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评课稿

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 评课

今天,受山东省青语会的委托,对今天上午的口语交际课作以点评。和大家一样,刚刚欣赏完精彩的课堂,也来不及系统地整理和消化,只好把写在听课本上的一点感想和大家分享。

于婷老师的课,我想谈三点感受:

一、做有准备的教育

这节口语交际课,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但是考虑到学生外出机会少、知识面相对少的实际情况,于老师在学习这课之前,已鼓励学生去游览、去搜集、去了解。因此,这节课在前期老师提前安排活动实践之后,学生是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的。为这些口语交际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于老师能从教整本书的思想去准备一节课,难能可贵!其实,无论是什么课型,都要有准备的意识,比如说六年级有一课《鲁宾孙漂流记》,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应该有阅读、有思考、有交流、有分享。到学这一课的时候,他的阅读深度、思考的广度就不同了。习作也一样,有准备的教育和没有准备的,教育效果有天壤之别。教师应强化准备的意识,做有准备的教育。

二、适时使用相关资源。

于老师整个堂设计了三个大板块:说什么、怎么说、演一演。 在教学第一板块“说什么”时,教师在学生自由介绍趵突泉样子的基础上,适时引利用文内资源“智慧锦囊”让学生领悟到“说什么”的方法,即介绍景点时不仅仅可以说样子,也可以说传说、故事,这样介绍起来会更吸引人。在教学“怎么说”时,教师适时引入一段“专

业导游介绍大明湖”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思考初步领悟并交流“怎么说”,紧接着又借助文内资源“温馨提示”补充“怎么说”的方法,体现了学生的认识从朦胧到清晰的过程。文内资源与文外资源的恰当使用,使课堂更为扎实,更为厚实。

三、体现了口语交际的交流互动。

平时,大家也都有发现,课下,无论多大的小孩他们交流互动得都很好,但是一到课堂上就不会交流不会互动了。为什么?

课下,他们的环境是轻松的,真实的,交流的话题是自己感兴趣的,是需要交流的内容。而在课堂上的交流是有话题的,是有要求的。怎么办?这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在这堂课上,于老师对于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1.整堂课是在情境中推进的。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交际情境。

(1)少数民族的孩子来济南,请学生为他们做导游。

(2)出示趵突泉、大明湖视频,一起随团去游览。

(3)主持人香蕉哥哥的一封邮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表达的自信,交流的主动性自然生成。

2.当学生只会介绍,不会交流的时候,老师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评议,领悟

交流的方法,就是游客可以提问,导游要耐心解答。教师注意了原型启发的作用。

3.学生不会问问题的时候,教师请学生观察趵突泉三个字。引导学生提出问

题,解答问题,形成在教师引导下的双向互动。为下面的演一演中的学生自觉互动交流奠定了基础。

4.在小组中合作,形成了双向互动,多项交流,如:起旅行社的名字、选小

导游,随团旅游等情境的创设可以说营造了一个真实自然的交流环境。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间互动,学生比较兴奋,这种环境有助于形成新的交际的状态,生成更大的交流空间。

通过本次教学,我们更加明确了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突出“交际”的特点,也对“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

篇二:汪公开课《泉城》资料

txt">一、教材简析

《泉城》是新课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发现美、感悟美”,描绘的是祖国山河的自然风光,《泉城》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展现了一幅泉水淙淙,诗情画意的意象。课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第1自然段总写济南泉的多和美,2-5自然段,结构相似——先介绍各泉的地理位置,再抓住其特点,名字由来进行介绍。第6自然段略写了泉城名字的由来。本文语言清新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景美”信息的同时彰显了作者精确用词、行文有方的言语秘妙,是学生阅读、积累言语的典范之作。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我们认为应引导学生进行学法上的迁移,将本篇课文作为人教版第五组课文的一篇延伸精品,从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出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识记“济、亩”等生字,积累“虎啸狮吼、秋雨潇潇”等四字词语。

2.借助“阅读表”,梳理文章

3.欣赏课文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涌、汇注、喷吐、冒”等动词写出四处泉的特点。

4.转换文本语言,择一处泉写导游词,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

5.朗读感受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预设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教学难点则是体会"涌","汇注","喷吐","冒"这几个词是怎样生动形象地写出泉水流动的特点。

三、教法学法

对于这篇文章,学生读懂内容不难,但把优美、精炼的语言转化成画面就有一些难度了。所以进行这类文章教学时,老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采取引导法,把时间充分地还给学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通过自行体会优美的句子,填写阅读表、作批注,互动交流等言语实践,积累语言,习得方法,从而感知文本,内化文本语言,让学生在下次学到类似文章的时候能驾轻就熟!

四、教学过程。

在深入钻研的基础上,我这样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因为这篇课文是要求背诵的,所以我先出示第一自然段中的四字词语,读词语后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背诵第一自然段。接着,我用优美的图片导入到其他三大名泉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3~5自然段。

1.自主学习,深入文本。

学习的本身需要在自我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动手动脑,深入文本,然后与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体会感悟。

在集体交流时,我扣住中心句子,抓住关键字词体会感悟泉水的美丽,因为其它三泉的教学是在珍珠泉教学后,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再让学生自读自学,此时,教师只需进行适当的引导。因为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读书、质疑、解疑的方法,且文中四大名泉的文段在布局和写作手法上基本一致,所以教学《泉城》时采用学法指导再让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可行的。

3.小结。

三、亮点教学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作文。特别这么美的写景文,更应该让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和学习写作方法。为此,我在上课中伺机讲解写景文章的选材、排序、语言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针对这堂课,我设计了以下拓展题:关于济南名泉还有许多的文字介绍,课后大家不妨去搜集一下,读一读,你会对济南的泉水有更多的了解!

