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生物学说明文

篇一:科学说明文

科学说明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4题。病毒是不是一种生物呢?病毒和化学物质不同,它不是死物,而是一种活质。它的主要

成分,就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做核蛋白质。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生命形态。病毒这种特殊

的蛋白质之所以是最简单的生命形态,是因为它会进行生命的活动。病毒能进行生命活动的

一个主要证据,就是它能繁殖和创造与自己相同的个体。另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新陈代谢。

过去生物学者从生物体中把病毒分离出来,再来作新陈代谢试验,结果都失败了。因为病毒

脱离了生物体,就不能显示出新陈代谢的特征。病毒这种有生命的蛋白质微粒,它和最简单

的细胞不同,是没有和外界环境隔离的半渗透性的表膜。另外,病毒身体里面的水分很少,

而各种生物细胞,所含有的水分往往达到80%~90%。病毒是细胞内的寄生者,它居住①在

细胞里面,细胞便是它的家。它一旦离开了细胞便不能生活,迟早要遭到灭亡的命运, 至多不过数小时。

② 病毒的第一种交通工具是昆虫。例如黄热病和乙型脑炎的病毒平时寄生在蚊子体

内,

等到蚊子咬人的时候,就从蚊子的嘴里跑到人体血液里去,结果人就得病了。病毒的另

一种交通工具是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病毒常常吸附在细菌和其他微生物身上,这样,细菌和

其他微生物便成为病毒的携带者。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常常和流行性感冒杆菌混在一起被发

现。 人类用什么方法来防御病毒的进攻呢?微生物学家深入地研家了病毒的本质和变异

问题,他们证明了病毒也和细菌以及其他一切生物一样,如果培养它们的条件有了改变,它

们的本性也会随着改变。把致病的病毒注射到对于它没有感受性的动物体内,病毒并不会死

掉,而是继续繁殖着,不过不会致病。如果使病毒在没有感受性的动物身体里连续地通过几

次,③就可以改变它的遗传性,使它失掉致病的能力,它就变成了我们的朋友——活疫苗。

活疫④苗是人类和微生物斗争的最新、最有效的武器。 1. 下面对病毒是有生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因为病毒是一种特殊化学物质,所以它是有生命的 b. 因为病毒存在于活的细胞里面,所以它是有生命的 c. 因为病毒能够繁殖和新陈代谢,所以它是有生命的 d. 因为病毒能够从生物体中分离,所以它是有生命的 2. 下面关于病毒和生物细胞的区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病毒没有隔绝环境的表膜,自身水分很多 b. 病毒具有隔绝环境的表膜,自身水分很少 c. 病毒没有隔绝环境的表膜,自身水分很少 d. 病毒具有隔绝环境的表膜,自身水分很多 3. 下面关于“活疫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活疫苗”是改变了遗传性的病毒 b. “活疫苗”是没有致病能力的病毒 c. “活疫

苗”可以通过培养手段获得 d. “活疫苗”可以治疗病毒性的疾病 4.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句:“家”比喻细胞为病毒提供的寄居生存场所b. ②句:“交通工具”比喻昆虫成为病毒的发源地 c. ③句:“朋友”比喻改变了本性的病毒不再是人类的敌人d. ④句:“武器”比喻“活疫苗”是预防病毒的有力工具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4题。1990年,人们在南极发现了一块很不寻常的月球碎岩.月球的这块碎岩是怎样来到地球

南极的呢 ?

众所周知,月球和所有太阳系天体都是有许多细小碎屑物质聚集而成的.在大约40多亿

年前,地球和它的卫星就达到了现在的状态,但还会有一些残存天体撞击它们.只是现在这种

碰撞的频率减少了很多.

我们从存留在许多天体上的陨石坑中看到了这种碰撞的迹象.在地球上这种迹象已经大

部分被擦毁掉,但在月球上,碰撞的痕迹未受影响,表面布满了陨石坑.每个陨石坑都是一个流

星体以每秒20英里左右的速度撞击月球造成的.这样的碰撞,会在月球表面造成巨大的爆炸,

并溅射出月面物质.

同样的过程在地球上也发生过,不过,地球引力使得被溅射出的物质要离开地球必须具有

每秒7英里的速度,甚至一颗大陨星的碰撞也不能产生这样的速度.于是爆炸物质又落回到地

球上来.月球是个小天体,吸引力较小,物体要逃逸出去仅需要每秒1.5英里的速度就可以离

开月球了.

