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认识评课稿

篇一: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地位与作用

《分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34~36页)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的,为后面学习分数的性质以及公因数、公倍数等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的小学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维。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将教学目标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二、说学情

《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2.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复习旧识,了解起点

我将用一个圆纸片对折来复习分数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之前有大概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并提出“把多介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这一概念来让感知。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依据课本提供的情境图,我设计了以下两个个富有情趣的活动,通过孩子们的猜想验证,经历数学探究过程。

活动一:拿铅笔

(1)设计了“拿铅笔”的比赛活动,提出问题。

问题一:请两位同学上来帮老师拿出这两盒水笔的1/2,大家想一想应该怎么拿?

问题二:针对比赛结果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2)再让学生猜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形成猜想,进而验证猜想。

(3)小结: 原来是盒子里铅笔总数量不同造成的!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铅笔的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猜测—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的一个体验数学过程,从中体会到“整体”不同造成相同分数即“部分”表示的多少不同,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进一步认识。

活动二:说一说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问题一:淘淘和笑笑分别给同学们带来了两本书,淘淘和笑笑都说自己看了这本书的1/3,猜猜看,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问题二:再课件出示下幅图:现在你觉得谁看的多呢?为什么?

(2)交流结果,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猜一猜,说一说”这一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他们感兴趣的、具有挑战性、探索性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在和谐的氛围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轻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三)观察比较,抽象感知

进一步比较两盒彩笔的数量和拿出来的数量与两位小朋友看的书的页数得出: 1: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

2: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相同,相同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相同。

(四) 创设情景、深化认知

我将用画一画和填一填来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画一画

(1) 出示问题:这个正方形是老师这幅图案的1/4,那你能猜测出老

师这幅完整的图案吗?

(2) 学生试着画一画,画完后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

【设计意图】:本题用不同的图形表示整体“1”,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也各不相同,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五)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我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

1:涂一涂: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对应分数。

【设计意图】:分数不同,所对应的整体“1”也不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2:想一想:分别画出下列各图的1/2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巩固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3: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这样,引入现实情境,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结合捐零花钱的实践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七)总结反思

我会问: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啊?有何收获?估计同学们会回答说:“我们学习了整体与分数的关系,我们知道了‘整体不同,相同分数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来及时反馈本课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

体数量也不相同。 从而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从而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五、说板书设计

整体

6支

8支 分数 121

2具体 3支 4支

5支 10支 1

2

【设计意图】:我用了这种较为简洁的板书设计,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六、说预期效果

对于我本节课的讲内容,预计能有90/100的同学能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篇二:《分饼》说课稿

说教材

“分饼”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数学第九册第37~38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材安排真分数与假分数的认识,在“分饼”活动中具体体会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实际含义,并对它们的概念进行描述性的定义,再让学生说说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点。对于带分数的概念教材用介绍的方法,与真分数、假分数分开处理,有利于学生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避免造成进错觉。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真分数,但对于建立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实际含义还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在分饼活动中由具体的分数抽象到它们的产生与意义,从内容本身,及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得到一种能力的提高。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3、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及关系。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理解分饼的方法及观察发现分数的特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实际含义的认识,要体现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让学生观察、发现、比较的方法相结合,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气氛中自主探索,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学会观察发现、比较分类,更好地学会知识与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兴趣出发,能结合具体情境,在多种活动交流中,经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知产生的过程,从中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概括等学习数学的能力;整节课林老师能围绕情境激趣、谈话导入,操作探索新知,回顾总结,实际应用等几个教学环节展开教学。具体分析如下: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才能乐学、好学、会学;如,课前老师播放了《西游记》动画片,并让学生一起唱主题歌,缓解了学生紧张的心态,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帮助唐僧师徒四人解决分饼的问题,同时在教学中注重成功的体验,经常激励、鼓励学生,如“不错、真棒、很好、谢谢你”等,使学生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之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落实“以生为主体,以师为主导”,给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导”与“学”的关系尤为重要,教师的“导”的终极目标为了学生的“学”,在这里老师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自我演示等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对话的舞台,让学生共同分享经验,这一点新课程提倡“课堂应给予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精神与之相适当。同时老师在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课堂上学生就能提出象4/4是什么分数的问题?为课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资源,教师也能及时捕捉信息。这样的教学更富于学生的创造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操作感知,建立概念。

在操作中感知,在操作中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操作,建立表象,理解意义、概念。本课教师能让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分数外,每次的操作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操作一、让学生把1张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使学生巩固了平均分和感知分法。操作二、把3张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在操作中感知分法不同,但份数一样结果也相同,即3个1/4张和3张的1/4都是3/4张。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把9张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张时得到分数9/4和2又1/4。在学生对这些分数有了全面了解、认识后,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概括从中产生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理解其意义。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认知数学的规律和概括能力。

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从设计的练习,一方面、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总结。另一方面、从让学生解决分面包、分苹果的问题,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源于生活再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篇三:找质数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发展的文化魅力。

4、在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数学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猜年龄,并说出它的所有因数。

一、 探索发现。

1、用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

师:请你用3个小正方形摆一摆,能摆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1种)4个呢?(2种)12个呢?(3种)

2、猜想。

师:我有了一种猜想,是不是小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拼摆的长方形种数也越多呢?有没有和我一样的猜想?

