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评课稿

篇一: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t">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几号说课者,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

纳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

课。

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选自河大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章。

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通过自已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小事来设喻,从而使齐王广开

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

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战国策》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

意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强化学生学习

体验,掌握分析文意、理解主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讲究说话艺术,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

并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三)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文意,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重点语

句的翻译。

(2)教学难点: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接下来进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但大多厌烦文言文繁索的理解

过程。因此我在制定本课教学目标时,首先要考虑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

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嘛,其次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

文的方法。好在这篇课文具有一定的故事特征,引人深思,这里我会适当点拨,

与学生互动学习,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水到渠成。

下面说教法学法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以“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学生”的原则,我

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施教:

1、朗读法。 2、 点拨法。 3、 循序渐进法。情绪感染法

说学法:

1、课本注释疏通法、小组竞赛法。 2、诵读法3、合作探究法

最后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心理特点及中小学课堂六环节教学

要求,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引用典故,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名言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通过子胥赐

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原被放逐,司马迁受宫刑的这些历史典故,引导学

生思考什么样的进谏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从而引出新课。

(二)自主研习,整体感知

在这我安排学生自主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找出文中与“三”有关的语句,

感受本文独特的“三叠式结构”手法的运用,使学生体会课文在内容上前后呼

应,层层推进;在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的特点。

(三)串讲全文,突出重点

首先由我简要介绍本文的人物特点及背景,并对全文进行串讲,讲清重点

字词句。着重讲解第二、三段,并介绍本文采用的“三叠式”结构手法。让学

生自主整理归纳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现象,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熟读课文,思考问题

遵照课堂六环节教学要求中的小组合作环节,我将向每组学生提出问题,

如: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讽谏的结果如何?齐王是怎样纳谏的?纳谏后的

效果如何?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继续阅读课文,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归纳

人物特征,并请其中两组同学阐述观点,在此过程中我会进行补充纠正。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提

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在拓展迁移中达到本课要求的能力及方法目标。

在互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安排每组学生进行课本剧的编排,并抽课

余时间表演。来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的消化,感受本文的语言美,

板书设计: 此板书根据直观性原则,简洁明白,能体现了文章的主要脉络,

学生能从中抓住要点和精髓,深入理解全文,把握人物思想感情。

本节课我通过以上五个环节1、引用典故,导入新课2、自主研习,整体感知3、串讲全文,突出重点4、熟读课文,思考问题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顺利完

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问

三答

三比

①类比,喻比(以“家事”比“国事”) ②详比、略比(“邹忌进谏”写得详,“臣民进谏”写得略) ③侧比、正比(如“邹忌比美”明比,“四国朝齐”是暗比)

妻 私: 偏爱赞扬 妾 畏: 卑微畏怯 客 有求: 逢迎敷衍 3

篇二: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t">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本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本文是中考十九篇文言文之一。《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与积累,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但对文言文学习方法、角度还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尤其对于文言文对比阅读的解答还无从下手,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法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自主复习法:学生围绕中考考点自主复习,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2、品读概括法:通过品读,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点拔法: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合作交流,师生探究的过程,完成复习目标。

四、说复习目标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学情以及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特制定以下几个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默写课文

2、掌握“服”“美”等实词及“于”“之”等虚词的含义及用法,并准确的翻译句子。

3、运用相关方法,解答文言文对比阅读 。

4、更深刻地领会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领会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相关方法,解答文言文对比阅读 。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讲述一鸣惊人的纳谏故事,用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复习目标,指生读。(明确的目标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看谁记得快(此环节可让学生在背诵方法的指导下又快又准的背诵课文)

1、文言文背诵方法指导

①抓较整齐的句子。

②比相关相似句。

③巧借提纲。

2、背诵练习

①暮寝而思之,曰: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②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__, ____, ____, ____ ,_____ 。

(四)我来当老师

(复习重点实词、虚词,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给其他同学讲解重点词语的解释。)

1、重点实词 纳谏 修八尺有余昳丽 朝服衣冠 窥镜 旦日 美我宫妇 王之蔽甚矣 面刺谤讥 市朝

2、虚词

皆朝于齐 臣之妻私臣

之 于

翻译重点句子

1、翻译口诀

串字成词,串词成句,串句成篇。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特殊句式,遵循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联系全句。对照原文,力求直译。

2、翻译下列句子

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④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⑤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五)分析课文(深入地理解课文,领会文章的现实意义。)

1、本文的说理方式是什么?如何设喻说理的?

2、委婉的设喻说理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3、园内有一方清水塘,常见各种漂浮物。为保持塘水清净,学校准备制作一块告示牌,请你代写一句容易使人接受的话语。(不要用“禁止”等类似的语语,不超过20字)

例:清清之水,污之何忍?

