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移民江苏

篇一:三峡移民评估报告

三峡移民评估报告

评估项目名称:三峡移民工作

评估报告书

评估人:xxx

评估报告提交日期:2010年12月8日

一、评估目的:更全面的了解三峡移民工作的全过程,以及移民安置后的生活状 况。

二、评估范围及对象:三峡移民工作全过程中的政策颁布与实施,安置工作后的移民生活状况,各移民安置地地方政府后续政策以及工作状况。

三、评估原则:遵循独立性、科学性、客观性的工作原则,以及替代性原则、公开市场原则和其它一般公允的原则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估。

四、评估方法:文献(资料)查审法,前后对比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一、基本情况回顾

这是世上最大规模的移民。

根据官方现有资料,移民工作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但地方资料显示早在

1990年的时候移民工作开始了),最后一批移民于2010迁往山东。对于三峡工程总移民数量,说话有二:其一,根据新华社2009年12月4日以及2010年3月十日的报道:三峡总的移民数为139.76万人(号称140万);其二,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的统计总数为127万人。

为了保障各地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1993年国务院颁布《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同时颁布《关于资助三峡库区移民、城镇低保人员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意见》等。

在各地方政府的积极工作下,三峡的移民工作很快得以全面开展,其中还有

涌现了许多感人的移民搬迁故事。无疑在各层面政策的保障,以及地方政府的极力簇拥下,大部分移民相信自己搬迁之后的生活是有保障的,他们相信从此会过上安定的生活,于是牺牲了自己的部分利益,主动的搬迁到了政府部门预先安置的搬迁地。本次三峡移民有三次大规模的搬迁,移民安置地区:长江流域及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11个省市。

历时18年,本次移民工作顺利的完成。但这以后的移民工作然再继续

中、、、、、、

二、移民政策评估

(一)三峡项目确立时移民政策评估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以赞成票:1767票;反对票:177票;弃权:664票;未投:25票通过次决议。到此,三峡项目获得通过并着手开始建设。在《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中第六条、关于水库移民、生态环境和人防问题 (一)水库移民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三峡水库移民,量大面广,据一九八五年统计,淹没区人口七十二万五千五百人,淹没耕地三十五万六千九百亩,涉及川鄂两省十九个县(市)。安置区经济不发达,土地资源有限,移民安置又涉及社会、经济以及生态与环境问题,这是兴建三峡工程中一个关键的和困难的问题。中央和地方对此都十分重视,社会各界也很关注。

为探索解决三峡水库移民安置的途径,一九八五年国务院决定在三峡库区进行开发性移民试点工作,改变过去一次性赔偿的办法,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六年多来,川鄂两省有关县、市进行了开发性移民试点工作,对农村移民安置、城镇及工厂搬迁和人才培训等方面作了探索,受到了库区领导干部与群众的欢迎和支持。试点经验表明,开发性移民大大优越于过去的赔偿性移民,利用移民计划的投资,作为发展当地经济的资金,合理地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积极发展第一、

二、三产业,努力拓展移民环境容量,同时安置好移民,使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得

到较好的安排。试点的成功,大大增强了各级领导做好移民工作的信心。

从目前的情况看,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也还有一些有利因素:一是百分之五

十四以上的城镇居民,基本上可从事原来的职业,农村移民的数量不到总数的一半;二是农村移民和被淹的土地、、、、、、

上述决议明文指出三峡移民工作量大、难度大,并已提前进行开发性三峡移

民试点工作,改变过去一次性赔偿的办法,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并对移民工作的优劣进行了有力的比对,分析精辟、简要,为后面三峡移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无疑,中央决策层对于三峡项目建设可能对两岸移民的情况已进行了事前评估,充分验证其可行性大,具有操作性,而这个五次表决才得以通过的决议也是三峡移民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保障。因此三峡项目确立时移民政策可谓做得很充分!

