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程

心理健康教程

第一讲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 教学重点:心理健康的内涵及标准 教学难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 人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够与环境有良 好的适应,其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就可被视为心理健康。据此,人的心 理健康水平大体可分为三个等级:一是一般常态心理,表现为心情经常愉快,适应能力强, 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的完成与同龄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二 是轻度失调心理,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能力 较差,经主动调节或通过专业人员帮助后可恢复常态;三是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严重的适 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不及时治疗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

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某生倾诉,我是一个性格比较柔弱的男生,曾经是一名学习优秀的学生,可 是由于身体的疾病造成精神上的打击影响了学业,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使我自尊心、自信心 受挫,产生很强的自卑感。为了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我常常和同学打闹,做出一些让人难 以接受的事情。我越是这样,同学越讨厌我,不理睬我,甚至讥讽我,取笑我,说我有“毛 病”。我成了一个没有用的人,处处不如别人,我感到孤独、离群、绝望,甚至认为不如一 死了之。说实在,我真的很想从这个泥潭中挣脱出来,可又无能为力,希望老师能帮帮我。

心理咨询教师分析: 人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你由于身体疾病而影响学习,造成 心理压力和自卑感,又逐渐出现个性行为异常,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最终导致比较严重的 抑郁。针对这种情况,咨询老师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1、消 除 自 卑 ,树 立 自 信 心 。要 正 确 地 看 待 自 己 ,每 个 人 都 有 长 处 和 短 处 ,如 果 在 自 我 认 识中老是夸大自己的弱点,就会丧失自信心。你曾经是个学习优秀的学生,这说明你基础不 差,智力也良好。你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不要总担心不如别人,要自己接纳自己,确立 自 强 、自 信 、自 立 的 心 态 ,在 承 认 差 距 的 基 础 上 正 视 差 距 ,通 过 自 己 的 不 懈 努 力 ,迎 头 赶 上 , 努力去缩小与别人的差距。

2、要 不 断 磨 炼 意 志 ,提 高 战 胜 挫 折 的 心 理 承 受 能 力 和 把 握 自 己 命 运 、行 为 的 能 力 。生 病 已成过去,成绩下降可以通过努力提高,轻生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如果一个人连死都不怕, 生 活 中 还 有 什 么 困 难 克 服 不 了 ,还 有 什 么“ 沟 坎 ”跨 不 过 去 ?只 要 你 敢 于 面 对 眼 前 的 一 切 ,把 挫折当成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勇敢地振作起来,相信你能走出困境。

3、调 整 学 习 目 标 ,发 奋 学 习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要 克 服 被 动 思 想 ,对 自 己 要 有 一 个 全 面 的 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还应掌握好的学习方法,除了上课集中精力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外,对不懂的知识,要主动请教老师,及时解决,不要日积月累,最后 导致无法跟上进度。俗话说:笨鸟先飞早入林。知道自己基础不行,就加倍努力,变压力为 动力。如果总是消沉,不思进取,混日子,那无非是作茧自缚,永远摆脱不了自卑的境地。

4、主 动 交 际 ,矫 正 自 己 的 个 性 行 为 ,建 立 良 好 的 人 际 关 系 。每 个 人 都 希 望 自 己 被 别 人 接 纳,亲密的人际关系能增强人的自信心,满足人的社交需要。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通过双 方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在交往中,人的个性行为应符合自己的年龄特征,若是为了故意引起 他人注意,而退化为儿童行为或异常行为,喜怒无常,则会引起别人反感。要注意锻炼自己 的男子汉刚强性格,说话做事和待人接物,要有适有度;注意克服封闭思想,逐步融洽与同 学的关系;对小事不必太敏感,看淡一点,总之,应保持乐观的心境。

5、 多 与 父 母 和 老 师 沟 通 , 取 得 宽 慰 。

父 母 无 论 在 各 方 面 经 验 都 较 多 , 应 多 和 他 们 交 流 , 获得他们的帮助和安慰,在心理上找到一个支柱点。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想 不通的问题,可向老师诉说,通过咨询解疑释惑。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一、心理概述 1、 心 理 的 实 质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 个性心理特征。

( 1) 人 的 心 理 是 人 脑 的 机 能 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 2) 人 的 心 理 是 对 客 观 现 实 的 反 映 ? 人脑只是人的心理产生的前提,提供了人的心理产生的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 现实,还必须依赖于客观现实。因此,心理的产生必须具备脑与客观现实两个条件。

( 3) 人 的 心 理 是 对 客 观 现 实 的 主 观 、 能 动 的 反 映 主观性是指一定的个人或主体对客观现实带有主体自身特点的反映。

同样的客观现实, 对 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往往反映各不相同。

能动性是指一定的个人或主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自觉、积极、主动的。它集中体现了 人的心理(即意识)的主要特点。人有意识,能自觉确立目的,制定计划,调节行动,克服 内部、外部的困难,达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目的。

2、 人 的 心 理 现 象 人的情绪和心理变化等统称为人的心理现象,通常分成两个方面,即心理过程与个性心 理。

( 1) 心 理 过 程 ( 心 理 活 动 的 动 态 过 程 , 主 要 反 映 客 观 事 物 的 性 质 和 规 律 ) 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 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 体验。按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 情、意。

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是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它们是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认识过程是引起人的情感与行动目标的基础,情感对人的认识 活动与意志行动起着动力或阻力的作用;意志品质如何,又反过来对人的认识、情感和目标 的实现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 2 )个 性 心 理( 一 个 人 经 常 的 、稳 定 的 、本 质 的 心 理 特 征 ,一 个 人 整 体 精 神 面 貌 的 反 映 , 由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组成。)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仅有认识、情感、意志各种心理过程, 还会表现出每个人特有的心理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就构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差异。人们在 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点,就叫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与性格(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一个人的性 格一旦形成,就会稳定地贯穿在他的全部行为活动中,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性格特 点,预测他在某种情境中的表现。性格表现着一个人的品质、道德行为和世界观,他在个性 中具有核心意义)。

二、科学的健康观念 关于健康内涵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化,正在发生着极大的变 化,那种认为只要身体没有疾病、生理机能正常就是等于健康的观念正在被一种“立体健康 观”所替代,即健康应由心理尺度、医学尺度和社会尺度来评价,健康的概念已从传统的生 物医学模式走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人是生理、心理与社会层面的统一。人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而 且 是 有 着 复 杂 的 心 理 活 动 、生 活 在 一 定 的 社 会 环 境 中 的 完 整 的 人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W H O )提 出 , 健 康 是 一 种 生 理 、心 理 与 社 会 适 应 都 臻 于 完 满 的 状 态 ,而 不 仅 是 没 有 疾 病 和 摆 脱 虚 弱 的 状 态 。

并 进 一 步 指 出 健 康 的 新 概 念 :( 1 ) 有 充 沛 的 精 力 , 能 从 容 不 迫 地 担 负 日 常 工 作 和 生 活 , 而 不 感 到 疲 劳 和 紧 张 ; ( 2) 积 极 乐 观 , 勇 于 承 担 责 任 , 心 胸 开 阔 ; ( 3) 精 神 饱 满 , 情 绪 稳 定 , 善 于 休 息 , 睡 眠 良 好 ; ( 4) 自 我 控 制 能 力 强 , 善 于 排 除 干 扰 ; ( 5) 应 变 能 力 强 , 能 适 应 外 界 环 境 的 各 种 变 化 ; ( 6) 体 重 得 当 , 身 材 匀 称 ; ( 7) 牙 齿 清 洁 , 无 空 洞 , 无 痛 感 , 无 出 血 现 象 ; ( 8) 头 发 有 光 泽 , 无 头 屑 ; ( 9) 反 应 敏 锐 , 眼 睛 明 亮 , 眼 睑 不 发 炎 ; ( 10) 肌 肉 和 皮 肤 富 有 弹 性 ,步 伐 轻 松 自 如 。因 此 ,健 康 是 生 理 健 康 与 心 理 健 康 的 统 一 ,二 者 是 相 互 联 系 , 密 不 可 分 的 。当 人 的 生 理 产 生 疾 病 时 ,其 心 理 也 必 然 受 到 影 响 ,会 产 生 情 绪 低 落 、烦 躁 不 安 、 容易发怒,从而导致心理不适;同样,长期的心情抑郁、精神负担重、焦虑的人也易产生身 体不适。因此,健全的心理与健康的身体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其实,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心理学家荣格就曾经提醒人们,要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危 险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他认为,随着人们对外部空间的拓展,人们对心灵的提升却停止 了;人们在智力方面收获过剩,心灵方面却沦丧殆尽。精神生活的深度不安折磨着现代社会 中最敏感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 识和升学就业等问题,苦闷、孤独、焦虑、冷漠??甚至精神崩溃,自杀、杀人等恶性事件 频频发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纪性”的问题,抑郁症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世 纪病”。

三、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1、 什 么 是 心 理 健 康 1 9 4 6 年 第 三 届 国 际 心 理 卫 生 大 会 认 为 :“ 心 理 健 康 是 指 在 身 体 、 智 能 以 及 情 感 上 与 他 人 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

心 理 卫 生 学 者 阿 可 夫 ( Abr Arkoff) 认 为 心 理 健 康 是 指 具 备 :“ 有 价 值 心 质 ” 的 人 , 即 : ①有幸福感;②和谐(指在情绪平衡,以及欲望与环境之间协调);③自尊感(包含自我了 解,自我认同,自我接纳与自我评价);④个人成长(潜能充分发展);⑤个人成熟(个人 发展达到该年龄应有的行为);⑥个人统整性(能有效发挥其理智判断力及意识控制力,积 极主动,能应变);⑦保持与环境的良好接触;⑧从环境中自我独立(独立自主,自由而自 律);⑨有效适应环境。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指的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 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含义有二:①无心理疾病(低层次的心理健康); ②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发挥(高层次的心理健康)。

心理治疗有个“灰色带理论”,根据心理健康的程度,人分为纯白、浅灰、深灰、纯黑 四个领域,纯白领域的人完全健康,相当于圣人了,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就是这 种人了,我们是很难做到的。大多数人都是性情中人,就是所谓浅灰色人群,比方说遇到困 难时我们会感到紧张,遇到失恋或者一些感情上的纠葛,我们会感到痛苦。如果痛苦时间持 续时间很长,影响到工作、学习就会滑到深灰色人群,就是一些神经症。而黑色的则与以上 几种有质的区别,就是精神分裂症。每个人生活中,大多数时候处于浅灰色,心理健康整体 水平接近健康,但如果我们生活中碰到一些压力、冲突时,就可能产生暂时性的心理失调, 如果这时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一些心理问题就会很快、顺利的解决,有的人把这叫做不定 期的清理心理垃圾。不定期的清理心理垃圾对我们每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添 我们的生命活力,从这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人都有必要进行定期的心理咨询。

心理冲突成为心理问题的标准:①当事人感到精神上很痛苦,不能自拔;②妨害了人际 关系,或者说,它是破坏性的而不是建设性的;③持续时间长,一般在一年以上。我们把这 符 合 这 些 条 件 的 心 理 冲 突 (严 重 心 理 冲 突 ) 称 为 神 经 症 性 心 理 冲 突 。

2、 心 理 健 康 的 标 准 1946 年 第 三 届 国 际 心 理 卫 生 大 会 提 出 的 心 理 健 康 的 标 准 是 :① 身 体 、智 力 以 及 情 感 十 分 调和;②适应环境;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美 国 学 者 坎 布 斯 认 为 一 个 心 理 健 康 ,人 格 健 全 的 人 应 有 4 种 特 质 :① 积 极 的 自 我 观 念 ( 悦 纳 自 己 , 体 验 自 己 存 在 价 值 , 积 极 观 念 占 优 势 ); ② 恰 当 地 认 同 他 人 (认 为 别 人 存 在 价 值 , 认 同 别 人 又 不 依 赖 或 强 求 别 人 ) ;③ 面 对 和 接 受 现 实 ( 实 事 求 是 地 去 面 对 和 接 受 现 实 考 验 ) ;④ 主 观 经 验 丰 富 ,可 供 取 用 ( 对 周 围 的 事 及 环 境 有 较 清 楚 的 知 觉 ,不 会 迷 惑 或 彷 徨 ,在 自 己 的 主 观 世界中储存各种信息、知识、技能并能随时提出使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①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②能充 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③能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④生活的理想 切合实际;⑤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⑦能保持适当和良好的 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⑨能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地 发挥个性;⑩能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适度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台湾学者王沂钊历经多年的研究,认识到唯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身 体的健康,能在社会上保持较高的效能,而提出以下六项衡量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准则:① 要有工作而且乐于工作(这是人性最高的心理需求,和快乐的来源);②要有朋友而且乐于 与他人交往(透过与人分享心情,体会爱的幸福感,能够稳定情绪)③要适当的了解自己并 且悦纳自己;④能客观地评估他人与认可他人;⑤能与现实环境维持良好的接触;⑥经常保 持满意的心情。

以上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的理解,角度有所不同,但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其实, 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概念,从不健康到健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正常与异常是相对的,不象 生理健康那样具有精确的、易于度量的指标。人的心理健康可以从相对不健康变得健康,也 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我 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能对自己的优缺点作恰当的评价,不 苛求自己,生活的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对自己基本感到满意,很少自责、自怨、自卑、自 我否定,心理相对平衡。

②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情绪状态 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免不了因挫折和不幸产生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 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中,善于适度地表达、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 自尊大也不退缩畏惧,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心境积极乐观。

③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乐意与人交往,与人为善,对他人充满理解、同情、 尊重、关心和帮助,有良好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并能在其中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社会支持 系统强而有力。

④独立、自主、有责任心。对周围的人与事均有独立自主的见解,不盲从,热爱并专注 于自己的工作、学习、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并能在负责的工作中体验生活的充实和自己 存在的价值。

⑤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能保持与环境 的良好接触,善于将自己融入到不同的环境中,是自己的心理需要与社会协调统一,从而最 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大学生涯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割舍的人生体验。在这里,不管他们愿意 与否,他们都要开始独立地面对真实的生活,都要自主地解决自己的人生难题。但是,当他 们以极大的热情去直面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之梦时,会发现生活之舟是那么的复杂,有时 甚至是那么的难于驾驭。在痛苦的反思之后,有人开始调整目标、重塑生活,以积极的心态 去迎接新的生活;有的人则选择了逃避与自暴自弃,以消极的心理与行为去对抗生活。积极 的接纳与奋进是美好人生的起点,而消极的对抗则有可能一事无成。因此,在大学阶段,树 立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关系着每一位学子的成长。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大 学 生 的 普 遍 年 龄 一 般 在 1 8 — 2 5 岁 之 间 ,从 心 理 学 的 观 点 来 看 ,正 处 于 青 年 中 期 。大 学 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与社会上 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心理健康标准随着时代 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评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从 以下几个标准给予着重考虑: 1、 智 力 正 常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及实践活动能力等的 综合,包括在经验中学习或理解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成功地对新情境做 出反应的能力、运用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 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关 键在于其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自我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 与学习活动 2、 了 解 自 我 , 悦 纳 自 己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 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时,能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 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卑,面对挫折与困境,能够自我悦 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3、 正 视 现 实 , 适 应 环 境 个体应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既要进行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 法应付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又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 或改变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4、 人 际 关 系 和 谐 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 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 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 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5、 控 制 情 绪 , 心 境 良 好 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 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 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 如其分的情绪表达;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境相符合。

6、 意 志 健 全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 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 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 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信,而不 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7、 人 格 完 整 , 协 调 发 展 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个人的所 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人格完善包括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 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 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8、 心 理 行 为 符 合 大 学 生 的 年 龄 特 征 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 特征。

二、正确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 标 准 的 相 对 性 事实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也并无明显界限,而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如将正常 比作白色,将不正常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 区,世间大多数人都散落在这一区域内。这说明,对多数大学生而言,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 面临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应积极加以矫正。与此同时,个体灰色区域也是存 在的,大学生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人的健康状态的活动是一个发展的 问题,当一个人产生了某种心理障碍并不意味着永远保持或行将加重。在心理上形成心理冲 突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是可以自行解决的。

2、 整 体 协 调 性 把 握 心 理 健 康 的 标 准 ,应 以 心 理 活 动 为 本 考 察 其 内 外 关 系 的 整 体 协 调 性 。从 心 理 过 程 看 , 健康的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协调体,这种整体协调保证了个体在反映客观世界的 过程中的高度准确性和有效性。事实表明,认识是健康心理结构的起点,意志行为是人格面 貌的归宿,情感是认识与意志之间的中介因素。从心理结构的几个方面看,一旦它们不能符 合规律地进行协调运作时,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困扰或问题。从个性角度看,每个人都 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稳定的个性心理,一个人的个性在没有明显的剧烈的外部因素影响下是不 会轻易发生变化的。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看,每个人在其现实性上可划分成不同的群体,不 同群体间的心理健康标准是有差异的。

3、 发 展 性 事实上,不健康的心理可能是人的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发展性问题,随着个体的心理成长 而逐渐调整而趋于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它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同 时也为人们指出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如果每个人在自己现有基础上能够做不同 程度的努力,都可追求自身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从而不断发挥自身的潜能。大学生心理健 康的基本标准,是他们能够进行有效地学习和生活。如果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都难以维持,就 应该及时予以调整。

三、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培养 1、 素 质 的 涵 义 人的素质是指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所决定和形成的人的发展水平 和发展倾向,是人从事各种活动和进一步发展的品质和条件。一个人的素质可划分为以下三 个层次: 自然生理素质。这是人的素质的物质基础,包括生理机能、运动机能、体质体型等方面 的素质。

心理素质。它包括个体认知、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智力和非 智力素质。

社 会 文 化 素 质 。它 包 括 个 体 所 受 的 教 育 、文 化 科 学 知 识 、思 想 品 德 素 养 、劳 动 生 活 技 能 、 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素质。

以上三方面的素质分别处于人的素质结构的不同层次,它们相互作用和渗透,相互影响 与制约,共同构成了人的素质的有机整体,促进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挥与提高。其中,心理 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是使人的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能动发展的内部根据。

2、 认 真 学 习 心 理 健 康 知 识 , 为 提 高 自 身 心 理 素 质 打 下 良 好 的 基 础 开 设 本 课 程 的 目 的 :培 养 大 学 生 良 好 的 心 理 品 质 和 自 尊 、自 爱 、自 律 、自 强 的 优 良 品 格 , 增 强 大 学 生 克 服 困 难 、经 受 考 验 、承 受 挫 折 的 能 力 ,以 良 好 的 心 理 素 质 完 成 在 校 的 学 习 任 务 , 为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3、 在 实 践 中 自 觉 提 高 自 身 的 心 理 素 质 , 建 立 广 泛 的 社 会 支 持 系 统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种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 心理素质,达到不断完善自我的目的。通过群体交往活动,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验友 谊与沟通的快乐,开阔视野,并寻找广泛的社会支持。当面临挫折与压力时,广泛宽厚的社 会支持会帮助大学生走出沼泽地,走向开满鲜花的岁月。

第二讲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第一节 人格及人格的影响因素 一、人格概述 1、 人 格 的 涵 义 人 格 ( Personality) 一 词 最 初 来 源 于 古 希 腊 语 Persona, 指 舞 台 上 演 员 的 面 具 , 不 同 的 面具体现了角色的特点和任务性格,如我国京剧中的脸谱:红脸代表忠义,白脸代表奸诈, 黑脸代表刚强。心理学沿用其含义,这里所说的人格,是—种心理现象,亦称个性,它反映 了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是相对稳定、具有独特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在长期的社 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 等方面内容,人与人之间显著的差别就在于人格。

2、 人 格 的 特 征 ( 1) 独 特 性 。

( 2) 稳 定 性 。

( 3) 统 合 性 。

( 4) 功 能 性 。

3、 人 格 的 结 构 人格是由不同成份构成的一个结构系统,不同成份从不同侧面反映个体的差异。人格结 构系统包括认知、动机、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等成份。气质与性格是人格的重要方面。

( 1) 气 质 ①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个体产生心理活动时的动力特征, 些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发生的强度、 这 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指向性等方面。

②气质类型 现代心理学认为气质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征有规律的结 合。古希腊学者希波克拉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气质类型最早的学说,后来人 们多用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粘液质来总结,并把它们确定为气质的基本类型而使用至 今。四种气质类型各自显示出独特的心理特征,就像春夏秋冬四季一样分明。

A 胆汁质——夏季的火 心理学家把类似于李逵的气质,叫做胆汁质。、这种气质的学生生性倔强,爱使性子, 有股“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的倔劲儿,整个心理活动都笼罩着迅速而突变的色彩。

B 多血质——春季的雨 心 理 学 家 把 类 似 于 燕 青 的 气 质 ,叫 做 多 血 质 。具 有 种 气 质 的 人 总 是 像 春 风 一 样 富 有 朝 气 。

这种学生乖巧伶俐,思维灵活,行动敏捷,对各种环境适应力强,教育可塑性也很强。但是 他们气质上的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C 抑郁质——秋季的风 心理学家把类似于林黛玉的气质,叫做抑郁质。这种气质给人以“秋风落叶”般无奈、 忧 伤 的 感 觉 。这 种 学 生 聪 明 而 富 有 想 象 力 ,自 制 力 强 ,注 重 内 心 世 界 ,不 善 交 往 ,孤 僻 离 群 , 软弱胆小,萎靡不振。

