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执教者:荀德华 通过远程学习,我认为:一是探究性实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对结论的解 释;二是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创新意识以及价值观念;三是探究 性实验内容的选定一般有书内书外两个实验渠道;四是探究性实验展现出师生互 动、学生互动的特点,既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五是探究性 实验能够使学生尝试到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为学生提供 印象深刻的感性知识,使得理性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现举两个例子: 如何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 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本教学设计采用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 学生的观察、实验、表达与交流、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能从实验中总结 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学会、掌握和运用探究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分析 知识目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形成 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 同学合作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设计 探究性实验法、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鼠妇通常躲在阴暗的花盆、石块下,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二)、作出假设: 因为鼠妇怕光,所以所以鼠妇通常躲在阴暗处。

(三)制定计划 1、课前捕捉鼠妇 2、自制鼠妇实验装置。用硬纸板制成一个长30cm 、宽10cm、高5cm 的纸槽(缺少一个侧面的长方形),将纸槽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一端用黑纸 包好形成一个黑暗的环境,另一端不做处理。

实验步骤1、做好的纸槽放在课桌上,将捕捉到的鼠妇轻轻放入纸槽中,鼠妇的数 量为10 只并记录下来。

2、将做好的实验装置放在实验桌上接受阳光或灯光,注意如果用的是 窗户进入的阳光,请将有黑纸遮挡的一端朝向窗外。静置3 分钟。实验小组的同 学可以讨论如何观察记录,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

3、每一组的同学配合,一人计时,一人计数并记录。统计每分钟末遮 盖部分有几只鼠妇暗处有几只鼠妇,将数字填写在表格中。至少统计10 5、将全班各实验小组的比例加起来,求平均值。6、据实验数据,判断鼠妇喜欢亮处还是暗处,检验假设是否成立。如果 鼠妇分布在光下的平均值小于50%,即支持假设,鼠妇喜欢黑暗的环境。

7、分析实验过程是否有误差,讨论产生误差的原因和减少误差的方法。

注意问题 1、实验前应该尽量让鼠妇适应装置的环境,方法是让鼠妇在实验装置中 静置比较长的时间后才进行观察记录,以免造成误差。

2、实验过程中实验装置一定要保持安静,以免干扰了鼠妇,造成观测数 据不准确。

3、观察记录的次数一定要足够大,实验数据太少,偶然因素就变大,因 此至少要每分钟一次共统计10 次以上,获得的数据才可能说明问题。

个小组第8次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环境 平均值明亮 阴暗 4、实验后把鼠妇放回大自然,用肥皂洗手。

5、注意设置对照组(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 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试验 (五)、得出实验结论 五、课堂拓展 如何探究人的呼吸 教学目标 (1)认识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呼吸频率及肺活量的概念。

(3)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掌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及组织里的气体 交换。

(4)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推理思维能力。

重点:1、肺的结构和功能2、呼吸运动的过程3、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

学习方法 1、指导观察模型、图片和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并学 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以后的学习。

4、学会用系统表、表格、图解表来总结,便于记忆。

教学过程 下面通过教学程序来谈谈教法、学法的具体应用。

教学 环节 人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有哪些?学生活动: 请学生像游泳时练习憋气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 2.气体的进入是由哪个系统来完成的? 通过生活常识来设问,激发了兴趣,引 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自然引出课题, 新知识学习 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设问: 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学生活动: 学生自学教材,观察教材中的系统模式图,观察人体模型,边观察,边思考,边 记忆,提醒三点: 注意喉、气管与食道的位置关系。合起书看投影图,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称。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身体实际来学习,使学生感到能为自己的健康服务,从而产生 亲切感,增强学习的兴趣。

提醒学生观察图形、模型时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大到小或从 小到大依次观察,使观察具有全面、完整、有条理和细致的特点,进而培养学生 观察能力。

重点突出肺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特点。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 辩证观点;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总结能力以及语 言表达能力。