(二)三峡项目建设期移民政策评估

为鼓励三峡地区居民移民工作顺利进行,国家广播媒体积极配合,在某一段

时间集体打出口号:“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与此同时,1993年国务院颁布《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紧接着中央出台有关移民政策,同时颁布:“关于资助三峡库区移民、城镇低保人员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意见”。各地方也接连出台措施进一步相应国家的号召,例如:重庆市移民政策法规工作等。上述条例、政策中最主要的表现有两块:一块是对移民安置的补贴;另一块是对三峡库区企业的安置以及企业短期的优待。例如在《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中有以下:对库区移民实行“前期补偿,后期扶持”的基本政策,即每年从三峡电站发电效益中提取一定比例扶持库区。从1996年至2003年,对三峡库区内资企业的开发性移民建设项目,实行每年核定1亿美元进口自用物资额度,所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由中央财政全额返还、、、、、、、、

以上政策的实施,对三峡库区的移民工作带来了政策以及法律上的保障,于

是当初部分坚持不搬迁的移民很快的放弃了固有的坚持,很多人相信自己今后能过上更加稳定的生活。正是1993年来相关一些列政策的出台,才使得在1993-2004年期间,国家先后组织三次大规模的移民工作能顺利开展,将近70万的移民送到了他们的新家,而且整个移民放映良好,上述政策的作用不可磨灭!

(三)移民安置后政策评估

根据2010年网易新闻的相关报道:中央先后拿出6亿多元专项资金,培训

移民30余万人,资助4万余名移民子女接受中职学历教育,其中六成参训移民实现了上岗再就业。统计显示,2009年,仅重庆库区就新增移民就业5.8万多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由过去最高峰近20%下降到8%,城镇移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31元,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为4998元,同比增幅均超过10个百分点。重庆市统计显示,三峡库区GDP增速已连续4年超过重庆全市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重庆库区GDP增长19.1%,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1%。重庆市人民政府资料显示:2006年,重庆市所属的三峡库区15个区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8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90亿元,比二期移民结束时的2003年分别增长41.5%和72.7%。

上述资料显示的完全是一边祥和、经济发展飞速的三峡库区。但是,查阅

重庆日报公布的《三峡(重庆)库区移民工作报告》 却发现:2000-2006年六年期间,三峡库区连续六次出现“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 所谓“产业空心化”,是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国外(外部地区),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同样,根据三峡移民第三大安置地区的兰州人民政府于2005-05-11关于“永州三峡移民生产生活状况调查”,却显示:有11%的家庭反映受本地人歧视,有56%的家庭反映不适应迁入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永州安置三峡移民1186人,到各级政府部门上访人数累计达128人次。再有根据 湖南 的首批“入湘”三峡移民经济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2002年7月23日)作者重点阐述了资金补贴以及生活安置费用的探讨,引用作者的话:补贴的费用是,土木

结构200元/m2;砖瓦结构280元/ m2。(普通砖瓦结构,建筑造价为2850元/ m2)

那么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国家政策一般是颁布于1993年,按照政策的

规定,其有效力期限为1993-2003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失效,以及各地方政府对于三峡移民工作重点的转移,许多国家当初规定的补助和保障无法获得,加上移民工作后续力量的不足和个别地方政府工作上忽视,到目前为止,可见的各种报

道中已有近6000余名移民“回流”。资料显示:随着国家政策的到期,原来的一些资助项目由于缺少国家财政的支持,资金数量严重缺乏,补助项目资金不到之前的1/3,而地方政府亦无法拿出巨额的收入来支撑(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三峡移民江苏)库区的后续发展,于是出现极其严重的所谓“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而连续六年的产业空心化,对于一个急需要安定,正处于过渡的库区移民,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总的来说,三峡移民安置之后,后续政策严重不足加上地方政府对于后续政策的缺乏,诸多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出现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甚至出现“万州万人打砸事件”,而地方政府却将此些事件完全隐瞒!更可见移民工作后期的政策问题。

