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广州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6广州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6年广州中考于6月17日揭开帷幕,广州爱智康将第一时间整理2016广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有需要的可以参考一下。广州爱智康老师会第一时间为大家汇总各个学科的试卷和做出权威的答案解析。

 

2016年广州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爱智康化学中考团队

 

一、2016年广州中考化学试卷总评

 

2016年广州中考化学试卷题型和往年基本保持一致,总体难度没有明显增加,但考点顺序与往年相比有所变化。内容与生活联系更紧密,灵活性更强,对学生的信息提取及数据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如24题的第4小题以及25题的第2小题)。分值分布较集中,主要集中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9道大题里面就有5道涉及化学方程式的考查)、计算(如24、28题)以及化学实验(如20、25、27、29题)。整体来说,今年对考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

 

二、2016年广州中考化学知识点分值分布与难度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整个初三化学里面,重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计算、酸碱盐的性质及应用还有化学实验,这三大模块所占分值高达54%。

 

三、2017年广州中考化学备考建议:

 

(一)夯实基础,加强记忆

 

在平时学习中注重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记忆。有些内容必须熟记,如:元素符号、化合价、物质的颜色、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化学性质等。但基本概念和原理却不能死记,必须理解透彻,如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分、反应类型的辨别以及对酸碱盐概念的理解。近年来对化学概念、化学术语等机械性记忆的题目考查很少,更注重将概念、原理运用在与化学密切联系的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中。

 

(二)加强练习,注重总结

 

首先,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就要通过练习进行巩固。做题的同时要学会思考选项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在不懂的或不确定的题目上要做好标记,或者建一个错题本,方便日后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其次,要对同类型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例如气体制取实验就要把二氧化碳、氧气和氢气联系理解。最后,在熟练掌握各知识点后,要选择一些思维量稍大的题型进行训练(类似于今年中考的第25题),重点培养对实验设计思路的理解以及对数据综合分析的能力,总结解题思路及方法。

 

(三)注重迁移,联系实际

 

从今年考题中可以总结出,中考对考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知识迁移能力,即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另外是知识联系实际。这两点也是中考化学的考查趋势。

 

因此,建议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必须对基础原理理解透彻,并且学会拓展思维。同时要学会联系生活,理论联系实际也更有助于记忆。

 

(四)重视考试,规范答题

 

注重学校平时的测验、考试。首先,通过检测,梳理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出自己的知识薄弱点,便于后续更有针对性的复习。其次,在考试中注重锻炼自己的应试能力、答题能力、应试心态。

 

(1)审题必须养成良好习惯:标注好关键词(正确、不正确、化学符号、化学名称等)。

 

(2)注重细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沉淀气体符号标示、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单位、格式等。

 