D 粘液质——冬季的雪 心 理 学 家 把 类 似 于 林 冲 的 气 质 ,叫 做 粘 液 质 ,这 种 气 质 就 像 冬 天 一 样 无 艳 丽 的 色 彩 装 点 , “冰冷耐寒”,缺乏生气。这种学生安静稳重,沉默寡言,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 致而周到,这往往弥补了他们思维的不足。在学习上接受慢,但却很扎实,是踏踏实实的学 生。 上述四种气质类型显示了人们“四季”般的天性。事实上,单纯地属于这四种典型气质 之一的人并不多,在生活中,绝大多数是这四种气质互相混合、渗透、兼而有之的人。有些 人是两种气质的混合,有些人是三种气质的混合,有些人则是四种气质的混合。

③如何看待气质 气质本身无优劣之分,任何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气质也不能决定一个人 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因此,大学生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气质类型,经常有意识地控 制自己气质的消极品质,发扬积极品质,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

( 2) 性 格 ①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是一个人对 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性格在个人的人格系统中处于 核心地位,它决定个人的活动方向,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最主要特征。心理学家认为,气质 受先天的影响,性格则更多地受到后天条件的影响。气质无好坏之分,而一个人性格往往受 到好或坏的评价,所以性格具有道德评价的含义。

②性格类型 性格类型是指某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长久以来心理学家尝试按一 定 标 准 对 性 格 进 行 分 类 ,但 由 于 性 格 这 一 心 理 现 象 极 为 复 杂 ,至 今 没 有 一 个 公 认 的 分 类 标 准 。

从 不 同 角 度 和 侧 面 可 以 对 性 格 类 型 进 行 不 同 的 划 分 ,如 按 照 知 、情 、意 在 性 格 中 的 表 现 程 度 , 可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按照个体的心理倾向,可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按照个体 独立性程度,可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性格与气质都是构成人格的重要因素,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彼此制约。二者所不 同的是,性格是人格中涉及社会评价的内容,更多受到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性 格具有社会评价的意义,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内涵,有好坏之分;而气质更多的受生理上和心 理上的特点制约,虽然在后天的环境影响下也有所改变,但与性格相比,它更具有稳定性, 变化比较缓慢。

(3)自 我 意 识 ①概念 自我意识,顾名思义,就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是 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自我意识具有复杂的 心理结构,它与人的内部注意状态密切相关。当个人关注自己时,注意就出现了自我聚焦, 这时就产生了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基本内容包含有三个方面: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这三个方面密 切联系,相互影响。

②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 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

二、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人格是环境与遗传交互作用的产物。在人格培养过程中,既要看到个体的生 物遗传的影响,更要看到社会文化的决定作用。

1、 生 物 遗 传 因 素 2、 社 会 文 化 因 素 3、 家 庭 环 境 因 素 4、 儿 童 早 期 经 验 5、 学 校 教 育 因 素 : “ 皮 格 马 利 翁 效 应 ” 6、 自 我 调 控 因 素 上述各因素体现的是人格培养的外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人格的自我调控系 统就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人格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 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自我 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它属于 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

自 我 认 知 (self-cognition)是 对 自 己 的 洞 察 和 理 解 , 包 括 自 我 观 察 和 自 我 评 价 , 其 中 自 我评价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自 我 体 验( s e l f - e x p e r i e n c e )是 自 我 意 识 在 情 感 上 的 表 现 ,是 伴 随 自 我 认 识 而 产 生 的 内 心体验。

自 我 控 制( s e l f - r e g u l a t i o n )是 自 我 意 识 在 行 为 上 的 表 现 ,是 实 现 自 我 意 识 调 节 作 用 的 最终环节,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成分。

综上所述,在人格的培育过程中,各种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 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第二节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一、健全人格的含义 我们认为,大学生健全人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自 我 悦 纳 ,接 纳 他 人 。人 格 健 全 的 学 生 能 够 积 极 的 开 放 自 我 ,正 确 地 认 识 自 己 ,坦 率 地接受自己的囿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2、 人 际 关 系 和 谐 。

人 格 健 全 者 心 胸 开 阔 , 善 解 人 意 , 宽 容 他 人 , 尊 重 自 己 也 尊 重 他 人 , 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际关系中具 有吸引人,深受大家的喜欢。

3、独 立 自 尊 。人 格 健 全 者 人 生 态 度 乐 观 向 上 ,生 活 态 度 积 极 热 情 ,有 正 确 的 人 生 观 与 价 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人格独立,自信自尊。

4 、能 够 发 挥 自 己 的 潜 能 。人 格 健 全 的 大 学 生 具 有 自 我 发 展 、自 我 塑 造 与 自 我 完 善 的 能 力 。

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及其调适 (一)悲观 悲观心态是一种不健康心理,对人尤其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大学生伤害极大,应引起大学 生自身的重视。

如 何 调 适 、 改 变 悲 观 , 培 养 乐 观 的 人 生 态 度 呢 ? 德 国 心 理 学 家 皮 特 ·劳 斯 特 提 出 了 改 变 悲 观 、 培 养 乐 观 的 10 种 调 适 方 法 : 1. 越 担 惊 受 怕 , 就 越 易 遭 灾 祸 。

2. 即 使 处 境 危 难 , 也 要 寻 找 积 极 因 素 。

3. 以 幽 默 的 态 度 来 接 受 现 实 中 的 失 败 。

4.既 不 要 被 逆 境 困 扰 ,也 不 要 幻 想 出 现 奇 迹 ,要 脚 踏 实 地 ,坚 持 不 懈 ,全 力 以 赴 去 争 取 胜利。

5. 不 管 多 么 严 峻 的 形 势 向 你 逼 来 , 你 也 要 努 力 去 发 现 有 利 的 条 件 。

6. 不 要 把 悲 观 作 为 保 护 失 望 情 绪 的 缓 冲 器 。

7. 你 失 败 了 , 但 你 要 想 到 , 你 曾 经 多 次 获 得 过 成 功 。

这 才 是 值 得 庆 幸 的 。

8. 在 你 的 闲 暇 时 间 , 努 力 接 近 乐 观 的 人 , 观 察 他 们 的 行 为 。

9. 要 知 道 , 悲 观 不 是 天 生 的 。

10. 如 果 乐 观 态 度 使 你 成 功 了 , 那 末 你 就 应 该 相 信 这 样 的 结 论 : 乐 观 是 成 功 之 源 。

(二)激惹 青年大学生血气方刚,遇事容易激动,有的大学生更容易冲动,引起激情。

为了克服激惹的缺点,心理学家提出以下几种调适的方法: 1. 应 学 会 遇 事 做 “ 延 迟 反 应 ” 。

在 行 动 前 多 思 考 , 而 不 是 行 动 才 后 悔 。

2. 多 注 意 自 我 修 养 , 养 成 抑 制 冲 动 的 习 惯 。

3.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培 养 谨 慎 、 自 制 、 耐 心 和 有 条 理 的 品 质 。

(三)多疑 多疑这种心理失调在生活中往往不易引起人的注意。有多疑人格心理失调的大学生往 往人际关系紧张,过分敏感他人言行,自己也会经常陷入苦闷的消极心理中。这种学生往往 性格软弱,女生多于男生。

当大学生出现了多疑心理时,应注意运用以下方法调适: 1. 首 先 做 人 要 心 胸 开 阔 , 心 地 坦 荡 。

2. 要 学 会 人 际 之 间 的 沟 通 。

3. 在 产 生 多 疑 之 时 不 要 马 上 表 露 在 你 的 行 为 上 , 应 多 留 心 观 察 你 所 怀 疑 的 人 和 事 。

(四)害羞 害羞这一心理缺陷在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身上很常见。一般说来,自我保 护心理过强的大学生容易出现害羞心理,他们往往有以下的人格特点: ( 1) 与 人 交 往 过 于 谨 小 慎 微 。

( 2) 过 于 自 我 关 注 , 自 尊 心 过 强 。

( 3) 自 信 心 不 足 。

害羞心理的产生和一个人的气质类型有关系,粘液质与抑郁质气质类型的人容易出现此 心态。但更多的是受后天因素的影响,如家庭要求过严、受过贬低等。

何改变害羞的心理缺陷?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进行自我调适: 1. 首 先 要 放 下 沉 重 的 思 想 包 袱 。

2. 不 要 过 分 在 意 别 人 的 议 论 和 评 价 。

3. 要 增 强 自 信 心 。

4. 要 有 意 识 的 锻 炼 自 己 , 弥 补 在 某 些 方 面 的 不 足 。

(五)嫉妒 大学生经常生活在同龄青年群体中,而这种环境充满天然的竞争意识。大学生之间的相 互追逐、攀比的气氛较浓。

克服嫉妒心理,注意运用以下方法进行调适: 1. 学 会 宽 容 , 有 容 乃 大 , 宽 容 是 一 种 美 德 。

2. 改 变 思 维 方 式 。

(六)自卑 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复杂,既有个人与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 的影响。

大学生如何帮助自己走出自卑的阴影呢?心理学家建议采用以下调适方法: 1. 正 确 认 识 自 己 2. 悦 纳 自 我 3. 积 极 与 他 人 交 往 4. 体 验 成 功 、 建 立 自 信 三、健康人格塑造的方法与途径 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大学阶段也是人格形成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塑 造出适应时代、适应社会的人格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需要全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而健康人 格的塑造,最关键的还在于大学生自身。

人格是稳定的,但在后天的努力下既能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也可以改变不良的人格品 质,为此,大学生可采取以下方法和途径。

1、 丰 富 知 识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塑造和优化人格的过程。在现实中,不少人格 缺陷甚至障碍都来源于知识的贫乏。无知容易使人粗俗、自卑,而丰富的知识则使人明智、 自信、坚强、谦和、大度等。

2、 树 立 积 极 向 上 的 人 生 观 , 建 立 符 合 自 身 能 力 的 奋 斗 目 标 。

一 个 人 有 了 正 确 的 人 生 观 、价 值 观 和 世 界 观 ,就 能 对 社 会 对 人 生 抱 有 正 确 的 认 识 和 看 法 。

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站得高,看得远,正确地分析事物,采取适当的态度和行为,稳 妥地处理事情。这样的大学生更容易形成心胸开阔、乐观开朗的人格品质,更有利于心理健 康的保持。

3、 面 向 社 会 , 勇 于 实 践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活动可以培养人格,但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人格塑造更具有直观的影响。社会是一个 大舞台,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社会生活的锻炼,才能把握自己的角色,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

因此可以说,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一个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在大学期间参加 杜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多具有头脑灵活,思路开阔、独立性强、富于创造性、善于交往、自 信、果断、讲效率等良好的人格特征。这些学生知识面广,社会经验丰富,毕业后大多能很 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4、 从 小 事 做 起 , 培 养 良 好 习 惯 人格优化要从每一件眼前的事情做起。一个人的所行往往是其人格的外化,反过来,一 个人日常言行的积淀成为习惯就是人格。小事不仅有塑造人格的丰富意义,而且无数良好的 小事可“聚沙成塔”,最终形成优良的人格,诸如一个人的坚韧、细致,乃至开朗、热情、 乐观都是长期锻炼的结果。

5、 建 立 良 好 的 人 际 关 系 , 融 入 集 体 我 们 知 道 人 格 发 展 的 过 程 也 是 个 人 社 会 化 的 过 程 。人 格 在 集 体 中 形 成 ,也 在 集 体 中 展 现 。

集体是个人展现人格的平台,也是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首先,大学生应该接近他人、关心 他人,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了解他人需求,解决他人的困难,体察他人的喜怒。通 过 关 心 他 人 ,培 养 助 人 为 乐 的 好 品 格 。其 次 ,真 诚 与 他 人 交 流 。真 诚 友 好 而 有 度 地 开 放 自 己 , 达到与他人心灵的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人格的健全是心理健康的根本标志,重视人格的培养,既是健康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 要;既是现实的需要,又是未来的需要。青年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健康人格对自身发展的必 要性,要充分发现自己的长处,但又要寻找和承认自己的不足,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地发 展自己,促使自身健康人格的完善。

气质类型调查表 指 导 语 : 请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如 果 问 题 内 容 很 符 合 你 的 情 况 , 就 请 在 “ 1” 上 打 “ √ ” ; 如 果 比 较 符 合 , 在 “ 2” 上 打 “ √ ” ; 介 于 符 合 与 不 符 合 之 间 , 在 “ 3” 上 打 “ √ ” ; 比 较 不 符 合 , 在 “ 4” 上 打 “ √ ” ; 完 全 不 符 合 , 在 “ 5” 上 打 “ √ ” 。

回 答 时 不 要 考 虑 应 该 怎 样 , 而 只是回答你平时怎样。

(1)做 事 力 求 稳 妥 , 不 做 无 把 握 的 事 。

(2)遇 到 可 气 的 事 就 怒 不 可 遏 , 想 把 心 里 话 全 说 出 来 才 痛 快 。

(3)宁 肯 一 个 人 干 事 , 不 愿 很 多 人 在 一 起 。

(4)到 一 个 新 环 境 很 快 就 能 适 应 。

(5)厌 恶 强 烈 的 刺 激 (如 尖 叫 、 噪 音 、 危 险 镜 头 等 )。

(6)和 人 争 吵 时 , 总 是 先 发 制 人 , 喜 欢 挑 剔 。

(7)喜 欢 安 静 的 环 境 。

(8)善 于 和 人 交 往 。

(9)羡 慕 那 种 善 于 克 制 感 情 的 人 。

(10)生 活 有 规 律 , 很 少 违 反 作 息 时 间 。

(11)在 多 数 情 况 下 情 绪 是 乐 观 的 。

(12)碰 到 陌 生 人 觉 得 很 拘 束 。

(13)遇 到 令 人 气 愤 的 事 , 能 很 好 地 自 我 克 制 。

(14)做 事 总 是 有 旺 盛 的 精 力 。

(15)遇 到 问 题 常 常 举 棋 不 定 。

(16)在 人 群 中 不 觉 得 过 分 拘 束 。

(17)情 绪 高 昂 时 , 觉 得 干 什 么 都 有 兴 趣 , 情 绪 低 落 时 , 又 觉 得 干 什 么 都 没 意 思 。

(18)当 注 意 力 集 中 于 一 事 物 时 , 别 的 事 很 难 使 我 分 心 。

(19)理 解 问 题 总 比 别 人 快 。 (20)碰 到 危 险 情 景 , 常 有 一 种 极 度 恐 怖 感 。

(21)对 学 习 、 工 作 、 事 业 怀 有 很 高 的 热 情 。

(22)能 够 长 时 间 做 枯 燥 、 单 调 的 工 作 。

(23)符 合 兴 趣 的 事 情 , 干 起 来 劲 头 十 足 。

(24)一 点 小 事 情 就 能 引 起 情 绪 波 动 。

(25)讨 厌 那 种 需 要 耐 心 、 细 致 的 工 作 。

(26)与 人 交 往 不 卑 不 亢 。

(27)喜 欢 参 加 热 闹 的 活 动 。

(28)喜 欢 看 感 情 细 腻 , 描 写 人 物 内 心 活 动 的 作 品 。

(29)工 作 、 学 习 的 时 间 长 了 , 常 感 到 疲 倦 。

(30)不 喜 欢 长 时 间 谈 论 一 个 问 题 , 喜 欢 实 际 动 手 干 。

(31)宁 愿 侃 侃 而 谈 , 不 愿 窃 窃 私 语 。

(32)别 人 说 我 闷 闷 不 乐 。

(33)理 解 问 题 比 别 人 慢 些 。

(34)疲 倦 时 只 要 短 暂 休 息 就 能 精 神 抖 擞 , 重 新 投 人 工 作 。

(35)心 里 有 事 宁 愿 自 己 想 , 不 愿 说 出 来 。

(36)认 准 一 个 目 标 , 就 希 望 尽 快 实 现 , 不 达 目 的 , 誓 不 罢 休 。

(37)学 习 、 工 作 一 段 时 间 , 常 比 别 人 疲 倦 。

(38)做 事 情 有 些 鲁 莽 , 常 不 考 虑 后 果 。

(39)老 师 或 师 傅 讲 授 新 知 识 、 技 术 时 , 总 希 望 他 讲 得 慢 些 , 多 重 复 几 遍 。

(40)能 够 很 快 地 忘 记 那 些 不 愉 快 的 事 情 。

(41)做 作 业 或 完 成 一 件 工 作 , 总 比 别 人 花 的 时 间 多 。

(42)喜 欢 运 动 量 大 的 体 育 活 动 , 或 参 加 各 种 文 艺 活 动 。

(43)不 能 很 快 地 把 注 意 力 从 一 件 事 情 转 移 到 另 一 件 事 情 上 去 。

(44)接 受 一 个 任 务 后 , 就 希 望 把 它 迅 速 解 决 。

(45)认 为 墨 守 成 规 比 冒 风 险 强 。

(46)能 够 同 时 注 意 几 件 事 物 。

. (47)当 我 烦 闷 的 时 候 , 别 人 很 难 使 我 高 兴 起 来 。

(48)爱 看 情 节 曲 折 、 激 动 人 心 的 小 说 。

(49)对 工 作 抱 认 真 、 严 谨 、 始 终 一 贯 的 态 度 。

(50)和 周 围 人 们 的 关 系 总 是 相 处 不 好 。

(51)喜 欢 复 习 学 过 的 知 识 , 重 复 已 经 掌 握 的 工 作 。

(52)喜 欢 做 变 化 大 、 花 样 多 的 工 作 。

(53)小 时 候 背 的 诗 歌 , 我 似 乎 比 别 人 记 得 清 楚 。

(54)别 人 说 我 “ 出 语 伤 人 ” , 可 我 并 不 觉 得 这 样 。

(55)在 体 育 活 动 中 , 常 因 反 应 慢 而 落 后 。

(56)反 应 敏 捷 , 头 脑 机 智 。

(57)喜 欢 有 条 理 而 不 甚 麻 烦 的 工 作 。

(58)兴 奋 的 事 常 使 我 失 眠 。

(59)老 师 或 师 傅 讲 课 , 常 常 听 不 懂 , 但 是 弄 懂 后 就 很 难 忘 记 。

(60)假 如 工 作 枯 燥 无 味 , 马 上 就 会 情 绪 低 落 。

评分方法: 很 符 合 自 己 情 况 的 ,记 2 分 ;比 较 符 合 的 ,记 1 分 ;介 于 符 合 与 不 符 合 之 间 的 ,记 0 分 ; 比 较 不 符 合 的 ,记 -1 分 ;完 全 不 符 合 的 ,记 -2 分 。将 代 表 每 种 气 质 的 题 号 得 分 分 别 相 加 。分 析后便可确定被试的气质类型。

胆 汁 质 : 2、 6、 9、 14、 17、 21、 27、 31、 36、 38、 42、 48、 50、 54、 58 多 血 质 : 4、 8、 11、 16、 19、 23、 25、 29、 34、 40、 44、 46、 52、 56、 60 黏 液 质 : 1、 7、 10、 13、 18、 22、 26、 30、 33、 39、 43、 45、 49、 55、 57 抑 郁 质 : 3、 5、 12、 15、 20、 24、 28、 32、 35、 37、 41、 47、 51、 53、 59 (1)如 果 某 一 项 或 两 项 得 分 超 过 20, 则 为 典 型 的 该 气 质 。

例 如 胆 汁 质 超 过 20, 则 为 典 型 胆 汁 质 ; 黏 液 质 和 抑 郁 质 项 得 分 都 超 过 20, 则 为 典 型 黏 液 — 抑 郁 混 合 型 。

( 2)如 果 某 一 项 或 两 项 得 分 都 在 20 以 下 ,10 分 以 上 ,其 他 各 项 得 分 较 低 ,则 为 该 项 一 般 气质。例如,一般多血质;一般胆汁—多血质混合型。

(3)若 各 项 得 分 都 在 10 分 以 下 , 但 某 项 或 几 项 得 分 较 其 余 项 为 高 (相 差 5 分 以 上 ), 则 为 略 倾 向 于 该 项 气 质 (或 几 项 混 合 )。

例 如 偏 黏 液 质 型 ; 略 偏 多 血 质 ~ 胆 汁 质 混 合 型 。

其余类推。

一般来说,正分值越高,表明被试越具有该项气质的典型特征;反之,分值越低。

个案分析:小龙从进大学以来就觉得周围的人都不喜欢他,都对他不满。三年来,几乎 没有朋友,同学也鲜有来往,他很孤独,从内心来讲他却很想交朋友。言谈中能感觉小龙并 不是胆小怯懦害怕交往型,在咨询室和我面对面,他也能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小龙抱怨说 现在的大学生思想特别不成熟,行为举止幼稚,特别是自己身边的同学,俨然就是中学生的 生活状态,这让他非常看不惯。有次上完某老师的课,室友回来纷纷抱怨该老师照本宣科, 课堂枯燥无味,以后有机会就旷课,小龙打断大家,说“学习靠自己,你们这样是给自己懒 惰找借口。