三、综合评估意见

根据先前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我国政府于移民中前期投入的财力、物力可谓巨大。但,由于移民工作的特殊性,国家相关政策仅仅10年的有效期限,完全无法促使一个健全、经济发展平稳的移民库区建设,作为当前的决策者,我们必须意识到此次移民工作的重要性和持久性,努力促使后续政策的跟进以及对失效政策的总结,不断改变政策的内容,号召各地方政府不间断的加强对库区经济的扶持,才是彻底解决移民后续生活问题的唯一方法!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应该始终如一的大力支持库区经济的发展,对于资金方面的不足,可以积极向中央反映,吸取移民工作中期的成功经验,以实际为出发点,积极寻求可能的途径,建设一个创新性的库区经济发展模式!

篇二:湖北三峡移民后续工作调查探究实践报告

“青春共进担重任,知行磨砺共成长”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实践主题: 湖北宜昌三峡移民后续工作探究 团队领队: ____彭博依__________ 主题归类: ____ 服务三农 ______ 所在单位: ____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__ (盖章)

摘 要

“高峡出平湖”,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主体部分于2009年建成完工。然而长江三峡工程真正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却在于百万移民的搬迁安置。为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峡移民工作,对三峡移民实施了开发性移民方针。

截至2009年底,三峡工程库区已累计搬迁安置城乡移民129.64万人。可事实上,移民工程建设的难度却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已搬迁安置的移民,不仅丧失了原来便利的江滩水域和低缓肥沃的耕作条件,同时也因搬迁后无法快速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缺乏必要的现代劳动技能与生存手段,从而无法稳定就业,失去了绝大部分经济来源。如何为移民营造充分的就业环境,如何为移民创造稳定的收入来源,如何让移民们真切感受到三峡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活的革命性改变,是被广泛关注,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移民后续工作建设刻不容缓。

为了深入探究移民的后续工作建设,发觉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对外经贸大学实践小组宜昌分队赶赴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秭归县城、郭家坝镇王家岭村,坚持实事求是,敢于发现,躬行实践的态度,在此三地开展了社会实地调查。本次实践是大一学生初次尝试,整个过程采取了问卷调查、移民采访、政府访问、实地走访、文献采纳、数据分析、论文写作手段,以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移民村为线索,还原移民真实生活状况,分析移民真实想法,提供可靠的后续移民工作的建议措施。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三峡工程背景介绍,以了解三峡工程之庞大和移民前期安置的现状,凸出移民后续工作的重要性与艰巨性;二是移民现状概述,通过真实地记录我们的调查过程的重点信息,反映移民生活的现状;三是移民工作

解读,结合之前的亲身经历与数据资料,我们尝试找出移民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四是实践工作总结,针对之前掌握的信息,我们试图给出较为全面的评价。

关键字: 湖北省 三峡 宜昌 秭归 郭家坝

后续移民工作 暴露问题 解决方案

目录

一、 前言…………………………………………………………………….………………….4 二、背景概述…………………………………………………………………….…………….5

2.1 三峡地区 2.2 三峡工程

三、安置后移民现状………………………………………………………….………….....6

3.1 调查方法 3.2 样本选取

四、移民工作解读……………………………………………………………...…………….7

4.1 总体政策介绍 4.2 数据分析 4.3 成果总结 4.4 问题分析 4.5 解决方案 4.6 未来规划

五、总结………………………………………………………………………...………………12 六、队员感言…………………………………………………………………………………13 七、参考文献…………………………………………………………………………………13 八、感谢辞………………………………………………………………………..……………14 九、附件………………………………………………………………………..………………15

一、前言

1992年,“三峡工程”建设计划获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总体来说,三峡工程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产生了三大效益:防洪、发电和航运。然而,正负两面总是并存的。三峡工程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安全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其中,移民问题是极为关键的一环。三峡移民数量之巨,前所未有,超过约三十个国家的全国人口,号称“世界级难题”。前国务院总理、首任三峡建委主任李鹏曾强调:“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移民。(”1)