(3)注重答题规范:实验方法是否包括了操作、现象和结论,描述现象时是否描述齐全(气、液、固)、描述语言不能过于口语化,要使用标准的化学术语。

2016广州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6 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下列垃圾分类不合理的是( A.可回收垃圾:易拉罐 C.有害垃圾:废旧电池 B.不可回收垃圾:废报纸 D.餐厨垃圾:剩余饭菜 )【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分析这道题,要密切结合生活常识,根据各种废弃物的可利用程度来分类. 【解答】解:A、易拉罐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属于可回收金属,故 A 正确; B、废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故 B 错误; C、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汞、铬等,会污染水资源和土壤,属于有害垃圾,故 C 正确; D、剩余饭菜属于餐厨垃圾,故 D 正确. 故选:B. 【点评】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 污染,节省资源. 2. 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金刚石硬度大 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 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 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A 错;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 B 正确;第 1 页(共 24 页) C、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C 错; 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 D 错. 故选 B.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3.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水银 B.液氮 C.干冰 D.生铁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 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 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水银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B、液氧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生铁中有铁、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 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C.空气中的 CO2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二氧化碳的用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 78%、氧气大约占 21%、稀有气体大约占 0.94%、 二氧化碳大约占 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 0.03%;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 2 页(共 24 页) 正确,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空气中的 CO2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正确;酸雨的产 生与空气污染有关正确,工业排放的废气使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 【解答】解: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错误,还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正确,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正确但不符合 题意,故选项错误; C、空气中的 CO2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正确,工业排放的废气使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正 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 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 中国丝绸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处理丝绸,该“碱剂”可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 柔软,其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这种“碱剂”可能是( A.食醋 B.烧碱 C.草木灰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由题意可知,该物质是一种盐,水溶液显碱性.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该物质是一种盐,水溶液显碱性. A、食醋显酸性,故错误;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碱,故错误; C、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是盐,且溶液显碱性,故正确; D、生石灰是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 C.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分类的知识以及溶液的酸碱性等即可顺利解答. 6. 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D.生石灰 )A.属于金属元素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为 7第 3 页(共 24 页) C.容易得到电子 D.有 3 个电子层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 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 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其核内质子数为 17,为氯元 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则最外层电子数 为 7,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 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1 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 项说法正确. D、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 解题的关键. 7. 将钢丝插入下列溶液中,有明显现象的是( A.HCl 溶液 B.AgNO3 溶液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 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钢丝的主要成分是铁; A、钢丝的主要成分是铁,铁排在氢的前面,能与 HCl 溶液反应生成氢气,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选项 正确; B、钢丝的主要成分是铁,铁排在银的后面,能与 AgNO3 溶液反应,置换出银白色银,有明显现象,故选 项正确; C、钢丝的主要成分是铁,铁排在镁的后面,不能与 MgSO4 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 D、钢丝的主要成分是铁,铁不能与 NaOH 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第 4 页(共 24 页)) D.Ba(OH)2 溶液C.MgSO4 溶液 答案:A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 类题的关键所在. 8. Sb2O5 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制取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X═Sb2O5+2H2O,则 X 的化学式 为( A.H2 ) B.02 C.H2O2 D.H2SbO4【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比较反 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完成对 X 的化学式的推断. 【解答】解:从 Sb2O3+2X═Sb2O5+2H2O 看,反应前有 2 个 Sb 原子、有 3 个氧原子,反应后有 2 个 Sb 原子、有 4 个 H 原子、7 个 O 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在 2X 中含有 4 个 O 原子、4 个 H 原子, 即其化学式为:H2O2.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化学式的推断,学生应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原子守恒来解答. 9.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没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B.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 C.矿泉水是纯净物 D.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 【考点】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状况;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水资源却是十分有限解答; B、根据蒸馏水属于软水进行分析; C、根据矿泉水的成分进行分析; D、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可以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十分有限的,并且现在水 污染情况非常严重,故说法错误;第 5 页(共 24 页) B、蒸馏水属于软水,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可以得到大量的泡沫,故说法正确; C、矿泉水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天然水,含有较多的矿物质,因此矿泉水是混合物,故说法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 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A.A B.B 客观事实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 H2O 在通电条件下产生 H2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NaOH 溶液能导电 C.C D.D ) 微观解释 水分子间有空隙 H2O 分子中有 H2 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 Na+、OH-【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 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 电,应能产生自由移动离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 错误. B、H2O 在通电条件下产生 H2,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 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故选项解释错误. 