设问: 1、呼吸系统各组成器官有何特点? 2、鼻涕和痰是怎样产生的? 3、为什么呼吸道有清洁气体的作用?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上述问题,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小结。

设问: 1、肺的功能是什么? 2、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猪肺实物,观察肺的层层放大图,自学肺的结构特点,开展讨论,并用 自己的语言总结,教师评价。

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 示媒体动画一 我们进行呼吸,外界气体进入体内的什么器官? 那么气体是如何进入肺的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如何变化。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和呼气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获取感 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学习有 得必先有疑”,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也是人的一项重要素质。

教学 环节 新知识学习示媒体动画二、演示实验 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演示实验,思考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而松手,橡皮膜回 缩,气球则缩小? 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胸廓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通过形象直观的媒体动画和教师演示实验,突出 重点,突破难点。

先让学生明白是胸廓变化引起气体进出肺的,解决肺的负压吸气问题。再让学生 探究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变化的呢?最后综合思维。形成(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生物实验教学设计)对呼吸过程的整体理 与教材相比,这种教学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更容容易接受。强调学生在观察动画时,要有目的,有重点、有次序、有对比地观察。培养良好 的观察习惯。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变化的呢? 示媒体动画三(侧面观和正面观) 学生活动: 观察媒体动画,思考: 1、主要哪些骨胳肌参与引起胸廓的变化? 2、肋间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肋间肌舒张,胸廓如何变化? 3、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示媒体动画四,这里既反映了肋骨的运动,也反映了膈的运动,肺的体积变 化也体现出了。

学生活动: 要求学生结合动画,以及前面的观察结果,开展小组讨论后,通过层层推理,依 次说出吸气的过程。利用表格来进行总结。

至于呼气的过程正好与吸气相反就可以了。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对比记忆。

学生活动: 呼吸频率: 让学生进行自测1 分钟呼吸的次数,并报告结果。让三、四个同学快速做15 起蹲动作,马上测定1分钟内呼吸的次数。请学生概括什么是呼吸频率? 肺活量: 结合体检经验,强调肺活量是在尽力吸气后,再一次尽力呼气呼出的量。讨论为 什么肺活量是反映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人工呼吸: 强调是人为外力完成表格中粗体字标出的工作。再介绍人工呼吸的方法。

通过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 过呼吸频率、肺活量的基础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新知识学习 人体内如何进行气体交换? (1)由学生实验引入学生活动: 先让学生来做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的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对比说明呼出的 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继而提出为什么呢?(问题产生) 再问:增多的二氧化碳哪里来? ——组织细胞利用了氧而产生了二氧化碳。

再问:肺吸入的氧是如何进入体内组织细胞的呢?体内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 如何排出的呢?(推理分析) 围绕氧和二氧化碳的来与去层层提问,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符合探究式学习规律。

学生亲自动手,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2)原理 学生活动: 喷洒空气清新剂,为什么前排的同学先闻到香味,而后排的同学后闻到? 观察图片,为什么在书房能闻到厨房里的香味? 观察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气体分子由浓度高向浓度低方向 扩散。

通过一些现象(香味的扩散),这是一种感性认识,再用一个模拟动画,让学生 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3)过程 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要学生结合动画,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哪里的氧含量高?哪里的二氧 化碳含量高?并将气体交换的原理迁移到这里,说明为什么气体扩散的方向是这 应强调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与肺泡部的气体交换相对比地学习,相对比地记忆。在这里还要特别强调发生了气体交换后,动脉血和静脉血是如何转变的?加深对 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的理解。再结合血液循环的路径,强调气体是由血液进行 运输的。从而把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对呼吸全过程的整体 理解。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通过用媒体动画的形式来 展现微观的生理动态,突破难点。

这里是用层层提问的方式,侧重的是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体现了呼吸与循环系统的联系。小结 练习 学生活动: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一节的教学设计 执教者:赵宇 教材分析根主要是通过根毛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根毛细胞是植物细胞的一种, 所以只有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才能由此及彼,推理出根毛吸水 的原理,因此本节的教学显得非常重要。