1985—1992年,三峡工程库区开始进行移民搬迁安置试点。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据设计方案,三峡工程实行“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据1985年数据统计,淹没区人口72.6万人,推算到2008年,规划迁建安置的总人数为113.2万人,涉及四川、湖北两省共19个县、市(后因区划调整,涉及重庆、湖北共20个县、市);工程耗资庞大,仅静态投资便达570亿元(1990年价格)。在其后的数十年内,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条令使得移民工作更有效地进行。(2)

在过去,无论是普通民众,甚至是政府机构,在认识或处理移民问题时,只关注到了移民最基本的“生活补偿”问题。然而,随着工作过程中矛盾与问题的不断突出,政府相关机构认识到,移民问题不再单纯是经济问题,更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和文化问题,涉及移民的社会影响、社会调整、社会适应和社会融合等多方面因素。

三峡工程移民为非自愿性移民,他们不同于自主的人口迁移,集被动性、赔偿性、计划性、整体性等于一身。非自愿移民的迁移、安置、生计恢复和社会经济重建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等诸多领域,同时还关系到居民自

篇三:长江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

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

王文芬

(扬州大学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

摘要:长江三峡工程规模宏大、举世瞩目,是我国政府和人民为保障自己的生存权、发展权而进行的重大基础性项目。其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南水北调等综合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骨干工程。水利工程移民生产安置是关系到移民的生产水平能否恢复或超过安置前的生产水平的问题。但移民安置也会带来诸多环境问题。处理和解决好三峡移民安置产生的环境问题则是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及工程综合效益充分发挥的重要工作。本文对移民安置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

关键词: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三峡工程

1 前言

兴修水库,总要淹没土地。由此引起的移民工程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生态环境许多领域,是一项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水库淹没区的人民进行迁徙,如果他们的生产、生活得不到妥善安排,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使为兴修水库工程作出巨大贡献的移民遭受很大的损失,这就给水利水电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做好移民工程影响评价,用来指导库区移民安置工作,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1]。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建成后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提供巨大电力,改善长江航运,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南水北调综合效益的巨系统工程[2]。在三峡工程进行的同时,与工程建设紧密相关的库区移民和大量城市迁建工作也在紧张的进行着。长江三峡水库移民1993年正式实施,到2003年底累计搬迁安置城乡移民84.65万人,占三峡水库计划总移民数113万人的74.91%。如何解决好移民问题已成为水利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如果只是就近向高处搬迁,只在扩大耕园地上下功夫,势必造成大面积的毁林开荒、陡坡种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进一步恶化环境,使得移民生存条件得不到根本改善,还给库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困难。特别是在国家规定25度以上坡地必须退耕还林、还草,25度以下坡地必须改造成梯田后,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的环境容量进一步缩小。如何做到既要满足农村移民的可持续发展,又要保护好库区的生态环境,促使库区的生态环

境向良性循环转化,已成为消除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首要任务[3]。 2 三峡移民及区域分布

水利工程移民,是指由于水库淹没占地所引起的居民迁移,属非自愿搬迁,有别于其他工程的占地移民(煤田、铁路等)。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方案,20年一遇回水末端至巴县木洞镇,距坝址565.7km,水库面积1084km2,其中淹没陆地面积632km2。水库淹没涉及川鄂两省19个县市[4]。

①动迁人口

直接受淹人口72.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29万人,农村人口33.26万人。按人口增长率计算,最终迁移安置人口将超过110万人。动迁人口之多,举世罕见。三峡水库淹没城镇人口所占比例较大,涉及13个城镇,总人口为47.19万人,其中淹没线一下28.52万人,占60%。淹没大小集镇140个,共需移民10.78万人。受淹农村人口33.26万人,分散在19个县市331个乡1353个乡村。大量移民动迁,使社会关系、生产、生活方式都会发生改变。为减轻对移民的社会影响,三峡库区一般采取距离尽可能短,尽可能在组内或乡内为移民提供安置条件。