”当 时 寝 室 空 气 都 凝 固 了 。去 食 堂 打 饭 ,小 龙 看 见 炒 的 蔬 菜 色 泽 不 好 ,大 声 嚷 嚷“ 这 菜喂猪差不多” ,刚 巧 同 班 两 位 女 同 学 正 在 打 这 种 菜 ,她 俩 回 过 头 狠 狠 地 丢 下 两 个 白 眼 。全 班 去郊游,班委提前商量方案,大家想去风景区,可小龙认为那个季节风景区确实没有风景, 据理力争要把活动安排在附近儿童福利院,结果讨论会不欢而散,郊游还是去了风景区,大 家 却 没 有 通 知 小 龙 。小 龙 一 再 表 明 ,他 说 的 都 是 真 话 ,大 实 话 ,为 什 么 现 在 的 人 不 能 理 解 呢 ? 他还说,如果坚持真理就注定孤独的话,他要坚持下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咨询意见:乍一看,觉得小龙确实挺委屈,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小龙的主要问题是在人 际关系交往上以自我为中心来思考和看待问题。对于小龙所讲的事,他的思考方向都是从自 我的角度思考其行为的合理性,明显缺乏换位思考。所以小龙在思考和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 时 不 能 正 确 地 归 因 ,更 不 能 从 他 人 的 角 度 去 反 思 其 行 为 的 不 合 理 性 。这 样 的 大 学 生 为 数 不 少 , 他 们 为 人 处 事 都 以 自 己 的 兴 趣 和 需 要 为 中 心 ,只 关 心 自 己 的 想 法 和 感 受 ,不 考 虑 他 人 的 感 受 , 完全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似乎自己的态度就是他人的态度。

克服自我为中心要注意: 1 、克 服 自 我 中 心 的 关 键 是 换 个 立 场 看 问 题 ,学 会 换 位 思 考 ,可 借 助 心 理 咨 询 中 的 空 椅 子 法和角色扮演法来尝试从别人的角度思考。

2 、坦 然 接 受 批 评 和 建 议 ,容 许 有 不 同 意 见 ,人 际 交 往 宝 典 中 那 句 经 典 “ 也 许 你 是 对 的 ” 常记在心,从而改变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心理。

3、 学 会 一 些 人 际 交 往 的 技 巧 , 如 倾 听 , 自 我 中 心 的 人 往 往 在 倾 听 之 前 就 已 经 关 闭 了 耳朵,只听得见自己的声音,真正会倾听的人不仅用耳朵在听,更是用眼睛用心灵在听,不 仅能听懂语言所包含的意思,也能听懂弦外之音。总之,要克服自我中心的交往障碍,既要 使自己融人集体中,又能在集体中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 第三讲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第一节 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在大学阶段,学习仍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任务。与中学阶段不同,大学学习有着很强的 目的性、自主性与选择性,它不单纯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兴趣而学习,是为了未来 而学习,为了成长而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大学时期是每位学子们记忆力、动作反映速度最 佳的黄金时期。学习,不仅是大学生未来事业的基础,更是其成长历程的关键。

一、学习的涵义 学习一词,我国古代文献中早就有之。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否?”又说“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学习与练习、学习与 情感、学习与思维的关系。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学习仍无一个统一的概念。

许 多 心 理 学 家 、教 育 学 家 和 哲 学 家 从 不 同 的 观 点 角 度 提 出 了 学 习 的 定 义 。桑 代 克 说 : 人 “ 类 的 学 习 就 是 人 类 本 性 和 行 为 的 改 变 ,本 性 的 改 变 只 有 在 行 为 的 变 化 上 表 现 出 来 。” 1 9 3 1 ); ( 加涅说:“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 变 化 简 单 地 归 之 为 成 长 过 程 ” ( 1977) ; 希 尔 加 德 说 : “ 学 习 是 指 一 个 主 体 在 某 个 现 实 情 境 中的重复经验引起的,对那个情景的行为或行为潜能变化。不过,这种行为的变化不能根据 主 体 的 先 天 反 应 倾 向 、 成 熟 或 暂 时 状 态 ( 如 疲 劳 、 醉 酒 、 内 趋 力 ) 来 解 释 的 ” ( 1987) 。

国 际 教 科 文 组 织 在 1987 年 所 作 的《 学 习 :财 富 蕴 含 其 中 》报 告 中 指 出 :学 习 是 指 个 体 终 身 发 展 终身教育的理念。” 我们认为,学习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 通过实践训练而获得的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 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在这个定义中,体现了四个论点:一是学习是动 物和人共有的心理现象,虽然人的学习是相当复杂的,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区别,但不能否 认动物也是有学习的;二是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三是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 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是外显行为的变化(有时并不显著),也有内隐行为或内部过 程的变化,即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这种变化不是短暂的而是长久的;四是不能把个 体的一切变化都归为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活动产生的变化才是学习(如由于疲劳、生长、机 体损伤以及其他生理变化所产生的变化都不是学习)。

由 此 观 之 ,有 些 同 学 只 带 着 耳 朵 来 听 课 ,这 是 学 习 吗 ? 很 显 然 ,不 是 ,因 为 他 左 耳 朵 进 , 右耳朵出,没有产生行为的持久变化。

二、大学学习特点 1、 了 解 大 学 学 习 与 中 学 学 习 的 不 同 ( 1) 课 程 和 知 识 的 不 同 从 课 程 来 讲 ,大 学 一 般 门 数 多 ,每 学 期 的 科 目 可 多 达 7 门 到 1 0 门 ,经 常 涉 及 边 缘 学 科 和 高新技术;其次是内容多,概括性强,知识的量比中学要多得多;第三是知识内容深,理解 较为困难。中学多是描述性的知识,而大学主要是半定量甚至是定量的公式(理科)或是诸 多问题的内在联系(文科),揭示问题更本质甚至还有不少是尚无明确结论的东西,要求从 不同角度去分析。第四点大学都设有多门选修和第二学位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 习能力作出选择。这四点决定了大学学习的困难程度要比中学高得多。

( 2) 教 学 模 式 的 不 同 中 学 教 学 讲 究 45 分 钟 堂 堂 清 ,小 班 上 课 当 面 提 问 ,或 许 还 有 板 书 ,每 章 有 小 结 课 ,期 中 有复习,期末还有总复习,一步一步都有教师领着走,几乎是天天见老师,有了问题找老师 很方便,甚至还有老师找学生问问题检查学习,晚自习有老师巡视或在办公室答疑,这些由 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知识水平所决定。然而进入大学课堂,多是老师滔滔不绝,两节课 讲 下 来 ,可 以 有 数 十 页 的 教 案 ,中 间 没 有 提 问 ,没 有 答 疑 ,学 生 既 要 听 讲 ,还 要 抽 空 做 笔 记 , 上课时的紧张程度与中学不可同日而语。同时还不存在什么晚自习教师巡视或办公室答疑, 这是因为大学教师除教学外,还有科研任务,而大学的学习更多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样 一来,教师仅在每周确定有一次答疑,而其他时间是难找老师的。至于每章的复习,也主要 是靠学生自己来完成。

( 3) 学 习 方 式 的 不 同 中学每节课和自习都是单班上课,而大学则可能是大班上课,中学较少要求同学看参考 书,即使学生手头有几本,也主要是对教材的剖析或提供练习题,而在大学由于涉及的知识 广 且 深 ,教 师 往 往 在 课 本 之 外 介 绍 一 些 参 考 书 甚 至 期 刊 ,购 买 这 些 参 考 书 或 期 刊 是 不 现 实 的 , 主要是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当然也可向家长甚至老师借阅。因此学习还应包括到图书馆去查 阅资料。中学生的课后学习,是统一上自习。而大学生是个人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地点,或 是图书馆,或是教室,还可以是宿舍。至于课后的学习时间和具体安排,大学生也有充分的 自由支配权。

( 4) 考 试 方 式 和 要 求 的 不 同 中学由于有平时练习、单元检测,所以期末考试学生较易适应,其次是期末考试成绩不 及格仍可继续跟班学,可以在学习新课的同时补上所落下的旧课。大学则不同,平时练习作 业是否自己独立完成全靠自觉,教师很难干预;不存在单元检测和章节复习。考前的复习主 要由学生自己完成,而且考试不及格必须进行重修或补考(现在多数高校已取消补考);不 但要额外交费,而且耗时。而且不及格科目达到几门,则在毕业时失去学位。因此,大学的 学期考试比中学的要严峻得多。

2、 大 学 学 习 的 特 点 ( 1) 专 业 性 大学学习的课程和内容是围绕某一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设置的,大学的学习活动 具有明确的专业方向性,因此要求大学生围绕专业方向打好基础,并紧跟专业发展前沿,建 构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如果学习目标不明确,或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目标分散, 兴趣过于广泛,知识基础不扎实,会导致大学生学业不佳,甚至影响整个大学学习质量。

( 2) 自 主 性 大学新生入学后,往往感到不适应,主要是对自主性的不适应。一是不适应独立生活。

离 开 家 庭 ,起 居 饮 食 穿 戴 洗 晒 不 能 再 依 赖 父 母 亲 人 ;环 境 陌 生 ,不 能 迅 速 建 立 新 的 人 际 关 系 , 情绪不稳,感觉孤独。二是不适应独立学习。大学课程量大内容多,老师讲得不细,自学时 间、空间多,不知如何自主安排学习活动;有的同学在中学是尖子,面对大学高材生集中, 易产生失落感;有的同学缺乏自控能力,贪玩虚度光阴。三是不适应独立思考,习惯于老师 “抱着走”,学习无主见,不会制定学习计划,不会选择选修课、辅修专业和课外活动。对 大学学习独立性特点认识得越晚,“不适应期”越长,常常会陷入矛盾和困惑,产生学习动 机冲突,导致焦虑情绪。

( 3) 实 践 性 大学阶段是学生走上社会实践的前夕。大学课程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占很大比重,实践 性 教 学 占 有 重 要 地 位 。如 实 验 课 、现 场 教 学 、见 习 和 毕 业 设 计 、计 算 机 操 作 训 练 、科 研 活 动 , 社会调查等,都是培养独立工作、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激 发创造智慧的重要途径。这一特点显著区别于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分数轻实际能力的中学 学习,不及早认清这一特点,不迅速转变观念,会导致学习的失败,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 4) 多 样 性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普遍感到知识浩瀚如海洋,各类活动繁多,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 一个广阔的天地。但如何正确处理好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关 系,是许多同学深感头疼的事情。这就需要解决好如何选择学习内容的问题,而做出正确选 择的关键是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请记住:千头万绪,量其轻重;君子有所为,亦当有 所不为。

( 5) 创 新 性 学习有三个层次:吸收性学习——模仿性学习——创新性学习。中学学习以承继性为目 的,主要是前二个层次,大学学习要将创新性学习逐步提到主导地位,是三个层次学习的结 合。因此,大学生不仅要求理解、巩固、掌握已有知识,还要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 新的角度解释已知现象,探索未知领域,甚至取得创新成果。死记硬背、墨守成规、缺乏灵 活性和创造性的大学生,将会较多地感受到挫折。

3、 大 学 不 同 阶 段 的 学 习 重 心 大一,培养新的读书方法,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认真上课听讲、主动提问、认 真讨论、资料收集) 大二,以专业学习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学习策略,提高思维水平 大三、大四,考研还是就业的选择。根据选择制定相应的学习规划。

三、影响学习的因素 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有多种心理活动的参与。其中不仅智力因素在起作用,非智力因 素也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大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学业中的非智力因 素。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兴趣、态度、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通 过完成学习任务,锻炼自己的多方面的心理素质,是每个同学都应引起高度重视的。

在智力因素方面,应着重培养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敏捷而富 有创造性的思维力。通过学习,使自己的智力和创造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主要应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 格特征等。 第二节 大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节 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较多,我们通过归类,主要分析以下五种: 一、学习动机不当 “为什么要学习?”“为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等等,涉及的是学生学习 的动机问题。

1、 动 机 与 学 习 动 机 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动倾向。它是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 标的内在动因。学习动机是学生将学习需要和愿望转变为学习行为的心理动因,是发动和维 持学习行动的内部力量。

2、 学 习 动 机 的 作 用 对大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1 ) 学 习 动 机 决 定 着 学 习 方 向 。学 习 动 机 是 以 学 习 目 的 为 出 发 点 的 ,它 是 推 动 学 生 为 达 到 一定的学习目的而努力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学生自然不会产生动机力量,因 此,学生首先要懂得为什么而学,朝着什么方向努力。

( 2 ) 学 习 动 机 决 定 着 学 习 过 程 ,学 生 是 否 能 持 之 以 恒 ,差 异 在 学 习 动 机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阿 特 金 森 于 1 9 8 0 年 全 面 探 讨 了 有 关 动 机 研 究 ,得 出 了“ 完 成 某 项 学 习 任 务 所 需 要 的 时 间 与 对 这 项任务的动机水平为正相关”的结论。

(3)学 习 动 机 影 响 着 学 习 效 果 。

心 理 学 家 沃 尔 伯 格 等 人 于 1 9 7 9 年 研 究 了 动 机 水 平 与 学 习 成 就 的 关 系 ,结 果 表 明 :在 一 定 的 强 度 范 围 内 , 学 习 动 机 越 强 烈 的 被 试 者 , 其 学 习 成 绩 越 好 ,这 种 正 相 关 达 98%的 显 著 水 平 。

心理学家洛威尔在一项实验研究中,比较了成就动机强度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两组大学生 的 学 习 效 果 ,他 给 两 组 大 学 生 被 试 者 的 任 务 是 要 求 他 们 把 一 些 打 乱 的 字 母 组 成 词 (如 将 b、a、 n、 k 组 成 bank), 19 名 成 就 动 机 强 的 大 学 生 在 完 成 学 习 任 务 中 能 不 断 取 得 进 步 , 而 20 名 成 就动机弱的被试者进步缓慢,且有倒退现象。

3、 学 习 动 机 不 当 的 主 要 表 现 学习动机不当包括学习动机不足和学习动机过强, 二者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效能感。

这 学习动机不足的主要表现为:无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学习而学习甚至厌倦学习和逃避学习; 学习动机过强的主要表现为:成就动机过强,奖励动机过强,学习强度过大。

看看两例个案: 例 一 :我 是 一 位 来 自 山 区 ,家 庭 经 济 困 难 的 大 学 生 ,学 业 成 绩 一 直 非 常 优 异 。上 大 学 后 , 忽然感到心中茫然,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目标,有时候想到辍学在家的妹妹和年迈的父 母,我也恨自己不争气,可我的确找不到奋斗的目标与学习的动力,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 上马马虎虎,盲无目的,上课打不起精神,我不是因为喜欢上网而荒废了学业,而是因为实 在没劲才去上网聊天打游戏,我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状态? 例二:我今年已经大三了,一直优秀的我一向对自己要求很高,当然这也与家庭的期望 有 关 ,父 母 都 是 具 有 高 级 职 称 的 知 识 分 子 ,在 他 们 的 严 传 身 教 下 ,我 从 小 就 知 道 努 力 与 奋 斗 。

在大学,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生涯设计,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成绩要拔尖,英语二年级通 过国家六级和托福考试,为将来出国留学做好准备;三年级入党,使自己的政治生命有所依 托;与此同时锻炼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于是,在大学我珍惜分分秒秒,像一只陀螺飞速运 转着,因为我相信:付出总有回报。可是,我却发现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我忽然怀疑起 自己的学习能力,我感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在失落,甚至多年积累的自信也受到挑战,对 未来,我忽然担心起来,我该如何办? 从上面两封学生来信可以看出:他们二人都因为学习动机不当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不同 的是前者是因为学习动机不足,后来是由于成就动机过强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的 学习动机不当呢? 4、 学 习 动 机 不 当 的 原 因 ( 1 )学 习 动 机 不 足 的 原 因 分 析 。学 习 动 机 不 足 主 要 是 学 习 动 机 不 正 确 ,社 会 责 任 感 不 强 , 价 值 观 念 不 强 ,学 习 态 度 不 端 正 ,学 习 毅 力 不 强 ,对 专 业 不 感 兴 趣 ,对 自 我 的 学 业 期 望 不 足 , 学业自我效能感低。

当前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表现主要有厌学、懒惰等。

厌学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目前,厌学现象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 学习不主动,课前不认真预习,课后不及时复习;情绪消极,作业拖拖拉拉,敷衍了事;注 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不正常,经常上课迟到,甚至逃课。伴随而来的是学习效 率降低,考试成绩下降。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因学习内容枯燥、教学方 法呆板,有的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较大,有的因学习的时间较长。

懒 惰 是 一 种 怕 苦 怕 累 的 心 理 现 象 。这 类 学 生 以 为 考 上 大 学 就 完 事 大 吉 ,学 习 上 不 肯 用 功 , 不 求 上 进 , 学 习 任 务 难 以 完 成 , 常 常 表 现 为 怕 动 脑 筋 、 懒 于 思 考 , 平 时 “ 玩 ” 字 当 头 ,“ 混 ” 字当先,只图一时安逸,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究其根源,有的因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认为 “背靠大树有凉乘”;有的认为自己有个好爸爸,“车到山前爸有路”。他们学习目的不明 确,学习动机不纯,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 2)学 习 动 机 过 强 的 原 因 是 :个 体 学 业 期 望 过 高 ,自 尊 心 强 ,对 自 己 的 学 习 能 力 缺 乏 恰 当的估计,因而造成学业自我效能感下降,因而心理压力大;渴望学业成功而又担心学业失 败,受表面的学业动机的趋使,渴望外在的奖励与肯定,特别是由于学业优秀带来的心理满 足使学生更看重自己的学业优势,因为造成学习强度过大,引起心理疲劳。

5、 学 习 动 机 不 当 的 自 我 调 节 ( 1 )学 习 动 机 不 足 的 自 我 调 整 。一 是 正 确 认 识 学 习 的 价 值 与 大 学 的 目 标 ,重 新 规 划 学 业 与人生;二是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特别是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用自身的 意志战胜惰性;三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业的自我价值 与 社 会 价 值 。

推 荐 : a.积 极 自 我 强 化 b.积 极 的 自 我 暗 示 c.带 着 问 题 去 学 ( 2 )学 习 动 机 过 强 的 自 我 调 节 。一 是 正 确 认 识 自 己 的 潜 质 ,制 订 恰 当 的 学 业 目 标 与 学 业 期望,调整成就动机,与此同时,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好高骛远;二是转换表面的学习 动机为深层学习动机,淡化外在奖励特别是学业成就的诱因,正确对待荣誉与学业成绩;三 是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坚持不懈,便会取得预期效果。

二、学习缺乏自信 缺乏自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卑,所谓学习中的自卑心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智力、学 习能力及学习水平作出了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缺乏自 信是羞于落伍的自尊心和学习成绩低下的客观事实在长期的矛盾冲突中得不到解决而造成心 理创伤所致,是后进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类学生有的虽经一再努力,但成绩总是提 不高,丧失了进取心;有的由于学习成绩太差,主观上又不努力,在学习上一再受挫,像泄 了 气 的 皮 球 ,再 也 鼓 不 起 学 习 的 勇 气 ;有 的 觉 得 考 研 无 望 ,竟 争 无 资 本 ,因 而 自 甘 落 后 ,自 我 轻视,自我消沉。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社会影响不 良 有 关 ;有 的 是 由 于 学 校 教 育 失 误 造 成 的 ;有 的 因 个 人 智 力 和 非 智 力 因 素 影 响 所 致 。

自 卑 是 学 生健康成长的严重障碍,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影响极大。

大学生学习缺乏自信与消极归因有很大联系。“归因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 加以解释或推论。”消极归因者往往不能正确认识问题。如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不从学习 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方法上去找原因,而往往把责任推给教师,认为教师教得 不好,或认为学习环境不理想,影响了自己学习的进步,以此来消极地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 虚荣心。当他们因学习上的问题受到老师的批评时,没有勇气作自我批评,总是设法找一些 理由来为自己辩护,或以他人类似的行为来为自己开脱。消极归因是缺乏自我意识的表现, 不利于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同时,对自己学习的进步也有不良影响。

那么,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呢? ( 1) 正 确 估 计 自 己 , 培 养 自 信 心 理 。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和他的助手们经过对许多少年儿童的实验观察、追踪研究,得出以 下结论:“除了百分之一、二超常儿童和百分之二、三的低常儿童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 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动机方面,并无多大差别。”他们肯定地说:“只要有适 合学生个别特点的学习条件,世界是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 ( 2) 与 自 己 较 劲 , 选 准 突 破 口 , 获 得 一 次 成 功 。

( 3)积 极 补 偿 ,以 勤 补 拙 ,所 谓 补 偿 就 是 发 挥 自 己 的 长 处 弥 补 自 己 的 短 处 ,以 消 除 烦 恼 和痛苦的情绪。

( 4) 克 服 学 习 无 助 感 , 提 高 自 我 效 能 感 。

三、考试焦虑 1、 考 试 焦 虑 及 其 表 现 。

考试是一种复杂的智力劳动,是一种非常状态,要求考生的头脑清醒、情绪稳定。

考试焦虑是一种常见学习心理问题,是由于面临考试而引起的不安、忧虑、紧张甚至恐 惧的情绪状态。多数人在面临重要考试时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考试焦虑,这是正常的、无害 的。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对学习及身心健康危害很大,严重影响考试水平发挥的情绪反应。考 试是滋生紧张情绪的土壤,有的学生因考试紧张,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主要是由于求 胜心切,加重了心理负担,求胜动机在大脑皮层的某一区域形成了占主导地位的兴奋中心, 致使其附近区域处于抑制状态,这会破坏知识之间的联系,妨碍了对知识的调动与提取,而 记忆的暂时中断往往会加重焦虑情绪,从而加深考生对考试成绩得失的忧虑,于是导致恶性 循环,容易造成错答、漏答或不知如何应答,在焦虑的状态下,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 概括等具体思维能力无法正常发挥,从而导致考试失败。