重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 难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成功的组织好实验和异常结果的处理。

课型:实验讨论课 设计意图“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贯穿整个教材中, 因此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验,应时时不忘探究,探究式教学理应成为日常教 学的主要方式(但不是惟一方式),探究教学理念应贯穿于教师教学活动的 每一个环节中。

设计思路从凉拌黄瓜或西红柿说起,通过演示试验,让学生感知、引导、启发联 系实际,开展讨论,直到提出问题,作出相应实验。

4、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教学目的 课前准备 展示凉拌黄瓜或西红柿 创设问题情景 新课导入 要求学生说出凉拌黄瓜或西红 柿在食用前后的变化情况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要求学生说出凉拌黄瓜或西红 柿食用前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及 演示试验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分析原理 设计实验 据上述现象,小组讨论交流 分析出实验原理,并设计实验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创 新能力 操作实验 证明假设 要求学生根据设计方案,独立操 作实验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据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 交流讨论互相交流,共享成果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无土栽培原理和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 5、教学目标 5.1 知识与能力 理解并阐述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通过演示试验,过程分析,尝试 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分析问题,锻炼并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 决问题能力。

5.2 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加深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的理解 5.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究,感受学习成功带来的欢乐,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迸发创 新精神,形成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6.1 设计并印发实验报告单 6.2 预备创可贴,以防刀划伤学生 6.3 学生实验有关的材料和用具 7、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7.1 操作要规范,尽量减少误差 7.2 课前分好活动小组,小组同学间要分工合作,选好记录员,实验现象由记录 员及时记录下来。

7.3 使用小刀,务必要小心。

7.4 实验结束,清洗整理用具,将用过的材料,收拾干净,放入垃圾桶内倒掉。

教学过程8.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手持一盘凉拌黄瓜或西红柿,问“这是什么?”“黄瓜”“对,是凉拌黄瓜。” “同学们平时在家吃过没有吃过凉拌黄瓜(或西红柿)?”“吃过。” “有没有亲手做过?”“做过。” “都做过,谁能说出凉拌黄瓜(或西红柿)在吃的前后有什么变化?” “老师,我知道,刚开始吃的时候很脆,吃吃就不脆了。” “老师,吃前盘子里水很少,甚至没有水,吃到最后汤多起来了。” ????(学生说法不一,但中心都是食前没有汤,食到最后有汤且不脆了。) “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若没有或没有注意没关系,老师在实验桌上准备了 两份黄瓜,一份是撒盐的,一份是没有撒盐的,你们看看这两份黄瓜有没有什么 区别?” “一个有水,一个没有水” “用手捏一下有什么感觉?”“一个硬,一个软。” 师示撒盐的说“这个较软,里面有水,有没有想过水是从哪能里来的?” “从黄瓜里出来的。” “当然是从黄瓜中出来的,那么黄瓜是由什么组成的?”“细胞。” “猜想一下,水到底从何而来?”“很有可能从细胞中。” 手持萎蔫的黄瓜,“从市场上买的黄瓜蔫了,要想使之挺拔一点,怎么办?” “放到水中” “放到水中为什么就会挺拔?”“吸收水分。”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植物细胞既能吸水,又能失水,那么谁能说一 说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在什么情况下失水呢?“水少时蔫了吸水,水充足时失水。” “水充足就会失水吗?师示这是在清水中泡了好长时间的黄瓜,水可以说比较充 足,若没撒盐,里面的水会不会出来?” “不会”好象是不会的,你想这是什么原因?“假如盐放的多点或少一点水会不 会有变化?”“会” 是不是这样,你想怎样解决,最好用什么方法?“实验。” “好”这节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一下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在什么情况 下失水。

多媒体显示,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

在探究之前,先作一个简单实验,这里有两杯同样多的清水,还有一瓶盐,现在 往这杯水内放一匙盐,往另一个杯内放三匙盐,搅拌均匀,这两杯水变成了什么 水?“盐水”“对,盐水,也叫盐的水溶液。” 再想一下,哪个杯内的水更咸?“放三匙盐的。” 也就是说这两杯溶液相比,这个杯内盐的浓度较高。