欢迎您常来此照镜子。

我们的追求是清澈见底,全赖您的支持。

4、评价人物

邹忌:说话讲究技巧,有勇气,有自知之名,善于反思。

齐威王:胸怀宽广,虚心纳谏,广开言路。

(六)点击中考(让学生接触中考题,走进中考的殿堂,原来我也会做中考题。)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3、“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 ,

现在用来形容 。(2分)

4、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

答:

5、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3分)

答:

(七)展望中考对比阅读(2010年开始河北省中考文言文阅读开始选用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对比的题型,本环节设计就是让就年级学生提前适应中考。)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

杀,寡人闻命矣 。”(摘自《晏子论罪》)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 ②弋〔 yì〕,本指用带着绳子的箭来射鸟,这里指捕鸟。 ③烛邹,人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1)臣之妻私臣 私( ) (2)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重( )

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中邹忌和晏子的劝谏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加欣赏谁?请简述理由。共同点

理由:

(八)赠记名言,师生共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

(九)布置作业(重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

1、整理重点词语解释及句子翻译。

2、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可与本文比较的简单的文言文并翻译。

六、说板书设计

邹忌齐威王

(说话讲究技巧,有勇气,有自知之名,善于反思。)(胸怀宽广,虚心纳谏,广开言路。)

妻→→→→→→私←←←←←←←宫妇左右

||

妾→→→→→→畏←←←←←←←朝廷之臣

||

客→→→→→→有求←←←←←←国境之内

↓ ↓

受蔽受蔽 类比推理

(板书以简洁明了为原则,重点突出。)

出师表

教材地位:本课位于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选录的都是名篇。本课虽被定为自读课文,但在初中教材中却占有重要位置,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章体裁。

2、熟练朗读课文。

3、掌握一至五段重点词句含义。

4、理解作者提出的三条建议。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2、3、4。

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3、4。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质疑讨论法、朗读法、归纳法、讲解法。

学法指导:质疑讨论法、自学法、批注法、识记法、朗读法。

教学流程:

一、引入。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运筹帷幄,才智超群,

后来成了智慧的化身。他就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出师表》。

[设想]:以作者超人的才智引出本文,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尽快进入课堂。

二、了解作者。

[设想]:不管是从名著考查的角度,还是从历史名人的角度,本文作者都需要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让他们借助手中资料自行进行了解,教师再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并强调需要识记的重点,是本文第一课时学习中不可少的环节。

二、自读课文,及时标注。

[设想]:让学生先依据自己能力通读课文,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标注,以增强下步学习的目的性。

三、师生共读课文。

[设想]:在共读中,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自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朗读

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并能在节奏、停顿、情感等方面给予指正。

四、小组合作,疏通文章一至五段含义。

[设想]:本文由于年代久远,一些字词含义变化较大,疏通文章含义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由于课下注释标注比较全面,学生手中又有齐备的工具书,有能力解决翻译问题。这一环节就放手交给学生去完成。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互相提醒重点,解决难点,从而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五、师生讨论,解决疑难。

[设想]:文中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注释和资料中都没有显示,学生依据自己能力可能无从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拿出来在全班讨论,以求解决彻底。

六、反馈检测,强调重点。

[设想]:为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测其以文章词句含义的掌握程度,教师设置一些习题,提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发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适时向学生强调词句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

七、口头翻译前五段。

[设想]:在多角度翻译的基础上,让学生看着课文独立复述其含义,达到巩固成果的目的。

八、合作探究。

思考:文章前五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设想]: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是《出师表》的重点内容之一。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从文章中得出结论,以培养他们的理解概括能力。

九、小结本节内容。

[设想]:作为这篇文章的第一课时,从作者到朗读,再到词句翻译和课文内容,学习内容相当零碎,但要点也较明晰,所以课堂小结必须进行,用以帮助学生梳理本节所学,再次明确学习重点。

十、布置作业。

1、背诵并翻译前五段。

2、完成基训相应题目。

[设想]:这篇文章需要识记的内容很多。受课堂时间限制,学生难以当堂消化。以作业的形式督促其课下及时巩固,利于下节课的学习

篇三: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1]

xt">一、 说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编写了《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孟子二章》、《出师表》、《愚公移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古典名篇。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本单元持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① 掌据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② 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

①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培养积累文言知识的能力。

② 培养日常观察能力。

方法目标

学习叙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艺术手法,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 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除敝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

(三)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现象。把握文字详略处理,讽喻说理的特点。

(四) 教学难点

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一)、朗读法

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并学习课文的语言艺术。

(二)、讨论点拨法

从不同角度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

(三)、情景激励法、比较法、分析法、诠释法、循序渐进法

针对重、难点,把课文分为三部分,逐个层次分析,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 说学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使作用,激发学生质疑、辨疑的意识,学生学法重点应放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而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

四、说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有不通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或查找资料、请教老师,以完成学习、能力目标。

第二课时:师生交流探讨。在课堂中,将课文的方法目标、能力目标及课文的重难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引用典故,解题导入”、“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邹忌讽齐王纳谏评课稿

问题探究,把握主旨”、 “人物点评台”、“ 感悟·提升” 、“赠记名言,师生共勉”、“课堂检测 ”

七个环节展开教学,分别从内容、结构、写法、人物形象、思想意义等方面给予分析,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下面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文学常识:《战国策》

二、通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根据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四、理解题目的意思并说说本文主要记叙了什么内容?

