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天寺夜游的记叙文

篇一:比较阅读和记叙文阅读答案

t">(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1)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②,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③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④(3)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选自《徐霞客游记》) 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帖】同“贴”。 ④【摧】崩裂。

1、甲文出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时期地理学家。

2、下列句中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B)

A以指攀草根而登 B 皆以美于徐公C不以物喜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3、句子翻译: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它们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 甲乙两段文字均为山水游记,甲文中(重岩叠嶂 )一词可以概括乙文中所写山势的特点。两文在描写山势上分别运用(正面描写 )和(侧面描写)的写法。

5、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你能说出它和甲文之间的联系吗? 都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和诗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印证,突出了三峡水流迅疾,水势汹涌。甲文“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与“两岸猿声啼不住”相照应,都写猿啼。甲文中“重岩叠嶂”与诗中“万重山”相应,都写出了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 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超然台记 》苏轼

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一处停顿。 ..

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3、下列句中的“之”与“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D)

A雨雪之朝B瀹脱粟而食之C辍耕之垄上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交错的藻、荇,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用比喻来描写月色。把月光比作积水,把月下竹柏的影子比作纵横交错的藻荇。 形象生动地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6、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甲文: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乙文:超然物外的豁达之情。

7、如何理解文章中“闲人”的含义?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才会出来赏月。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三袋米的故事:

(一)1.(共4分。)文章叙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母亲讨.....饭(米)供儿子读书的故事(2.......

分),表现了母爱无疆的主题..

(2分)。

2. (选作,共3分。)(1)“轻轻地、细细地”表现对儿子的呵护,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了

深厚的母爱。

(揣摩词语1分,细节描写1分,句意理解1分)

(2)斑驳陆离:形容土墙已经千疮百孔破败不堪了。噌噌:形容长得很快。 本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儿子”家虽然十分贫穷,但儿子在母亲的呵护下健康地成长。((揣摩词语1分,比喻1分,句意理解1分)

3.(4分)因为这三袋米,凝聚着母亲的汗水和心血,是母

爱的结晶(2分),母爱是无价到母爱。(2分)

4.(4分)示例:

天啊!那位靠乞讨大米供儿子上学的母亲竟是我的娘。娘啊!您拖着残疾的身躯乞讨供我读书,那漫长的乞讨路上却印下了您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和殷切希望。儿子不知怎样才能回报您的恩情。(内容合乎情理2分、生动感人2分)

5.示例一:每天早晨桌上的早

餐,每次出门前那声亲切的叮咛,获得成功时给我肯定,遭遇失败时给我鼓励??我愿永远停靠母爱的港湾。(内容2分,情真2分)

示例二:爸爸总是那么严厉,生活中让我独立、学习上让我自主,每次遇到风险总不让我退缩。其实,在他那威严的面孔下藏着一颗慈爱的心。(内

容2分,情真2分,共4分)

篇二:记叙文111

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但记叙文写作,伴随自然流漏的适当议论和抒情。描写物体的就要从运动状态,物体形态或变化上来说了。 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三.广义与狭义记叙文

广义: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所以一定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发展、经过、结果

五.记叙文说明顺序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序。顺序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

(2)倒叙。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一般说来,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须倒叙,如果中心明确,材料简单,事情发生的时间较短,就不必用倒叙。

(3)插叙。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插入的内容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4)补叙。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待,但它们也有不同。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壹、前言

记叙文是最常见、用途最广泛的文体,它包含一切具有记载、叙述意味的文章,如小说、散文、戏剧、消息、通讯、速写、特写、报告文学、回忆录、传说、游记、访问记、童话、寓言、历史、日记??等,可以说除了议论文、抒情文以外的一切文体,都可以归类于广义的记叙文中,即使是议论文、抒情文,也往往需要记叙的成份。

记叙文既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实用,所以它是我们练习作文时第一个要掌握的文体,学生学习写作也往往由记叙文开始入手。可是观诸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一路由小学以至于国中、高中训练下来,并未随着知识能力的增长而提升:单纯的记叙文往往变成资料的串连,写不出人、事、物、景的独特之处;就算是掺杂在议论文、抒情文中的记叙,也常过于肤浅而拖累了文章的气势和韵味。可见在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上,必须再给予学生进一步的磨练。