我们知道,植物细胞的细胞液中也溶解许多物质,它和盐水一样,也是具有一定 浓度的溶液。

8.2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讨论及演示实验,说说你组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分 别是什么? 我们组提出的问题是: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在什么情况下失水。

作出的假设是: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周围水溶液 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还有没有别的想法,针对材料性质和周围溶液的条件能提出很多问题。

如新鲜黄瓜在浓盐水中发生什么变化? “新鲜黄瓜在清水中发生什么变化?” “萎蔫的黄瓜在清水中发生什么变化?????” 从而作出的假设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针对材料性质及变化讲作出假设有: 如果新鲜黄瓜在浓盐水中细胞会失水,那么黄瓜会变软减轻; 如果萎蔫的黄瓜在清水中细胞会吸水,那么黄瓜会变硬,增重。

针对周围溶液及变化作出假设有: 如果新鲜黄瓜如果在浓盐水中失水,那么溶液体积会增多; 如果萎蔫黄瓜如果在清水中吸水,那么清水体积会减少???? 鉴于时间关系,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去做。

前面我们学习了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接下去该怎么做? “设计实验”“对,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设计实验首先是选取材料,取什么材料,现在我们讨论的是植物细胞,当然应选 植物,我给你们准备了两份植物,一份是黄瓜,一份是莴苣,想一想是选取一种 还是选两种好呢?为什么?“一种,因为材料不一样,液体浓度不一样,违背了 单因子实验原则,即一般只设一种变量。” 若要选两种,重复一下可以吗?“可以,”你组可任选一种去做。

植物材料有了,还应准备什么?“不同浓度的溶液。” “怎样准备?”“一份清水,一份盐水。” 有没有其他想法,一种有盐,一种无盐也可说明问题,再想一下现在我们讨论的 是不同浓度下,怎么最好?考虑到不同,一个清水,一个稍浓一点,一个再浓一 点,一个更浓一点,理论上配制的浓度越多,越准确。由于时间关系,我准备了 三份溶液即5%、15%、30%盐的水溶液和一份清水,等一会同学们根据自己情 况选取。

8.3 根据现象,分析实验原理 把材料放在溶液中,你怎样知道吸水和失水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也就 是说如何设计一个比课前的演示实验更具说服力的实验方案来,如能用具体的数 据来说明吸水和失水。

“老师,我知道用天平称量出浸泡前后的重量。” “老师,我知道用天平称出浸泡前后溶液的重量。” 这两种方法都行吗?“行。”对这两种方法都能用具体数据说明,但一般来说对 固体材料用天平称其重量而对液体材料还是用量筒量其体积最方便,还有没有其 他方法? “老师,看样子,若是蔫了是失水,变硬了是吸水。” 那么如果两个都蔫了该如何?比较都难了,要想准确应有明显的度量,比较这三 种哪个可靠。第1 种较好,第3种操作较困难一些,你可以从前两个当 中任选一种。

8.4 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 基本思路有了,然后小组讨论一下,具体怎样做,即第1 步做什么?第2 做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形成实验方案,记录员做好记录,然后按方案去做。师到各小组中巡视,对个别组进行指导,5 分钟。

各小组讨论得不错,大部分都有自己的方案,哪能一组先说说你组是怎样设 计的?其他同学听听他组的设计是否合理。

学生说法不一,但中心都是称量重量变化量。师提示,材料的重量是否一样, 材料的大小,厚度有没有关系,会不会影响实验准确性。应尽量相等,若不等, 切一点,加一点问题也不大,同时还应注意前后顺序不一样,导致操作不能同时 进行及浸泡时间也会造成误差。

