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一中中考分数线

篇一:山东省宁阳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宁阳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高三

2010-12-03 18:16

山东省宁阳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隽秀(juàn) 虔诚(qián) 皓首穷经(hào) 潜移默化(qián)

B.脊梁(jǐ) 感喟(wai) 舐犊情深(shì)义愤填膺(y(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宁阳一中中考分数线)īng)

C.忖度(cǔn)雇佣(yōng) 众擎易举(qíng) 戮力同心(lù)

D.股肱(hóng) 震慑( sha)信手拈来(niān) 怅然若失(chà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祈祷原动力突如其来新婚燕尔

B.希冀螺旋桨藕断丝连雍荣大度

C.告磬电磁波浅尝辄止故步自封

D.狼藉咏叹调一愁莫展摇旗呐喊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为表达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

②2010书香中国,以“今天,你读了吗”为口号倡导大众阅读,讲述中国人的阅读故事,通过各个层面 中国人今天的阅读风貌。

③中国传统节日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 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A.致哀 展示蕴蓄 B.志哀显示蕴蓄

C.致哀 显示蕴含 D.志哀展示蕴含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按照干部退休制度的规定,不在其位的老领导应该不谋其政,但有些老领导却经常干预政务,向现任领导提出许多不情之请,致使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B.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都,它的城市品牌独具魅力、不可复制。古朴典雅的文化韵味和现代前卫的时尚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二者既构成反差,又相得益彰。

C.运动场上,各项赛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身着橘红色统一制服的青年志愿者们成了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个个倚马可待,活跃在运动场内外的各个角落。

D.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弊案缠身的陈水扁,在面对法庭审问时,千方百计想尽办法洗刷自己的罪行,但是大多数人已不再相信他了。

B.未来的教育不仅要更加尊重人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未来的医疗事业也会更加重视人自身权益的保障、维护。

C.2010年山东高考采取网上报名,此举大大降低了招办的的工作强度,提高了考生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D.消费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难题。无论是经济结构还是增长动力,我国消费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

安作璋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在今山东省境内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进入秦汉,在政治大一统的背景下,随着法家学说、阴阳五行学说、黄老之学、儒学相继登上统治阶级的政治舞台,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齐鲁文化既是历史范畴,又是文化范畴。作为历史范畴,自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作为文化范畴,又有其历史超越性,齐鲁文化的现代价值就是这种历史超越性的表现。

远古时代,东夷文化和华夏文化共同创造了早期的黄河文明,而齐鲁文化正是夷夏文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地域文化。

自西周初年齐鲁建国至春秋,是齐鲁文化两大文化体系的形成时期。随着西周的建立,来自西方的周文化逐渐沿黄河东下,到达下游地区。周文化和东夷文化在接触过程中,由于齐、鲁两国人文环境、地理条件的不同和建国方略的差异,造成两种风格迥异的文化体系:齐文化和鲁文化。齐文化是以东夷文化为主、以周文化为辅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系统。经济上,从齐地靠海、土地瘠薄的实际情况出发,除了继承周的“重农”传统外,又实行“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政策,以农业为主,农、工、商并举;政治上,不囿于周的宗法原则,而是“举贤而尚 功”;文化上,主张宽松自由,兼容并包。齐文化最终成为一种合时俗,务实际,具有革新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功利型文化传统。鲁文化则是以周文化为主、以东夷文化为辅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系统。经济上,由于鲁的封地位于泰山以南的平原,肥沃的土地适于农耕,使鲁文化一开始就具有一种农业文化的特征。政治上,鲁国统治者强调周的宗法制度,主张“尊尊而亲亲”;文化上,则采取“变其俗,革其礼”的方针,用周文化强行改造土著文化,其所讲求的礼乐仁义即是重礼的周文化和重仁的东夷文化结合的产物。鲁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仁义、尊传统、尚伦理、贵人和的道德型文化传统。

战国秦汉,是齐鲁文化的综合发展期。进入战国,由于齐国对鲁国的兼并,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政治上的局部统一。学术文化界兴起的百家争鸣,则促进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在此背景下,齐、鲁两大文化传统的交融日益发展,逐渐走上一体化道路。齐、鲁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表现在思想领域,主要是孟子对齐学的批判吸收,邹衍阴阳五行说对鲁学的渗透以及管子学派和荀子对齐学和鲁学的揉合。秦及汉初,齐学盛极一时,主要表现在黄老学和阴阳五行学的盛行。这一时期齐学与鲁学的融合,为其后董仲舒以阴阳五行说构筑新的儒学体系作了理论准备;同时也为汉代儒学内部的齐学与鲁学以及今古文经学之争埋下了伏线。经过东汉今古文经学的学术之争,双方相互批判又互相渗透,至东汉末年,一代经学大师郑玄会通古、今文经学,最终完成了齐鲁文化一体化的过程。