地球经常受到小陨星的轰击,这些陨星的大多数是原初的太阳系物质,另外一些陨星是已

死亡的彗星的残余,只有少数陨星是月球碎屑. 陨星中至少有90%是岩石性的物体,从地球本身所有的岩石中辨别出这些陨星并不容易

的,除非这些石质陨星降落是被实际看到,否则很难判定其陨落的位置.即使它们是陨星,也会

随着时间的流失被地球本身物质所污损.由于地球南极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完整的冰层,人类不可能带去岩石,更不能用其他方式使

一块岩石平躺在冰上,因此探险家们在南极的冰面上碰到的任何一块岩石,都必然是陨石.正

是这种例外,才使得人们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极大热情研究陨星.我们怎样辨别出一颗陨星来源于月球呢 化学分析告示我们,地球和月球虽然是由相同的

化学元素组成的,但是这些元素出现的比例是不同的,因为两个天体大小不同而且有不同的历

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同元素的比例代表着行星的一种指纹. 1.下面关于月球碎屑来到地球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月球被撞击的频率高,所以撞击后的碎屑逃逸出来的机会较多b 月球质量轻,引力小,所以撞击后的碎屑能以较低的速度逃逸出来c 月球的物质细小轻微,所以撞击后的碎屑很容易逃逸出来 d 月球离地球最近,所以撞击后的碎屑很容易落到地球上来 2.下列有关辨别地球上陨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地球上很少留下陨石坑,所以辨别陨星很困难 b 因为来自月球上的陨星很少,所以辨别陨星很困难 c 因为大多数陨星是太阳系中的原初物质,所以辨别陨星很困难d 因为陨星很容易被地球物质污染和损坏,所以辨别陨星很困难3.对人们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极大热情研究陨星的原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 因为在南极得冰面上很容易看见岩石b 因为在南极发现的岩石保存得最完美c 因为在南极发现的岩石一定都是陨石d 因为南极探险激发了人们科研的热情4.对文中指纹一词的理解或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指纹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b 指纹加上引号表明要重点强调c 这里的指纹是指独特的化学构成 d 这里的指纹要靠化学分析来鉴别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4题。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难堪的。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

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

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最

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

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的成分。 野地里

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

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

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之儿触

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

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只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

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白蚁在有一个方面更为奇

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两三只白蚁,会衔起一块块土粒木屑搬来搬去,

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建造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白蚁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

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开始了。它们开始把小粒叠放起来,霎时间竖起一根根柱子,造成

一个个弯度对称的美丽拱券。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知道何时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

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会把两根柱子合拢。使它们不再把材料搬来搬去转而着

手集体建筑的刺激物,也许是在它们的数目达到特定阈值时释放的外激素。它们像受了惊一

样作出反应,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1.对第一段中“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难堪的”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蚂蚁具有人的顽强意志,所以让人感到难堪 b 因为蚂蚁具有人的社会行为,所以让人感到难堪 c 因为蚂蚁具有人的善良品质,所以让人感到难堪 d 因为蚂蚁具有人的创造精神,所以让人感到难堪

2.作者认为“蚂蚁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一种是个体生活,一种是集体生活 b 一种是宁静的生活,一种是喧闹的生活c 一种是无所事事的生活,一种是有意义的生活d 一种是能够独立思考的生活,一种是盲动的生活

3.下面对第三段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就那么几个神经元”:用轻蔑的口气表明单个蚂蚁不大可能有“思想” b “瞎猫撞着死老鼠”:比喻蚂蚁在觅食中简单协作的成功还存在偶然因素 c “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句中的“它”是指一个活跃起来的蚂蚁 d “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形容蚂蚁在工作中十分投入,充满激情

4.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庞大的蚁群就是一个“整体活物”b 作者认为,庞大的蚁群有着严密的社会组织 c 作者认为,蚁群越大就越表现出智慧的因素 d 作者认为,蚁群的集体协作是受惊后的反应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4题。假如你把一根大头针戳进气球,要过多久气球才会爆裂呢?不需要很久,而且这个时间

可以利用高速摄像测定。不管怎样,橡胶在压力之下裂开,总是要耗费“一点儿”时间的。

然而,假定你取一个分子,它只有十亿分之四英寸大,对它完成相当于把一根针戳进气球的

动作,那么这个分子要隔多久才会断裂呢?这个时间要比气球爆裂短得多,然而科学家现在

照样能测出来。

一个分子是由一团原子组成的。当这些原子互相靠得足够近,由于它们外层区域的微小

电子相互交叠在一起,因而使这些原子粘合在一起了。这种电子的交叠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状