想一想,在溶液上应注意哪些?也是分三等份,时间相等。

捞出来,怎样捞“用镊子。”当然是用镊子,用手可不行。

为什么准备四把镊子,量筒也准备四个? 捞出来直接放到天平上吗?想一想拿出来,放进去的会不会有误差,捞出时 材料上带有水,不要马上捞出而是将材料放在量筒壁内侧稍停一下,尽量不要把 过多的水分带出来,再放在另外准备好的滤纸上,将多余的水分吸去再称重。

得到数据,数据应记在什么地方,应画一个表吧?讨论一下你组应怎样设计表格: 清水5%的盐水 15%的盐水 30%的盐水 师巡视指导,约4 分钟,生说师在黑板上画还有其他同学需要补充吗? 称重量是这样,假如你组是量液体的体积也可以,你可以参考这个,也可以参考 我给你的,在操作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好!看来没有什么问题,在你们桌下有一张报告单,步骤、数据记录你们都可以 参考。

8.5 操作实验,证明假设 下面请各小组按设计的方案动手,注意实验步骤,仔细测量并做好记录,实验结 束后,组内讨论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多媒体打出操作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学生开始实验,师巡视,一边参与,一起讨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提示浸泡5 分钟即可测量) 8.6 观察实验,得出结论 过一段时间,刚才各小组实验都非常认真,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下面哪组汇报一 下你组的实验结果(生说师在黑板上填表) 由以上实验我们知道: 分组 比较 浓盐水中的莴苣条 清水中的莴苣条 硬度 变软 变硬 重量 减轻 增重 杯内溶液的变化 增多 减少 原因 周围水溶液浓度 周围水溶液浓度 学在于细胞液 小于细胞溶液 结果 液细胞失水 细胞吸水 多媒体显示上表师述放在清水中的莴苣条变硬,放在浓盐水中的莴苣条失水软 缩,盐水浓度越高,失水越多,这表明: 第18 人的生殖一、点击教材 教学背景分析1.1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 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起始课第18 章“人的生殖和发育”,本节课开始于认识男女生殖细胞结束至“胎儿的分娩”这一内 容的教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会学生理解我们的生命通过 生殖和发育而来,可谓历经艰险,得来不易。理解生命诞生的过程本身就值得珍惜,生命又 是那么美妙,脆弱中透射出伟大,我们要尊敬和畏惧生命。在此基础上联想到生物圈中的其 他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情况,认识到它们的生命同样也应受到敬畏。

教材本节内容是以人的生殖过程为线索来编写的,注重学生分析图片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的培养。其中,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1.2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时期,对自己的身体形态和生理上的急剧变 化充满了神秘感,渴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同时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又羞于去了解这方 些知识,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大方、亲切、认真地进行 教学外,能否在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采用拟人化、故事化等手段帮助学生消除思想上的障 碍是本节课的关键。

根据对知识体系的分析及初二学生学情地分析,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我认为本 节课的学习目标确立如下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明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

2.2 过程与方法 1、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运用观察的方法,借助有关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寓性道德教育于性生理教学之中,结合学生现状讲解上述内容,使其初步形成科学的性 知识和正确的性道德观,并认识到这些对其身心健康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意义。

2、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教学难点:感受生命的宝贵,体会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的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采用拟人化手法,配以 Flash 动画、视频等,将精子和卵细胞的历程分为四个阶段:我从 哪里来;公主待嫁;我是最优秀的;我是生命的奇迹。让学生在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 为一体的情景中轻松的突破重难点。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互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 段,增大课的信息量。

三、学生的学法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流程] 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正面图和侧面图的ppt 及书本图片 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动画;2胚胎发育的动画;3 儿在子宫内发育的图片(书本)及子宫内胎儿、脐带和胎盘的ppt。

分娩过程的图片(书本)2分娩过程的视频。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出示 ppt1 展示几个学生在一起议论的 问题:(1 母亲是怎样怀孕的?(2 在妈妈肚子是如何吃、喝、拉、撒、呼吸?(4 底从妈妈的什么部位生出来的?(有的人说是从肚脐眼里生出来的,其他同学 竟然很赞同这种说法)。(5 是怎样与母体 分离的?等等。