五、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一)重点词语

实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修___________ 昳丽__________

2、朝服衣冠,窥镜 服__________ 窥__________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__________4、朝于齐 朝__________

5、王之蔽甚矣 蔽 6、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__________

7、谤讥于市朝 谤_________ 讥______ 谤讥________ 市朝__________

8、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_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__________

10、时时而间进时时__________ 间__________

1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__________ 12、期年之后 期年__________

13、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畏__________

虚词:

而: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 __________暮寝而思之 __________

时时而间进 __________窥镜而自视 __________

之:臣之妾畏臣,闻寡人之耳者,齐国之美丽者也

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__________ 问之客曰 __________

由此观之 __________ 燕赵韩魏闻之 __________ 吾妻之美我者 __________

以: 自以为不如 __________ 皆以美于徐公 __________

于: 臣之客欲的求于臣 _______ 皆以美于徐公 ________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 皆朝于齐 __________

(二)一词多义

1、朝 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B.于是入朝见威王 ( )

2、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

(三)词类活用: (意义和用法)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闻寡人之耳者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四)重点句子翻译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五)古今异义

1、 今齐地方千里地方 古:今:

2、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 古:今:

3、明日,徐公来 明日 古:今:

4、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 古:今:

(设计意图:感受文言魅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的能力;培养学生理清文言现象的能力,掌握常用的实词、虚词意思把握常用的文言句式。)

六、课堂检测

第二课时

第一步:引用典故,复习导入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可曾了解“一鸣惊人”这个成语的故事呢?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朝政结果“百官荒废,诸候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幕”。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是指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设计意图:引用“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破题导入,请同学们解题,老师补充,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概念。对题目的这个“兼语短语”的破解,让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文章选取了哪些生活小事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的过程进行叙述?妻、妾、客对邹忌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包含有怎样的心理?

(妻、妾、客对邹忌的赞美——自己亲见徐公自叹不如——自己的反思)

妻 偏爱

妾 畏怯

客 逢迎

2、邹忌怎样劝说齐王让他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

(以生活事设喻)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至齐威王的治国大事,说明齐威王处于最高最有权势的统治地位,因而受蒙蔽最深。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问题探究,把握主旨。(小组合作完成)

1、请找出进谏人数变化的词语,再分析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门庭若市”说明了齐国原本政治方面存在许多积弊。

“时时而渐进”说明齐王在不断改进内政。

“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王在广开言路后,不断修明内政,使国家内政修明。

2、四国朝齐之事说明了什么?

(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也从侧面反衬齐威王纳谏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3、“此之谓战胜于朝廷”“此”指什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广开言路)

(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

4、邹忌采用以生活小事讽王纳谏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邹忌用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容易接受。)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问题设计、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把握齐王纳谏的成效,把握文章的主旨,明白邹忌设喻讽谏的好处,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习惯,深入挖掘文章的能力。)

(四)、人物点评台(各抒己见,畅谈心扉)

1、面对妻妾客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了他怎样的品质?学了本文,你觉得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盲目轻信别人,对别人的评价能理智的判断,能正视自己,做出冷静的思考。)

(善于思考、爱国、有勇有谋、聪明、有自知之明)

2、齐王说:“善”,乃下令??请你说说“善”字的表达作用。学了本文,你觉得齐王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炼。既表达了齐王的赞美与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与尊贵。) (善于纳谏、知人善任、礼贤下士、从谏如流、知错就改、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设计意图:先从课文中找一个突破口作为引导,让学生发现文中还有许多句子或词语能突出人物形象。随后进行总结,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发现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五)感悟·提升

1、学了本文你有什么启发?

(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

2、历史上有敢于进谏的忠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事例,但也有上谏难、纳谏更难的反面事例。请谈谈你所了解的历史故事。

(唐朝的魏征敢于直谏,他多次上书劝谏唐太宗。唐太宗是一代明君,对魏征所言多能采纳,这有助于“贞观之治”。魏征死后,唐太宗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失一镜矣!)

(商朝的大臣比干,力谏商纣王不要虐待人民,被纣王剖心而死)

(春秋时吴国的大臣伍子胥,他劝吴王夫差杀死越王勾践,以免后患,吴王不听,他坚决同吴王争论,最后被迫自杀。)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在拓展迁移中达到本课要达到的能力及方法目标。在互动中进往创作探究性学习。)

(六)、赠记名言,师生共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现实谈自己的体会,引起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在帮助学生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基础上,引用名言以加以共勉)

(七)、课堂检测:

1、邹忌两次照镜子时的心理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朝服衣冠,窥镜”很自然,是无意之中发问,充满自信。而第二次“窥镜而自视”是在见识了徐公的美貌之后,自愧不如,于是心生疑虑。)

2、比较邹忌和曹刿的进谏方式,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设计的习题是对课文内容的检测和所学内容的比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升学复习奠定基础。)

七、板书设计

妻 私:偏爱赞扬

妾 畏:卑微畏怯 ——邹忌见徐公,发现受蒙蔽 ,反思原因

客有求:逢迎敷衍(生活小事)

|(类比)| 纳谏、修明内政

宫妇左右:私|

朝廷之臣: 畏 ——齐王受蒙蔽 (治国大事)

四境百姓: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