②淹没耕地

三峡库区主要出于峡谷地段,仅万县至涪陵段河谷较为开阔。淹没耕地为沿将河漫滩、一级阶地、部分二级阶地和低丘上肥力较高的冲击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黄色石灰土和黄红壤平坝地,一般土层深厚肥沃,利用率和生产力很高。部分15-25度坡地,因耕作历史长,大部已做成梯土、梯田。

据淹没调查,库区受淹农村人口33.26万人,受淹耕地(含旱地、水田、商品菜地)25.26万亩、河滩地5.74万亩、园地(含果园、茶园、桑园、其它园)10.83万亩,受淹耕园地约占20县市耕园地总面积的1.76%。受淹耕地中比较成片的平坝地有秭归县茅坪溪、郭家坝河水田坝;巫山县的大昌;奉节县的梅溪河和浣花溪;云阳县的高阳;开县的普里河和江里河两岸;万县的新田;忠县的塘涂坝;涪陵市的平西坝等。其中以开县的平坝区较大,约占4万亩,其他一般为2000-3000亩。受淹陆地面积632km2中,耕地占37.6%。受淹的河谷地带耕地水热条件优越,属各县一、二类地,主产粮食、蔬菜和经济作物,复种指数高达200%以上。作物单产高,一般粮食亩产可达400-500kg,较库区全部耕地平均亩产高30%。

③城市搬迁

20年一遇回水线以下,淹没涉及2市11个县城,其中全淹或基本全淹的有秭归县城归州镇、兴山县城高阳镇、巴东县城信陵镇、巫山县城巫峡镇、奉节县城永安镇、开县县城汉丰镇、万县县城沙河镇、丰都县城名山镇等8个;大部分受淹的有万县市、涪陵市、忠县县城中州镇、长寿县城城关镇等4个。受淹没影响的集镇有140个,其中全淹的106个,部分淹没的34个。

三峡库区城镇的历史形成过程与水系分布关系十分密切,几乎所有城市和县城都沿长江或沿支流分布,有的处于支流入长江汇合口,所以水库淹没城镇比重较大。因上面的平缓土地较少,新的城镇建设将更加受地形限制,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城镇体系将被打乱。城市的社会经济生态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城市的功能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随着新城建设完成而逐渐恢复,而在拆建过程中的长时间内,库区城镇社会经济作用将处于不稳定状态,必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④水库淹没对工业与交通的影响

库区工业大多分布在城市、集镇及其附近的沿江两岸,是所在市县工业之精华,将有657个工厂受到不同程度的淹没。受淹固定资产原值81876万元,其中湖北省占13%,四川省占87%(万县地区占43%,涪陵地区占34%,重庆站10%)。首演城镇中的工矿企业,原已形成一个较完备的生产系统,相互协作配套,关系十分密切;受淹企业在迁建期间,将受到停产损失,同时还影响到与其协作的非迁建企业的正常生产。此外,其他系统,如交通、商业系统的淹没和迁建,除自身所受的影响之外,也会对工业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还有大量的交通通讯设施、小水电站、抽水站以及1000余处文物古迹需要迁移或复建。如此浩大和繁杂的移民工程,其艰巨性、复杂性是其他任何工程不可比拟的。三峡百万移民也因此而被称为“世界级难题”。

3 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移民安置环境影响[5]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水环境、大气和声环境以及移民生产生活发展等不利影响。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主要是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水土流失预测评价、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生活垃圾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以及其它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3.1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分析移民安置对生物量、生态系统的影响,预测森林植被类型演替变化趋势,森林覆盖率、森林资源等数量变化趋势,预测移民安置对陆生动物种类、数量及分布现状的影响,确定受影响的珍稀植物种类、数量、位置和程度。