考试焦虑的具体表现:一是情绪上表现出担忧、焦虑、烦躁不安;二是认知上表现为注 意 力 不 集 中 ,记 忆 力 下 降 , 看 书 效 率 低 , 思 维 僵 化 ; 三 是 行 为 上 表 现 为 坐 立 不 安 ,手 足 无 措 ; 四是身体上表现为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心慌、睡眠不好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具有高度考 试 焦 虑 的 学 生 在 考 前 出 现 明 显 的 生 理 心 理 反 应 ,如 :过 分 担 忧 、恐 惧 、失 眠 健 忘 、食 欲 减 退 、 腹泻等症状;在临考时心慌气短、呼吸急促、手足出汗、发抖、频频上厕所、思维浮浅、判 断力下降、大脑一片空白;个别学生在考场上出现视障碍,如:看不清题目、看错题目、漏 题丢题、动作僵硬、手不听使唤、出现笔误等等。

2、 大 学 生 考 试 焦 虑 的 原 因 考试只是检验学习结果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大学 生更看重考试的外在价值,如获得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等各种荣誉,对其内在价值掌握知识 却重视不够。造成考试焦虑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 1) 客 观 因 素 。

造成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客观因素主要有: 考试本身。如考试的重要性、难易程度、竞争程度等。越是重要的考试,越容易产生考 试焦虑;题目越难,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竞争程度越激烈,越容易引发考试焦虑。 学生的学业期望。一般而言,学业期望越高的学生,对学习投入的精力越多,越看重学 业成绩,因而对考试失败的恐惧越高,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而那些学业期望较低的学生, 满足于六十分,一般不会产生考试焦虑;而当学业期望较低的学生面临学业失败时,也可能 会激发其考试焦虑。

知识掌握程度。我们经常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考试的难易是相对的,现在有 一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下课不复习,推崇考前一周效应,本时学习不努力,临阵磨枪,匆 忙上阵,面对考题,感到任务太难,便产生考试焦虑。

考试压力的传递。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也会造成考试焦虑。如一些学生将考研重要的人生 目标,考前以发誓言、写战书等方式激励自己的斗志,人为制造紧张空气,使部分学生感到 考研失败可耻,整天笼罩在失败的恐惧之中。

( 2) 主 观 因 素 造成考试焦虑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五方面: 个性气质特点。那些敏感、易焦虑、过于内向、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做事追求完美的 学生在考试中容易出现考试焦虑。

考试经验。大学生多数在中学时代都有考试成功的经验,而进入大学后,偶然的考试失 败会加剧这部分学生的考试焦虑,将过去考试成功归于题目容易、运气好,而将大学的考试 失败归结为自己不聪明、能力差、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因而面临考试就会紧张焦虑。

知 识 掌 握 与 复 习 准 备 。

如 果 复 习 准 备 不 足 ,对 考 试 没 把 握 , 自 然 会 产 生 考 试 焦 虑 。

对考试外在价值的过分重视,考试成绩与大学生学业荣誉如奖学金,政治前途如入党, 学业前途如研究生保送等密切相关。因而,大学生会对考试成绩看重,特别是学业成绩优异 的大学生,恐惧考试失败的心理压力更大,更容易出现考试焦虑的症状。

3、 考 试 焦 虑 的 调 节 ( 1) 充 分 的 复 习 准 备 : 80%的 人 考 试 焦 虑 是 由 复 习 准 备 不 充 分 引 起 的 , 因 此 牢 固 掌 握 知 识是克服考试焦虑的根本途径。

( 2)正 确 评 价 自 我 ,确 立 恰 当 的 学 业 期 望 ,培 养 自 信 心 。正 确 对 待 考 试 结 果 ,不 以 一 次 成败论英雄;过于担心、焦虑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

( 3) 学 会 放 松 。

放 松 有 许 多 方 法 , 我 们 介 绍 两 种 : ①以舒服的姿势坐好,保持身体两边的平衡;用鼻子深深地、慢慢地吸气,再用嘴巴慢 慢地吐出来;想象身体各部位的放松,放松的顺序:脚、双腿、背部、颈、手心。

②想象放松,可以放轻音乐,自己想象在轻柔的海滩上,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赤脚走 在海滩上,海风轻轻吹拂,听海浪拍打海岸,将头脑倒空,达到放松的目的。

( 4)开 展 考 前 心 理 辅 导 。对 一 些 敏 感 、焦 虑 、抗 挫 折 能 力 差 、有 心 理 障 碍 的 学 生 在 考 试 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对高度考试焦虑的学生进行集体辅导,使学 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心理调整能力,提高考试技巧,有效地化解外 来压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四、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具有指向性、选择性和集中性。注意是人类学习的 前提,没有注意,就没有大学生的学习。注意在大学生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注 意 力 不 集 中 的 主 要 表 现 。一 是 上 课 不 能 专 心 听 讲 ,大 脑 常 常 开 小 差 ,盯 着 黑 板 却 心 猿意马,自己不能控制思维飘逸;二是易受环境的干扰,教室外的小小动静都能引起注意力 的转移,而且长时间不能静心;三是参加活动如体育运动或看一场电影后,久久沉浸在情节 的回忆之中。

2 、大 学 生 注 意 力 不 集 中 的 主 要 原 因 :一 是 由 于 青 年 时 期 发 展 任 务 多 ,因 而 导 致 压 力 与 心 理冲突加剧,特别是由于恋爱、性幻想等更容易引发注意力问题;二是生活事件导致心理应 激,如重要丧失、考试失败、家庭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经济困难、评优失败、失恋、宿舍关 系失和等造成的思想负担重,精力分散;三是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焦虑过低,缺少压力与紧 迫感。

3、注 意 力 不 集 中 的 自 我 调 节 。首 先 是 学 会 注 意 力 转 移 ,遇 到 生 活 应 激 事 件 与 挫 折 ,能 够 尽快从中解脱出来;二是适当强化学习动机,保持适当的学习压力与学习焦虑,并进行积极 的自我激励与自我暗示;三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保持旺盛的精力;四是选择 理想的学习环境,减少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并进行适当的自我监控。

五、记性不好 学习中记性不好是许多大学生感到头痛的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而且还会 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绪。那么如何提高学习的记性呢? 1、 保 持 良 好 的 情 绪 状 态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愉快的心情会引起人体内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肌肉舒适放松,心 脏有规律地跳动,体温略上升等。这些愉快的体验会引起身体的快感,在这种状况下学习, 记 忆 效 果 会 显 著 提 高 ,而 在 不 愉 快 心 情 下 ,心 律 会 加 快 ,血 压 升 高 ,结 果 使 人 的 精 神 不 集 中 , 记忆效果也不佳。

2、 掌 握 最 佳 记 忆 时 间 遵循人体“生物钟”规律。

3、 遵 循 记 忆 规 律 , 掌 握 科 学 记 忆 方 法 ( 1) 了 解 遗 忘 规 律 , 及 时 复 习 : “ 艾 宾 浩 斯 遗 忘 曲 线 ” ( 2) 不 断 变 换 记 忆 的 起 始 位 置 : “ 近 因 效 应 ” 与 “ 首 因 效 应 ” 的 运 用 ( 3) 善 于 把 知 识 总 结 归 类 ( 4) 加 深 理 解 4、 科 学 用 脑 “刀不磨要钝,脑不用不灵”,大脑要经常使用,且使用要讲求科学。

( 1) 保 证 睡 眠 时 间 睡眠是大脑皮层自然产生的一种弥漫性抑制。通过睡眠不但可以解除生理疲劳,防止超 限抑制的发生,而且可以给正常的新陈代谢提供补充营养的机会,从而保证人体机能的和谐 与平衡。

事实上,睡眠的时间除了年龄以外,也和个人习惯,学习性质以及环境、气候、地域有 关系。所以时间长短,不能一概而论。为了保持睡眠的深度和定时,须尽量减少对感官的刺 激(如噪声、强光、蚊虫骚扰等)和严格作息制度,培养良好习惯,如晚睡前洗脚等。

( 2) 及 时 转 移 大 脑 兴 奋 中 心 一定的心理活动,总是发生在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与此“无关”的其它区域总是处于 相对的静息状态。当某种单一的活动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就会引起该区域的疲劳, 从而降低该项活动的效率。

如果善于变换活动内容或使活动内容丰富化,就学习而言,克服单学科独进倾向,使各 学科系统安排、交叉进行,就可以达到轮换休息的目的,虽延长了学习时间也不致疲劳。因 此我们称之为科学用脑。

( 3) 注 意 休 息 与 锻 炼 “ 生 命 在 于 运 动 ”。体 育 锻 炼 不 但 可 以 增 强 学 生 的 体 质 ,而 且 可 以 提 高 他 们 的 反 应 速 度 、 灵敏度,培养意志的坚强性和进取精神。有利于适应更加紧张复习考试活动,增强对紧张工 作和工作时间的承受能力,推迟或减缓疲劳的产生。

体育锻炼和学习中的活动,能增进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分析判断能力,加强大脑皮层对肌 肉和内脏器官的控制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的功能,从而有利于增强体质,提 高大脑反应的灵敏度。

( 4) 保 持 营 养 供 应 营养不良会降低人体机制的兴奋限度,使之难以承受较为强烈或持久的刺激,影响人注 意力的集中、进取精神和探求行动,从而降低人活动的效率。可以说,营养不良是产生生理 疲劳的主要根源。因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要尽可能地补充身体营养,是保证记性 良好的重要条件。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年轻的大学生们应当以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热情、乐观的情绪、蓬勃 的精神、平和的心态及科学的方法面对学习,力求取得学习的最优效果。

第四讲 大学生的情绪心理 第一节 情绪概述 在生活中,情绪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晴雨表,它反映着每个人内在的心理状态。无论我们 是 欣 喜 若 狂 ,还 是 悲 痛 欲 绝 ;是 孤 独 不 安 ,还 是 热 情 奔 放 ,我 们 都 在 体 验 着 各 种 各 样 的 情 绪 。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情绪波动较大,情感体验复杂而丰富,经常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情绪 困扰。

情绪是个体与环境、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形式,对 人的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的生理基本成熟而心理尚未完全成 熟,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而对人、事、社会等各种现象特别关注,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 对学业和未来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进取,拥有许多积极的情绪,他们的每一个心理过 程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情绪背景下进行的并受其影响和调节的。

一、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指高兴、快乐、痛苦、悲哀等,一般发生时间短暂、表面,而且容易变化。人们 通常以愤怒、悲伤、恐惧、快乐、爱、惊讶、厌恶、羞耻等反应来说明情绪。中国人常说的 喜 、 怒 、 哀 、 惧 、 爱 、 恶 、 欲 七 情 , 也 可 以 被 称 作 情 绪 ( emotion) 。

心理学家吴伟士认为情绪是有机体的一种激动状态,各种情绪的反应,都以其引起的情 境来定义,例如愤怒与他人所引起的不愉快情境地相关联;内疚与由自己所招致的不愉快情 境相关联;而悲伤则与环境控制的不愉快情境相关联。

情绪总是同人的需要和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人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或目的没有达到 时,他将会产生愉快或者难过等等感受。因此,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所产生 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的生理变化:当情绪产生时,人们身体的各系统器官都会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如 心 跳 )和 物 理 反 应 ,其 生 理 机 制 就 是 大 脑 皮 层 的 不 同 神 经 元 产 生 兴 奋 ,皮 下 中 枢 ,包 括 海 马 、 丘脑和脑干网状结构不断传递和反馈信息,协调和支持脑的激活水平和情绪状态。随着脑和 神经系统的变化,机体的其它内脏器官也随之产生不同的生理变化,如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等。情绪的生理变化是既主观体验的深化,又是外在情绪表现的基础,在情绪结构中起着承 上启下作用。

表 1 情绪体验的身体反应 客观的(生理的) 1、 心跳加快 2、 血液迅速流到皮肤表面 3、 胃动 4、 肾上腺素的血糖增加 5、 肌肉紧张度增加 主观的(情绪的) 1、 心脏猛烈跳动 2、 脸红的面部表情 3、 不舒服的胃动的感觉 4、 感到更强而有力 5、 紧张的情绪 6、 唾液分泌减少6、 口干舌燥二、情绪的成分 情绪并不是单一的现象,而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它不仅包含了行为、行动和社会相互 作用的倾向性或习性,还提供给我们一种理解世界的不同方式——感受事物。

一般认为,情绪是由以下四种成分组成的: 1、 情 绪 涉 及 身 体 的 变 化 , 这 些 变 化 多 数 是 情 绪 的 表 达 形 式 。

2、 情 绪 是 行 动 的 准 备 阶 段 , 一 些 人 称 之 为 “ 行 动 潜 能 ” 。

3、 情 绪 涉 及 有 意 识 的 体 验 。

当 我 们 感 知 事 物 时 , 就 会 存 在 情 绪 体 验 。

4、情 绪 涉 及 认 知 的 成 分 ,包 括 注 意 、知 觉 和 记 忆 成 绩 与 情 绪 关 系 ;刺 激 的 意 义 与 情 绪 的 关系,情绪信息在大脑中的表征;情绪的认知发展以及情绪的解释和情绪的认知评价等等。

这是情绪的重要方面。

情绪的成分可用詹姆斯的例子来说明。假设你正在森林中欣赏周围的自然美景时,突然 随着一声吼叫,一只熊出现在你面前。你马下停了下来,心跳加快、口干舌燥、肌肉紧张, 感到非常害怕。在这个例子里,当你在树林里遇到熊时,你的情绪表现是很害怕、恐惧。害 怕的同时伴随着生理上的变化,如口干舌燥、肌肉紧张、心跳加速等。此外,你的害怕还以 准备行动为特征——要么打要么逃。害怕的另一部分是感受,你感受了非常害怕。最后是认 知成分,你之所以感到害怕是因为你意识到熊对你的生存构成了威胁。

三、情绪的功能 在我们的生活中,情绪不是一种毫无目的、没有任何意义的伴随体验。相反,它们是在 适应外界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工具。

1、自 我 防 御 功 能 。在 最 简 单 水 平 上 ,情 绪 能 够 帮 助 我 们 做 出 更 迅 速 的 (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心理健康教程)反 应 。当 身 体 或 人 的其他方面受到威胁时,人产生恐惧以应对;当发生利益或权利上的冲突时,人产生愤怒以 应对;当吃到不适的食物或污物时,会产生厌恶感。这些情绪反应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自我保 护性倾向。

2 、社 会 适 应 功 能 。情 绪 能 够 使 个 体 针 对 不 同 的 刺 激 事 件 产 生 灵 活 自 如 的 适 应 性 反 应 ,并 调节或保持个体与环境间的关系。情绪之所以具有灵活性的特征,是因为情绪的机能不仅可 以来源于个体全部的先天机能,而且还来源于学习及认知活动。许多种情绪都具有调控群体 间 的 互 动 功 能 。譬 如 ,羞 怯 感 可 以 加 强 个 体 与 社 会 习 俗 的 一 致 性 ;当 个 体 对 他 人 造 成 伤 害 时 , 内疚感可激发社会公平重建。其他的情绪,诸如同情、喜欢、友爱等,也能起到构建和保持 社会关系的作用。它们可以增强群体内的凝聚力,而且有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3、动 力 功 能 。达 尔 文 认 为 ,人 类 祖 先 在 捕 猎 和 搏 斗 时 ,发 生 愤 怒 的 情 绪 反 应 ,有 助 于 增 强体力,战胜猎物或敌人。现代科学更清楚地提示了人在紧张情绪发生时会表现出一系列生 理变化,如血压升高、呼吸频率提高、肾上腺分泌增加等。这一切都有助于一个人充分调动 体力,去应付紧急状况。适度的情绪反应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进而推动 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4、 强 化 功 能 。大 量 研 究 表 明 , 当 出 现 紧 急 情 况 时 , 消 极 的 情 绪 ( 如 愤 怒 和 恐 惧 )能 够 唤 起大脑的警觉水平;积极的情绪(如高兴),能使一个人的感觉、知觉变得敏锐、记忆获得 增强、思维更加灵活,有助于一个人内在潜能的充分展示。

5 、信 号 功 能 。一 个 人 不 仅 能 凭 借 表 情 传 递 情 感 信 息 ,而 且 也 能 凭 借 表 情 传 递 自 己 的 某 种 思想和愿望。表情是思想的信号,如微笑表示赞赏,点头表示默认,摇头表示反对。中国有 “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的俗语,意思是说通过别人的情绪反馈信息,领悟到别人对自 己的态度。

四、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大学时期是青年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情绪丰富多变、相对不稳定的时期。随着 社会地位、知识素养的提高以及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的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带有鲜明的特征。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丰 富 性 和 复 杂 性 从生理发展分段来看,大学生正处于多梦的年龄阶段,几乎人类所具有的各种情绪,都 可在大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并且各类情绪的强度不一,例如有悲哀、遗憾、失望、难过、悲 伤、哀痛、绝望之分;从自我意识的发展来看,大学生表现出较多的自我体验,自我尊重的 需要强烈,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体验;从社交方面来看,大学生的交际范围日益扩大, 与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的交往更细腻、更复杂,有的大学生还开始体验一种更突出的情感 ——恋爱,而恋爱活动往往又伴随着深刻的情绪体验,这种特殊的体验对大学生有十分重要 的影响;在情绪体验的内容上,大学生的情绪呈现出相当丰富多彩的特征,以惧怕的情绪来 说,大学生所怕的事物,主要与社会的、文化的、想象的、抽象复杂的事物和情势有关,诸 如怕考试、怕陌生人、怕惩罚、怕寂寞等。

2、 波 动 性 和 两 极 性 大学时期是人生面临多种选择的时期,学习、交友、恋爱等人生大事基本在这一阶段完 成。社会、家庭、学校及生活事件,都会对大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尽管大学生的认识水平 有 了 一 定 的 提 高 ,对 自 己 的 情 绪 已 有 了 一 定 的 控 制 能 力 ,情 绪 亦 趋 于 稳 定 ,但 同 成 年 人 相 比 , 大学生相对敏感,情绪带有明显的波动性,一句善意的话语,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支动听的 歌 曲 ,一 首 情 理 交 融 的 诗 歌 ,都 可 以 致 使 青 年 情 绪 发 生 骤 然 变 化 。特 别 是 在 社 会 转 型 过 程 中 , 社会的变迁、体制的变革,新与旧价值观的更替,种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更容易使大学生产生 困惑和迷茫,产生情绪的困扰与波动。 同时,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情绪表现的“动荡”时期,自我认知、生涯发展及心理发展还 未成熟等原因,他们的情绪起伏较大,带有明显的两极化特征:胜利时得意忘形,挫折时垂 头丧气;喜欢时花草皆笑,悲伤时草木流泪,情绪的反应摇摆不定、跌宕起伏。有人对大学 生 进 行 调 查 , 发 现 人 70%的 情 绪 都 是 经 常 两 极 波 动 的 , 也 就 是 像 “ 波 动 曲 线 一 样 , 忽 高 忽 低 , 忽愉快忽愁闷”。

3、 情 绪 的 冲 动 性 与 爆 发 性 心理学家霍尔认为青年期处于“蒙昧时代”向“文明时代”演化的过滤期,其特点是动 摇的、起伏的,他把这一时期称为“狂风暴雨”时期。由于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大 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能够有所控制,但由于他们兴趣广泛,对外界事物较为敏感,加之年青气 盛和从众心理,因而在许多情况下,其情绪易被激发,犹如急风暴雨不计后果,带有很大的 冲动性。他们往往对符合自己信念、观点和理想的事件或行为迅速发生热烈的情绪;对于不 符合自己信念、观点和理想的事件或行为,则迅速出现否定情绪。个别的有时甚至会盲目的 狂热,而一旦遇到挫折或失败又会灰心丧气,情绪来的快,平息也快。

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常常与爆发性相连的。大学生的自制力较弱,一旦出现某种外部强 烈的刺激,情绪便会突然爆发,借助于冲动的力量驱使,以至于在语言、神态及动作等方面 失去理智的控制,忘却了其它任何事物的存在,极易产生破坏性的行为和后果。

4、 阶 段 性 和 层 次 性 大学阶段由于不同年级培养目标和培养重点不同,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有所区别,各个 年级面临的问题不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也不同,呈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特点。大学新生所 面临的是环境适应、学习方法的改变、新的交往对象熟悉、了解以及新的目标确立等问题。

新生自豪感和自卑感混杂,放松感和压力感并存,新鲜感和恋旧感交替,情绪波动大。二三 年级经过了一年级的适应过程,能够融于校园生活中,情绪较为稳定。毕业班学生面临毕业 论文(毕业设计)及择业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压力大情绪波动大,消极情绪多。另外,由 于社会、家庭及自身要求、期望不同,能力、心理素质的差别,大学生也会体现着不同的情 绪状态。

5、 外 显 性 与 内 隐 性 大学生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敏感,喜、怒、哀、乐常形于色,比起成年人比较外露和直 接;但比起中小学生,大学生会文饰、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出内隐、含蓄的特 点。一般而言,大学生的很多情绪是一眼就能看出的,如考试第一名或赢得一场球赛,马上 就能喜形于色。但由于自制力的逐渐增强,以及思维的独立性和自尊心的发展,他们情绪的 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或抑制 自己的真实情感,有时会表现出内隐、含蓄的特点。例如对学习、交友、恋爱和择业等具体 问题,他们往往深藏不露,具有很大的内隐性。另外,随着大学生社会化的逐渐完成与心理 逐渐成熟,他们能够根据特有条件、规范或目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使得自己的外部表情与 内 部 体 验 的 不 一 致 性 。例 如 有 的 学 生 对 异 性 萌 生 了 爱 慕 之 情 ,却 往 往 留 给 对 方 的 印 象 是 贬 低 、 冷落人家。

