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神学习方法

篇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及应对办法

很是辛苦型

有些学生埋头于题海中,热衷于解题方法和技巧,放松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在看到一道试题时,不是首先对试题中给出的条件进行认真分析,而是急于去寻找它与贮存在自己头脑中的哪道题相似,找到相似的题后,便把该题的解法套上去。这种把学习异化成解题训练的状况,对复习极其有害。

学习很是辛苦的危害:

1、浪费时间,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做题上,没时间进行自我总结和错误归纳

2、注重知识掌握,忽视考试技巧

3、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会巧学,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学习很是辛苦的原因:

1、不重视平时的作业和练习,复习重点不明晰

2、没有合理运用学习工具,学习方式生硬、呆板,知识掌握零散

3、思维不活跃,知识点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4、过分追求难题偏题,不注重基础的巩固

应对办法:

1、学会预习,专心听讲,变被动为主动

2、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3、认真作业,强化训练,温故而知新

4、活学活用,提高效率,步步为赢

学了不懂型

学了不懂,是大多数小升初、初升高的同学们容易出新的问题。因为每个阶段的知识难度和知识体系各不相同,要求和内容有着较大区别,怎样使刚进入高年级校门的学生顺利完成小升初、初升高的过渡、做好知识衔接?

新初一和新高一在整个的中学生涯中都占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顺利过渡好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迅速适应新阶段的学习,占得先机。

学了不懂的危害:

1、知识学习不系统,知识框架不完善

2、考虑问题不全面,解题思路不清晰

3、学习效率低下,丧失学习兴趣和新鲜感

学了不懂的原因:

1、新的学习环境,遇到新的教师和同学,新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

2、盲目的学习新知识,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学生会产生一种不适应感

3、学习新知识时,还是习惯之前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很难适应新的分析、归纳等能力的要求,学习效果经常是事倍功半

4、没有预习的习惯,还坚持着之前的学习习惯,不变通

应对办法:

1、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复习计划

2、抓住重点难点,点拨启发引导

3、联系高中知识,查漏补缺拓宽

4、根据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信心不足型

同一个学生,相信与不相信自己,所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考生面对考试,首先要对自己有绝对的信心,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一般,面对考试都要尽力而为,不要抱有考不考得上,都觉得无所谓的心态,每个考生都要有考高分的信心,才能拥有成功的充分理由。

信心不足的原因:

1、 学习压力过大

2、 基础知识薄弱

3、 做题不敢尝试,怕出错

信心不足的危害:

1、 养成消极的自我观念,妄自菲薄

2、 考前过渡焦虑,担心考砸

3、 不敢主动回答问题,学习缺少主动性

应对办法:

1、 积极参与,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自信心

2、 不断学习,加深知识沉淀,奠定自信心

3、 把握标准,深入挖掘教材,增强自信心

4、 反馈信息,有效驾驭课堂,提高自信心

贪玩厌学型

学科兴趣不浓厚,不喜欢学习,孩子容易走神,成绩较低。成绩的不理想导致孩子对学科丧失学科兴趣,甚至对于学科产生厌学情绪,导致恶性循环。

贪玩厌学的危害:

1、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身心健康

2、上课听课效率低

3、孩子做作业错误率较高,对于厌学的学科不会预习,也不会复习

4、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打击孩子学习自信心

贪玩厌学的原因:

1、早期家长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孩子的压力在学习上面得不到发泄

2、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没有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有畏难情绪。遇到问题想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躲避

3、学科基础太弱,偶有努力不见成绩,家长引导有误,导致孩子自信心受挫,丧失学科兴趣

4、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来至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

5、学业负担过重,产生逆反心理

应对办法:

1、和家长沟通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多鼓励,并且肯定孩子的进步

2、和孩子沟通,引导释放孩子的学习压力,明确学习目的

3、从基础补起,在上课的过程中,调整并纠正孩子不良的学科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成绩进步后,及时肯定,重塑孩子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知识生疏型

学习是一个连贯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很多同学特别是性格上属于细节型的同学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必定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从而导致学习节奏的混乱,最后导致知识消化不良。

知识生疏的危害:

1、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对学科的兴趣也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获得成就感。

2、知识点不清,相应知识点容易混淆。

3、发挥不了知识体系的整体功能,思路不清晰,特别是在运算、推理、选择、证明中,不能有意识地让新知识点发挥作用。

知识生疏的原因:

1、学习不成体系,断断续续,没有系统学习。

2、简单的机械记忆,不了解概念的引入过程,抓不住复杂概念关键词语,较难概念不会逐步剖析,不知道怎么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3、浮在表面,被动接受,不能深入思考问题本质,没有养成问为什么的习惯。

应对办法:

1、寓教于乐,兴趣导入

2、系统学习,理清脉络

3、逐个击破,夯实基础

4、综合训练,理清思路

粗心大意型

马虎的问题不但体现在解题上,还体现在学员平时的生活细节中,对学员影响较为深远,解决马虎,刻不容缓。

粗心大意的危害:

1、丢三落四

2、会做的题目做错

3、答案写错

4、题目看错,丢分都丢在简单题上

粗心大意的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同时写和想

2、不能在短时间内记住所见材料

3、手和眼协调能力差

应对办法:

1、教学生重点审题,多多关注题干

2、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做题,以监督孩子,随时指出马虎之处

3、马虎的根本原因就是对题目和知识点不熟,因此要经常做题,培养谨慎的态度

4、改善孩子的学习习惯,限时训练,以绷紧孩子的神经

一做就错型

孩子挺聪明的,就是粗心大意,不管多难的知识,一听就会,可是一做题就错。每当碰到那些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题目,没有进行自己的反思和容易出错的总结。

一做就错的危害:

1、对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背诵、记忆时出错率多

2、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看似听懂了,过几天后一问三不知

3、经常需要翻书查看例题和知识点,做题和考试磕磕绊绊

4、影响知识迁移能力,只掌握容易的知识点而难题不会做

5、打击孩子学习自信心,考试容易出现紧张和消极的心理

一做就错的原因:

1、没有预习的习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一无所知,只能被动地听课

2、不会巩固复习,对学过的知识消化不良,造成基础越来越不牢固

3、不重视平时的作业和练习,导致学习基础越来越差

4、不会运用学习工具,学习方式生硬、呆板,导致掌握的知识零散

5、学生没有掌握解题的思路和基本方法,不会举一反三

应对办法:

1、学会预习,专心听讲,变被动为主动

2、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3、认真作业,强化训练,温故而知新

4、活学活用,提高效率,步步为赢

苦学无效型

苦学无效型的学生,通常面临升学考试的时候,往往紧张不安,压力较大,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知识上都需要积极地准备,同时也需要教师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此时的准备是否充分会直接对考试成绩造成重要的影响。即使学生的平时成绩很不错,只是临考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那就容易出现发挥失常的现象,可见考前准备的重要性。

忽略考前准备的危害:

1、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少,可效果却不理想

2、成绩不好,每天晚上都要学到很晚才能休息

3、虽然下了苦功,可成绩却没有进步

4、心理收到打击,失去学习信心及动力

考前准备的重要性:

1、知识的整理。考试之前的冲刺是对学生几年中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整理,让学生对几年中的所有知识都再次熟悉起来,以便在考试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反映出知识点。

2、应试技巧。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可能对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在考试中却总是发挥的不好,明明会的题还是没有的全分,究其原因,重要就是对应试技巧没有掌握,因此在大型升学考试之前,对学生应试技巧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3、心理的辅导。有的学生平常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而一旦面对重大考试就惊慌失措,在考场上大脑一片空白,造成重大失误,原因就是心理素质不好,考试压力太大,原有水平发挥不出来,因此,考前的心理辅导也是很重要的。

应对办法:

1、建立知识框架。

2、了解考纲,复习重点。

3、查缺补漏。把所有不会的题都做对了,寻找到了几乎所有遗漏的知识。

4、应试技巧。可以通过了解出题人的出题习惯,或者题目内部的逻辑来做对这道题。

5、调节心理。

情绪波动型

学生不可避免地会碰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有的甚至遭到失败,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也缺乏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会产生情绪波动。

情绪波动的危害:

1、孩子成绩不稳定,随兴而学。

2、受到挫折后,孩子容易转移注意力到其他事情如:网络游戏等其他方面的事情。

3、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动手能力差,并且没有远大理想。

4、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调整好心态,养成健康良好的人生观。

情绪波动的原因:

1、孩子的很多问题,源自于家长或老师不能及时的发现孩子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沟通的方式不

是很合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成长需要的教育方式是有不同需求的,而周围的环境并不能满足孩子需要的这种变化。