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速率更快,故选项解释错误. D、NaOH 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 Na+、OH-,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 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第 6 页(共 24 页) 乙硫醇(化学式为 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2 B.乙硫醇中 C、H、S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2:6:1 C.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D.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乙硫醇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2+1×6+32=62,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乙硫醇中 C、H、S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2):(1×6):(32×1)≠2:6:1,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故选项说法正确.D、乙硫醇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 气泄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12.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塞进橡皮塞第 7 页(共 24 页) 铁丝在 O2 中燃烧闻气体的气味称量 NaCl 的质量 【考点】仪器的装配或连接;称量器-托盘天平;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 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铁丝在 O2 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 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示装置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 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 此类试题的关键. 13.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使用也最早 B.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强于纯铁,硬度小于纯铁 C.灯泡里的灯丝常用钨制成第 8 页(共 24 页) D.地球上金属矿物资源储量有限,可再生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地壳中元素的 分布与含量.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进行分析; B、根据合金的特性进行分析; C、根据钨的特性进行分析; D、根据地球上金属矿物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 【解答】解: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铝的活动性比铁还 强,难以炼制铝的单质,所以到近代才被大量应用,故 A 错误; B、不锈钢属于铁的合金,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强于纯铁,硬度大于纯铁,故 B 错误; C、电灯泡里的灯丝常用钨制成,因为钨的熔点高,故 C 正确; D、金属矿物储量是有限的,并且不能再生,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金属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4.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表述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选项 A B C D A.A B.B 性质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醋酸显酸性 NaOH 能与油脂反应 CH4 常温下是气体 C.C D.D ) 用途 用墨绘制字画 用醋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用 NaOH 除去油污 用 CH4 作燃料【考点】酸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具体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即可得 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解: A、用墨绘制字画,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正确; B、醋酸可以和水垢发生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而被除去.故正确;第 9 页(共 24 页) 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以与油脂发生反应,而除去油污;故正确; D、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与 CH4 常温下是气体无关,故错误. 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本题要掌握各 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物质的用途. 15.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杯 B.陶瓷瓦罐 C.纯棉衣物 D.羊毛衫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 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塑料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B、陶瓷瓦罐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纯棉衣裤物是用棉线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D、羊毛衫是由羊毛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 类题的关键所在. 16. 化学肥料和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KNO3 是复合肥料 B.残留农药可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中 C.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施用越多越好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A.根据复合肥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农药对人体的危害来分析; C.根据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第 10 页(共 24 页) D.根据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解:A.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称为复合肥,硝酸钾中含有钾 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正确; B.残留的农药会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内,所以严禁使用高毒、残留性强的农药,要使用低毒、低残留 的农药,故正确;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达到改良酸性土壤的目的,故正确; D.合理施用化肥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水体的污染,故错误. 故选 D. 【点评】掌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注意使用的量,否则会造 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17. 某温度下,在 100g 质量分数为 20%的 KNO3 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 10gKNO3 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KNO3 的溶解度为 30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 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意,某温度下,在 100g 质量分数为 20%的 KNO3 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 10gKNO3 固体,恰 好得到饱和溶液乙,即 100g×20%+10g=30g 硝酸钾,溶于水,形成 100g+10g=110g 溶液,即某温度下,30g 硝酸钾溶于 110g-30g=80g 水,形成 110g 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某温度下,在 100g 质量分数为 20%的 KNO3 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 10gKNO3 固体,恰好得到 饱和溶液乙,即 100g×20%+10g=30g 硝酸钾,溶于水,形成 100g+10g=110g 溶液,即某温度下,30g 硝酸 钾溶于 110g-30g=80g 水,形成 110g 饱和溶液. A、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某温度下,30g 硝 酸钾溶于 80g 水,形成 110g 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KNO3 的溶解度大于 30g,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30%,故选项说法错误.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第 11 页(共 24 页) D、升高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但甲、乙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不 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解度的概念、温度改变后溶液组成的变化等是正确解答 本题的关键. 18. 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A.A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MnO2(KC1O3) CO2(CO) KCl(KOH) 铁粉(碳粉) B.B C.C D.D ) 实验操作 溶解、过滤