本篇报告即本着提升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宗旨,对写作记叙文的要领做一番探讨。首先先介绍有关记叙文的一些基本概念:记叙文的定义、写作目的、基本要素、类别、写作原则、布局方式;再分别就写人、写事、写物、写景、游记五类,讨论写作的原则、写作的方式,并在各类之后附上应用练习。

贰、记叙文的定义

「记」是记载、记录;「叙」是叙说、抒发。简单来说,凡是记叙人、事、物的存在性质、状态、效用、变动、发展的文章,就称为记叙文。一般将记叙文分为两类,记述文及叙述文:

一、记事文

记述文,也称记事文,是依据作者所见所闻或想象的情形,将人地或事物的形色、状态、情景、性质、效用、方法或社会状况记载下来的文章,属于静态的、空间的记述。就如一张张风景照片,显现出来的只有静境,没有动态;只有空间的大小,没有时间的进展。如陈之藩的<失根的兰花>:

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缘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

片一 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此段文字形容出校园的景色,如一幅画,是静态的记述。

二、叙述文

叙述文,也称叙事文,是叙述人或事物的动作、变化,而使人晓得事实经过的文章,属于动态的、时间的叙述。就如播放电影般,随着时间的流动,一幕幕的影像呈现在读者眼前。如朱自清的<背影>: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路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

这是一连串动作的叙述。

区分为记述文及叙述文,只是为了方便初学者,知道两者的分别,以便写作时,能依照自己的目的和题目的要求,作适当的调配运用。其实一篇文章很少有纯粹的记述或纯粹的叙述,因为静态的「记述」,不如动态的「叙述」生动有趣,所以纵使记述静物,有时也要加入动态的叙述,以增加情趣;但事物的本体是静态的,也不能完全摆脱静态的记述,所以一篇文章时常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如刘鹗的<明湖居听书>: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祇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一位姑娘,(以上为叙述文)年纪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亳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祇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以上为记述文),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以上为叙述文)煞是奇怪!祇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以上为记述文)

因此一篇文章实不必强分「动」「静」、区别「记」「叙」,只要合称为记叙文即可。

参、写作记叙文的目的 写作记叙文的目的,简单来说,即「告诉、明白」,欲告诉他人某些事情,以使他人明白。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表现思想

作者藉由人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某些思想。如陶潜的<桃花源记>,藉由描绘世外桃源的景象,表达出对混乱世局的厌恶及对安乐世界的渴望。

二、介绍知识

有的记叙文,目的在灌输读者某些知识。如赵元任的<方言与标准语>,旨在介绍方言与标准语的概念,以澄清一般人对两者的误解。

三、引起兴趣

对某些事物,以轻松的笔调写出来,可使读者觉得很有趣味,达到调节身心的功用。如沈复的<儿时记趣>,记叙童年时的趣事,轻松而充满童趣,使人读之津津有味。

四、激发情感

透过某些现象的表达,抒发出内心的情感,以激起读者的共鸣。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记叙父亲为他买橘子的一幕场景,父子间的天伦之爱自然浮现,真挚而令人动容。

五、给予教训

在记叙人事物时,常含有训诫的作用,这种藉事寓「教」的笔法,是记叙文最常见的,也是记叙文最大的功用。如佚名的<孤雁>记叙一只孤雁守夜的故事,在悲伤的情调中,警惕人们不可苟且偷安。

写作之前,先认清目的,有助于掌握写作的方向,与目的无关的材料即可省略。例如同是记叙孔子的事迹,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记叙文,对孔子的生卒年、家世、籍贯、经历、思想、以及在文化史上的地位,须加记叙,逸闻趣事就不宜掺入;如以引发兴趣为目的,则不妨以轻松的笔调记叙孔子的一些生活琐事,有关于学术思想的严肃资料,不必述及;如以激发情感为目的,记叙之中,必须加入抒情的成份,方能感动读者。