2、环境上的突发事件,或挫败的经历,孩子不能及时的调整状态,找到正确的处理方式,甚至是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来面对。也没有及时的暴露自己的问题以及得到帮助。

3、孩子的生活环境条件比较好,导致人生目标不明确。没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应对办法:

1、找到孩子的问题根源,帮助他调整心态。

2、多从各方面和角度关心孩子,让他走出误区。

3、培养做事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孩子的信心。

4、重视孩子观念的引导性,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5、培养学习兴趣。

6、创设成功典范,增强学习动力。

动力不足型

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明明给自己制定了计划,但复习时总是走神。自主学习效率很低,那该怎么办好呢?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问题——学习效率低,尤其是面临重大考试的学生,低效率严重影响了复习的进度和备考计划是否能按时完成。

较低的学习效率让我们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学习效率低和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而在重大的考试前,靠几天的突击复习是无法侥幸过关的,从而影响最后的成绩。

学习动力不足的危害:

1、听课反应慢,容易走神

2、课后复习慢,没有头绪

3、作业完成慢,影响睡眠

4、考试速度慢,答不完卷

5、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不浓

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1、缺少学习动机,没有端正学习态度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学习无压力,对待学习不重视

应对办法:

1. 课前认真预习,课后复习,这样可以提高上课时的效率并及时巩固

2. 上课时认真听讲,并积极思考,当堂课的东西当堂消化,不要留到课后

3. 做限时训练,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由家长或教师监督限定三分钟内记忆

4. 心理辅导,让孩子认识到抓紧时间的重要性,主动学

缺乏思路型

很多学生认为,做题纯粹是“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做时凭直觉,做完凭运气,“文无定法”。由于对知识不熟悉、认识不深刻,导致在做题的时候缺乏思路,往往想当然的来回答,造成结果偏差很大。重大的升学考试中思路决定效率,能够为我们争取更多的做题时间,赢得更多的分数。

缺乏思路的危害:

篇二:初中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初中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中学生学习习惯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4.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5.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6.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7.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8.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9.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10.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

11.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12.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惯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是创新能力的内核,是实现未来发展的关键。中学生应该随时注意运用如下步骤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1)界定自己所面临的问题。(2)搜集相关问题的所有信息。(3)打破原有模式,从八个方面尝试各种新的组合。包括改变方向,改变角度,改变起点,改变顺序,改变数量,改变范围,改变条件,改变环境等等。(4)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5)让大脑放松,让思维掠过尽可能多得领域,以引发灵感。(6)检验新成果。以上六步是解决作业难题的有效方法。

学无止境,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也要善于借鉴他们比较好的学习经验为己所用。聪明的你一定能找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乘风破浪,早日达到胜利的彼岸!

初中生学习方法

以下转载自天上风的博客

第一讲 学习要有科学的方法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很多,例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先天遗传素质、后天身体状况、教师与家长教育水平高低以及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校园小环境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原有知识基础好差以及智力、能力强弱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想学(目的态度);二是会学(学习方法)。

可以说,所有学生在刚进校的时候,都是想学的。但是,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同是那几个老师所教,使用统一课本,入学时基础差不多,过了一段时间,成绩就会出现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初二年级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就是典型的例证。什么原因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开始个个想学好,但是有的会学,有的不会学。会学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越想学知识越增加,智力越发展,能力越提高,成绩越拔尖,形成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暂时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进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是可以赶上去的。如果任其发展,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会越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容易赶上了。那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差,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子,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厌恶、害怕甚至拒绝学习。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必将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分析这两种学生的发展过程,前者走的是:想学——会学——更想学的路线,后者走的是:想学——不会学——不想学的路线。两条路线起点相同,分歧点就在学习方法上。

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确是至关重

要的。

什么叫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径。只要在学习,就必然采用某种方法:这种方法是科学的还是不科学的?是主动学习掌握的还是无意之中形成的?对促进学习成绩上升、学习能力提高,作用是大还是小?只是没有想过,或虽想过但没有认真注意和研究罢了。通过调查和观察,就会发现,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上课前,有的学生对老师这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老师上课讲解,老师讲什么就听是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听课时有的放矢,对预习发现的难点、重点和关键的地方细听详记、思考理解,当堂掌握,在学习中较好地发挥了主体作用。同是预习,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看起书来,象是看小说似的,不大容易发现问题,更难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即使发现什么问题,也不停下来问个为什么,不去追根求源搞清楚;有的看书时动手又动脑,把新课中的旧概念、旧知识查个水落石出,对新课中的问题能理解的就当时弄通,弄不通的就记下来,等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分析讲解。