2016广州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点燃 蒸发结晶 过滤队杂试剂 水 O2 稀 H2SO4 稀 HC1【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 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 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KC1O3 易溶于水,MnO2 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 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 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OH 能与稀 H2SO4 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 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铁粉能与稀 HC1 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粉不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 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 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9.第 12 页(共 24 页) 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钙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B.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大量摄入油脂 C.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D.淀粉酶属于糖类,可用于为人体提供能量【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均衡营养与健康.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但摄入过多也不利于健康进行分析; C、根据鸡蛋富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淀粉酶是分解糖类的酶,不属于糖类进行分析. 【解答】解:A、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 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铁、锌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故钙为常量元素, 故选项说法错误; B、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但摄入过多也不利于健康,故选项说法错误; C、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淀粉酶是分解糖类的酶,它不属于糖类,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健康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0. 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A.图 1 比较 Zn 和 Fe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图 2 探究铁钉生锈时 O2 是否参与反应 C.图 3 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D.图 4 测定空气中 O2 的含量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组成的测定;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 护;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第 13 页(共 24 页) 【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比较 Zn 和 Fe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可选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白磷、红磷具备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测定空气中 O2 的含量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将等质量的锌粉与铁粉,应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选项中盐酸的 质量分数不同,不能用于较 Zn 和 Fe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B、两支试管中的铁钉分别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只与水接触,能探究铁钉生锈时 O2 是否参与反应,故选 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C、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红磷能与氧气接触,均不能燃烧,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 点,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 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能达不到相应实验目的.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 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 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32 分 21. Ru、 RuO2、 Ru2O3、 RuCl3、 K2RuO4. 制笔行业中经常用到铂、 钌 (Ru) 等贵金属, 现有 5 种含钌元素的物质: 回 答下列问题: (1)RuO2 读作 二氧化钌 .(2)上述 5 种物质中钌元素的化合价一共有 4 种. (3)从物质分类角度看,K2RuO4 属于 AD (填选项) A、化合物 B、氧化物 C、碱 D、盐 2Ru+3H2O .H2 与 Ru2O3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得到 Ru, (4)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u2O3+3H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 程式.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第 14 页(共 24 页)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 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 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根据化合物的读法,RuO2 读作二氧化钌; (2)上述 5 种物质中 Ru 属于单质,故钌元素的化合价一共有 4 种; (3)从物质分类角度看,K2RuO4 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 的,故 K2RuO4 不属于氧化物;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K2RuO4 中不含有氢氧根离子,故 K2RuO4 不属于碱;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故 K2RuO4 属于盐. 