态,倾向于保持不变。为了保持这种状态,原子必须继续保持紧密相连,这就形成了所谓的

“化学健”。

形成一个化学健的两个原子并不是保持静止不动的。在绝对零度(等于一273℃)以上

的任何温度下,原子总是倾向于以随机的方式随意运动。不过,当它们被化学键绑在一起后,

就不能再自由运动,但可以这么说,它们仍不断地尝试作自由运动。被化学键绑在一起的两

个原子可能会作相互分离的运动,但是化学键会把它们拉回到一起来。它们会再作分离运动,

但又被拉回,如此往复。因此,原子就在自己的位置上振动。 化学键活像一个小弹簧,原子相互分离得越远,化学键施加的拉力就越强。然而,如果

由于某种缘故,原子的分离运动超过了一个临界值,化学键就会紧张过度,像一根弹簧那样,

出现断裂。这时,分子断裂,而原子获释。随着温度升高,原子会逐渐远离,超过化学键的

束搏。如果温度升得足够高,分子肯定会断裂。同样,如果注入其他形式的能量,分子也会

趋于断裂。现在的问题是一旦注入足够的能量,分子断裂开的时间有多长。研究人员发现,

一个化学键从受损到断裂所需的时间是2.05?10?17秒。光线以每秒186262英里的速度运动,

这是我们宇宙中能够达到的最快速度。如果一束极快的激光脉冲打在分子上,在化学键断裂

以前,这束光也只能离开四百分之一英寸。

1. 从第一段文意看,对“总是要耗费‘一点儿’时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这句话意在强调气球爆裂时间的漫长 b. 这句话意在强调气球爆裂时间的极短 c. 这句话意在强调气球爆裂时间相对较长d. 这句话意在强调气球爆裂时间相对较短

2. 从第二段文意看,对“倾向于保持不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句话是指电子很不容易稳定 b. 这句话是指原子很不容易稳定 c. 这句话是指原子具有稳定状态 d. 这句话是指化学键具有稳定状态

3. 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绝对零度时,原子倾向于随意运动 b. 被化学键绑住后,原子很难自由运动 c. 被化学键绑住后,原子仍然努力运动 d. 原子的振动,是以“分离”抗争“束缚”的表现

4. 对第四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定的高温可以使分子断裂b. 外力的介人可以使分子断裂c. 化学键的拉力并不是无限的d. 化学键的断裂需要漫长时间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4题。不管我们怎样做,都不能看到事物现在的样子.光从一个物体运行到我们的眼睛需要时间,

所以我们总是看到事物过去的样子不管我们怎样做,都不能看到事物现在的样子。光从一个

物体运行到我们的眼睛需要时间,所以我们总是看到事物在过去的样子,而永远不能看到它

们现在的样子。在通常情况下,这实在不重要。如果你看到一位朋友穿过马路,你正在看的

是一亿分之一秒之前的他,因而也可以说是现在。然而,一旦你的视线离开地球开始转移到

天体上,这种情况则更令人关注。光从月球到达我们这里需要1.25秒,所以只要我们逗留在

地球上,我们看到的月球总是它在1.25秒前的样子。

光从太阳到达我们这里需要8分钟,所以我们始终看到8分钟以前的太阳。假如某种不

可思议的破坏突然消灭了太阳的话,我们对此则保持在幸福的无知之中一会儿,且继续沐浴

在阳光里,因而仍然意识到太阳的存在,似乎它未被触动。最后的阳光到达我们这里足足需

要8分钟,只有在此以后我们便会陷入黑暗中,从而得知太阳已经消失了。 对恒星来说,情况更极端很多。光经过1年传播的距离(5.88万亿英里)为一光年,而

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α,则是4.3光年远。即光从半人马座α星抵达我们的眼睛需时

4.3光年,因而我们总是看见它在4.3年前的样子。你也许会认为事情不至于这样,因

为半人马座α星很可能在4.3年以前同现在几乎完全一样。不错,恒星的变化是非常缓慢的。

其他天体更远。我们现在看到的是8.8年前的天狼星和40年前的大角星。现在我们能观测到离我们数千万光年, 甚至几十亿光年。当我们达到如此遥远的距离时,

我们正在观看如此遥远的过去,以至于连在像恒星和星系那样长寿的天体里,确实都有过时

机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正设法观测它们处于比较年轻时的样子。令人遗憾的是,天体越远,

当我们观察它时,我们探测到的它的过去越远,它也越暗,因而我们所能见到的也越粗略。

即使最大的星系也只不过表现为极其微小的辐射体。

1.下面这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事物现在的样子”是指事物与观察者同时的状态 b.“通常的情况”在这是是指人类的日常生活c.作者认为我们根本不可能看到事物现在的样子篇二:说明文基础知识 说明文基础知识

一、说明文的定义

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根本任务,以解释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功

能为主要目的的文体。

二、说明文的四大要素

说明对象 说明特征 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

(一)、说明对象:(1)具体事物(称为事物说明文)(2)抽象的事物(称为事理说明文)

(二)、说明特征:

就是这一事物有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也就是这一事物的个性、特殊性。

(三)、说明方法:

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摹状貌、引用、举例子、打比方

1、下定义说明方法

(1)概念:用简洁、准确、科学的语言概括地介绍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方法就是下定义

的说明方法。

(2)注意事项:①下定义不能用比喻句和否定句,一般用陈述句。 明对象的属性,找出说明对象的特点。③下定义时,语言简洁、明了。

2、作诠释说明方法

(1)概念:就是对说明对象作一些解释说明。

(2)作诠释与下定义的区别:下定义在语言、句式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必须揭示出事