课堂上,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瞌睡打盹。同是听课,有的象架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象个速记员,边听边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一大堆;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也有的边听讲边划书边思考。同样是思考,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相比较。

下课后,有的学生抢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有的先回忆复习课上讲的内容,然后看书整理笔记,把教材充分理解掌握了,才开始做作业。有的课上未听懂,下课也不问,随它去了,玩得天晕地黑。

同样,在看参考书、做习题、阶段总结、考前复习以及考后分析等其它环节上,也都存在着种种不同的做法。

以上是从每个具体学习环节上看的。如果从学习整体过程上看,也是形式多样,方法各异。有的先预习后上课;有的不预习就上课;有的只重视上课,课后抄抄作业就算;有的课上未听好,课后一头钻进作业堆里面;有的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也有的课前认真预习,课上专心听讲,课后及时整理,独立完成作业,按期做好阶段复习总结;还有的定有周密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科学地进行预习、听课、作业、复习、总结,考试时胸有成竹,每考必胜……

以上方法是怎样来的呢?通过调查可知,来源与五个方面:(1)向别人学的;(2)自己摸索“悟”出来的;(3)同学之间研究切磋得来的;(4)老师断断续续指点的;(5)从某些书中受到启发的。不管从哪个方面得来的,难免是片面体会或“一孔之见”,往往属于经验型,带有片面性,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适用性。需要教者帮助找到一种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哪儿呢?近几年,笔者共问卷调查了一万多名(8000名初中生,2000名高中生,540名中师生)成绩较好的学生,并分别邀请其中成绩拔尖、学习有法的同学开了几十次座谈会,让他们介绍学法,总结经验,探求规律。大家倾向一致的意见是:每天六节课中的新授课,都要按照 :

预习——上课——整理——作业这四个步骤组成的环节滚动一次。一个章节结束,都要进行系统复习总结这一步骤,使每课时的小环环环相扣,形成整体,不仅如此,他们在每个步骤上都有许多具体做法和严格要求,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也都有得力的措施。把这些做法、要求和措施集中起来,把前四个步骤称为环节,构成完成每一课时的学习不可缺少的四环,加上最后一个步骤,合称“四环一步”。按照这一过程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按每一环节和步骤上的科学方法去做,就称为“四环一步”学习法。

如果从一个阶段或一个章节来看,教师在教几个课时之后,一般要按章节,按单元把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复习总结一次,学生也往往要根据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进行复习总结,使自己的知识前后衔接,融汇贯通,达到系统掌握之目的。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过程应由每一课时的四大环节加上阶段系统复习总结这一必要步骤组成,“四环节”以上课为中心,每天必做;“一步”按章节,分单元进行。四环节一步骤节节相连,步步相通,构成了学习过程的有机整体。预习是起始环节。为上课扫清障碍,开辟道路,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上课是中心环节,既是预习的目的,又是对预习的检验,同时对下面几个环节起到关键作用;课后整理消化是中继环节,是上课的延续和加强,又为顺利做作业创造条件;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环节,既巩固前面的成果,又为阶段复习提供了典型材料;系统复习总结是贯通步骤,是对本阶段诸课时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提高与升华,又为转入下一阶段学习奠定了基础。“四环一步”缺一不可,否则,就使学习过程中断,破坏学习的连贯性和方法的整体性。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符合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心理过程,又与教师教的过程相配合,相辅相成,浑为一体,符合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第二讲 认真预习 初步加工

预习,即课前自学。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一般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1)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2)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章或几章,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进行;(3)学期预习。指开学前在假期里,把新学期的教材先自学一遍。这三种预习,一个比一个线条要粗。

课前预习有以下几点好处:

1.预习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

通过预习,必然会有部分内容弄不懂。为什么看不懂呢?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掌握好有关的旧知识,也可以说没有掌握好新课的预备知识。预习就象“火力侦察”,可以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就会很顺利。有的学生之所以听讲效果差,有一条原因,就是没有准备好听课前所必需的旧知识,从而给听课带来了各种困难,很难做到当堂理解。结果上课时间被白白浪费。而预习,就可以避免这种被动局面的出现。例如,课前预习到初一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一节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就是求这个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它的一般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一定要注意当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如果不预习,上课时老师又不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直接讲“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的内容,有的同学就会听不懂。如果停下来,去问同学或查书,就会耽误了听课,结果,一步掉队步步掉队,再听也接不上了。这节课可能弄得心烦意乱,毫无成效。如果在预习过程中及时补上旧知识,上课听讲,接受新知识就会比较顺利。