故选 AD (4)H2 与 Ru2O3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 Ru 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u2O3+3H2 故答案为:(1)二氧化钌;(2)4;(3)AD;(4)Ru2O3+3H2 2Ru+3H2O; 2Ru+3H2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 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 向滴有几滴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1)上述过程的实验现象为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Na+ ; OH- ; Cl-(3)氨水(NH3?N2O)也能使酚酞变色,原因是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离子,该离子是 OH- .(填离子符号)【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结合酚酞溶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反应的实质,可以知道溶液里面粒子的变化情况;第 15 页(共 24 页) (3)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解答. 【解答】解: (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氯化钠呈中性,盐酸过 量,使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中性或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 (2)反应前,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氯离子,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氯 离子、钠离子;故三种离子分别为:Na+、OH-、Cl-; (3)氨水(NH3?N2O)也能使酚酞变色,原因是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离子,该离子是 OH- 答案: (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Na+、OH-、Cl-; (3)O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酸的化学性质和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解决问题,难度不大. 23. 实验室有 4 种试剂,分别为 HNO3 溶液、CuSO4 溶液、MgC12 溶液和 KOH 溶液. (1)有颜色的试剂是 硫酸铜 . (2)有一种试剂能与另外三种试剂发生反应,该试剂是 (3)书写化学方程式: ①CuSO4 溶液与 KOH 溶液混合: CuSO4+2KOH=Cu(OH)2↓+K2SO4 . ②HNO3 溶液与 NaHCO3 溶液混合: HNO3+NaHCO3=NaNO3+H2O+CO2↑ .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根据铁离子在溶液中显黄色,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显浅绿色,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等知识 进行分析; (2)根据硝酸不会与硫酸铜反应,硫酸铜不会与氯化镁反应,氢氧化钾会与硝酸发生中和反应,硫酸铜 会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进行 分析; (3)①根据硫酸铜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进行分析; ②根据硝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KOH 溶液 .第 16 页(共 24 页) 【解答】解:(1)铁离子在溶液中显黄色,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显浅绿色,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等知识, 所以有颜色的试剂是硫酸铜溶液; (2)硝酸不会与硫酸铜反应,硫酸铜不会与氯化镁反应,氢氧化钾会与硝酸发生中和反应,硫酸铜会与 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所以有 一种试剂能与另外三种试剂发生反应,该试剂是氢氧化钾溶液; (3)①硫酸铜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化学方程式为:CuSO4+2KOH=Cu(OH)2↓+K2SO4;HNO3+NaHCO3=NaNO3+H2O+CO2↑. ②硝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硝酸钠、 水和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硫酸铜溶液; (2)氢氧化钾溶液; (3)①CuSO4+2KOH=Cu(OH)2↓+K2SO4; ②HNO3+NaHCO3=NaNO3+H2O+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盐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注意在平时加强识记即可完成. 24. 保险粉(化学式为 Na2S2O4)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Na2S2O4 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和碱性 溶液中极不稳定,在 NaCl 存在下,Na2S2O4 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制备流程如图:(1)反应Ⅰ的原理为:Zn+2SO2═ZnS2O4,该反应类型为 化合反应 . (2)反应Ⅱ为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S2O4+2NaOH═Zn(OH)2↓+Na2S2O4 . (3)操作 a 的名称为 过滤 .(4)滤液中含有 Na2S2O4,为使 Na2S2O4 结晶析出还需要加入少量 NaOH 的原因是 可调节溶液为碱性, 使 Na2S2O4 结晶稳定存在 ,加入 NaCl 的原因是 氯化钠的存在使 Na2S2O4 的溶解度降低,更易结晶析 出,提高产率 . (5)198gZn(OH)2 理论上能得到 Zn 的质量为 130 g.【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 学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1)Zn+2SO2═ZnS2O4,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进行分析解答.第 17 页(共 24 页) (2)反应Ⅱ为复分解反应,则 ZnS2O4 与氢氧化钠溶液交换成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 Na2S2O4,进行 分析解答. (3)操作 a 是将氢氧化锌沉淀与滤液分离,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题意,滤液中含有 Na2S2O4,Na2S2O4 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在 NaCl 存在下,Na2S2O4 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进行分析解答. (5)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Zn+2SO2═ZnS2O4,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2)反应Ⅱ为复分解反应,则 ZnS2O4 与氢氧化钠溶液交换成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 Na2S2O4,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S2O4+2NaOH═Zn(OH)2↓+Na2S2O4. (3)操作 a 是将氢氧化锌沉淀与滤液分离,操作 a 的名称为过滤. (4)滤液中含有 Na2S2O4,Na2S2O4 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则为使 Na2S2O4 结晶析出还需要加入少量 NaOH 的原因是可调节溶液为碱性,使 Na2S2O4 结晶稳定存在. 