物的本质特征。而作诠释比下定义要自由灵活,它不要求完整的揭示事物的全部本质特征。注:区分作诠释与下定义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

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大部分适应,不是所有都行)

3、列数字说明方法

(1)概念:运用具体数据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2)作用(好处):数字具有科学性、权威性。使说明更简明、精确、具体、更有说服

力。

篇二:说明文20多篇范文

学习目标搜索

1.说明文的一般特点;

2.说明对象及特征的分析;

3.说明方法及顺序的辨析与分析;

4.说明结构的把握与分析;

5.说明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6.重点词句、语句、段落的分析与理解;

7.陌生内容的理解与表达;

8.有效信息的筛选与建议设想的陈述;

9.准确语言的分析与品味。

自学方法点击

说明文阅读的复习,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说明文的一般特点:①内容的科学性;②结构的条理性;③语言的正确性。

2.说明文的类型: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类:从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角度可分为事物说明

文和事理说明文,从语言特色与表达方式的角度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对象及特征的分析:首先,从标题入手,有的标题直接标明对象,有的标题不仅标明

对象而且显示特征,也有的标题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其次,从材料入手。再次,注意两个

问题:①对象有全文对象与段落对象之分。②特征有主要特征与次要特征之分。

4.说明方法及顺序的辨析与分析

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画图表、作

诠释、摹状貌

常用的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其中逻辑顺序

有不同的表现形式: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③从整体到局部,④从主要到次要,

⑤从概括到具体,⑥从特点到用途,⑦从一般到特殊。

5.说明结构的把握与分析

常见的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总分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的部

分又常常按并列方式安排,事物说明文常用此结构。②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此结构。

6.说明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概括内容必须学会努力寻找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从结构与内容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7.重点词语、句子、段落的分析与理解

8.陌生内容的理解与表达

9.有效信息的筛选与建议设想的陈述

10.准确语言的品味与分析:说明的语言不论平实与生动都要求做到准确,要特别注意修饰

和限制性词语。

经典妙题回放

回放1:

(2004年江西省)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生物入侵者

梅涛

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

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它们形象地比喻为“生物入

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

②在人类早期社会,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

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问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

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

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③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

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

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

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竞成了斑贝的“天

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

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

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

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④“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

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

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

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

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

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

在劫难逃。

⑤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

“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

易为 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l如地中海

果蝇等。尽管 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

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⑥一些生物学家们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衍,其数

量将很难控制。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

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⑦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有删改)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归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说说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为何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入侵者”带来的不良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给“生物入侵者”下个定义。

(4)` 为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回放2:

(2004年青岛市)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走近纳米技术

[阅读提示]

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不断发生革命性的飞跃。从最初的分子、原子到电子以及质子、中子

等更小的微粒的发现,人类正不断揭开微观物质世界的神秘面纱。随着这一认识的不断深入,

纳米技术应运而生。纳米技术也叫超微科技,是21世纪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研究和制造

极其微小的物体(十亿分之一米),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等各个领域。

?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

小的机器,最后将变成根据人类意愿,逐个地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技术最早

的梦想。

?近年来,一些国家纷纷制定相关战略或计划,投入巨资抢占纳米技术战略高地。日本设立

纳米材料研究中心,把纳米技术列入新5年科技基本计划的研究重点;德国专门建立纳米技

术研究网;美国将纳米计划视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美国政府部门将纳米科技基础研究

方面的投资从1997年的1.16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4.97亿美元。

?纳米技术制造的产品固然小得令人眼花缭乱,可是有什么用途呢?老实说,由于这个技术

发展的时间还很短,可以说还处于打基础的阶段,目前应用并不广泛,但是,就是这样,其

应用前景已经显现在人们面前,仅2001年,纳米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就高达500亿美元,而