五、板书设计

《泉城》教学反思

《泉城》,备课时,我认真研读了课文。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写作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形象地写出济南泉水的姿态各异及其中的盎然情趣。全文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总分层次清楚,无论布局谋篇,还是文字运用,都是学生模仿写作的好教材。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学习本课语言最有效的途径。

针对本课特点,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突破:

1.抓住重点词,赏析品味,反复玩味。

词语作为文章的基本单位,对词语的学习、理解与运用,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而课文的重点词,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抓住重点词,既能统领全文的理解感悟,又使语文的阅读训练有了落脚点。

在欣赏四大名泉时,抓住理解 “涌”、“汇注”、“喷吐”、“冒”这几个动词,体会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趵突泉的“大、清

趵突泉评课稿

、美”。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图文对照等方式,进一步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感受泉城的魅力。尤其是在处理“涌”上更下功夫,学生在比较了“涌”和“冒”的不同后,我出现填空题:泉水从地下往上 地涌。学生在反复玩味中,领悟了涌的内涵。

2.以读促写,有效迁移。

苏教版的教材解读中强调:“学生语文课上的语言学习是一个有指导

的读书活动为主线的规范语言的内化过程。”朗读、理解、复述、背诵、运用,是进行语言训练的根本手段。

我们仍要以教材为范本,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迁移。但仿写的对象,从过去的单纯运用词语,提高到对段式编排,布局谋篇等文章结构的学习。

课文中有许多美好的词句,让学生读读背背,有助于他们进行知识的积累。在教学四大名泉后,让学生再次欣赏《泉城》的美丽和神奇,要求学生用现有的词语说说看到的泉水的特点正体现了这一要求。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质疑问难。教学第3至5自然段时,进行学法迁移,让学生自读感悟后,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汇报交流,通过引导学生品析描写泉水流动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这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会学习的好办法。《泉城》教学的实践,更让我感受到三步导学的精妙,一定要活学活用;感受到集体教研的重要,众人划桨开大船;感受到反思的可贵,促进自己融汇贯通。

篇三:丁伟萍《火烧云》听课记录

class="txt">授课时长:一个课时

授课人:丁伟萍

授课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火烧云》(第二课时)

授课流程:

一、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火烧云上来时候的美丽奇妙景象,这节课我们通过品尝那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深入体会火烧云的美丽。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3~6自然段)。

二、 学生自由读课文3~6自然段,把你认为写火烧云美丽、奇妙的描写划出

来,反复读,感受为什么你认为这几句话是最美、最奇妙的。(生读,老师相机指导)

三、 学生朗读他们认为描写火烧云最美、最奇妙的句子。(颜色变化多、形状

变化快)

四、 品读课文

(一)写火烧云颜色的段落。

1. 学生朗读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句子。(一会儿??一会儿??;红彤彤、

金灿灿、葡萄紫??)

2. 出示火烧云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展示的景象,模仿课文中关于颜色描

写的词语说出颜色词(生答:绿油油、黑乎乎、紫莹莹、苹果绿等等)。

3. 读课文,记住课文关于颜色的描写。

4. 指读。要求:要读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感觉到火烧云颜色的美。

5. 学生合上书,PPT出示关于颜色的关键词,配以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朗读

背诵。

6. 用一个词语来总结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景象。

生答——千变万化,变幻莫测。教师纠正:关于颜色的。

生答——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万紫千红??

(二)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段落。

1. 让学生谈谈为什么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吸引你。(生答,老师相机点评)

2. 让学生选择一句,要求读得栩栩如生。(生齐读、指读,老师相机进行朗读指

导)

3. 老师范读关键句,让学生揣摩作者的内心,(例如:??看得人正在寻找马尾

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惊奇、高兴、遗憾)并读出感情(齐读、指读、分组读)。

4. PPT出示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图片和音乐,学生看图片朗读课文。

5. 小组合作,派代表朗读,给图片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6. 用一个词语来总结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景象。

生答——变化多端、千姿百态??

7. 观看各种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图片,模仿课文进行描写。

五、小结:面对大自然这瑰丽的景象,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答——大自然像一个魔术师。大自然是一位能工巧匠。??但是离不开作者仔细地观察。

六、扩展。老师推荐几篇介绍大自然景色的文章:朱自清《春》、老舍《趵突泉》、

巴金《海上日出》。

个人点评:

一、可取之处

1. 以读代讲贯穿于整堂课,形式多样,而且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

受辅助朗读,按照找出句子——生朗读(师指导)——揣摩作者内心情感——生二次朗读——结合图片、音乐多媒体朗读(这里做到了描述、朗读、背诵相结合,眼耳口三位一体)的模式,整个朗读顺序合理、流畅,非常能激发读者情感。

2. 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注重学生词汇、语句的扩展和积累,引入模仿练习。

3. 对于这类描写景观、景物的文章,丁老师采用看图说话、给图片配音这样新

颖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我们可以借鉴。

4. 新课标规定学生要进行合作式学习,丁老师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方法。在座位

安排上,采用一个小组围成一个圈的方式;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也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二、改进建议

1. 老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用词,例如:用一个词语来总结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景

象。学生会把注意力放在“变化”上,所以一开始会出现回答“千变万化、变幻莫测”的情况,如果“变化”去掉,只突出“多”,就能顺利引导了。

2. 有个别地方学生自由朗读可以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