在 NaCl 存在下,Na2S2O4 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加入 NaCl 的原因是氯化钠的存在使 Na2S2O4 的溶解度 降低,更易结晶析出,提高产率. (5)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不变,198gZn(OH)2 理论上能得到 Zn 的质量为 198g× 100%=130g.故答案为:(1)化合反应;(2)ZnS2O4+2NaOH═Zn(OH)2↓+Na2S2O4;(3)过滤;(4)可调节溶 液为碱性, 使 Na2S2O4 结晶稳定存在; 氯化钠的存在使 Na2S2O4 的溶解度降低, 更易结晶析出, 提高产率; (5)130g.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理解 Na2S2O4 的制备流程如图,熟练掌握化合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特征、过量 的原理、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 以饱和 NaCl 溶液和饱和 NH4HCO3 溶液为原料制备 NaHCO3 的原理为: NaCl+NH4HCO3═NaHCO3↓+NH4Cl.(已知 NH4HCO3 在 40℃受热易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的甲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35℃时,比较 A、B 溶解度的大小;A > B.(填“<”或“>”). ②图中表示 NaHCO3 溶解度曲线的是 B .(填“A”或“B”). (2)为探究 NaHCO3 析出的最佳条件,完成了如图几组实验: 实验序号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min第 18 页(共 24 页)NaHCO3 产率/% a b c d e f30 30 35 35 40 4060 120 60 120 60 12086.8 X 89.4 92.5 85.3 85.6①实验 c 和 d 的目的是 探究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 ②表格中 X 的数值可能为 C . A、85.8 B、86.8 C、92.1 D、93.1③在相同反应时间,40℃时 NaHCO3 的产率比 35℃时低的原因是 在 40℃时 NH4HCO3 受热容易分解, 导致反应物减少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物质的制备;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①根据 35℃时,A、B 溶解度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题意,制备 NaHCO3 的原理为:NaCl+NH4HCO3═NaHCO3↓+NH4Cl,碳酸氢钠容易析出结晶形成 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2)①实验 c、d 的反应温度相同,而反应时间不同,进行分析解答. ②由实验 a、c、e 可得:当反应时间相同,反应温度上升的过程中,产率是先上升再下降,进行分析解答. ③由题意,NH4HCO3 在 40℃受热易分解,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观察图中 35℃时物质 A 的溶解度曲线在物质 B 的上方,35℃时,A 的溶解度大于 B 的溶解度. ②由题意可知,碳酸氢钠容易析出结晶形成沉淀,由图象可知溶解度 A>B,因此 B 为碳酸氢钠. (2)①实验 c、d 的反应温度相同,而反应时间不同,因此是探究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第 19 页(共 24 页) ②由实验 a、c、e 可得:当反应时间相同,反应温度上升的过程中,产率是先上升再下降(下降是因为碳 酸氢铵在 40℃时易分解).因此实验 b、d、f 产率也应符合这一规律,因此 X 应大于 86.8 而小于 92.5, C 符合要求. ③由题意可得,在 40℃时 NH4HCO3 受热容易分解,导致反应物减少. 故答案为:(1)①>;②B;(2)①探究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②C;③在 40℃时 NH4HCO3 受热容易分解,导致反应物减少.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饱和 NaCl 溶液和饱和 NH4HCO3 溶液为原料制备 NaHCO3 的原理、掌握溶 解度曲线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28 分 26. 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填空仪器名称:X 长颈漏斗 ;Y 圆底烧瓶 . (2) 检查装置 A 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 先将旋钮关闭, 向 X 中加水至形成一段水柱, 静置, 观察到 液 柱高度不变 ,说明气密性良好. (3)B 是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烧杯中冷水的作用是 冷凝 .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蒸发与蒸馏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 (2)根据装置气密性检验的方法进行解答; (3)根据烧杯中冷水的作用是冷凝进行解答. 【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X 长颈漏斗;Y 圆底烧瓶;故填:长颈漏斗;圆底烧瓶; (2)检查装置 A 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先将旋钮关闭,向 X 中加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观察到液 柱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故填:液柱高度不变;第 20 页(共 24 页) (3)B 是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烧杯中冷水的作用是冷凝.故填:冷凝.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气体制取的原理以及与蒸馏操作的原理、 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 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制取时将 A 中的药品混合).(1)制取并收集不同气体,填写如表空白. 固体 M 大理石 锌粒 稀硫酸 O2 (2)收集干燥的 CO2 还需要用装置 E,E 中盛装的试剂为 浓硫酸 . (3)用上述装置 A 制取 O2 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 溶液 N 制取的气体 CO2 B或 D B 或C 收集装置(填字母)【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 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 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 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 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解:(1)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 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 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第 21 页(共 24 页) 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稀盐酸;C; 氢气;D;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B; (2)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答案为:浓硫酸; (3)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 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H2O2 2H2O+O2↑;【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 书写和气体的干燥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 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8. 