德国萨尔布鲁肯市的一个专门研究纳米化学的研究所,就有90多家来自全世界的公司前来

签订合同和合作协议。下面我们只择其要者略举几项。

?首先,当然还是计算机信息存储芯片,它越小而存储量越大,计算机就会在体积缩小的同

时,增大性能。今年年初,克林顿总统在宣布为美国纳米技术研究拔款50亿美元的讲话中

赞叹地说,“请大家想像,整个国会图书馆的图书都能存储在一个糖块儿大小的芯片中”,这

该是多么令人惊奇。

?其次,使用纳米技术可以选定原子来构成分子,这样就可以制造新物质,而这样的应用多

得简直无法叙说。仅就涂料来说,将使用纳米技术制造出来的硬度极强的涂料涂在刀具上,

机械工人就不会因刀具不锋利而苦恼了;将抗磨的涂料镀在玻璃和眼镜片上,玻璃和镜片再

也不会有划痕;将抗热又抗压的涂料镀在建筑物的玻璃幕墙上,不仅抗压,而且可以不让阳

光透过,甚至可以防火;将不产生摩擦的涂料镀在输液和排液的医疗用管道内壁,护士就不

会为总在管道中有遗留物而发愁了。

?至于新材料的应用,就连想像力极强的人也无法全部想到,这里只举关于能嗅到气味的材

料的几个应用例子就可见一斑。将这种物质放入冰箱中就能检测里面食物的新鲜程度;将这

种物质放入牙刷中,医生可以根据它检测出来的口腔气味来判断人的健康程度和生病的迹

象;将这种物质放入电缆中,在电缆即将要燃烧但还没有燃烧的时刻,它就可以报警,这是

非常重要的。几天前报道的美国一家航空公司在4年前的失事原因,就是因为电缆起火而引

起发动机起火的,莫斯科电视塔的大火也怀疑是由于电缆起火造成的。如果使用纳米技术产

品,一切就平安无事了。

?一个新技术的发展,必然要导致其他技术的发展,因此,难怪从事纳米技术的科学家骄傲

地宣称:“我们正在引起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至于新材料的应用,就连想像力极强的人也无法全部想到,这里只举关于能嗅到气味的材

料的几个应用例子就可见一斑。”

可见一斑:

13.通读全文,试说说本文围绕纳米技术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14.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对纳米技术肯定有了一定的了解。请联系课文内容,结合“阅读提

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纳米技术”下一个定义。

15.从本文看,人类运用纳米技术取得了哪几个方面的成果?

16.本文在说明纳米技术的优越性时,运用了大量生产和生活事例。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7.纳米技术广泛的应用前景就连相像力极强的人也无法全部想到。请结合对本文内容的理

解,联系生活实际,发挥联想和想像,设计一个运用纳米技术的科技小制作。(要求:说出

小制作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名称:

特点:

用途:

参考答案:

回放3:

(2004年河北省)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走近森林

张志毅

①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林资

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源、动

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资源(藻

类、地衣、苔藓、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

生活中的生物学说明文

动物、爬行动物、森林

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支原体、衣原体等。非生物资源主要

是指支撑森林生物的林地土壤、水分等资源。可见森林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库,

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资源部分,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②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

境的生态价值。

③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

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为人类提供这

些产品等。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

④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niǔ)_____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

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

⑤木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

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的作用。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

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

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适成水灾。

⑥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的500万~3000万物生物中,有一半以上

是在森林中(qī)____息繁衍。

⑦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

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

40吨二氧化碳,同时放出15 ~ 30吨氧气。

⑧________________。据有关专家研究,一公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引700多千克的二氧化碳,

可减轻工业酸雨的危害;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滞尘率高达70%~90%。同时林

带还有降低噪声的擢用,噪声经过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6~8分贝。

⑨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这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代

替的。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①(niǔ)___________带 ②(qī)_________息

2.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说明的?

答:

3.根据对第①段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生物资源:植物资源、①_______________、微生物资源

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林地土壤、水分等

4.文章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列举数字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

答:

5.第⑦段画线句子中的“缓解”改成“消除”可以吗?为什么?

答:

6.文章第⑧段画线处应填写的表明这段文字说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答:

7.据报道,目前我国土地沙化正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一个中等县

的土地面积。防治土地少化势在必行。请你结合森林的作用,为治理土地沙化拟一条标语。

要求语言简洁,有感染力。

答:

参考答案:

回放4:

(2004年宁波市)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把火星改造成另一个地球

①据《新闻晨报》报道 随着美国和欧洲□□火星工作的进行,人们发现,要想在短期内发现

火星生命,希望十分渺茫。但是,英国媒体28日□□,美英等国的科学家们正在□□一个大胆

的计划———把红色的火星改造成另一个地球,使蓝色的海洋、绿色的田野、温和的清风覆

盖如今的不毛之地,让生命在火星上尽情□□。

②当然,这个看起来像科幻小说的计划也招来了许多人的批评,他们认为,把火星变成地球

的计划与其说是异想天开,不如说是荒谬绝伦,因为,它很可能会给火星带来致命的灾难。

支持者:把火星改成“生命天堂”

③英国《观察家报》28日刊文说,越来越多的火星研究人员认为,在海洋与河流从火星消

失几百万年之后的今天,人类有可能把火星改造成类似地球的“生命天堂”。一些科学家正在

以严肃的态度考虑,如何用人类的智慧帮助火星恢复其远古年代的辉煌面貌———大大小小

的陨石坑变成星罗棋布的湖泊, ,红色星球焕然一新,变成适宜人类居住的新家园。

④借着今年初“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相继成功登陆火星的东风,美国宇航局将于下周主