对大学生来说,情绪健康具体表现为:情绪的基调是积极、乐观、愉快、稳定的,对不 良 情 绪 具 有 自 我 调 控 能 力 , 情 绪 反 应 适 度 ; 高 级 的 社 会 情 感 (理 智 感 、 道 德 感 、 美 感 等 )能 得 到良好的发展。

第二节、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及调适 一、健康情绪的标志 情 绪 是 心 理 健 康 的 窗 口 ,它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反 映 了 心 理 健 康 的 状 况 。情 绪 是 否 健 康 有 如 下 三个基本标志: 1. 情 绪 的 目 的 性 明 确 、 表 达 方 式 恰 当 2. 情 绪 反 应 适 时 、 适 度 3. 积 极 情 绪 多 于 消 极 情 绪 一个情绪健康的大学生具有的什么特点: (1)开 朗 、 豁 达 , 遇 事 不 斤 斤 计 较 ; (2)及 时 、 准 确 、 适 当 地 表 达 自 己 的 主 观 感 受 ; (3)情 绪 正 常 、 稳 定 , 能 承 受 欢 乐 与 痛 苦 的 考 验 : (4)充 满 爱 心 和 同 情 心 , 乐 于 助 人 ; (5)正 确 地 认 识 自 己 和 他 人 , 人 际 关 系 良 好 ; (6)对 前 途 充 满 信 心 , 富 有 朝 气 , 勇 于 进 取 , 坚 忍 不 拔 ; (7)善 于 寻 找 快 乐 , 创 造 快 乐 : (8)能 面 对 现 实 、 承 认 现 实 和 接 受 现 实 , 善 于 把 个 人 需 要 与 社 会 的 需 求 协 调 起 来 。

二、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困扰 (一)常见困扰 1. 焦 虑 焦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安情绪, 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

焦虑会明显地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认知、行为和身体状况,被焦虑所困扰的大学生常 表现出烦躁不安、思维受阻、行为不灵活、动作不敏捷、身体不舒服、失眠、食欲不振等。

严重的焦虑能使人失去一切情趣和希望,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在心理上摧垮一个人。

2. 抑 郁 抑 郁 是 大 学 生 中 常 见 的 情 绪 困 扰 ,是 一 种 感 到 无 力 应 付 外 界 压 力 而 产 生 的 消 极 情 绪 ,常 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 情绪抑郁的大学生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兴趣丧失, 缺乏活力,反应迟钝,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不愿参加社交,故意回避熟人,对生活缺乏信 心,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长期的抑郁会使人的心身受到严重损 害,使人无法有效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3. 冷 漠 冷漠是一种对人对事冷淡、漠不关心的消极情绪体验。

冷漠是一种个体对挫折环境的自我逃避式的退缩性心理反应,它带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或自我 防御的性质。

4. 易 怒 发怒是当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愿望相悖时产生的强烈情绪反应。大学生正处在热情高涨、激 情澎湃的青年时期,有时候激情似乎难以控制。容易发怒,便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消极激 情。有的大学生因一句刺耳的话,一件不顺心的事,就激动得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或拔 拳相向,铸成大错。盛怒过后,却莫不后悔不迭。

5. 嫉 妒 嫉妒是大学生中有一定普遍性的不良情绪。容易引起大学生嫉妒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 类:外表、成绩、能力、物质条件、恋人、运气等等。而那些自尊心过强、虚荣心过盛、自 信心不足、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有偏差、自控能力弱的大学生更易产生嫉妒,而且程度也较 一般人更重。嫉妒心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造成同学间的隔阂甚至对立,同时使自己处 于烦躁、痛苦的情绪中。

6. 压 抑 情绪的压抑也是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问题。相当多的大学生常常感到自己的情感不能得 到尽情倾诉。近年来大学中流行的“郁闷”情绪即是压抑的表现。

(二)大学生情绪困扰的原因 导 致 大 学 生 不 良 情 绪 产 生 的 原 因 错 综 复 杂 ,其 中 既 有 外 部 社 会 、学 校 、家 庭 诸 方 面 因 素 的影响,亦有内部生物遗传及生理心理特点的影响。

1. 个 体 原 因 个 体 原 因 包 括 个 体 的 生 理 因 素 和 心 理 因 素 。生 理 因 素 中 ,除 了 神 经 类 型 等 因 素 外 ,人 体 内部的生物节奏也会影响情绪。

( 1) 生 理 方 面 。

有 研 究 认 为 , 人 的 体 力 、 情 绪 和 智 力 呈 现 一 种 周 期 性 的 盛 衰 节 律 , 它 们 的 周 期 分 别 为 23 天 、 28 天 和 33 天 。

当 三 者 均 处 在 高 峰 期 时 , 人 就 处 于 心 身 最 佳 状 态 , 精 力充沛、生机勃勃、愉快豁达、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而当三者均处于低谷期时,人的各种 机能效率都降低,情绪不佳,而体力和智力的不佳亦会加强已有的低情绪状态;当三者处于 临界状态时,则是一个极不稳定的过渡期,机体协调性差,易出差错,情绪易波动。同时, 躯体疾病会引起不良情绪,而心理疾病常伴有不良情绪。

( 2) 心 理 方 面 。

影 响 情 绪 的 心 理 因 素 很 复 杂 , 知 识 经 验 、 认 知 方 式 、 情 感 成 熟 水 平 、 意志品质和个性特点等都可能导致情绪不良。

①情绪特征:不稳定、好冲动、易暴易怒或者消沉、冷漠、抑郁寡欢。

② 意 志 特 征 :固 执 、刻 板 、任 性 、胆 怯 、优 柔 寡 断 、缺 乏 自 制 力 、遇 到 困 难 过 分 紧 张 不 安、经受不住挫折、不易摆脱内心矛盾。

③自我意识特征:过分自尊或缺乏自信、自贱自卑。

④社交特征:孤僻、退缩、自我封闭、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好嫉妒等等。

有以上心理特征的人较易陷入情绪困扰。

2. 环 境 因 素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

家 庭 内 的 影 响 有 家 庭 结 构 、家 庭 气 氛 、父 母 关 系 、父 母 情 绪 特 征 以 及 教 养 方 式 等 。

学 校 环境包括教育方法、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教师身心健康状况等因素。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 化背景、社会风气、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等。大学生的情绪常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大学生情绪的调适 (一)情绪调适的可能性 情 绪 不 易 调 适 ,但 并 不 是 不 可 调 适 。我 们 可 以 从 以 下 影 响 情 绪 变 化 的 因 素 中 来 把 握 情 绪 调适的可能性。

第一,从影响情绪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看。情绪是由客观刺激引起的主观体验,可见 客观的事物与主观的信念同时影响着人们情绪的变化,因此,要改变一种情绪,便可以从两 个方而人手,要么改变客观事物的性质,要么改变内心主观认知的倾向。

客观事物的性质,有的是能被人们改变的。如将失败转变为成功,情绪就会由悲转喜; 把危险解除,恐惧就会消失;将重要的任务圆满完成,紧张就会变为轻松;找到知心朋友, 孤独就被温暖所代替。而有的客观事物是不能被人们改变的,如“天有不测风云”,晴朗或 下雨的天气等等。

主观认知和理念则是可以改变的。

把失望当作为成功所交的学费, 丧就会转为振奋; 如 沮 把沉重的任务、艰难的工作看作是锻炼自己的机会,压抑就会变为兴奋;不用想象中的灾难 和不幸吓唬自己,恐惧就会大大减轻;领悟了世间有些路必须一个人去走,就可能学会在一 定程度上享受孤独。

第二,从影响情绪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来看。每个人的确存在被先天因素所决定的比较稳 定 的 情 绪 反 应 倾 向 ,同 时 也 有 在 后 天 环 境 中 通 过 学 习 获 得 的 、可 以 加 以 改 造 的 情 绪 反 应 倾 向 。 影响情绪的先天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的气质类型,它决定着人们的情绪反应倾向,这 是不易改变的。但人们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情绪倾向,接纳自己的现状,并设法扬长避短。

另一种是与情绪有关的一些生理需要和感官刺激, 影响情绪的后天因素则完全可以被人加以利用或改变。后天的因素是人们受到的教育、 社会家庭的影响、个人的生活经历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人们情绪倾向的明显改变。

第三,从情绪发生时的身体内部变化和外在表现来看。内在的生理变化有一部分在一定程度 上可以通过人为的手段加以改变,有的则无法改变。而外在的表情动作大部分是可以被人们 所改变的。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手段研究证实,与情绪有关的生理变化主要有:循环系统的变化,包括心 率、血压、血糖和血液含量的变化,如愉快时心跳平静,紧张时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呼 吸系统的变化,包括呼吸频率、深浅、节奏的变化,如“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等;腺体的变 化,包括身体内、外分泌活动的变化,如“吓出了一身冷汗”等;肌肉的变化,包括骨骼肌 和内脏肌肉的活动,恐惧时瘫软,紧张时颤抖等;脑电波和皮肤电阻的变化,如平静清醒状 态 下 , 脑 电 波 呈 现 出 α 波 (8-14 次 / 秒 ), 紧 张 焦 虑 时 使 出 现 频 率 较 高 的 β 波 (14-30 次 / 秒 )等 。这 些 身 体 的 内 在 变 化 有 的 是 无 法 改 变 的 ,有 的 则 可 以 通 过 气 功 、深 呼 吸 、放 松 训 练 等加以改变。情绪发生时外在的表情动作包括面部表情,如哭、笑、皱眉、目蹬口呆等;身 体 姿 态 、手 的 动 作 ,如 昂 头 挺 胸 、垂 头 丧 气 、手 舞 足 蹈 、捶 胸 顿 足 、紧 握 拳 头 、手 足 无 措 等 ; 语言、语速、语调的变化,如满意时啧啧称赞,嫉妒时怪腔怪调等,这些大部分是可以被人 们所改变的。如平时多笑,“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可以帮助人们保持愉快的情绪, 抵御不良情绪的滋生。

(二)良好情绪的保持 1、 养 成 快 乐 的 习 惯 。

快 乐 是 一 种 心 理 习 惯 ,一 种 心 理 态 度 ,如 果 不 在 现 在 加 以 了 解 和 实 践 ,将 来 也 永 远 体 会 不 到 。快 乐 不 是 在 解 决 某 种 外 在 问 题 后 产 生 的 ,因 为 一 个 问 题 解 决 了 ,另 一 个 问 题 又 会 出 现 , 生活本身就是由一系列的问题组成的;快乐也不只是在到达某种目的、获得某种满足后才会 到来的,因为快乐更存在于生活实践的本身 2、 学 会 宽 容 悦 纳 。

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交往成功的重要保证和情绪健康的前提条件。宽容既表现为对他 人的宽厚容忍、不斤斤计较,也表现为对自己的悦纳包涵,不过分苛求。一个不肯宽容别人 的人,既容易被别人怨恨,在人际关系中不受欢迎,也往往会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一个 不肯宽容自己的人,则常常会处于自责、悔恨之中。

3、 适 当 的 自 我 定 位 。

从 中 学 到 大 学 是 一 个 巨 大 的 转 折 ,环 境 的 变 化 和 竞 争 的 加 剧 ,会 使 不 少 同 学 感 到 心 理 不 适,失落感明显,因此,在大学生活中给自己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十分重要。

大 学 生 血 气 方 刚 、积 极 进 取 、竞 争 意 识 强 ,这 是 积 极 的 一 面 。然 而 ,由 于 自 身 的 不 成 熟 以及某些错误的认知方式,容易造成一些同学争强好胜、相互攀比、盲目竞争的现象,这很 不利于心理健康。大学校园,人才济济,每个人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假如盲目地事事、处处 都要与他人竞争、攀比,就有可能因为自己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而产生自我挫败感,有的 甚至会自我否定,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同时,事事与人竞争、攀比还会给自己造成过度紧 张,心理上承受过大的压力,从而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 善 于 与 人 交 往 。

人 是 社 会 的 人 ,交 往 是 人 生 发 展 的 内 在 需 要 。当 一 个 人 的 交 往 需 要 没 有 得 到 满 足 时 ,就 会情绪低落,甚至会产生孤独、空虚、抑郁、自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严重的会在行动上表 现出自我封闭、逃避现实、自暴自弃,或与外界冲突、对抗,甚至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善于交往的人,常常更容易成为健康、快乐和成功的人。

5、 学 会 自 我 解 脱 。

遇 事 要 想 得 开 ,要 心 胸 开 阔 。须 承 认 ,生 活 中 不 会 只 有 快 乐 ,还 会 有 痛 苦 ;不 单 有 成 功 , 也会有失败;不尽是圆满,也会有缺陷。只有这样,才会在顺境时,格外觉得幸运;在逆境 时,也承认这是理所当然。从而使自己拥有一种良好的心境,而这样良好的心境往往能创造 出更多的收获。

(三)掌握情绪调适的方法 常见的情绪调适方法有放松训练、冥想训练、音乐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宣泄法等。

1、 放 松 训 练 在充满压力和挑战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生活像上紧发条的闹钟二样。头脑从未平静过:每 个人都会有紧张、焦虑、害怕、愤怒等情绪,扰乱正常的理性思维。做出不适当的反 以舒服的姿势坐下来。闭上眼睛,尽量放松。仔细听你所能听到的所有声音,在心里把这些 声音列出一个单子。你会感到惊讶,原来,你周围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声音。确保所有的声音 都列入了你的清单。握紧右手,其他部位仍旧放松。把右手握得越来越紧,注意体会右手的 紧张。握紧右手,体验右手和前臂的紧张,。把右手手指松开,注意体验放松的感觉。全身 放松。深深地吸气,深深地呼气。

左拳重复上述过程。左拳握紧,身体其他部位放松。把左拳握得越来越紧,体验左拳的紧张 和不适,??放松。体会手和臂放松时紧张逐渐消失的感觉。随着紧张的消除,觉得手臂变 得越来越沉重、越来越舒服。放松全身。深深地吸气,深深地呼气。

握紧双拳,曲肘,绷紧二头肌??继续,让双臂绷紧,越来越紧张??双拳紧张,前臂也紧 张,体会这种感觉??现在,放松。手、胳膊沉重、放松。体会紧张的消失,注意体会。让 这种放松、沉重的感觉弥漫全身,越来越放松。深深地吸气,深深地呼气。 皱紧前额,皱紧,??现在放松。放松前额,头皮越来越平和。紧紧地皱眉,让额头也皱起 来,体会紧张的感觉??放松。消除紧张,让前额更加松弛。随着紧张的消逝,前额越来越 放松,越来越平和。收紧下颚,咬紧牙关,让下颚和喉部紧张??让下颚松弛、放松,体会 紧张从面部消逝;前额很松弛,头皮很放松,下颚和喉部也放松。让放松的感觉扩展开来。

拉紧腹肌,使腹肌紧张。保持紧张,注意体会??放松。让腹部完全松弛,紧张逐渐离开躯 体,松弛的感觉扩展到胸部??肩部??前臂。全身非常放松,紧张逐渐消失,继续放松体 会更深的放松。

绷紧臂部和大腿。用力压紧脚跟,绷紧大腿。注意体会大腿和臂部的紧张和不适。放松,继 续放松,温暖、沉重、舒适的感觉进入身体,这种放松的状态逐渐扩散,逐渐加重。注意体 会放松的感觉,体验紧张和放松之间的区别。

自然、平静地呼吸,继续放松身体的各部分,手臂??肩部??胸部??腹部??大腿?? 小腿。让全身的肌肉都放松。继续放松,放松,越来越放松。深深吸气??慢慢地把气呼出 来??放松。眼睛仍然闭着,身体的所有肌肉变得放松和沉重。在这种深度放松的状态中, 觉得一点儿都不想动,不想移动任何一块肌肉。现在,设想自己要举起右臂,当你这么想的 时 候 ,看 是 否 感 觉 到 肩 部 和 手 臂 隐 隐 地 有 些 紧 张 。现 在 ,你 决 定 不 抬 手 臂 了 ,你 要 继 续 放 松 , 体验全身松弛的感觉??肩臂的紧张逐渐消失??你可以让自己完全放松,这是很容易的, 你觉得很舒服,浑身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放松。安静地躺在那儿,自然地呼吸,惬意、温 暖、舒适的感觉从全身散发出来,。保持这种状态,继续放松?? 你 想 起 来 的 时 候 , 你 可 以 起 来 。

从 4 倒 数 到 1, 你 会 感 以 清 醒 、 镇 静 、 精 神 振 奋 。

2、 冥 想 训 练 冥 想 是 缓 解 压 力 的 一 种 有 效 方 法 ,冥 想 具 有 训 练 注 意 力 、控 制 思 维 过 程 、提 高 处 理 情 绪 的能力和放松身体的作用。只要坚持练习、运用得当,冥想是应对压力、忧郁、烦恼以及其 他不良心理和情绪问题的最有帮助的方法之一。

冥想训练:大理石和颜料 开 始 使 大 脑 思 维 缓 慢 下 来 ,想 象 自 己 的 大 脑 是 一 个 大 的 透 明 的 玻 璃 罐 ,你 可 以 看 到 头 脑 中发生的任何事情。现在想象你所有的每一思想都是一个彩色的大理石.它们在玻璃罐子里 滚动.里面有许多种颜色。令你眼花缭乱。

, 慢慢地使这些大理石完全停止下来,它们一个个缓慢停下来.最后全部停在罐子的底部。罐 子中盛满了各种颜色的大理石:红的、橙色的、黄的、绿的、蓝的、紫色的、白的、黑的, 还 有 其 他 所 有 的 颜 色 。然 后 一 个 一 个 从 罐 子 里 把 大 理 石 拿 出 来 ,把 它 放 在 罐 子 旁 边 的 篮 子 里 。

从最上面的开始,拿出来一个,又拿出一个,罐子里的石头越来越少,最后一个也被拿出来 了,罐子空了,看看旁边的篮子。

篮子里的大理石慢慢开始融合在一起??,它们形成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彩虹,上面有各种各 样的彩条,你把这些颜色混合在一起,然后想像罐子旁边有一条小溪,你把这些颜料倒在这 条小溪里,包围着彩虹的颜料消失了。

再看看这个罐子:罐子是空的,非常安宁,非常平静?? 3、 音 乐 疗 法 研 究 表 明 ,音 乐 对 人 的 情 绪 有 着 极 大 的 调 节 作 用 ,不 同 的 曲 调 和 不 同 的 节 奏 都 能 使 人 产 生 不 同 的 情 绪 体 验 。古 希 腊 人 认 为 ,不 同 的 曲 调 代 表 不 同 的 情 绪 :A 调 高 扬 ,B 调 哀 怨 ,C 调 和蔼,D 调热情奔放,E 调安静优雅,F 调淫荡, G 调浮躁。有人对近代音乐的乐调进行了 研究,发现乐调与情绪有如下关系:A 调中的 A 阳调——自信、希望、和悦,最能表现真挚 的 情 感 ,充 满 对 生 活 的 憧 憬 ;A 阴 调 — — 女 子 的 柔 情 似 水 ,恰 似 北 欧 民 族 的 伤 感 和 虔 敬 之 心 ; A 降 低 阳 调 — — 好 似 梦 境 中 体 验 到 的 情 感 。B 阳 调 — — 嘹 亮 ,表 现 出 勇 敢 、豪 爽 和 骄 傲 的 性 格 ; B 阴调——悲哀,表现出静静的期待。C 阴调——纯洁、果断、坚毅、沉稳,有宗教的情调。

D 调——热情。E 调——安定。F 阳调——和悦,略带忏悔、哀悼之情;F 阴调——悲伤、忧 愁 ,曲 调 哀 宛 ;F 提 高 阳 调 — — 嘹 亮 、柔 和 、感 情 丰 富 ;F 提 高 阴 调 — — 热 情 、神 秘 ,曲 调 幽 深 、阴 沉 。G 阴 调 — — 有 时 忧 愁 ,有 时 喜 悦 ;G 阳 调 — — 真 挚 的 信 仰 ,平 静 的 爱 情 ,有 田 园 风 趣,给人以自然、温馨的感觉。

不 同 的 个 体 因 不 同 的 个 性 特 点 、心 情 、时 间 和 场 合 而 对 乐 曲 有 所 选 择 。如 :节 奏 感 强 的 乐曲适合忧郁、好静、少动的人;旋律优美的乐曲适合兴奋、多动、焦虑不安的人。因此, 在国外,音乐调节已应用到了外科手术及精神病、抑郁症、焦虑症等病症的治疗中。如忧郁 烦恼时可以听《蓝色多瑙河》、 《 卡门 》、《 渔 舟唱 晚 》等 意 境广 阔、充 满活力 、轻 松愉 快的音乐;失眠时可以听莫扎特的优雅宁静的《摇篮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等乐 曲;情绪浮躁时可以听《小夜曲》等适合的音乐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况。

4、 宣 泄 法 情 绪 得 不 到 适 当 的 宜 泄 ,就 会 日 积 月 累 ,造 成 身 心 紧 张 状 态 直 到 致 病 。可 以 采 用 自 我 宣 泄和他助宣泄的方法来疏导过量的激情和调节情绪。