生争辩,举例。

师:他说的怎么样?(好)好在哪?通过举反例说明是很好的论证方法。

师:奇怪不奇怪,原来拼摆长方形的个数的多少,和小正方形数的大小没有关系。那和什么有关系?你有没有其他的猜想?(和因数的个数有关)

3、验证。

师:请大家动手摆一摆,填好表格,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对吗。

生动手摆,填表,交流、汇报。

4、概括。

师:如果让你给这些数进行分类,你打算怎么分?(按拼摆长方形个数的多少、按数的因数的个数)

生回答师板书:

2、3、5、7、11

4、6、8、9、10、12

师:仔细观察这两组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

生概括。

师总结并板书: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质数。板书课题。

师:自由读一读,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勾画重点词)

二、 巩固应用。

三、 1、判断下列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5、29、49、48、217845、12681、1(逐个出示,并说出理由)

师:学会运用概念去判断是最有力的武器。

师:48这样的数非要把它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才能证明它是合数吗?(找出除1和它本身以外的另一个因数即可)

师:判断大数行吗?

师:能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使之融会贯通,这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师:“1”是什么数,质数还是合数?我觉得很像质数。你觉得呢?您们看从定义出发,1,有因数1吗?有,有它本身吧?有,再没有其他因数,完全符合嘛,那它是质数。 生辩解。

师:让我们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很特殊,它因数的个数只有1个,所以它单独是一类。

师:我们把除“0”以外的自然数又分成了质数、合数、1。

师:再看看自然数中,哪个数你认为也很特殊,为什么?(2、9……)

2、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生自己独立完成。

补充小知识。

四、 回顾整理。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体会,还有哪些疑问吗?

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找质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中的内容。 2、说教学内容的作用、地位和意义。

本课的知识属于“数论”的范畴,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后面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对于“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按前一节“找因数”的编写思路编写本课,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质数与合数。

3、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为: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发展的文化魅力;4)、在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数学学习的方法。

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5、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有了利用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找因数的经历,为本节课再次通过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找质数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只是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快慢之分。

三、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在充分尊重教材编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力图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及思想。

1、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认知活动将受课堂情绪因素的影响,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成为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本节课我力图从三个方面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第一,游戏。课前与学生进行猜年龄的游戏,通过游戏拉进了师生的距离,并且在猜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调用头脑中有关数的概念,使学生快速的投入课堂教学,通过找28的因数,也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新课的教学中以做拼图游戏引入,也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开始了新的学习。第二,争论。教师适时的挑起学生的争论,激发学生头脑迅速运转,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拼摆的长方形的数量也就越多”“1是质数”等,诱发学生出错,由此引发兴趣探究。第三,评价。整堂课上的多元评价也使得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得以延续,使得学

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评价不仅仅是一种认可,而且还应成为学生发展的一种导向。

2、注重学习过程,体会学习乐趣。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

分数的再认识评课稿

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本节课,使学生经历一个“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数学学习过程。先由教师提出“小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拼摆的长方形的数量也就越多”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拼摆长方形数量的多少和数本身因数的个数有关。”再由学生动手拼摆填表探究验证,交流发现,使得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数学发展,最后经历自主分类、概括、理解的过程,使学生对“质数”、“合数”的概念通过自主建构从而达到理解。值得一提的还有教师提出的一个问题“在除0外的自然数中,哪个数你也认为它很特殊,为什么?”通过此问题学生会不自主的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联系起来加以区分、建构,这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由自己探究所得知识,其乐趣溢于言表。

3、渗透学习方法,落实“三维”目标。

新理念将数学的目标定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家往往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本节课,在教学中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在教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如:“通过举反例说明是很好的论证方法。”“学会运用概念去判断是最有力的武器。”“能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使之融会贯通,这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等,包括后面数学知识的介绍,都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往往数学学习方法的积累要比数学知识本身的学习更有意义。

总之,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引导学生“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学习过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积累了数学学习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今后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