持召开一个大型国际研讨会,其主题就是如何把火星改造成“小地球”。

⑤美国宇航局加利福尼亚州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克里斯?麦克凯也将参加下周的讨论会。麦克

凯在会前对记者透露,目前科学家提出的两个改造火星的方案都能有效地改造火星,它们也

将是改造火星的关键一步。一旦有了稠密、温暖的大气层,火星土壤中的冰就会融化,其结

果就是可以在火星上种植农作物了。把地球上的花草树木移植到改造过的火星上,就能为那

儿提供氧气,火星大气层将会逐渐变得跟地球大气层一样。麦克凯说:“我们应该认真考虑

送地球生命去火星的可能性。”

篇三:动物类说明文阅读训练精华1

动物类说明文阅读训练精华题 一、热心的海葵

①海葵勇于充当弱小动物的保护神,它柔弱的身躯里包裹着一颗火热的心。

②生活在海洋中的海葵属于无脊椎动物的庞大家族,它利用水流的循环,来支持柔软的囊状身体。海葵身躯的上端是圆盘状的口,周围长满柔软的触手。触手有奇异的色彩,犹如海底绽放的菊花。

③海葵的体壁和触手上长满了有毒的倒刺,暗藏杀机的倒刺一旦受到刺激,便迅速刺中对方并分泌毒液,致其麻痹。海葵就是以这种办法自卫或摄食。

④然而,海葵却以少有的宽容大度,收留和保护双锯鱼。双锯鱼因形态酷似马戏团中的小丑,又名小丑鱼。小丑鱼体态娇小,柔弱温顺,缺乏有力的御敌本领,是大海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于是,海葵就利用自身的毒刺充当保护伞,为小丑鱼提供安全保障。

⑤小丑鱼之所以不怕海葵触手的毒,是因为海葵的无私帮助。海葵成百上千的触手一起随波逐流,难免彼此触碰。为避免毒刺误伤友军,海葵的身体表面便分泌一种黏液给刺细胞传达指令:凡遇有这种黏液的都是自己人,不要“开火”。当小丑鱼还是幼鱼时,就凭借嗅觉和视觉找到海葵,海葵则任由小丑鱼吸收自己触手分泌的黏液。小丑鱼等到自己全身都涂满了保护物质黏液时,就可以在海葵的保护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了。⑧春潮水暖,暗礁上迎来了生育的季节。海葵和小丑鱼父母一起迎来了新一批宝宝,海葵保护着小丑鱼妈妈产下的成千上万的卵,这样无欲无求,一代又一代地辛勤工作着。承担保护刚孵化出来的小丑鱼的责任。海葵就

⑦当然,小丑鱼也是知恩图报的客人。当海葵依附在岩礁上时,小丑鱼会在海葵漂亮的触手丛中游动,这自然会引诱其他海洋小生物上钩,为房东带来食物。平时,小丑鱼会捡食海葵吃剩的饵料,担负起清洁打扫的工作,为海葵除去泥土、杂物和寄生虫。当海葵遭遇克星蝶鱼侵犯时,小丑鱼就会挺身而出,对蝶鱼展开猛烈的攻击。虽然二者个头悬殊,但凭着勇敢顽强,小丑鱼往往将蝶鱼打得落荒而逃。

⑧生物学家们把海葵和小丑鱼的这种关系称为“共生现象”。相对于这个冷冰冰的词汇,我们更愿意把这种现象看做是动物之间一种帮助和感恩的关系,或者是一种互惠的关系。(选自《走近科学》)

2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海葵具有哪些主要特征。(5分)

22.说说海葵的“热心”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23.阅读第⑦段,用四字短语填空。(3分)

小丑鱼报恩的方式是替海葵:□□□□、□□□□、□□□□。

24.观察文中插图,结合文意,给插图拟写一个标题。(2分)

标题:

二、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鸟类,并没有确切数字,估计大约有9000种,分为27个目,160多个科。

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12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南极的鸟类只有43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已。生活在北半球的所有鸟类,大约有六分之一要到北极繁衍后代。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年的鸟类专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 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这是因为,北极不仅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而且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人类干扰。南极则没有这个条件,南极的候鸟只能在附近作短距离的南北迁移,飞得最远的是信天翁,可以绕南极作长距离的迁移,但却并不往北飞行。南半球的许多候鸟宁可遥遥数万千米飞到北极来越冬,却不愿意到南极去送死。

12.给文段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13.文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句中“几乎”—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黄 鹂

黄鹂又名黄莺,在古代诗咏鸟篇中,是描述最多的一种。“千里莺啼绿映红”,它的歌声美,而且总是和春连在一起。我国产有金黄鹂,黑头黄鹂,彩色黄鹂,黑枕黄鹂,鹊色黄鹂五种,其中黑枕黄鹂分布最广。黑枕黄鹂嘴红,自嘴基起横过眼睛到枕部都有两道黑眉,嵌在金黄色的羽毛中,翅和尾翎漆黑秀丽俊逸。