自我宣泄的方法有眼泪缓解法、运动缓解法、转移注意法和“合理化”等方法。

在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可使情绪平静。美国专家威费雷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从这个角度讲,遇到该哭的事情忍住不哭就意味着慢性 中 毒 。很 多 人 欣 赏“ 男 儿 有 泪 不 轻 弹 ”,把 眼 泪 当 作 软 弱 的 表 现 ,从 心 理 健 康 角‘ 度 来 考 虑 , 就会发现这种观念是不可取的。很多人都体会到该哭的时候能哭出来,哭过以后心情就好多 了。

在 盛 怒 愤 慨 时 猛 干 一 阵 活 或 进 行 剧 烈 的 体 育 运 动 ,有 助 于 释 放 激 动 情 绪 带 来 的 能 量 。许 多大学生有过在运动场上拼命奔跑以缓解心中郁闷情绪的经验。 情 绪 不 佳 时 ,转 移 自 己 的 注 意 力 ,是 一 种 控 制 情 绪 的 好 办 法 。如 转 换 一 下 电 视 频 道 ,做 些 自 己 感 兴 趣 的 事 — — 外 出 散 步 ,看 看 电 影 ,读 读 书 ,打 打 牌 ,找 朋 友 玩 ,换 换 环 境 ,等 等 。

“合理化”是一种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困扰的方 式 。

它 的 表 现 形 式 可 概 括 为 “ 找 借 口 ” 、“ 酸 葡 萄 效 应 ” 、“ 甜 柠 檬 效 应 ” 等 。

情 绪 不 佳 时 , 适度地采取“合理化”的方法自我宜泄得以安慰,也是一种情绪自我调控的方法。

他 助 宣 泄 的 方 式 则 有 倾 诉 和 模 拟 宜 泄 等 。倾 诉 既 可 向 师 长 、同 事 、同 学 、亲 人 诉 说 心 中 的 烦 恼 和 忧 虑 ,也 可 用 写 日 记 、写 信 ( 含 E — m a i l 的 方 式 倾 诉 不 快 ,以 宣 泄 自 己 的 烦 恼 和 不 快 , 调节自己的情绪。模拟宣泄是目前新兴的一种调节情绪的方法。一些日本公司的充气工头像 就是用来让员工发泄对上司的不满的。员工通过打骂模拟敌人而发泄烦恼,宁心息怒。

宣 泄 的 方 式 有 多 种 多 样 ,若 方 式 选 择 不 当 ,不 但 不 能 促 进 心 理 健 康 ,反 而 会 带 来 新 的 情 绪困扰。因此,要注意正确选择宣泄方式,应以不妨碍他人和社会利益为原则,同时,宣泄 时也要注意不损害自己。

5、 合 理 情 绪 疗 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艾利斯在美国创立的。

艾 利 斯 提 出 了 ABC 理 论 , 用 来 解 释 人 的 情 绪 困 扰 和 不 适 应 行 为 的 产 生 。

其 中 A ( A c t i v a t i a t i n g e v e n t s ) 指 诱 发 性 事 件 ;B ( B e l i e f s ) 指 个 人 在 遇 到 诱 发 性 事 件 后 产 生 的 相 应 的 信 念 ,也 就 是 他 对 这 个 事 件 的 看 法 、解 释 与 评 价 ;C(Co nse qu ence s) 指 在 特 定 情 境 下 ,个 人 的 情 绪 体 验 及 行 为 结 果 。

艾 利 斯 指 出 , 情 绪 (C)不 是 由 某 一 个 诱 发 事 件 本 身 (A)所 引 起 的 , 而 是 由 经 历 了 这 一 事 件 的 个 人 对 这 一 事 件 的 解 释 和 评 价 (B)所 引 起 的 。

此 A 只 是 C 产 生 的 间 接 因 原因,B 才是 C 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B 决定了 C 的性质。

在 此 基 础 上 ,艾 利 斯 提 出 了 通 过 改 变 信 念 从 而 改 变 情 绪 与 行 为 的 方 法 ,即 合 理 情 绪 疗 法 , 也 被 称 之 为 ABCDE 模 式 。

其 基 本 程 序 是 这 样 的 : ① 找 出 使 自 己 产 生 异 常 紧 张 情 绪 的 诱 发 事 件 (A)。

② 分 析 自 己 在 遇 到 诱 发 事 件 时 对 它 的 解 释 、 评 价 和 看 法 , 即 由 它 引 起 的 信 念 (B)。

从 理 性 的 角 度 去 审 视 这 些 信 念 ,并 且 探 讨 这 些 信 念 与 所 产 生 的 紧 张 情 绪 ( C ) 之 间 的 关 系 。从 而 认 识 到异常的紧张情绪之所以发生,是由于自己存在不合理的信念,自己应当为自己失之偏颇的 思 维 方 式 负 责 。③ 扩 展 自 己 的 思 维 角 度 ,与 自 己 的 不 合 理 信 念 进 行 辩 论 ( D i s p u t e ) ,动 摇 井 最 终放弃不合理信念,学会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还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 或实际验证的方法来辅助自己转变思维方式。④随着不合理信念的消除,异常的紧张情绪开 始减少,并产生出更为合理、积极的行为方式。行为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又促进着合理信念 的巩固与情绪的轻松愉快。⑤最后,个人通过情绪与行为的成功转变,从根本上树立起合理 的思维方式,从此不再受异常的紧张情绪的困扰,即达到了治疗的效果。

食物调节情绪 多年来的研究显示,某些特定的食品能影响大脑中某些化学物质的产生,从而改善人们 的心情。

全麦面包——食物中的包氨酸能提高大脑中 5 羟色胺的水平,使人产生愉悦的感觉。

咖啡——早上喝一杯咖啡确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咖啡因能使血压暂性略有升高,并阻断 使我们感到瞌睡的化学物质传递。但每天喝 3 杯以上可能反而会使人烦躁、易怒。

水——每天应喝足够的水,防止因缺水而感到萎靡不振。不能用咖啡或其他含咖啡的饮 料代替。

香蕉——紧张与镁缺乏密切相关,所以,生活忙碌的人在食谱中应补充富含镁的食品, 例如香蕉。

橙 和 葡 萄 — — 每 天 150 毫 克 剂 量 的 维 生 素 C( 约 两 只 橙 ) 就 可 以 使 紧 张 、 易 怒 、 抑 郁 的 不良情绪得到改善。

辣椒——辣椒中含的辣椒素能刺激口腔神经末梢,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这种物质能引 起短暂的愉快感。

情绪稳定性自测 1、 看 到 自 己 最 近 一 次 拍 摄 的 照 片 , 你 有 何 想 法 ? a、 觉 得 不 称 心 b. 觉 得 很 好 c、 觉 得 可 以 2、 你 是 否 想 到 若 干 年 后 会 有 什 么 使 自 己 极 为 不 安 的 事 ? a、 经 常 想 到 b、 从 来 没 想 过 c、 偶 尔 想 到 3、 你 是 否 被 朋 友 、 同 事 、 同 学 起 过 绰 号 , 挖 苦 过 ? a、 这 是 常 有 的 事 b、 从 来 没 有 c、 偶 尔 有 过 4、 你 上 床 以 后 , 是 否 经 常 再 起 来 一 次 , 看 看 门 窗 是 否 关 好 、 炉 子 是 否 封 好 等 。

a、 经 常 如 此 b.从 不 如 此 c、 偶 尔 如 此 5、 你 对 与 你 关 系 最 密 切 的 人 是 否 满 意 ? a、 不 满 意 b、 非 常 满 意 c、 基 本 满 意 6、 你 在 半 夜 的 时 候 , 是 否 经 常 觉 得 有 什 么 值 得 害 怕 的 事 ? a、 经 常 b、 从 来 没 有 c、 极 少 有 这 种 情 况 7、 你 是 否 经 常 因 梦 见 什 么 可 怕 的 事 而 惊 醒 ? a、 经 常 b、 没 有 c、 极 少 8、 你 是 否 曾 经 有 多 次 做 同 一 个 梦 的 情 况 ? a、 有 b. 没 有 c、 记 不 清 9、 有 没 有 一 种 食 物 使 你 吃 后 呕 吐 ? a、 有 b、 没 有 c、 记 不 清 10、 除 去 看 见 的 世 界 外 , 你 心 里 有 没 有 另 外 一 种 世 界 ? a、 有 b、 没 有 c、 记 不 清 11、 你 心 里 是 否 常 觉 得 你 不 是 没 有 另 外 一 种 世 界 ? a、 有 b、 没 有 c、 记 不 清 12、 你 是 否 曾 经 觉 得 有 一 个 人 爱 你 或 尊 敬 你 ? a、 有 b、 没 有 c、 记 不 清 13、 你 是 否 常 常 觉 得 你 的 家 庭 对 你 不 好 , 但 是 你 又 确 知 他 们 的 确 对 你 好 ? a.是 b.否 c.偶 尔 14、 你 是 否 觉 得 没 有 人 十 分 了 解 你 ? a.是 b.否 c.说 不 清 楚 15、 你 在 早 晨 起 来 的 时 候 最 经 常 的 感 觉 是 什 么 ? a.秋 雨 霏 霏 或 枯 叶 遍 地 b.秋 高 气 爽 或 艳 阳 天 c.不 清 楚 16、 你 在 高 处 的 时 候 , 是 否 觉 得 站 不 稳 ? a.是 b.否 c.有 时 是 这 样 17、 你 平 时 是 否 觉 得 自 己 很 强 健 ? a.否 b.是 c.不 清 楚 18、 你 是 否 一 回 家 就 立 刻 把 房 门 关 上 ? a.是 b.否 c.不 清 楚 19、 你 坐 在 小 房 间 里 把 门 关 上 后 , 是 否 觉 得 心 里 不 安 ? a.是 b.否 c.偶 尔 是 20、 当 一 件 事 需 要 你 作 决 定 时 , 你 是 否 觉 得 很 难 ? a.是 b.否 c.偶 尔 21、 你 是 否 常 常 用 抛 硬 币 、 玩 纸 牌 、 抽 签 之 类 的 游 戏 来 测 凶 吉 ? a.是 b.否 c.偶 尔 22、 你 是 否 常 常 因 为 碰 到 东 西 而 跌 倒 ? a.是 b.否 c.偶 尔 23、 你 是 否 需 用 一 个 多 小 时 才 能 入 睡 , 或 醒 得 比 你 希 望 的 早 一 个 小 时 ? a.经 常 这 样 b.从 不 这 样 c.偶 尔 这 样 24、 你 是 否 看 到 、 听 到 或 感 觉 到 别 人 觉 察 不 到 的 东 西 ? a.经 常 这 样 b.从 不 这 样 c.偶 尔 这 样 25、 你 是 否 觉 得 自 己 有 超 越 常 人 的 能 力 ? a.是 b.是 c.不 清 楚 26、 你 是 否 曾 经 觉 得 因 有 人 跟 你 走 而 心 里 不 安 ? a.是 b.是 c.不 清 楚 27、 你 是 否 觉 得 有 人 在 注 意 你 的 言 行 ? a.是 b.是 c.不 清 楚 28、 当 你 一 个 人 走 夜 路 时 , 是 否 觉 得 前 面 潜 藏 着 危 险 ? a.是 b.否 c.偶 尔 29、 你 对 别 人 自 杀 有 什 么 想 法 ? a.可 以 理 解 b.不 可 思 议 c.不 清 楚 以上各题的答案,选 a 得 2 分,选 b 得 0 分,选 c 得 1 分。请将你的得分统计一下,算出总 分。得分越少,说明你的情绪越佳,反之越差。

总 分 0— 20 分 , 表 明 你 的 情 绪 稳 定 , 自 信 心 强 , 具 有 较 强 的 美 感 、 道 德 感 和 理 智 感 。

你 有 一 定的社会活动能力,能理解周围人们的心情,顾全大局。你一定是个性情爽朗,受人欢迎的 人。

总 分 2 1 — 4 0 分 ,说 明 你 情 绪 基 本 稳 定 ,但 较 为 深 沉 ,对 事 物 的 考 虑 过 于 冷 静 ,处 事 淡 漠 消 极 , 不善于发挥自己的个性。你的自信心受到压抑,办事热情忽高忽低。瞻前顾后,踌躇不前。

总 分 在 4 1 分 以 上 ,说 明 你 的 情 绪 极 不 稳 定 ,日 常 烦 恼 太 多 ,使 自 己 的 心 情 处 于 紧 张 和 矛 盾 之 中 。

如 果 你 得 分 在 50 分 以 上 , 则 是 一 种 危 险 信 号 , 你 务 必 请 心 理 医 生 进 一 步 诊 断 。

第五讲 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第一节 挫折概述 一、挫折的涵义 什 么 叫 挫 折 ?《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 ( 修 订 本 ) 解 释 为 : 失 败 、 失 利 。《 辞 海 》 的 解 释 为 : 失 利 、 挫败。在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中,挫折指一种情绪状态,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 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遭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障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反 应、情绪体验。如一位学习成绩优秀、才华出众的大学生,刻苦学习,积极努力,准备报考 理想中的大学去读研究生,但在昨考前,一场大病却将他送进医院,使他无法进行盼望已久 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这种打击使痛苦、失望,久久不能平复。

挫折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 一是挫折情境,即指对人们的有动机、目的的活动造成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的情境状态或 条件,构成刺激情境的可能是人或物,也可能是各种自然、社会环境; 二是挫折认知,即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三是挫折反应,即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交 织而成的心理感受,即挫折感。其中,挫折认知是核心因素,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 取决于挫折认知。

一般来说,挫折情境越严重,挫折反应就越强烈;反之,挫折反应就轻微。但是,只有 当挫折情境被主体所感知时,才会在个体心理上产生挫折反应。如果出现了挫折情境,而个 体没有意识到,或者虽然意识到了但并不认为很严重,那么,也不会产生挫折反应,或者只 产生轻微的挫折反应。因此,挫折反应的性质、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

挫折反应和感受是形成挫折的重要方面,个体受挫与否,是由当事人对自己的动机、目 标与结果之间关系的认识、评价和感受来判断的。对某人构成挫折的情境和事件,对另一人 不一定构成挫折,这就是个体感受的差异。正如巴尔扎克所说:“世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 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 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二、引起大学生心理挫折的原因 引起大学生心理挫折的原因很多,从总体上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生活环境艰苦、所学专业不理想、教学设备条件差、同学关系紧张、考试成绩不佳、家庭和 个 人 的 异 常 事 故 、学 校 管 理 水 平 和 教 育 方 式 的 欠 妥 以 及 社 会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法 律 、道 德 、 风俗习惯的限制等,是引起大学生心理挫折的客观原因。个人生理和心理条件的限制、基础 知识的薄弱、体力能力和智力上的不足,思想方法的片面和思维方式的局限性以及个人的动 机冲突等,是引起大学生心理挫折的主观原因。

1、 客 观 原 因 ( 1) 自 然 环 境 因 素 自 然 因 素 是 指 非 人 力 所 能 及 的 一 切 客 观 因 素 。例 如 自 然 灾 害 、台 风 、地 震 、酷 热 、洪 水 、 疾 病 、事 故 等 。对 于 大 学 生 来 说 ,大 学 生 疾 病 、家 庭 遭 自 然 灾 害 导 致 贫 困 等 都 可 以 导 致 挫 折 。

如正当踌躇满志的大学生收到一个极有影响的工作单位的面试通知, 想着美好的前程之时, 设 一场突然其来的大病却使他不能参加面试,从而丧失了应聘的良机而产生的失落感。

( 2) 社 会 环 境 因 素 我国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时期,既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 念、评价体系、行为模式等方面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种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客观上对当 代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市场经济呼唤人的主体意识,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鼓励积极竞争和个人的发 展,要求人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原先的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观念正受到挑战。面对这 种变化,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合作与竞争等等关系往往令成 长中的大学生,一方面,原有的价值观还在对其发生着影响;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张扬自 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这种冲突会增加大学生的挫折感。

其 次 ,当 代 大 学 生 身 处 东 西 方 价 值 观 并 存 互 相 冲 突 的 复 杂 环 境 中 ,各 种 外 来 思 潮 的 涌 入 , 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文化心理学家霍兰威尔提出,在某些情况下,外来文化移入压 力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有害的影响。这是因为,当一种文化移入另一种文化时,由 于文化刺激的泛滥,会造成价值体系的重新认知和整合,使人们难以依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经 验,合理而又准确地选择和认同一种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从而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 地,也容易产生心理失调和挫折感。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锻炼,极有可能遇到挫折。

第三,社会转型期对大学生的评价、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 化,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大学毕业仍面临更为激烈的职业竞争,这也会在一定程 度上增加他们的心理挫折,尤其是长线专业或非名牌大学的学生心理反应更为强烈。与此同 时 ,大 学 生 必 须 和 大 多 数 同 龄 人 一 样 为 生 存 而 拼 搏 。这 些 反 差 ,很 容 易 使 大 学 生 产 生 挫 折 感 。

( 3) 学 校 环 境 的 影 响 学校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挫折有直接影响。学校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第一,高校校园环境设施的陈旧。大学生往往对大学校园与大学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 但现实中的大学校园环境及设施往往与大学生想象中的“天堂”有一定差距,许多高校校园 设施落后,就宿条件、就餐环境等后勤保障根上学生的需求,使大学生的不满情绪增加。尤 其是随着扩大招生以来学生人数的增加,许多高校对学生上课、自习教室的安排明显不足与 不合理,无法满足大学生的主动学习需求,对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第二,高校教学内容与管理方式的滞后。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变化的社会,社 会的发展要求有创新意识、掌握最新科学知识的优秀人才。作为求知欲、成就动机非常强的 大学生,他们往往希望学习最新的知识,能够在社会上大有作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部分 高校的教学内容滞后于现实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新型人才 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使大学生的失望之情、挫折心理油然而生。另外,由于部分高校不能 根据新的社会发展适时调整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特征及时调 整对学生的管理方式,往往会在管理中使用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 使大学生极易产生不满与逆反心理。

第三,校园文化的偏差。校园文化作为亚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直接而深远。近 年来由于学业负担的沉重和就业压力的加大,校园文化出现气氛不浓、品味不高、频度不足 等的现象,许多学生社团组织名存实亡;校园人际关系也变得庸俗化,同学之间相互猜疑、 妒嫉、小团体主义、个人主义现象时有发生,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利益关系也或多或少 地 存 在 ,这 些 现 象 使 不 少 学 生 心 理 难 以 平 衡 ,产 生 心 灵 的 孤 独 感 、寂 寞 感 与 强 烈 的 不 适 应 感 。

第四,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大学生心理带来的冲击。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奖学金和贷学金制度的改革,上学交费制度的实施,淘汰机制的推行,“双向选择、自主择 业”毕业分配政策的完善等,无不冲击着心理脆弱、社会经验不丰富的大学生。

( 4) 家 庭 影 响 家 庭 的 一 些 潜 在 或 显 性 的 条 件 ,如 家 庭 的 自 然 结 构 、家 庭 的 人 际 关 系 、家 庭 的 教 育 方 式 、 家庭的抚养方式以及家长的素质等对大学生的心理挫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关研究表 明 ,大 学 生 的 不 少 心 理 问 题 是 与 家 庭 生 活 的 不 良 背 景 、早 期 不 良 家 庭 生 活 经 历 联 系 在 一 起 的 。

自小娇生惯养和过分受保护、被溺爱的孩子进入大学后,更容易产生心理挫折。家庭贫穷、 双亲不和或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管制或放任不管,他们上大学后,有些人 表现得蛮横无礼或做出一些违背社会规范的反常举动;有些人表现出内向、孤僻的性格,很 少与人交往,不易表露感情,抑郁寡欢,也容易产生心理挫折。

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着潜在影响,贫困大学生除所有大学生面对的 个人发展与就业压力外,还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与经济压力,因为经济而影响其学业发展与 个人发展会导致更多的心理冲突,而产生挫折感。

2、 个 人 因 素 ( 1) 个 体 生 理 因 素 生理因素是指个体与生俱来的身体、容貌、健康状况、生理缺陷等先天素质所带来的限 制。例如,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难于成为优秀运动员;人际交往等社会活动中可能由于其貌 不扬而处于劣势,往往无法在社交场合中潇酒自如、谈笑风生、展示自己的才能,甚至正常 交友也受影响,使自己陷入孤寂境界等等,都可能给大学生带来挫折感。

( 2) 生 活 环 境 的 不 适 应 在 校 大 学 生 处 于 平 均 年 龄 在 1 8 — 2 2 岁 之 间 ,他 们 在 生 理 上 多 已 发 育 成 熟 ,但 其 心 理 发 展 远没有成熟,仍带有一定的幼稚性、依赖性和冲动性。许多学生第一次离开家到一个全新的 环境,一时难以顺利地实现角色转换,如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集体生活不适应、难以承 受理想中的大学环境和现实中的大学环境之间的反差等等,致使有的学生因为生活中遇到的 一 点 困 难 或 不 如 意 的 事 情 ,便 产 生 挫 折 心 理 ,出 现 孤 独 、苦 闷 、烦 恼 、忧 愁 等 不 良 心 理 反 应 。

同 时 ,这 个 时 期 是 人 生 由 少 年 向 成 年 过 渡 的 阶 段 ,他 们 的 独 立 精 神 、自 主 精 神 还 没 完 全 成 熟 , 许多学生无法适应新的生活。如相当多的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不习惯,尤其不能适应大学 生活里“充足的自由时间”,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习惯。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 感到学习持久紧张与竞争压力,很多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大,容易产生茫然、空虚、压抑、紧 张、无所适从感,导致心理挫折的产生。另外,某些学生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得不到别 人的理解、信任,或个人的才能无从发挥,也容易产生挫折感。