齐鲁文化是一种混合型文化。它不仅融合了齐文化和鲁文化,而且兼收并蓄,广泛吸收了其他地域文化的长处,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完备的自我调节和更新功能、再生能力很强的文化。特别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齐鲁文化实际获得了在政治和文化上的支配地位,成为一种政治大一统背景下的官方文化,最终融入到统一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6.下列对齐鲁文化的概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鲁文化,起先是一种地域文化,后来发展成官方文化,是渐进形成的一种混合型文化。

B.齐鲁文化,具有其双重性,即从历史范畴角度所说的历史的局限性和历史超越性。

C.齐鲁文化,是创造了早期黄河文明的东夷文化和华夏文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地域文化。

D.齐鲁文化,是在齐文化和鲁文化相互渗透融合的一体化进程中形成的混合型官方文化。

7.下列有关齐鲁文化与其他相关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文化与鲁文化合称齐鲁文化,或者说齐文化与鲁文化统称齐鲁文化。

B.齐文化与鲁文化是在周文化和东夷文化的接触过程中形成的两种风格迥异的文化体系。

C.东夷文化和华夏文化的融合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齐鲁文化的产生奠定了的基础。

D.齐文化、鲁文化两大文化传统的日益交融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的齐鲁文化。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齐文化是一种功利型文化,它的特点就是合时俗,务实际,具有革新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B.鲁文化是一种道德型文化,它的特点就是重仁 义、尊传统、尚伦理、贵人和。

C.经济、政治、文化迥异的齐文化与鲁文化的融合渗透,直接生成了具有完备的自我调节和更新功能、再生能力很强的齐鲁文化。

D.齐鲁文化由地域文化发展为官方文化,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主要原因是的地域文化获得了政治上的支配地位。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①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

乎! ”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 ,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扈跸:护从皇帝出行。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②土木: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军俘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按:巡查

B.责以督率修缮 责:责备

C.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望:怨恨

D.擅举人自代 擅:擅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手书谦名授吏部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请以每岁三月 比去,以手阖门

C.而谦每议事京师夜缒而出

D.一动则大事去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篇二:山东省宁阳一中校歌

迎接明天灿烂的太阳 ――山东省宁阳一中校歌

汶水之滨,有一处文明之乡, 母校一中是培养祖国栋梁的地方。 在这里学习多么幸福,

我们要歌唱生活歌唱理想。 党的阳光温暖着我们,

人民对我们寄托着希望。

严实,友爱,共同前进,

勤奋,开拓,意志坚强。

奋斗吧,奋斗吧,有为青年,

奋斗吧,奋斗吧!去迎接明天灿烂的太阳。 宁山之阳,有一座科学殿堂, 母校一中是培养祖国栋梁的地方。 在这里学习多么幸福,

我们要歌唱生活歌唱理想。 老师的心血哺育着我们,

父母对我们充满着希望。

严实,友爱,共同前进,

勤奋,开拓,意志坚强。

奋斗吧,奋斗吧,有为青年,

奋斗吧,奋斗吧,去迎接明天灿烂的太阳!

篇三:宁阳一中2009级阶段性测试

宁阳一中2009级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 题 (2011.12)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分别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搭载/记载 模型/模糊 懒散/散漫 朴刀/俭朴 ........

B.晕倒/晕车 妥帖/请帖 喷嚏/喷香 兴奋/兴趣 ........

C.作业/作践 角度/角逐 校勘/校对 细菌/菌子 ........

D.应验/应用 提供/口供 适当/当地 蔓延/瓜蔓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宇的一组是( )

A.连锁店 易如翻掌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挖墙脚 各行其是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下马威 渡过难关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D.坐上客 再接再厉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水为天地至柔之物,却 着不尽的力量,河中圆圆的鹅卵石就是明证。治水,不二法门是 ,不违其本性,不悖大自然的规律。同样是征服,鲧 以刚治之。终究大业未成, 送了自己身家性命;而禹以柔治之,最终降伏洪魔,造福苍生。

A.孕育因地制宜妄想反而 B.蕴含因势利导希望却

C.蕴含因势利导妄想反而 D.孕育因地制宜希望却

4.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高晓松醉驾肇事之所以闹得满城风雨,绝不仅是因为其将可能成为“公众人物醉驾入刑....

第一人”,也不是因为可能引起如两年前演员周杰醉驾肇事案的司法之争。人们关注的焦点恐怕在于:这名曾在药家鑫一案中义愤填膺,发出“生命都漠视的人会爱音乐吗”的道德名....

言,并倡议音乐界封杀药家鑫校友的公众人物,前后角色怎么会如此大相径庭?加上之前的....孙兴、莫少聪涉毒事件,三人成虎,如今明星的素质真是令人担忧。 ....