北京有个“听鹂馆”,杭州有个“柳浪闻莺”,人们都爱莺歌燕舞,源出一心,因为它象征着生机勃勃。黄鹂是上海地区的夏候鸟,也是旅鸟。黄鹂冬在南方直至南海等地越冬,春末初夏在上海地区营巢繁殖,还有许多经过上海继续向北,去我国中部、东部生活。上海动物园的树林里,有时留下黄鹂。黄鹂很少下地,飞速极快,瞬间消逝,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特别是在繁殖期,雄鸟小叫似行云流水,悠扬颤抖,大叫时清脆悦耳,音韵多变,有时似珍珠落玉盘,有时似雁语声声,有时似猫耳轻呼,真妙不可言,但过不了多久,黄鹂的歌声嘎然而止。它们隐匿在高大的阔叶树上,用麻、草茎、棉絮编织一只十分精致的巢,呈吊篮式。雌鸟在巢里产2—4枚粉红色有玫瑰斑点的卵,在摇啊摇的吊篮里孵化,雄鸟默默地在远处警戒并担任觅食工作,它们再也不想惊动谁。

雌鸟经过18天孵化,雏鸟出壳,再经过18天的哺育,小鸟长成出飞,这期间双亲捕捉各种昆虫,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农村害虫。在哺雏的18天中,据统计每天每巢要哺育喂食70

次,再加上双亲自己吃的,消灭了大量的害虫。可见黄鹂不但 ,

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第二段中划线的句子,抓住黄鹂的 特征来介绍;句中有一组排比句,其说明的是

3、第三段中划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其作用是为了说明

4、本文着重从黄鹂的和 两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5、结合短文,给文末写上一个递进关系的归结句。

可见,黄鹂不但,还

四、 青 蛙

①各种蛙都有出色的捕鱼本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青蛙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农民以青蛙鸣声的早晚和大小,来估计庄稼的丰歉情况。唐人章孝标有诗云:“田家无五行,水旱卜青蛙。”

②说到青蛙的捉虫本领,首先得从它的舌头和眼睛谈起。青蛙的舌头又长又宽,前端分叉,舌面上有一层胶粘的液体。它的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也很特别,舌根生在口腔的前部,舌头是向里伸向咽喉的。捕食的时候,它只要认准目标,立即闪电似地突然向前一翻,就把食物卷到口中。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看活动的东西非常敏锐,看静止的东西却几乎看不见。只要虫子在飞,不管飞得多快,飞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辨清楚;同时能判断在什么时候跳起来把虫子吃掉。如果虫子停住不飞,它就看不见了。科学家作了一个试验,把青蛙养在一只笼子里,拿一大堆死苍蝇来喂它,结果青蛙一只也不吃,不几天就活活地饿死了。后来又把死苍蝇拴在细线上,在青蛙面前摇晃,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苍蝇一样。

③青蛙的食谱很丰富,甲虫、蝗虫、稻螟虫等好几十种害虫,都是青蛙所爱吃的。有人作了统计,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够吃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吃2000只。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动期6至8个月计算,可以消灭各种害虫15000只左右。全国各地青蛙千千万万,帮助人类消灭的害虫是多么可观啊。

④青蛙的幼虫蝌蚪,不少画家常爱以此为题进行创作。我想起已逝的画家齐白石的一段故事。1957年,我国著名戏剧家老舍曾以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白石老人作画。命题要求把无形的青蛙声描绘成有形可见的画面,着实很棘手,但白石老人苦苦构思之后,挥毫画成这样一幅杰作:一片急湍的流水从山间乱石中泻出,水中夹着几只活泼的蝌蚪,高处再抹几笔远山相衬,把诗的意境含蓄地烘托出来了。人们透过这几只蝌蚪形象,仿佛听到十里山泉里传来的阵阵蛙鼓。这个故事虽然是指文艺创作要独辟蹊径,但也说明白石老人对于蛙的生活史是多么熟悉啊。一只蝌蚪大约经过五六十天就发育成蛙。

⑤青蛙不仅对农作物好处极大,也为仿生学的研究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启示。科学家研究了青蛙的眼睛构造,制成了“电子蛙眼”,用它来遥控万里蓝天中航行的飞机。机场上的指挥员,凭借“电子蛙眼”的帮助,准确地指挥飞机的降落。

1、请你结合②段内容,发挥想象力,简要阐述一下青蛙舌头位置和舌尖构造对捕食虫子的作用。

答:

2、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详尽地说明青蛙眼睛的奇特结构呢?

答:

3、“电子蛙眼”是根据青蛙眼睛怎样的特点仿制的?(请尽量筛选文中的有关语句作答) 答:

4、依你之见,“电子蛙眼”除了可以帮助指挥飞机的降落之外,还能有哪些可能的用途呢?(写出两种)

答:(1) (2)

5、文章末尾两个自然段的顺序如果对调一下是否更好?为什么?