肆、记叙文的要素

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必须具备六大基本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可简称为「六何」:「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为何、如何」。亦有人将原因结果合并于事件之中,称为四大要素。如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一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步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短短一百多字即完整交代了六个大素:「人物」-苏轼、张怀民;「事件」-至承天寺寻好友,一同于月下散步赏景;「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夜:「地点」-承天寺;「原因」-因月色入户而起行,因念无与乐者而寻张怀民;「结果」-感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此六大要素,在不同的记叙文中,往往有主从之分。侧重于记事的记叙文,须以「事件」为核心,其它要素则围绕这一事件发展;侧重于记人的记叙文,须以「人物」为核心,其它要素则围绕人物发展。交代六大要素时最忌讳在文首即一一全盘托出,这样太过刻意做作;应从文章的实际需要出发,诚真设计,什么时侯出现那些要素,都要顺乎自然,不可勉强。

并非所有的的记叙文都必须交代清楚六大要素,在不影响表达的情况下,可以省略某些要素。如时间和地点,如果与文章的内容关联不大,就可以不写或略写;有些要素,估计读者已经熟悉了解,也可以一笔带过,以求文字简洁。但是事件人物之类的要素是不能不交代的,因为离开人不可能有事,事要有人做;离开事也就不可能有人,人要通过事情来表现,离开了人和事,也就无记叙文可言。总之在写记叙文时,要考虑好那些要素可以省,那些不能省,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要能将事情叙述清楚,要能很好地表达中心思想。

伍、记叙文的种类

依内容性质论,记叙文分为下列五类

一、记人:记叙人的形貌、心理、语言、动作等。

二、叙事:以记叙事件的演变过程为主。

三、状物:以记叙静物或动物的形态、性情、效用等。

四、写景:以描述自然界的景物,如山、水、植物、天象的状态和变化等,以及描写人文景观,如建筑巷弄器物等。

五、游记:记叙人在行程中所见闻的景、物或经历的事情,融人、事、 物、景于其中。

篇三: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t">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七上) 2、泊秦淮 杜牧(七上)

4、使至塞上王维(八上)

5、望岳杜甫(八上) 6、春望杜甫(八上)

7、饮酒陶潜(陶渊明)(八下) 8、赤壁杜牧((八下)

9、登飞来峰 王安石((八下)10、过零丁洋 文天祥((八下)

11、无题 李商隐((八下) 1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八下)

13、渔家傲 范仲淹(九上)14、关雎(九下) 15、蒹 葭(九下)

近十年中考考过的文言文

05年《三峡》八上 06年《小石潭记》八下 07年《邹忌讽齐王纳谏》九下

08年《醉翁亭记》八下 09年《爱莲说》(八上)和《与朱元思书》(八下)的比较阅读

10年《曹刿论战》九下 11年《桃花源记》八上12年《送东阳马升序》八下

13《满井游记》八下14《出师表》九上

近十年中考没考过的文言文:

1、《论语》十则(孔子语录)七上 2、《口技》七下 3、《鱼我所欲也》九下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上 6、《马说》八下

6、《陋室铭》八上 7、《岳阳楼记》八下8、《记承天寺夜游》八上

近几年考过的古诗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这首诗的作者是(2 分) 。

8).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 分)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9).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2 分)

答案:7.刘禹锡 白居易8.巴山楚

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9.蕴涵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11《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答:——————————————————————————————一

8).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12年《茅屋》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7).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1分)

8).9).请对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案: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8).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作铺垫。

9).示例:运用比喻修辞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13年《天净沙 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7).这首元曲的作者是(人名)。(1分)

8).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9).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3分)

答案:7).马致远 8).C 9)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言之成理即可)

14《己亥杂诗》

6)、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人名)。(1分)

7)、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2分)

8)、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6.(1分)龚自珍 (有错不给分)

7.(2分)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答

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8.(3分)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

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答出

比喻修辞方法给1分,答出表达的思想感情给1分,答出总体评价给1分,言之成理即可)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2012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语文学科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