三峡建库后,随着库水位升高,农田和人类活动上移,以农田草灌和草灌农田生境为主的陆生脊椎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两栖爬行类在蓄水初期数量将下降,随着时间推移可能逐步增加。黑线姬鼠、褐家鼠等有害鼠类动物将随移民上迁,对生产、生活和人民健康带来危害。而水禽数量将会增加,特别是雁形目、鹤形目、鸥形目鸟类[6]。

3.2 水土流失预测评价

预测移民安置工程新增水土流失量,评价新增水土流失对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三峡工程的淹没指标与移民安数量庞大,数量庞大的人口迁移安置与大城镇工矿、公路等的迁移重建,无疑会对人民生活改善和地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但同时也将因此而使地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引发大量新的水土流失,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7]。

①农村移民安置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农村移民安里包含农村移民的生产安置和居民点迁建两项内容, 其生产安置是主体。农村移民产生流失的原因,一是开挖平台、建房等之后的弃土弃渣;二是移民为了居住生活孺要和修建新房,农民采伐木材和砍薪柴将导致森林资源的减少和地表植被的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

据淹没调查,库区受淹农村人口33.26万人,受淹耕地(含旱地、水田、商品菜地)25.26万亩、河滩地5.74万亩、园地(含果园、茶园、桑园、其它园)10.83万亩,受淹耕园地约占20县市耕园地总面积的1.76%。很多安置区如巴东县内山高坡陡,环境质明显低于被淹没区。如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这些土地将变为水土流失面积。

②城镇工矿迁建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城镇工矿迁建也是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以巴东县为例。

城镇工矿迁建是巴东县移民安置的主体工程。巴东县规划重建5座城镇,23个工矿企业,迁移2.28万城镇人口,规划用地面积1000亩。这5座城镇均建设

在坡面之上,尤其是就近后靠的新县城, 地面坡度平均在25°左右。在各项前期施工的“三通一平”建设中,将破坏原有地貌形态1300余亩以上,毁坏该区域的植被面积约40亩,开挖土石方约300万立方米。在基础设施施工中,由于难于避开基雨季节,必将加剧水土流失,松散的弃土弃渣也可能在雨季引起泥石流的发生。同时,在开挖、爆破等施工过程中,将扰动坡角,使边坡稳定性受到影响,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崩塌、滑坡等。初步估算,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城镇工矿迁建中将增加水土流失164万吨左右。

③公路改、复建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按移民安置规划,将新建、改建二、三、四级公路、恢复乡村道路等。开挖出的土石方,还会大面积埋压和掩埋地表植被,在暴雨季节,由于暴雨和大雨径流冲刷,堆积在坡面上的松散弃渣弃土,将随地表径流进入河道,从而加剧公路沿线的水土流失。开挖路基还会诱发公路修建沿线的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同时,由于修建公路后使地表径流及沟道洪水的流向改变,将成倍增加沟道洪水的流量,大大加强洪水的挟沙、冲刷能力。

3.3 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预测移民安置后移民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生产废水排放对水库水质的影响,评价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三峡工程按正常蓄水方案,将涉及库区内19个县市的搬迁与建设。大规模的城镇搬迁和建设对三峡库区水环境有何影响,需要充分估计,一般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下以万县市[4]为例,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万县市位于四川盆地动员,地跨长江两岸,东临“三峡天险”,具有“众水汇万涪,瞿塘争一门”的雄伟气势。全市东西长23.8km,南北宽14.4km,面积230km2,城区面积6km2。全市人口29.7万,城市人口14.9万。万县市搬迁和建设对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①城市搬迁对淹没区水环境的影响

万县市搬迁的城市人口占市区人口的45.6%,迁建的工厂占现有工厂数的49%。随着城市搬迁建设,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密度降低,这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环境状况。搬迁后,老城区工业废水量减少600万t/年;生活污水减少100万t/年。主要污染物COD、BOD5、硫化物、悬浮物、挥发酚、氨氮的年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