( 3) 自 我 认 知 偏 差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当取得一点成功时,自我评价偏高; 而当遇到挫折与失败时, 会产生失败感或焦虑苦恼的情绪而低估自己甚至自我怀疑与否定。

就 如一位大学生刚入学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拿特等奖学金,当三好学生。然而因为不适应 大学生与中学生在学习方法上、评定标准上的差异,以为只要自己苦学就行了,主观盲目地 给自己制定了过高的目标,其结果当然是实现不了,这对这位一年级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 不大不小的挫折。另一方面,还有少数学生自我评价是消极被动的,一遇到困难、阻碍便觉 得“一切都没有意思”,结果就会变得畏缩不前,错过成功在望的目标。

( 4) 人 际 交 往 不 适 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之中,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对友谊、对朋友有着热切的 依恋和期望。由于交往经验与技巧的不足,交往过程中沟通不足、关系失调、人际冲突等现 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心理挫折。如不少大学生都感觉到不知道如何与同学、老师、辅导员 交往。由于人际交往的受挫,不少大学生便产生了“大学同学之间的交往怎么和高中不一 样 ?” 、 “ 在 大 学 里 没 有 知 心 朋 友 , 感 到 孤 独 !” 的 悲 叹 。

此 外 , 在 大 学 生 的 人 际 交 往 中 , 那 些具有封闭性和攻击性性格的学生,很容易与他人在心理上产生距离,虽然他们终日周旋于 人们之间,却感到缺少知心朋友。在集体生活中往往不合群,受到周围人的排斥甚至孤立, 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冷漠、猜忌甚至敌意。

( 5) 动 机 冲 突 动机冲突也是引起大学生挫折的重要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同时产生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动机。如果这些同时并存的动机不能同时获得满足,并且在性质上又出现彼此相 互排斥的情况时,就会产生动机冲突的心理现象。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和社会转型期带来的 大好机遇,在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天地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 选择的冲突,如在政治、经济方面、专业定向方面、社会交往方面、恋爱方面、择业方面的 取舍问题。当若干个动机同时存在、难以取舍时,就会形成动机冲突。

一般而言,大学生的动机冲突主要有四种形式: 一 是 双 趋 冲 突 ( approach-approach conflict) , 又 称 正 正 冲 突 , 指 对 个 体 同 时 存 在 两 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而两者不可得兼、难以取舍的心态。双趋冲突是是大学生中最常 见的心理冲突。当两个目标都符合需要,并且有相同强度的动机,且又“鱼和熊掌不可能兼 得”时,就出现了难以取舍的冲突。例如大学生在先升学还是先就业,往往举棋不定,难以 取舍。

二 是 双 避 冲 突 (avoidance-avoidance conflict ), 又 称 负 负 冲 突 , 指 同 时 有 两 个 可 能 对 个 体 具 有 威 胁 性 、不 利 的 事 发 生 ,两 种 都 想 躲 避 ,但 受 条 件 限 制 ,只 能 避 开 一 种 ,接 受 一 种 , 在作抉择时内心产生矛盾和痛苦。如前有狼后有虎的两难境地。如在大学之中,有的同学既 不想用功读书,又怕考试不及格,于是出现的“二者必居其一”的心理冲突。

三 是 趋 避 冲 突 (appr oa ch -a void ance confl ict) ,又 称 正 负 冲 突 ,指 同 一 目 标 对 于 个 体 同 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这一目标可以满足人的某些需求,但同时又会构成某些威胁,既 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如大学生既想担任学生干部使自己得 到实际锻炼,又怕占时太多,影响学习的这种两难选择。

四 是 双 趋 避 冲 突 (double 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 又 称 双 重 正 负 冲 突 , 指 同 时 有两个目标,存在着两种选择,但两个目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使人左顾右盼,难以抉择 的心态。如择业时有两个单位可供选择,而每个单位又利弊相当,就有可能举棋不定而陷入 这种冲突中。

动机冲突常使大学生感到左右为难,内心极易产生激烈的冲突和焦虑不安的情绪。有些 大学生为此寝食不安、心情烦躁、学习效率下降。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选择的自由度将 会越来越大,而由此带来的动机冲突也必然增加。

( 6) 性 与 恋 爱 问 题 大学生正处于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他们有了强烈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需要,但是由于社 会文化、学校规章制度、家长的约束等因素的制约,他们的性需要不得不延迟到毕业之后, 通过婚姻的形式才能得以合法的满足,由此引起的挫折对大学生健康和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 刻的。大学校园里发生的许多严重问题往往是由爱情挫折问题引发的。大学生由于性机能的 成熟,性意识的觉醒、性心理的发展、大学生活又创造了诸多交往的机会,渴望交友,大学 生恋爱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同。与恋爱相关的问题如单相思、被动卷入恋爱、失恋等都会增 加大学生的心理挫折感,也有的学生因性压抑、性幻想、性自慰而产生心理挫折。

第二节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人的生活和工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人的生命历程难免风风雨雨、坎坷不平。挫折既 会给大学生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大学生奋进、成熟,从中受到磨练和考验, 变得坚强起来。因此,培养大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将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大学 生的成才。

一、挫折承受力的涵义 1、 挫 折 承 受 力 的 定 义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挫折是每个人都可能面对的。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适应挫 折、抵抗和应付挫折的能力,是个体在遇到挫折情境时,经受的打击和压力,摆脱和排除困 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挫折承受力是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一道防 线是个体适应环境的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2、 挫 折 承 受 力 的 个 性 差 异 人们对挫折的承受力有着鲜明的个性差异:不同的人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同,同一个人对 不同挫折情境的挫折承受力也不同。对同一种挫折情境,有的人受挫折的消极影响较小,他 们往往表现勇往直前,越来越坚强、成熟;有的人受挫折的不良影响较大,甚至会因挫折而 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异常。

二、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个体的挫折承受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等,但较多 地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可以说,挫折承受力是后天学习来的。因而,无论是家庭还是学 校,都应该教育大学生学会承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挫折,鼓励他们从挫折失败中获得经验教 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而且要通过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采取恰当的方法来锻炼大学生 的挫折承受力。

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挫折承受力有多种因素: 1、 生 理 因 素 身体健康的人比体弱多病的人更容易承受挫折 2、 心 理 因 素 ( 1)人 格 因 素 ,性 格 开 朗 、个 性 完 善 、意 志 坚 强 的 人 比 消 沉 抑 郁 、内 向 自 闭 的 人 更 能 应 对挫折; ( 2 )自 我 认 知 ,凡 是 建 立 积 极 的 自 我 认 知 的 大 学 生 面 临 挫 折 时 容 易 客 观 正 确 地 看 待 挫 折 并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化解挫折并将挫折转化为动力;而自我认知不足的大学生遭遇挫 折时容易走极端,陷入管状思维中; ( 3)心 理 预 期 ,个 体 对 自 我 的 心 理 预 期 越 高 ,遭 受 挫 折 的 心 理 承 受 力 越 弱 ;一 个 优 秀 的 大学生很难接受自己平凡的现实,因而感受很受挫;反之,一个对大学生活没有很高预期的 学生面临挫折心理相容度会更高些。

3、 个 人 因 素 一是个人目标理解。行为所指向的目标对个体越重要,受到挫折后的反映越强烈,一个 渴望出国深造的学生拒签后的心理承受力会更低;二是目标距离,目标距离越近,则对挫折 的承受力越大,即当个体几乎达到目标时经历失败会不甘心而继续努力尝试,如果一开始就 失败,会早早放弃,心理承受力反而小。

如 心 理 学 家 ( S· Williams E ·Williams,1943) 对 老 鼠 的 实 验 : 在 一 条 长 通 道 的 一 端给鼠喂食物,这食物是鼠所希望得到的目标。然后在通道的不同位置设立路障,构成对到 达目标的挫折。结果发现,如果路障设得越接近目标物,大鼠在放弃尝试前走的次数越多。

另一个以大学生为对象的实验研究,是让他们试走迷宫,在不同地点堵塞通路,也发现越是 走 到 接 近 出 口 处 的 人 , 越 不 愿 放 弃 目 标 , 从 而 做 出 更 多 次 数 的 尝 试 。

( Adel man Roenbaum,1954) 4、 社 会 因 素 ( 1) 生 活 阅 历 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人们逐渐在挫折中成长,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强了,经受生活。

( 2) 社 会 支 持 一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源越多、社会支持体系越完备,获得的心理援助越多,更容量走出 挫折情境。

三、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1、 正 确 分 析 挫 折 : 遭 遇 到 挫 折 以 后 , 应 当 客 观 而 冷 静 的 分 析 评 估 。 ( 1) 对 挫 折 原 因 的 分 析 在生活中,人们对行为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归因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形 成的归因倾向则对人的心理承受力有很大的影响。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归因中,有些人倾 向于情境归因,认为外部复杂且难以预料的力量是主宰行为的原因。如一个学生认为自己成 绩不好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水平或是考卷难度太大方面的原因。有些人倾向于本性归因,即 认为自身的努力、能力是影响事情的发展与行为结果的主要原因。

例如一个学生认为自己成绩不好是由于学习不够努力造成的。一般来说,进行本性归因 的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与学习有更多的自我责任定向与积极态度;但是从对失败的归因方面来 看,由于他们倾向于把原因归于主观因素,就容易自我埋怨、自我责备。如果这种自责、悔 恨过多,就会给他们带来挫折感和心理损伤。

因此,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多方面收集关于事件的信息,了解困难的原因所在;其次要学 会合理的归因,避免归因的片面性,学会实事求是地承担责任,克服过分承担或完全推诿责 任的倾向,避免过多自责带来的挫折感。再次要积极采取措施主动改变挫折情境因素,从而 有效应对挫折。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最近学习效率不高,通过原因分析之后,在解决内 在问题的同时,可以尝试改变学习地点、学习时间,或改变学习科目的顺序、学习结构等, 从而避免学习效率不高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和困扰。

( 2) 对 于 挫 折 后 果 的 分 析 “它究竟将对自己产生多少影响?会造成何种损失?多么大的损失?” 这一层分析颇为重要,因为有些挫折骤然看去,似乎很严重,好像会引起重大的损失, 而事实上却未必如是。如果能客观评估挫折的后果和影响,心理上的负担将大为减轻,降低 消极的挫折反应及其对心理的不良影响。

2、 调 整 认 知 , 改 变 不 合 理 观 念 心 理 学 研 究 表 明 ,引 起 强 烈 挫 折 感 的 与 其 说 是 挫 折 、 冲 突 ,不 如 说 是 受 挫 者 对 所 受 挫 折 的 看法,以及所采取的态度。如有的学生因一次考试不及格就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这种 表现是由于他的错误认知导致的。人生的道路总是崎岖不平的,丰富多彩的,一次的失败并 不能够代表他的全部,人生成才的道路、成功的机会是很多的,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一个 崭新的未来。

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对人有消极的影响,如挫折会影响个体实现目标的积极性,降 低个体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如挫折能增强 个体情绪反应的力量,增强个体的容忍力,提高个体对挫折的认识水平。因此,辩证地看待 挫 折 的 两 面 性 , 就 能 够 变 不 利 因 素 为 有 利 因 素 ,化 消 极 因 素 为 积 极 因 素 ,促 使 挫 折 向 积 极 方 面转化的。

3、 树 立 正 确 的 自 我 意 识 “人贵有自知之明”。良好适应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够充分地,正确地认识自我。能 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的人,不因挫折失败而全盘否定自己。

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就是指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成长要求,恰当地 分析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对自己的不足要有充分的理解,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实 现自我价值。例如,某师范生的表达能力不好,很容易给自己带来压力和挫折困扰,如扬长 避 短 则 是 改 变 职 业 ,如 取 长 补 短 则 是 加 强 口 才 的 锻 炼 。当 然 是 后 者 即 解 决 内 在 问 题 更 为 有 效 。

其次,要根据自己外部条件和内在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水平、抱负水平,避 免一些无谓的“碰壁”、“撞墙”。例如,考试原本可以取得好成绩,可是由于自己身体不 好或试题偏难,而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时就要作好两种心理准备,一是自己超常发挥,如 期取得好成绩,二是无法克服困难,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学会原谅自我。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大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挫折都与自我抱负水平的确立不当有关。因 此,大学生必须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正确设定生活的目标,调整自我抱负水平,并在前 进中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如果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发现自己设定的目标不切实际,前进受 阻,就要及时调整目标,以便继续前进。对那些远大目标,要把它分解成中期、近期和当前 目标。如对考研,就可以由易到难给自己设定目标,当受到挫折后,及时调整目标,改进方 式或方法。这样,就可以在成功中体验到愉快和满足,逐步提高自信心,又能在失败、挫折 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战胜挫折,取得最后的成功。必须指出的是,大学生在确立自我 抱负水平时,应注意把自己的目标与社会的客观环境条件,社会利益等因素综合加以考虑, 这样才能做出有助于自身,更有助于社会的成就来。

4、 采 取 积 极 的 心 理 防 御 机 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人在挫折与冲突的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不自觉 地 解 脱 烦 恼 ,减 轻 内 心 不 安 ,以 恢 复 情 绪 平 衡 与 稳 定 的 一 种 适 应 性 倾 向 。我 们 经 常 所 说 的 “ 酸 萄葡心理与甜柠檬心理”就是典型的心理防御机制。(“酸葡萄”心理是指自己努力去做而 得不到的东西就说是“酸”的,是不好的,这种方法可以缓解我们的一些压力。比如:别人 有 一 样 好 东 西 ,我 没 有 ,我 很 想 要 ,但 实 际 上 我 不 可 能 得 到 。这 时 不 妨 利 用 “ 酸 葡 萄 ” 心 理 , 在 心 中 努 力 找 到 那 样 东 西 不 好 的 地 方 ,说 那 样 东 西 的 “ 坏 话 ” ,克 服 自 己 不 合 理 的 需 求 ;“ 甜 柠檬”心理就是认为自己的柠檬就是甜的,“甜柠檬”是指自己所有而摆脱不掉的东西就是 好的,要学会接纳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优势,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特 点,千万不要轻易说自己这不好,那不如人,不妨试试“甜柠檬”心理学会接纳自己,逐渐 增强自信。) 心理防御机制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在缓冲心理挫折时,表现出自 信、进取的倾向,有助于战胜挫折;而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大多则表现出退缩、冷漠、逃避 的倾向,虽然能暂时缓解内心冲突,但从长远看,会阻碍个体面对现实。 ( 1) 积 极 心 理 防 御 这 种 反 应 方 式 是 正 视 挫 折 ,承 认 挫 折 ,正 确 分 析 挫 折 产 生 的 主 客 观 原 因 ,总 结 经 验 教 训 , 争取积极的行为方式,最后战胜挫折,如表同。

表同指当一个人在没有获得成功与满足而遭遇挫折时,将自己想象为某一成功者,效仿 其优良品质和其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方法,能够使他的思想、信仰、目标和言行更适应环境和 社会的要求,增强自信心,减少挫折感。例如,大学生常以一些历史名人、科学家,或小说 中所欣赏的人物、老师甚至同学作为自己效仿的对象,建立自己心中的榜样,并依照榜样进 行积极的自我激励与自我暗示,用成功代偿挫折。

( 2) 消 极 心 理 防 御 指当大学生遭受挫折后所表现出来的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非理性行为,如固执、退化、 逃避等。

固执:当个体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到同样的挫折,就会慢慢失去信心,失去随机应变 的 能 力 ,而 形 成 刻 板 的 反 应 方 式 ,固 执 盲 目 地 重 复 同 样 无 效 的 行 为 。固 执 行 为 不 同 于 意 志 力 , 在这种行为反应中,个体往往不能客观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反而采用刻板的方式盲目地重 复着某种无效行为,是一种极不明智的对抗形式。如某一大学生多次违反校规校纪、晚归受 到批评,却固执地认为自己没错,屡教不改。在大学生中,固执行为往往容易发生在一些性 格内向、倔强、看问题片面性的大学生身上,以及由情感为纽带形成的消极的大学生非正式 团 体 中 。固 执 是 非 理 智 性 的 消 极 的 行 为 ,它 往 往 使 人 企 图 通 过 重 复 无 效 动 作 以 对 抗 挫 折 压 力 , 对大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

退化:又称回归。是指当个体受到挫折时,往往表现出与自己的年龄、身份很不相称的 幼稚行为,或盲目地轻信他人、跟从他人等。表现这种行为方式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缺乏信 心,看不到自己的力量,像孩子一样依赖他人,多指大人小孩状。如某一女生刚入校,参加 学生会干部竞选失败了,感到很“委屈”,无法进行理智分析和对待,不吃饭,也不上课, 成天蒙头大睡。

逃避:受到挫折后,不敢面对自己所预感的挫折情境,而逃避到比较安全的环境中去的 行为。逃避有三个表现,一是逃到另一种现实中;如学习不好就玩游戏,沉溺其中。二是逃 向幻想世界;三逃向疾病。如某一大学生因为英语口语较差,每次上课从不开口说英语,甚 至拒绝上英语听力课,不参加考试,以此来逃避失败。

总之,积极的行为反应有助于大学生适应挫折、化解困境,利于他们的成长;消极的行 为反应只能起暂时平衡心理的作用,不能解决问题,有时会使当事人在一种自我欺骗中与现 实环境脱节,降低适应能力,形成一些恶习,埋下心理病患的种子,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全面 发展。大学生应该树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增强自己的耐挫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5、 培 养 良 好 的 人 生 习 惯 良好的人生习惯非常重要,虽然不良的个性是导致挫折的重要因素,但个性在短期内是 很改变的,我们只能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通过这些日常的小行为去逐渐 改善个性。

美 国 心 理 卫 生 协 会 提 出 1 1 条 心 理 平 衡 要 诀 :对 自 己 不 过 分 苛 求 ;不 要 强 求 别 人 ;疏 导 自 己的愤怒情绪;偶然也可屈服;暂时逃避;找人倾诉烦恼;为别人做些事;在一个时间内只 做一件事;不要处处与人竞争;对人表示善意;娱乐。

6、 及 时 寻 求 他 人 支 持 遇到挫折时请求帮助,这在有些人看来,似乎是很丢脸面的事。实际上,大胆地请求帮 助 ,也 是 意 志 坚 强 的 表 现 。大 学 生 可 以 找 同 学 、朋 友 、亲 人 等 帮 助 支 持 。正 如 人 们 常 说 , “ 一 个痛苦两人分担,痛苦就减轻了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与他人一起处在挫折压 力中时,可以降低消极情绪体验。) 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融洽人际关系时,首先要掌握交往技能,使自己与别人的交往得 以顺利进行。例如掌握基本礼节礼貌,良好口头表达等。其次要养成良好的交往品质,要自 觉 地 择 友 而 交 ,要 相 互 理 解 相 互 尊 重 ,要 对 朋 友 真 诚 、宽 容 。第 三 要 把 握 各 种 机 会 参 与 交 往 , 并保持沟通畅通,以免误解,产生不愉快。

第六讲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彼此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它 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了个人或团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

(二)人际关系的成分分析 1、 活 动 2、 满 意 感 3、 原 则 4、 技 巧 (三)大学生的主要人际关系 1、 家 庭 关 系 2、 师 生 关 系 3、 同 学 关 系 4、 朋 友 关 系 二、人际吸引的条件 (一)接近且悦纳 (二)相似或互补 (三)外表吸引力 (四)个性特征和能力 三、友谊的形成与障碍 (一)友谊的形成 在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从互不相识到形成友谊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彼此陌生,互不相识。就象两个互不相交的圆一样,各有各的轨迹,各有各 的范围,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第二阶段,有一方(或双方同时)引起对方的注意。就象两个圆距离接近了,但仍然没 有发生直接的联系。

第三阶段,有一方或双方主动与对方接近,发生直接联系。

第四阶段,双方深入交往,友谊开始形成。

第五阶段,友谊得以深入发展,成为知己。

(二)友谊的维持与障碍 友谊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轻者会使友谊出现裂痕,重者则会导致 友谊破裂,甚至让交往双方分道扬镳,断绝来往。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导致友谊遇到障碍的原 因。

首先,时空距离的变换会导致友谊障碍出现。

其次,由于彼此之间发生了某些不愉快的事导致彼此互不信任也是友谊障碍出现的重要 原因。

再次,交往双方对很多重要问题的认识分歧较大,也会导致友谊受损。

第四,对对方的过度依赖会使友谊关系变成一种负担,影响友谊的发展。

最后,在人格特质方面存在不足也会使友谊无法持久。

(三)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 诚 信 原 则 2、 平 等 原 则 3、 互 利 原 则 4、 尊 重 原 则 5、 宽 容 原 则 6、 适 度 原 则 四、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1、 首 因 效 应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理解:“一见钟情”)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最初获得的信 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更能影响第一印象的形成,因而也被称为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一经建立,它对于后来获得信息的理解和组织有着强烈的定向作用。由于人的 认知平衡和心理平衡的作用,人们必须使后来获得信息的意义与已经建立起来的观念保持一 致。如一位大学生刚入大学出色的自我介绍在同学的头脑中留下强有力的第一印象,即使以 后他的表现不如以前,学生认为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不够尽力;相反,有的同学在寻求职业 时留下很不称职的第一印象,那么要转变需要很多长时间。

卡内基在《怎样赢得朋友,怎样影响别人》一书中,总结了给人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六 条途径,即真诚地对别人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自己、谈 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自己很重要。