答:

五、极地冰虫

①极地冰虫是少数活跃在极地低温下的生物之一。在美国阿拉斯加等靠近极地的冰川区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形。它们个头非常小,在雪地里就像一丝细细的小黑线。

②它们可能是世界上最不怕冷的动物。在冰川地区刺骨的寒温下,其他动物几乎被冻成冰棒,甚至连细胞都冻得“咯咯”作响。然而这种低温对于极地冰虫来说却是最舒适的生活环境。科学家发现,冰虫的细胞膜和细胞酶在低温下正常新陈代谢,细胞膜保持固有的弹性。③冰虫还耐饿。科学家曾把几只冰虫放在冰箱里研究。两年过去了,不吃不喝的冰虫在冷藏室里依然顽强地生存着。

④但冰虫也有致命的缺点。冰虫抵御高温的能力异常脆弱,只要温度高于四摄氏度,冰虫细胞膜就溶化,细胞内的酶也化成一堆干草模样的粘稠物。

⑤冰虫的生活方式也充满奥秘。它们总是生活在终年积雪的冰川地带,行踪隐秘。一到夏天大规模的冰虫就破冰而出,出来搜寻食物。冰虫日落而出,日出而息。夏天太阳升起之前,冰虫纷纷躲回冰层。太阳落山后冰虫从洞穴中出来,搜寻海藻、花粉和其他可以消化的残渣作食物。

⑥到了冬天,冰虫聚集地大都大雪封山,没有海藻或者其他食物,它们就躲在地下。但至今为止,没有人知道冰虫如何在地底过冬。

⑦冰虫被称为地球上惟一冻不死的生物,具有科学家理想中外星生命的特质。科学家认为冰虫这种罕见的耐寒体质可以证明在外星球上也可能存在像冰虫一样的耐寒生物。

1.本文②——④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冰虫哪些方面的特点?

2.人类研究极地冰虫的目的是什么?

3. 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作用。

冰虫被称为地球上唯一冻不死的生物 ..

4.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六、“虫国杀手”——螳螂

①静静地呆在草丛中,将两条前腿合起来举在胸前,仿佛正在虏诚地做着祷告——这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螳螂的形象。然而,蝗卿却是不折不扣的“职业杀手”。当其他昆虫进入它的攻击范围,它先前那“虐诚”的形象便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硕大的眼中闪出咄咄逼人的凶光,死死地盯住移动的猎物不放,一旦时机成熟,两把大铡刀似的前腿便如箭一般弹射出去,重重地扣在猎物身上,猎物来得及做的不过是抽搐几下或挣孔一阵。接下来,螳螂会用它并不十分起眼的“小嘴”,一点一点地把猎物肢解、吞噬,直到只剩下一些对蝇卿来说实在没有什么价值的器官,比如一节触须,一段跗肢,或是一小片翅膀。

②螳螂凶残,但又美丽,形态千奇百怪。在温带地区,螳螂种类相对较少,体型较为简单;但在热带地区,螳螂的种类就丰富多了,体型也变得怪异复杂,而且个个都是高超的伪装大师,无论植物的花、叶、枝、树皮??都是它们模仿的对象。有了巧妙的伪装,蝗娜只需静伏不动,不管天敌还是猎物都很难发现它们。

③螳螂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只要有合适的温度和较为丰富的食物来源,螳螂便可以过得逍遥自在。在我国,已知的螳螂种类有100多种,全世界大约有2000多种螳螂,它们虽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但个个都是地地道道的“虫国杀手”。

链接资料:

①在温带地区,螳螂通常一年只繁殖一次,以卵块的形式越冬;而在热带地区,则全年都可以见到各个年龄阶段的螳螂。

②螳螂虽然是强悍的猎手,但在自然界中,它们同时也扮演着被捕食者的角色。螳螂终究还是昆虫,无法与其他更为强大的猎手匹敌,蝎子、娱松、蜥蜴、猛禽等时时威胁着它们的生存。如果说在与蝎子、蜈蚣等较为低等的对手的斗争中,彼此还互有胜负,那么在猛禽面前,比如隼或者鹰,螳螂如果硬碰硬,那就连一点存活的希望都没有了。

1.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

2.第①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其作用是。

3.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从所给的两段链接材料看,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介绍螳螂的。

5.请仿照例句:“静静地呆在草丛中,将两条前腿合起来举在胸前,仿佛正在虏诚地做着祷告——这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螳螂的形象。”选取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进行仿写。

七、苍蝇

苍蝇无鼻子,然而它的嗅觉却十分灵敏。原来,在苍蝇头部有一对触角就是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连,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传给大脑,大脑则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科学家们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特点和结构,把十分纤细的微电极接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仿制出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装在宇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