同学们,关于“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 很多中学生常常有这些疑问,相信在座 的各位同学也曾有过类似的疑问,我不 知道你们有没有获得科学的答案,如果 没有的话,那么就让我们通过学习人的 生殖这一节内容来揭开“我从哪里来的” 奥秘。

(导入新课) 【板书】第1 人的生殖期初很多同学拿到新书翻书看到“人的 生殖”部分时,都在偷偷地笑,可能觉 得很神秘,其实,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 在的现象,植物、动物都有生殖,人类 当然也有这种现象。我们今天学习的是 人的生殖,动植物的生殖接下来会一一 学到。

〈过渡〉说来你们可能不相信,人的新 个体其实开始于一个细胞,这个细胞又 是由两个生殖细胞结合而成的,这两个 生殖细胞分别是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 细胞。

学生看了 ppt 后也参与 到“我从哪里来的”一 系列问题的讨论中去。

通过多媒体展示,创设 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 究“我到底是从哪里 来”的兴趣。

使全体学生都以急切 要解决问题或以惊奇 的心情来听老师的课, 则学生、教师、教材、 学法之间就会产生最 大的共鸣,使教学得心 应手,事半功倍。通过 学生思考,学生提问, 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思 维状态。

展示精子和卵细胞的ppt4 【提问】猜一猜,他们哪个是精子, 哪个是卵细胞?各有什么特点? 老师提示学生阅读信息库中精子和 卵细胞的有关内容。

动画展示卵细胞与精子的自白(卵细 胞:“我叫卵细胞,我的形状近似球 形,成熟的我直径可达0.1mm,是人 体中最大的细胞,几乎用肉眼就可以 看见”。精子:“我叫精子,我长的像 一只小蝌蚪,可以像蝌蚪一样游来游 去,但我比蝌蚪小多了,全长只有 0.06μ m左右,是人体中最小的细胞, 你们用显微镜才能看见我”。

【出示 PPT5】电镜下的精子、卵细 胞图片 〈提问〉精子和卵细胞是怎样产生的 呢?与人体的什么系统有关呢?(是 通过男、女生殖系统产生的) 【出示PPT6】 板书:(一)生殖系统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男性生殖系 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 P95 观察图 18-1 男性生殖系统侧面图及屏幕上 男性生殖系统正面图,逐一认识各个 结构。

【出示PPT7】 〈思考题〉P96 讨论题 1、组成男性 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有哪些?分别 有哪些功能?其中主要的性器官是 什么?2、产生和输送精子的器官是 什么? 〈过渡〉接着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女 性生殖系统,请同学们看书 P96 18-2女性生殖系统侧面图及屏幕上 女性生殖系统正面图,逐一认识各个 结构。

【出示PPT8】 〈思考题〉P96 讨论题1、组成女性 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有哪些?分别 有哪些功能?其中主要的性器官是 【回答问题】学生讨论后猜 测:“是卵细胞,精子”。卵细 胞:“形状球形??”;精子:“像 一只小蝌蚪可能可以游 学生自主阅读信息库中精子和卵细胞的内容,尝试用拟人 化手法,以第一人称来描述精 子和卵细胞的结构特点。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观察图片, 逐一明确各个结构的名称和 主要功能,并联想一下一些结 构在自己身体上的位置等。然 后讨论交流,并回答老师提出 的问题。

以拟人化的手法,尝 试以第一人称来描述 精子与卵细胞的结构 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什么?2、产生和输送卵细胞的器官 是什么? 【学生填写学案】(1)(2)(3) 学生可能对于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 卵巢还是子宫有疑问,老师告诉他们 应该是卵巢。〈师生共同讨论问题〉: 一个子宫有障碍的妇女能否拥有自 己的后代?(学生会说不能,因为不 能孕育胎儿了)老师强调:仍能拥有 自己的后代,方法是先由卵巢产生卵 细胞,然后借助“试管婴儿”技术, 找“代孕母亲”帮她生下孩子。但这 里要说一下,找“代孕母亲”生孩子 是有悖于社会伦理道德的。

