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者诈骗

求职者诈骗

离大学毕业的日子还有4个多月,对2016年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择业就业已经迫在眉睫了。面对日渐残酷的就业环境,求职压力可想而知,而骗子们也窥准这个时机针对涉世不深的毕业生们精心设计了各种骗局……

诈骗手段第1式:里应外合,骗财

中介公司以介绍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保证金”、“培训费”等费用后,由同伙假装招聘单位负责人与求职人员见面。之后编造理由拒绝聘用求职者,甚至断绝联系,销声匿迹。

防骗小秘诀:合法的职业介绍机构应当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有工商行政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且必须悬挂在明显位置。在中介机构中求职的大学生们应该看看该中介机构是否证照齐全。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聘单位不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因此,不管招聘单位是收取服装费、培训费,还是押金、体检费等,大学生都应该坚定地说“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相收费”的公司一般来说规模都不大,而且,面试一般都比较草率,通过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如果遇到这样的招聘单位,大学生应该果断放弃。

诈骗手段第2式:高薪利诱,骗人

骗子往往打着高薪招聘的幌子,聘请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们从事传销等违法工作。大学生们可能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禁不起高薪的诱惑,导致上当受骗。

防骗小秘诀: 找工作应到正规人力资源市场,选择有工商营业执照的用人单位;在应聘过程中应留意招聘地点是否固定,千万不要听信街头所谓的“高薪”小广告。

诈骗手段第3式:网络兼职,骗信息

一些网络骗子以优厚的薪资待遇和低门槛的招聘条件吸引求职者的眼球,要求职者填写个人信息,从个人电话号码,到家长姓名、家庭住址、家庭电话、父母情况一应俱全。不法分子套取了求职者信息后或出售给诈骗分子或直接进行诈骗。

防骗小秘诀: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网络找工作具有效力高、范围广等诸多优点。但是,一定要找可靠稳妥的网站,确定用人单位后,最好实地考察一下。了解清楚单位是否正规合法,再与单位签订协议。如需填写个人信息,则应先考察该信息的用途,确保信息不被诈骗分子所利用后,方可填写。

求职者诈骗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返苏,苏城将迎来2016年第一波求职高峰。而每年这个时候,也是各类招工诈骗警情的高发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人生地不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通过高薪、高福利待遇等优厚条件为诱饵,巧立各种名目骗取求职人员钱款。

日前,园区某科技园内一劳务中介公司,通过在某些知名网站上发布待遇优厚的工作岗位信息,吸引全国各地务工人员前来应聘。待务工人员到达中介公司,交纳中介费、体检费等各项费用后,中介却只提供了与招聘信息不符的岗位。不仅如此,中介还将前来应聘的务工人员的身份证件扣押了下来。双方因种种问题发生了纠纷,几番协调不成,务工人员最终向园区警方报了警。

园区警方在调查中发现,该中介此前已有多次被投诉情况,于是通过与工商、城管、劳动等其他政府部门协调配合,对该劳务中介公司开展联合执法,对中介的不法行为进行了有效制止,目前园区警方已不再接到该中介的相关纠纷警情了。警方介绍,园区有不少企业,每年都有很多就业机会,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求职者。其中很多是应届毕业生,刚出校门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被高薪、优待引诱误入陷阱。

春节后一般都会出现一波求职的高峰,园区警方总结了以往的典型案例,归纳了招工诈骗的一些惯用伎俩,在此提醒广大求职者注意防范:

伎俩之一:“见面交费”

求职者面试后,招工者以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保险费、押金、手续费等名义向应聘者收取钱款。应聘者交费后,招工者要么迅速脱身,要么找借口不给事主安排工作,钱财积累到一定阶段便人去楼空。

伎俩之二:“双簧”

一些中介所为了获取应聘者的信任,与一些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伙进行诈骗。先由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服务费,后由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假装招聘员工,收取体检费、服装费、押金等费用,再编造种种理由拒绝上岗或中途辞退。

伎俩之三:“流窜”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虚假单位的旗帜,在热闹地段租赁临时办公地点,以丰厚的待遇条件为诱饵,大张旗鼓进行招聘。在骗得多人上当,并收取了报名费等费用后立即携款逃之夭夭。

伎俩之四:“网络”

由于网络信息量大、范围广,提供了很大的求职空间,成为越来越多人优先考虑的求职途径。一些网络骗子也就乘虚而入,编织美丽的招聘陷阱,诱骗求职者把钱存入指定的账户以达到诈骗目的。

伎俩之五:“捉迷藏”

通过在醒目地点,张贴诱人的招聘启事,吸引应聘人员上门。在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后称,招聘的岗位已满,并承诺尽快联系合适的单位,让应聘者留下联系方式。但其根本不会兑现,随后以各种借口敷衍应聘者。

警方提醒,针对这些陷阱,求职人员必须提高警惕,到政府人力资源市场选择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正规劳务中介,认真了解招聘单位的相关情况。在应聘过程中应留意招聘地点是否固定或正规,不要轻信其花言巧语。同时,不要将本人的身份证等有关证件扫描件通过网络随意发送给招工者,防止被不法分子有空可乘。特别对上岗前先交费的招工条件,一定要提高警惕。此外,如若需要通过互联网方式应聘,首先应确认单位的真伪,不要被诱人的待遇和薪水所迷惑,也不要贸然向招工者汇款。不轻信QQ群、

求职者诈骗

论坛上的所谓“工作人员”,一旦发觉上当应立即拨打110电话报警求助。

读了《招工常见诈骗伎俩有哪些》的人还读了: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