2.预习可以提高听讲水平。

一般说来,预习不可能把新教材全都理解了,总会遗留下一些不懂的问题,盼着上课时解决。这样听讲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讲效果好。比那些老师讲什么听什么、主观上没有思想准备、没有重点、没有具体目标的学生,要主动得多。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已经理解的部分时,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看老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或同学的思路进行比较,看教师或同学高明在什么地方,不足

在什么地方,自己还有哪些理解不够的地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假定书上有一道题,有A、B、C三种解法,你预习时掌握了B种解法。课堂上老师把问题提出后,你就会胸有成竹地期待着,看老师或同学是怎样做的。如果有同学用C种方法解时,就可以举手提出你的B种解法,因为你的解法比较高明,教师、同学都会向你投来赞赏的目光,你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如果那个同学也用B种方法解,你会因为与他不谋而合而高兴。如果老师在总结同学们的解法之后,提出了A种解法,你就会感到惊喜不已,心中有顿开茅塞、别有洞天之感,佩服老师高明,更加虚心向老师学习,拍脑袋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一步,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激起今后预习的(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学神学习方法)欲望。可见,预习后上课不是没事干,而是听有重点,看有“门道”,学有目标,重在思考。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掌握新知识,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果先不预习,不管用哪种解法解,都认为对,不会产生上面的情感体验,印象淡薄。由于盲目的听课,听和记本来就够紧张的了,哪里还能够匀出精力来思考理解?更谈不上与教师同学比较思路了。

3.预习可以提高笔记水平。

由于预习时看过课本,所以老师讲的内容及教师板书,书上有没有,心里一清二楚。凡是书上有的,上课可以不记或少记,也可以留下空白待课后记。上课时,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这样做,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不知教师板书的内容书上有没有,从头抄到底,顾不上听课,更来不及思考,失去了许多宝贵时间。后来翻翻书,原来许多内容书上都有,根本用不着抄。着种盲目性的听课,大大影响了听课的效果。

那么应该怎样预习呢?

一是要妥善安排时间。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新讲课的科目进行重点预习,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二是要明确任务。预习总的任务是要先感知教材,初步处理加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具体任务,要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内容来确定。一般有:(1)巩固复习旧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记下来。(2)初步理解新课的这部分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跨进了多远?(3)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4)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问。

三是要看、做、思结合。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重要的内容,需要查的就查一查,需要想的就想一想,需要记的就记。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做做本课后的练习题。思,指看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做好预习工作,还要注意几个问题。如果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一下子全面铺开,科科课课都搞提前预习,时间就会不够用,弄得十分紧张,质量也未必能够有所保证。解决的办法是: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展开。二是预习应在做完当天作业之后进行。时间多时,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否则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每天学习任务还没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前面讲过,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四个环节组成了每课时的一个圆环,只有当前边一圈滚过之后,方才能滚下面的一圈,不能因重视一个环节而打乱了圆环滚动“轨迹”,影响其它环节的运行。三是学习差的同学,课前不预习,

篇三:学生学习方法的论文

高中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高中生学习心理适应能力的调查研究

一、开展调查的原因

心理适应能力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面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只有具备较强适应能力的人才能够获得更充分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才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对于在校高中生来讲,学习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心理适应能力的发展与培养就显得更加突出和紧迫。

我校是一所普通完中校,高中三个年级各班内学生的素质水平不均衡。因而,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种种问题,具体表现为:成绩暂差者,或自卑,或消极放纵,或责任心缺乏;成绩暂优者,或焦虑或任性,或冷漠,或行为思想表里不一。这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未来成长都很不利。因此感到急需对高中学生进行学习心理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心理适应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

(一)了解我校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二)分析我校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三)探索解决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方法 三、调查的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我校高一学生50名、高二学生50名、高三

学生50名,共150人。

(二)调查方法:

1.不记名问卷调查: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卷,内容涵盖学习欲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自制和自理能力、学习压力等方面。 2.学生座谈会:随机选取部分学生(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不重复)召开座谈会,面对面交流,更真实地倾听学生的想法。 四、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统计 关于学习欲望:

关于学习态度:

关于心理压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