〈过渡〉了解了男女生殖系统后,我 们来看小小的精子和卵细胞到底是 如何相遇结合并最终发育成一个完 整的人体的?让我们来分段了解精 子、卵细胞婴儿的发育过程。

板书:二、受精和胚胎发育 【出示PPT9】 〈提问〉卵细胞与精子会在何处相遇 并结合?(学生猜测)到底会在哪相 遇并结合,请同学们来看下面这张动 【出示PPT10】补充说明:进入女性阴道的精子远不 个,有4-5亿个,但最后只有一 个精子能与卵细胞相遇并结合。接下 来让我们来看一下4亿个精子在女性 生殖系统中的旅程。

【出示PPT11】 第一张图片:4 亿个精子进入女性阴 道,争先恐后游向卵细胞。第二张图 片:精子的旅程充满了死亡和艰辛, 只有很少数的精子能到达输卵管。第 三张图片:经过艰辛的长途跋涉,只 有100个左右的精子能抵达卵细胞表 面。第四张图片:最后只有摆动最有 力、最具活力的一个精子能与卵细胞 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新生命的 起点。(如果男性精子的数量少或质 量低了是否会使他们无法完成受精 的艰难过程,从而导致不孕?男性要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进 行讨论,然后回答问题:女性 主要的性器官是卵巢,子宫是 胚胎发育的场所。

【填写学案】 【交流、回答】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后讨论交 流,最后给出答案:在输卵管。

通过动画使学生深切地感悟 到:每个人都是4 亿分之一的 精英产物,因此“我是最优秀 的;体会到:精子的旅程充满 了死亡和艰辛,卵细胞的旅程 也是漫长的,精子与卵细胞的 结合简直是一种奇迹,每个人 都是一个奇迹。

女性要保护好自己的 子宫,这样才能真正 拥有自己的孩子。

以“精子”、“卵细胞 的历程”为主线,借 助多媒体动画等创设 拟人化的故事情境。

打破了学生碍于面子 不敢大胆学习的心 理,建立一个可接受 的、支持性的、宽容 的课堂氛围,激发了 学习动机,调动了学 对自己进行适当的保护和保健) (此过程由学生文字描述) 【出示PPT12】 〈提问〉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是怎样 运动的?最后在哪“安家落户”? 【出示PPT13】 瞧,这受精卵一刻也闲不住,边分 裂边移向子宫,不到两天就形成了 100 多个细胞组成的球形结构,我们 称之为胚泡。(提问:受精卵发育所 需的营养来自哪里?回答:来自卵细 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但卵黄里的营养 是有限的,很快就用完了,如果胚泡 要继续发育就只能赶快找一个能给 他提供营养的地方“安家落户”了) 子宫很大,他会在那个位置“安家落 也就是说如果胚泡在第7-8天能成功 埋入子宫内膜中的话,胚泡就可以吸 收营养继续发育形成胚胎了。(如果 胚泡在第7-8 天不能埋入子宫内膜中 的话,胚泡就停止发育,意味着怀孕 失败了) (由学生描述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 过程 〈过渡〉胚胎在子宫内膜中继续发育,那么胚胎发育到什么时候会露出 人的雏形呢? 【出示PPT14】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 图片 胚胎发育到第8 周末,已露出人的 雏形,从这时起一直到出生前的胚 胎,叫胎儿。

(由学生描述胚胎发育成胎儿的过 〈过渡〉胎儿在母体内是怎样获得营精子 受精 受精卵卵细胞 输卵管 【交流、回答】 来自卵细胞的细胞质中的卵 学生讨论交流:子宫内膜,增厚的子宫内膜能为胚泡的发 育提供营养。

【学生完成】: 分裂 发育 受精卵 进入子宫胚胎 【学生回答】:第8 周末 发育 胚胎 胎儿习的积极性,学生直 面科学,“难看”的学 习过程成为了愉快的 情感体验。

