角度即可加综合评价1分。

第三问:能从“提高意识、尊重差异、善于学习、传承文化、热心公益”等角度回答,答对一个角度赋2分,两个角度赋3分,三个角度赋4分,其它言之有理且正确的回答可酌情赋分,但同一角度回答则不多赋分,多答也不多赋分。

综合评价1分按本题第二问②赋分。

分析说明题评析:

本题从形式与内容上来看,均符合大家的预期,“一带一路”炙手可热,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提问,命题思路表现得很经典、很传统。备考方面也会做足了准备,考生面对这道题时也会有熟悉感。但是,命题人巧妙地调整了答题方向。

第(1)问:命题人提出了一个考生较为陌生的表达:“发展理念”?于是考生巧妙地忘了他本来知道的答案,然后乱写一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不过,选择题28题倒是给出了正确答案,就看考生够不够巧妙了。

第(2)问:命题人说,一个角度才1分,四个角度才能拿满分!于是考生巧妙地停下笔,可他本来是能够继续写多几个角度的。

第(3)问:命题人竟然巧妙地把答题方向控制在“文化交流、志愿者服务”上,然而材料三明明还有“学术往来、人才互通、媒体合作”等青少年完全可以参与的事情啊,可是被巧妙地避开了。

综上所述,就算是一道中规中矩的题,多元化的考生也还是巧妙地避开了命题人设定的答题要求。

六、综合探究题分析

32.背景材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为此,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认知】

材料一:下面是三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图片,请你认真观察并回答第(1)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