1、 能阅读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

2、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3、 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4、 理解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 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运用。

6、 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7、 区分简单议论文中的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自

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8、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态度、观点和情感。

9、 筛选并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10、 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1、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2、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就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

一、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在初中阶段,记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小说、散文、戏剧、消息、通讯、童话等。)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它们,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

弄清中心事件,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但是,“六要素”并非所有的记叙文都是必须具有,有些文章里,某些要素不交代也不影响内容的表达;有些文章不直接交代,需要根据上下文推断。

三、 叙述的顺序: 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已经确定好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记叙的顺序

有三种:

1、 顺叙。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藤野先生》。

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把事情的结果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经过。

作用:使文章结构发生变化,造成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吸引力或增强艺术效果。

3、 插叙。在叙事的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的情节的叙述,插入与中心有关的情节或事件,

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的一种方式。分两种:第一: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中断一下,插入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第二: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玩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作用:补充交代什么内容(段意),为下文什么做铺垫,丰富文章的内容,丰满人物的形象,

突出文章的中心,使叙述充分、结构紧凑、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四、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

使用第一人称的好处:缩短双方的距离。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便于抒发感情。

使用第二人称的好处:像在和作者或者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使用第三人称的好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叙述;不受个人听觉和视觉的限

制。写来开阔而充分。

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有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1、叙述 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对人物、事件和景物不加修饰地把基本情况交待清楚明白,使读者有个概

括的了解,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

2、描写 是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获

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

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渲染什么气氛 ②衬托人物什么心情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④为下文什么作铺垫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交代季节时令。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视觉听觉角度等。

3、说明主要是解说性状。直接说明事物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

4、抒情 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着重于感情的抒发。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

5、议论 在记叙文中,议论不是主要表达方式,它只是在叙述、描写或说明过程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受和评价,或者借以抒发胸臆。

六、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七、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八、标题的含义、作用,为什么以它为题?

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作用:表明写作对象、关联文章情节、贯穿全文的线索、设悬念引深思、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概括文章的内容、揭示文章的主旨

为什么以它为题:含义,作用

九、段落的作用:

结构上:开头,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中间,承上启下、过渡;

结尾,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题目

内容上:段意、点明中心、深化主旨

十、记叙文的写作手法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象征:借助某一具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思想感情。使被象征的某一内容得以含蓄形象地表现出来。

2、对比:把两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放在一起作比较,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突出。

3、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借物抒情 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传达写作者的某种情感。

5、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7、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8、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 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9、讽刺手法:用比喻、夸张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十一、记叙文常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继承天寺夜游的记叙文)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1、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特点、特征、性格等),表达了作者什

么感情,。

2、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从而达到语言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

3、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使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观点鲜明,有时能加强节奏感,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引起阅读兴趣,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十二、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同五

十三、记叙文的中心

三看:看标题、看材料、看首未段、看重点句

① 从标题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提示了文章的中心。

② 从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基础,可通过选取的材料和详略安排分析其蕴含的中心。 ③ 从首未段入手。有的开头就点明文章的中心,所以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归纳出文章的中心。结尾往往也提示和深化文章的中心,研读结尾的语句可捕捉到文章的中心。

④ 从重点句入手。重点句有议论抒情句、主旨句、反复使用的语句。

中心思想的形式: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了?赞美(表现、歌颂、抒发)了?批评(批判、抨击)了? 十四、 理解词语的含义

①投石探波――找到句子在原文所出现的位置,以此为圆心上下查找,确定信息区。

②分析综合 结合句意先读懂句子再理解词语的意思,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还可以从辨析词语的

比喻义入手。

③词语的指代内容要联系上下文甚至全篇来理解。由近及远地往前搜索,找到具体的内容后,再分析概括。 十五、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十六、 理解句子的含义

1、 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联系语境,结合句子所在的段落瞻前顾后,揣摩词、句、段之间的前后联系。

2、 从表达方式入手,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中心、目的、意义的作用。

3、从主体色彩、语法修辞、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4、从关键词语入手。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述。 十七、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

十八、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 、 “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