A.满城风雨 B.义愤填鹰 C.大相径庭D.三人成虎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 )

A.《富春山居图》合璧正为两岸的文化交流带来新契机,不仅令两岸艺术爱好者近距离欣赏到一代名师的精湛画艺,更掀起了一股“交流潮”。

B.“中国达人秀”栏目因为没有任何条件限制,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都有;他们带来的绝活也多种多样。

C.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并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

D.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充足,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对于道家的不争,历来也存在着很深的误解。最常见的是把道家的不争说成是“以不争为争”,如此一来,不争就成了迂回的争,成了一种与人相争的特殊方式。这种看法由来已久,朱熹就曾说过:“老子心最毒,不与人争者,乃所以深争之也。”事实上,老子和庄子从来都没有把不争当作取胜的手段,在他们那里,不争不是手段而是目的。老子主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应该像水那样“善利万物而不争”,而没有把不争作为获胜、获利的策略。道家为什么主张“为而不争”呢?因为消减物欲、顺任自然、不勉强从事、不与人争,可以缓解自身承受的生存压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使人际关系变得宽松和谐。至于“以不争为争”,则是后人对道家之不争的发挥和实际应用。同这种后起之义相比,老庄的不争属于“道”或价值理性的层面,后者则属于“术”或工具理性的层面,把后来才有的解释和发挥应用加于老子本人或《老子》文本是不妥的。

与“不争”,相类似的是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常见的误读是将之等同于“以柔克刚柔弱胜刚强”的“胜”字在这里是“优于”、“胜过”的意思,而不是“战胜”、“克服”的意思。柔弱是老子十分推崇的品质和价值,因为在老子看来,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从柔弱到刚强的过程,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因而柔弱标志着新生、生命力和发展的前途,而刚强则是衰退、走下坡路、败亡的征兆,所以说“物壮则老”,“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正是由于观察到柔弱的优势,老子才概括出“柔弱胜刚强”的名言,希望人们“守柔”即保持柔弱,推迟乃至避免走向刚强,使自己尽可能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此外,道家推崇柔弱的价值同“不争”一样,亦具有缓解个人生存压力和有利于人们和谐相处的意义和社会功用。至于“以柔克刚”则是后人对“柔弱胜刚强”的发挥和应用,作为一种克敌制胜的策略和方法。不过这样一来,就由"道"或价值理性的层面下降到了"术"或工具理性的层面。虽然说“以柔克刚”往往屡试不爽,成为人们经常运用的策略和方法,但这显然不是老子的本意,只能证明道家思想具有极高的智慧和广大的发挥空间。

(节选自白桑《澄清对道家学说的若干误解》,2011年6月《光明日报》)

6.下列对“对于道家的不争‘存在’很深的误解”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人把“不争”看成“以不争为争”,“不争”属于与人相争的“特殊万式”。

B.未能正确理解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其实道家的“不争”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C.后人从工具理性层面而不是从价值理性层面去发挥和应用了老庄的“不争”。

D.人们不但曲解了老子的“道”,而且还误读了老子本人和《老子》这个文本。

7.下面对“柔弱胜刚强”和“以柔克刚”内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前者的“胜”是“优于”“胜过”之意,而后者的“克”则有“战胜”、“克服”的意思。

B.前者的“柔”是老子推崇的品质和价值,后者的“柔”是一种克敌制胜的策略和方法。

C.“柔弱胜刚强”的“柔弱”本质是“刚强”,而“以柔克刚”的“刚强”则是“柔弱”。

D.前者是希望以柔弱来保持自身优势的生存智慧,而后者是用柔弱克制刚强的行为策略。

8.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

A.朱熹说老子的“不争”其本质却是“深争”,这种说法导致后人对道家思想误解很深。

B.道家的“不争”不仅可以缓解自身的生存压力,更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宽松人际关系。

C.道家认为柔弱是新生、生命力和发展的标志,而刚强则是衰退、走下坡路、败亡之征兆。

D.“以柔克刚”与“以不争为争”一样,都不是老子的本意,而是后人对道家学说的发挥。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9~12题。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日:“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日:“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

其女往辞晏子之家,托日:“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晏子闻之,笑日:“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令内之。

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日:“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日:“所忧何也?”对日:“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闻之,明.

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

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日:“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

君。”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日:“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

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

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民之明者。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

辟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公日:“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

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国相。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 贱:轻视 .

B.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 崇:推重 .

C.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 贼:盗贼 .

D.公令趣罢守槐之役罢:免除 .

lO.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B. 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C. 不为禽兽伤人民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D.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国君“以私恚害公法”的一项是( )①使吏拘之,且加罪焉②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

③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④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

⑤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⑥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

A.①②⑤ B.②④⑤C.③④⑥ D.①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因喜爱槐树而发布命令,碰撞槐树者受刑,损伤槐树者处死;有人因喝醉酒碰撞了这棵树,遭到拘捕。

B.撞树者的女儿说自己很希望做晏子的侍妾,晏子知道事出有因,便同意见她,询问并耐心倾听她的伤心事。

C.女子向晏子陈述其父因醉酒而误撞槐树,她认为把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当,是悖逆

民心的做法,会被邻国非议。

D.景公知错就改,虚心接受了晏子的劝谏,并废除了伤害槐树便治罪的法令,释放了因触犯槐树而被捕的囚犯。

第II卷(共11 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4分)

(2)“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3分)

(3)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云物:云雾。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颔联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分)

(1),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蜀相》)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

(2)人生如梦,。(苏轼 《念奴娇》)

其身正,;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②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