硫酸是工农业生产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试剂,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g/cm3) 配制 49g 质量分数为 20%的硫酸. (1)经计算,所需水的质量为 39.1 g,所需 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5.4 mL. (2)量取上述体积的浓硫酸选用的仪器为 A .(填选项) A、10mL 量筒 B、100mL 烧杯 C、100mL 量筒 D、胶头滴管(3)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并 不断搅拌 . (4)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 用大量清水冲洗 ,然后涂上 3%的小苏打溶液.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2)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 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3)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设所需 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 49g×20%=1.84g/cm3×x×98% x≈5.4cm3(5.4mL).所需水的质量为 49g-1.84g/cm3×5.4cm3≈39.1g. (2)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 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 5.4mL 浓硫酸,应选用的仪器为 10mL 的量筒. (3)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第 22 页(共 24 页) (4)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后涂上 3%~5%的碳酸氢钠 溶液. 故答案为:(1)39.1;5.4;(2)A;(3)不断搅拌;(4)用大量清水冲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溶液稀释前 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浓硫酸的稀释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9. 皮蛋是我国传统的蛋制品,深受人们喜爱,由少量 NaCl、CaO 和过量 Na2CO3 混合得到的粉末状混合物 A 是腌制皮蛋的配方之一. (1)某化学兴趣小组从市场获取少量混合物 A 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的蒸馏水,边加边搅拌,静置, 过滤得滤液. ①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 (OH) (OH) 2 , Ca 2+Na2CO3=CaCO3↓+2NaOH . ②滤液中除含有 Cl-、OH-外,还含有的阳离子是 Na+ . (2)在混合物 A 中加入少量 ZnSO4 可改善皮蛋品质,该兴趣小组获得某样品,探究在混合物 A 中是否添 加了少量 ZnSO4. 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如表表格. 限选用品与试剂:稀盐酸、pH 试纸、BaC12 溶液、蒸馏水、AgNO3 溶液.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必要结论步骤 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 静置,过滤 步骤 2: 取少量步骤 1 所得的滤液于试管中, 加入 BaC12 溶液 . 步骤 3: 观察现象 .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样品中有 ZnSO4; 无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样品中没有 ZnSO4.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①根据主要配料为生石灰(CaO)、纯碱(Na2CO3)和食盐(NaCl),用水和粘土调制成 糊状分析发生的反应有:水和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纯碱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第 23 页(共 24 页) ②主要配料中含氯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两种都易溶于水,分析溶质的成分;如果 Na2CO3 过量,则 滤液中会含有;氢氧化钙微溶,滤液中也会含有少量,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因此不可能同时 含有; (2)根据氯化钡溶液也可与硫酸锌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分析解答; 【解答】解: (1)①根据原料可知发生的反应有:水和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纯碱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 和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 ②因为主要配料中含氯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此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 氧化钙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部分反应,因此可能有剩余,但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会发生反应,因此 二者不能同时存在; 滤液中除含有 C1-、OH-外,还含有的阳离子是钠离子; (2) 步骤 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步骤 2:取少量步骤 1 所 得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 BaC12 溶液,观察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有 ZnSO4; 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没有 ZnSO4. 答案: (1)①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②Na+; (2)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必要结论步骤 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 静置,过滤 步骤 2:取少量步骤 1 所得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 BaC12 溶液. 步骤 3:观察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有 ZnSO4; 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没有 ZnSO4.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的考查,考查了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物质的检验等,难度不大,注意利用相 关的知识进行分析.第 24 页(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