2、 光 环 效 应 光环效应也叫晕轮效应,指人们从已知的特征推知其他特征的普遍倾向。其正面效应是 通过某一方面建立有关别人的印象,帮助人们尽快适应多变的外部世界;其消极的一面在于 以偏概全,使人们对别人的印象与本来面目相去甚远。人们习惯于按照自己对一个人的一种 品质的存在推断出他还具有另外一些品质,如知道某人是正直的,则容易把这人想象成真诚 可信、办事认真、可信赖等。外表的吸引力有着明显的晕轮效应,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 时,其与外表无关的特征,往往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

3、 刻 板 印 象 所谓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人或事物形成的一种比较固定、 括而笼统的看法, 概 也叫社会刻板印象。如科学工作者严谨但缺乏情调,从事体育运动者则“四肢发达,头脑简 单”;西方人开朗而东方人含蓄等。当这类评价带有偏见时,会损害人际关系。如有的大学 生认为南方人小气、自私;家庭社会地位高的学生傲气、不好相处等,这种刻板印象容易形 成先入为主的定势效应,妨碍大学生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

4、 投 射 效 应 人际关系中的投射效应,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 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 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如自私的人总认为别人也很自私,而那些慷慨大方的人 认为别人对自己也应不小气。由于投射作用的影响,人际交往中很容易产生误解。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常见问题及调节 一、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 1、 人 际 交 往 的 三 种 不 良 模 式 ( 1) 不 安 全 感 ①怕被拒绝 这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以不安全感为主要感受的模式。有这种感受的人有很强的自我保 护意识,处处怕被别人伤害。这是一种幼稚的、不成熟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中退缩 的人,并不是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是担心自己主动与人交往时,别人不理睬怎么办,或者别 人不热情怎么办。当他们忐忑不安、鼓足勇气、小心翼翼地与人接触时,如果遇到对方大方 热 情 地 回 应 ,尚 能 鼓 舞 他 的 信 心 ,如 果 对 方 是 同 样 拘 谨 的 人 ,回 应 得 不 像 他 想 象 的 那 样 热 情 , 他就可能揣测别人是不是不喜欢自己?如果真如此,那就先封闭自己吧。于是,他会采取一 种妥协的处理方式,在惴惴不安中更加退缩。

②多疑 另一种人际交往不安全感的表现形式是认为世人都很狡猾,担心自己被利用、被欺骗。

这类人总是不信任别人,感到社会复杂、人心难测,自己不像别人那样狡猾,怕吃亏。与同 性交往时,总是在想别人是不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些什么,与异性交往时,又在想别人对我有 什么企图等。

( 2) 不 会 说 “ 不 ” 这类人常以奉献者角色与人交往。他们一般认为,别人必须得到我的帮助,在与人交往 时我必须做出牺牲,以使别人欢愉。他们绝对尊崇法律和社会道德,就是一般的社会习惯也 不敢违反。这类人自幼就是典型的“乖孩子”,从小到大就没有向周围或社会说过“不”, 别人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例如,你要打乒乓球,那让你先打好了。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反抗 与对峙。但是,“乖孩子”在幼年时的心理需求很容易获得满足,只要得一声夸奖,什么付 出都是值得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同样以这种幼稚的心理参与社会,显然会形成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们往往会行善举而期望有所回报,当善举无回报时,就会感到十分委 屈和不平衡。

( 3) 不 能 没 有 依 靠 众所周知,人际交往是以相互支持、互为收益为前提的,而有些人却过多地依赖他人, 以致成为别人的负担。这同样是一种儿童对成人的幼稚的行为方式,而不是成人与成人间成 熟的行为方式。

有些人可能对某一个人很依赖,也可能非选择性地依赖任意一个人。他过分信赖依赖对 象,凡事言听计从,唯唯诺诺,完全失去了自我,目的是想从所依赖的对象身上获得源源不 断的支持与庇护,而自己却从来没有给对方些许的心理支持。如果他只依赖某一个人,就会 既不愿意也不允许对方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惟恐自己被抛弃。这种关系的结果是使被依附 对象有一种束缚感,甚至会成为一种负担,并且产生一种想摆脱这种关系的强烈愿望,最终 导致亲密关系的破裂,而许多心理脆弱者难以承受这种打击,出现心理冲突。

2、 大 学 生 常 见 的 人 际 交 往 问 题 ( 1) 以 自 我 为 中 心 ( 2) 社 交 自 卑 感 ( 3) 社 交 恐 惧 感 ( 4) 社 交 的 嫉 妒 感 ( 5) 社 交 猜 疑 症 ( 6) 社 交 新 鲜 感 与 恋 旧 感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人际关系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家庭、事 业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拥有许多知心 朋 友 ,但 是 ,由 于 受 到 各 种 主 观 因 素( 个 性 、交 往 动 机 、自 信 心 等 )和 客 观 因 素( 交 往 技 巧 、 沟通方式等)的影响,交往双方在交流信息、沟通思想时往往会不太顺利,产生各种障碍, 甚至还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在于后天的培养,如果 大学生们能够在充分展示自我魅力的基础上,再主动掌握一些实用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那 么在解决人际冲突、改善人际关系方面就会如鱼得水、收放自如,能够及时消除因人际关系 紧张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摆脱困境,保持健康的心态。

1、 表 现 出 积 极 的 态 度 ( 1) 主 动 热 情 在人际交往中,热情能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的相互理解,能融化冷漠的心灵。

( 2) 幽 默 洒 脱 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它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是人们面临困境时减轻精神和 心理压力的方法之一。

2、 掌 握 好 交 往 的 技 巧 ( 1) 恰 当 的 自 我 表 露 自我表露是指在人际沟通中自愿地把自己的个人信息传递给对方。自我表露在人们的生 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增进亲密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发展友谊的主要因素,还是 人们发泄情绪的重要途径。

( 2) 积 极 地 倾 听 倾听是人际沟通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学会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也是提高和改善人际 关系的有效手段。

( 3) 提 高 语 言 沟 通 的 能 力 人际交往过程离不开双方的沟通,即双方在信息、情感、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充分的交 流,惟有如此,才能相互理解、求同存异,使双方的关系得以维持并向着更高层次发展。人 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词语性语言沟通和非词语性语 言(身体语言)沟通。

①提高词语性语言的沟通能力 ②正确运用身体语言进行沟通 所 谓 身 体 语 言 ,是 指 非 词 语 性 的 身 体 信 号 ,包 括 目 光 与 面 部 表 情 、身 体 运 动 与 身 体 触 摸 、 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

( 4) 掌 握 赞 扬 和 批 评 的 艺 术 ( 5) 善 于 处 理 冲 突 冲突是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不仅竞争对手或敌我之间存在冲突,朋友甚至情侣之间也会 发生冲突。人们一般认为冲突是不良现象,应该尽可能加以避免,但事实上,它既不是好现 象,也不是坏现象,完全取决于人们在处理冲突时采取的方式方法。以下是人们在处理冲突 时常常采用的几种策略: ①采取回避策略 ②采取让步策略 ③采取支配策略 ④采取和解策略 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 生活中不难发现,有的人身上仿佛有一种魔力,周围人都乐于聚在其身边,这类人往往 能在短时间内结识许多人。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类人大都具有良性的自我表象和自我认识: “我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我喜欢与人交往。”这样的心态使人以开放的方式走向人群,他 们心地坦然,很少有先入为主的心理防御,因而言谈举止轻松自在,挥洒自如。在这种人面 前,很少有人会感到紧张或不自在,即使一些防御心理较强的人也会受其感染而变得轻松、 开放起来。同学之间的交往,许多时候都是在紧张的学习之作求得一种轻松感,所以能满足 这一愿望的人自然会有一种吸引力。

但许多同学,包括一些才华和品质都很优秀的人也可能存在一些消极的自我意象。在与 人 交 往 时 , 常 常 会 生 出 “ 他 (她 )会 喜 欢 我 吗 ?会 尊 重 我 吗 ?” 的 疑 问 , 由 此 带 来 的 结 果 是 防 卫 心理。由于对自己的某种东西缺乏信心便想掩饰,掩饰心理所带来的行为表现或是夸张或是 封 闭 ,带 有 表 演 给 人 看 的 味 道 。再 者 ,由 于 时 时 注 意 别 人 如 何 评 论 自 己 ,心 情 难 以 轻 松 下 来 , 所以其言行、表情总会显出某些不自然的东西,交往气氛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 我 怎 么 对 待 我 自 己 ?是 相 信 自 己 一 定 能 成 功 , 还 是 担 心 自 己 会 失 败 ?是 认 为 自 己 比 别 人 强 ,和 别 人 一 样 ,还 是 比 别 人 差 ?”许 多 时 候 ,一 个 人 如 何 对 待 自 己 以 及 如 何 对 待 别 人 ,别 人 也会以相应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己。所以改善人际关系首先是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来改 变别人。有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运用积极暗示能够减少或消除不良的自我意象。比如经常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我是 受 欢 迎 的 人 !”每 天 早 晨 醒 来 ,都 要 充 满 信 心 地 默 诵 这 句 话 。除 言 语 暗 示 外 ,还 可 运 用 形 象 暗 示。在头脑中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良好的交际者,直到这种形象在头脑中能够栩栩如生地浮现 出来并根深蒂固。这就是西方心理学中有名的想象方法。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测验 这 是 一 份 人 际 关 系 行 为 困 扰 的 诊 断 量 表 ,共 2 8 个 问 题 , 对 每 个 问 题 可 做“ 是 ”( √ )或 “ 否 ” ( X)两 种 回 答 。请 认 真 回 答 ,然 后 参 照 后 面 的 评 分 办 法 ,对 测 验 结 果 做 出 解 释 ,结 合 自 身 的 实际情况,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进行分析。

1、 关 于 自 己 的 烦 恼 有 口 难 言 。

( ) 2、 和 生 人 见 面 感 觉 不 自 然 。

( ) 3、 过 分 的 羡 慕 和 嫉 妒 别 人 。

( ) 4、 与 异 性 交 往 太 少 。

( ) 5、 对 连 续 不 断 的 会 谈 感 到 困 难 。

( ) 6、 在 社 交 场 合 , 感 到 紧 张 。

( ) 7、 时 常 伤 害 别 人 。

( ) 8、 与 异 性 来 往 感 觉 不 自 然 。

( ) 9、 与 一 大 群 朋 友 在 一 起 , 常 感 到 孤 寂 或 失 落 。

( ) 10、 极 易 受 窘 。

( ) 11、 与 别 人 不 能 和 睦 相 处 。

( ) 12、 不 知 道 与 异 性 相 处 如 何 适 可 而 止 。

( ) 13、 当 不 熟 悉 的 人 对 自 己 倾 诉 他 的 生 平 遭 遇 以 求 同 情 时 , 自 己 常 感 到 不 自 在 。

( ) 14、 担 心 别 人 对 自 己 有 什 么 坏 印 象 。

( ) 15、 总 是 尽 力 使 别 人 赏 识 自 己 。

( ) 16、 暗 自 思 慕 异 性 。

( ) 17、 时 常 避 免 表 达 自 己 的 感 受 。

( ) 18、 对 自 己 的 仪 表 (容 貌 )缺 乏 信 心 。

( ) 19、 讨 厌 某 人 或 被 某 人 所 讨 厌 。

( ) 20、 瞧 不 起 异 性 。

( ) 21、 不 能 专 注 的 倾 听 。

( ) 22、 自 己 的 烦 恼 无 人 可 申 诉 。

( ) 23、 受 别 人 排 斥 与 冷 漠 。

( ) 24、 被 异 性 瞧 不 起 。

( ) 25、 不 能 广 泛 地 听 取 各 种 意 见 、 看 法 。

( ) 26、 自 己 常 因 受 伤 害 而 暗 自 伤 心 。

( ) 27、 常 被 别 人 谈 论 、 愚 弄 。

( ) 28、 与 异 性 交 往 不 知 如 何 更 好 地 相 处 。

( ) 评分: Ⅰ : 包 括 1、 5、 9、 13、 17、 21、 25 题 ; Ⅱ : 包 括 2、 6、 10、 14、 18、 22、 26 题 ; Ⅲ : 包 括 3、 7、 11、 15、 19、 23、 27 题 ; Ⅳ : 包 括 4、 8、 12、 16、 20、 24、 28 题 ; 打 “ √ ” 的 给 1 分 , 打 “ ×” 的 给 0 分 , 总 分 : 解释: 1、 Ⅰ 分 数 , 显 示 受 测 者 在 交 谈 方 面 的 行 为 困 扰 程 度 。

① 如 果 得 分 在 6 分 以 上 ,说 明 受 测 者 不 善 于 交 谈 ,只 有 在 极 需 要 的 情 况 下 才 同 别 人 交 谈 , 总难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无论是愉快还是烦恼;受测者不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往往无法专心 听 别 人 说 话 或 只 对 单 独 的 话 题 感 兴 趣 。

② 如 果 得 分 在 3~ 5 分 , 说 明 受 测 者 的 交 谈 能 力 一 般 , 能够诉说自己的感受,但不能讲得条理清晰。如果受测者与对方不太熟悉,开始时往往表现 得比较拘谨与沉默,不太愿意与对方交谈。但这种状况一般不会持续太久。经过一段时间的 接 触 ,受 测 者 可 能 会 主 动 与 人 搭 话 ,这 方 面 的 困 扰 也 就 会 随 之 减 轻 或 消 除 。③ 如 果 得 分 在 0 ~ 2 分,说明受测者有较高的交谈能力和技巧,善于利用恰当的说话方式来交流思想感情,因 而在与别人建立友情方面,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

2、 Ⅱ 分 数 , 显 示 受 测 者 在 交 际 与 交 友 方 面 的 行 为 困 扰 程 度 。

① 如 果 得 分 在 6 分 以 上 ,说 明 受 测 者 在 社 交 活 动 与 交 友 方 面 存 在 严 重 的 行 为 困 扰 。例 如 , 在正常集体活动与社交场合,比大多数同伴更为拘谨;在有陌生人或老师在场时,往往感到 更加紧张;往往过多考虑自己的形象而使自己处于越来越多被动和孤立的境地。②如果得分 在 3 ~ 5 分 ,说 明 受 测 者 在 社 交 与 交 友 方 面 存 在 一 定 的 困 扰 。受 测 者 不 喜 欢 一 个 人 呆 着 ,需 要 和 朋 友 在 一 起 ,但 却 不 善 于 创 造 条 件 并 积 极 主 动 地 寻 找 知 心 朋 友 。③ 如 果 得 分 在 0 ~ 2 分 ,说 明受测者对人较为真诚和热情,不存在人际交往困扰。

3、 Ⅲ 分 数 , 显 示 受 测 者 在 待 人 接 物 方 面 的 困 扰 程 度 。

① 如 果 得 分 在 6 分 以 上 ,说 明 受 测 者 缺 乏 待 人 接 物 的 机 智 与 技 巧 。在 实 际 的 人 际 交 往 中 , 受测者也许有意无意地伤害别人,或者过分羡慕别人以致在内心嫉妒别人。因此,可能受到 被 人 的 冷 漠 、排 斥 ,甚 至 愚 弄 。② 如 果 得 分 在 3~ 5 分 ,说 明 受 测 者 是 个 多 侧 面 的 人 ,也 许 是 一个较圆滑的人。对待不同的人,受测者有不同的态度,而不同的人对受测者也有不同的评 价。受测者讨厌某人或者被某人讨厌,但却非常喜欢一个人或者被另一个人喜欢。受测者的 朋友关系某些方面是和谐的、良好的,某些方面确实紧张的、恶劣的。因此,受测者的情绪 很 不 稳 定 ,内 心 极 不 平 衡 ,常 常 处 于 矛 盾 状 态 中 。③ 如 果 得 分 在 0~ 2 分 ,说 明 受 测 者 较 尊 重 别人,敢于承担责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受测者常常以自己的真诚、宽容、责任心强等个 性特点,获得众人的好感与赞同。

4、 Ⅳ 分 数 , 显 示 受 测 者 同 异 性 朋 友 交 往 的 困 扰 程 度 。

①如果得分在 5 分以上,说明受测者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困扰。也许 受测者对异性存有过分的思慕,或者对异性持有偏见。这两种态度都有片面之处。也许是不 知 如 何 把 握 好 与 异 性 同 学 交 往 的 分 寸 而 陷 入 困 扰 之 中 。② 如 果 得 分 在 3 ~ 4 分 ,说 明 受 测 者 与 异性同学交往的行为困扰程度一般。有时受测者可能觉得与异性同学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 有 时 又 可 能 觉 得 这 种 交 往 似 乎 是 一 种 负 担 ,不 知 道 如 何 与 异 性 交 往 最 适 宜 。

如 果 得 分 在 0 ~ ③ 2 分,说明受测者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受测者对异性同学持公正的态 度,能大方自然地与他们交往,并且在与异性朋友交往中,得到了许多从同性朋友那里得不 到的东西。受测者可能是一个比较受欢迎的人。无论是同性朋友还是异性朋友,多数人都比 较喜欢和赞赏受测者。

5、 总 分 。

① 如 果 总 分 在 0~ 8 分 ,说 明 受 测 者 善 于 交 谈 ,性 格 开 朗 ,主 动 ,关 心 别 人 ,对 周 围 朋 友 很 好 , 愿 意 与 他 们 在 一 起 , 彼 此 相 处 得 不 错 。

② 如 果 总 分 在 9~ 14 分 , 说 明 受 测 者 与 朋 友 相 处有一定的困扰,人缘一般,与朋友的关系时好时坏,经常处于起伏变动之中。③如果总分 在 15~ 28 分 , 说 明 受 测 者 在 与 朋 友 相 处 时 存 在 严 重 困 扰 。

若 分 数 超 过 20 分 , 则 表 明 人 际 关 系行为困扰程度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受测者可能不善于交谈,也可 能是个性格孤僻的人,不开朗,或者有明显的自高自大、讨人嫌的行为 第七讲 大学生的恋爱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大学生的爱情与婚恋观 一、爱情来临的阶段 爱情来临至少有几个阶段:一是爱情产生的第一个表现是迷醉,当一个人着了迷时,他 是在恋爱,情人眼里看到的心上人的秀丽、完美、无与伦比的人品,爱情许诺的是幸福与快 乐 。二 是 激 情 与 热 恋 阶 段 。男 性 开 始 占 有 理 想 的 情 人 ,他 的 激 情 燃 烧 得 更 加 旺 盛 ,更 加 明 亮 , 因为隐约模糊的性的欲望如今被鲜明的、令人忐忑不安的爱情感所代替,而女性也表现出前 所未见的光彩。爱情要求所爱的人品质恒久不变,同时又要求这种品质具有可塑性,不断翻 新,它崇敬传统、习俗,但又渴望理想的美,渴望生活的完美,渴望双方关系文明化。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恋父情结”与“恋母情结”可以有效地解决人们的恋爱选择。年 轻男女在选择自己的恋人时,女性倾向于选择与其理想父亲相一致的男性,而男性倾向于选 择与其理想母亲心中意向相一致的女性,这归因于人类最初的恋父情结与恋母情结。 生物学流派认为:男性喜欢更年轻、在生理上更有吸引力的女性,因为正是这些女性, 能够引起男性的生理与心理唤醒水平;而女性也着重寻找能为她们的孩子提供物质来源的男 性。这些男性的特征是身体强健,能引起女性的关注与关爱,这些研究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爱分 D 型与 B 型爱两种:D 型爱以缺失为基础的,我们需要这 种爱满足缺乏他们时产生的空虚,这是一种自私的爱,关注的是获得而不是给予,但它又是 B 型 爱 发 展 的 基 础 。B 型 爱 是 一 种 无 私 的 爱 ,以 成 长 需 要 为 基 础 ,B 型 爱 永 远 不 可 能 因 为 有 了 新 的 爱 而 满 足 。它 是 一 种 丰 富 的 、愉 快 的 和 其 他 人 一 起 成 长 的 。D 型 爱 的 特 征 是 “ 我 需 要 你 , 因为我爱你”;而 B 型爱的特征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两性吸引是社会学习的结果,是社会角色的定位与影响而形成的。

社会学习包括榜样学习、替代学习与自我学习。儿童时期,父母是学习的榜样;而少年时期 朋辈群体是重要的学习榜样,青少年时期积累的学习形成的经验会影响到青年时期恋爱对象 的选择。比如,一个在缺乏爱的学习榜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在恋爱时往往缺乏正常的经验 与引导。一个缺乏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更易较早恋爱。

二、大学生恋爱的动因 1、 生 理 发 育 成 熟 2、 情 感 需 要 男女大学生都是经过十年寒窗之苦,奋力拼搏才进入大学校园的。中学阶段由于升学的 精神压力而被暂时压抑的丰富的青春期情感此时得以爆发,自我形象逐渐清晰,渴望情感需 要的满足。而恋爱则是其情感满足的一种重要方式 3、 从 众 心 理 在高校中经常可发现一种现象,即同宿舍里的几个同学,一旦有人谈恋爱,其他人很快 也开始谈恋爱,这是从众心理的表现。有些同学本来暂时没有谈恋爱的

心理健康教程

钻石会员自营订单满49元(含)免运费 其他会员自营订单满5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心理健康教程

清华大学公开课:大学生心理健康

本课程共18集 更新至第18集 欢迎学习

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国内最早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已有15年的教学经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基于主讲教师20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结果,教学方式是国内最早引入体验式互动式,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本课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导修结合,是每个学生有机会通过行为训练增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