走进故事情境,大胆 学习与体会。让学生 在融知识性、科学性、 趣味性为一体的情境 中大胆、轻松、快乐 地接受知识。

通过动画使学生深切 地感悟到:新生命的 孕育充满了冒险和挑 战,每个人能够降生 都是非常幸运的。

养,排出体内废物的?即怎样完成他 【出示PPT15】结合看书本图18-4 胎儿在子宫内发育 〈提问〉胎儿与母体是怎样相连 【出示PPT16】〈提问〉胎儿在母体内是怎样获得 营养和排出废物的? 胎儿 二氧化碳等废物 胎盘 氧气和养料 母体 【出示PPT17 〈过渡〉我在妈妈温暖、舒适的子宫里住了已经280 天左右了,我由一个 受精卵已变成一个漂亮人体了,今 天,我和妈妈经过了280 天的漫长等 待终于要见面了。但我们的见面会很 特别,因为我会给妈妈带来痛苦,甚 至有可能危及到她的生命。但我已感 觉到妈妈为了迎接我的到来,已经做 好所有的准备了,所以我也一定要努 力配合妈妈。我要在子宫里调整好我 的姿势,头朝下脚朝上,如果不这样 做得话,会造成妈妈难产,则必须剖 腹手术,以确保母子平安。

在整个分娩的过程中,妈妈为了打 开宫颈口让我出来,强忍住一阵阵激 烈的疼痛,几乎用尽了她所有的力 气。终于,在妈妈、我以及医生的共 同努力下,我顺利的来到了这个世界 上,手术室里响起我洪亮的啼哭声。

板书:三、分娩 (由学生描述胎儿变成婴儿的过 【交流、回答】(母体 胎盘 脐带 胎儿通过脐带与胎盘相连,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氧气 和营养物质。

胎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排到母体 的血液里,由母体排出体外。

【学生完成】: 分娩 胎儿婴儿 〈思考〉 (1)成熟了的胎儿和胎盘从哪排出 (2)婴儿是怎样与母体分离的?〈过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 了解了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结 构和功能,揭开了“我从哪里来”的 奥秘,下面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简 单的梳理。

【出示PPT18】 老师一边放一边读一遍。

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我们的 生活有哪些指导? 【讨论、回答】 (1)成熟的胎儿连着胎盘从 母体阴道排出。

(2)婴儿出生后,脐带会被 医生钳住,在距离婴儿腹部 5cm 左右将其剪断。7~10 之内,胎儿的脐带慢慢变干萎缩,腹部留下被称为“肚脐” 的疤痕。

【学生填写学案】 让学生体会到: 母亲生育很辛苦,再 要把子女培养成人就 更不容易了,不知还 要花费多少心血。所 以生命是珍贵的,每 个人都应该珍惜生 命,回报父母的养育 之恩。

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 【试一试,相信你能行】每一个母亲都希望孕育出一个健 康优质的小生命,你来给怀孕的母亲 提一些建议,母亲在怀孕过程中要注 意哪些问题? 出示孕妇怀孕期间身体各部分增重 的一组数据,协助学生解释建议3. 【提出建议】 1、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能抽烟、喝酒、乱吃药物等。

(因为母体血液中的有毒物 质可以通过胎盘传送给胎儿) 2、要多吃营养物质。(因为母 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同样可 以通过胎盘传送给胎儿) 3、要心情舒畅,要多听音乐 等。(因为胎儿发育期间对母 亲的声音、心跳、触摸等活动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 养:烟、酒、药物、 毒品等都会导致胎儿 畸形,所以良好生活 习惯的养成和坚持, 是对新生命的承诺。

尊重和感谢父母,尤 2、正常的人都有生育能力,但有的 夫妇由于身体的原因(比如男性精子 少或活动能力弱;女性输卵管堵塞 等)从而不能如愿得到自己的孩子。

请你给他们想想办法,让他们也能拥 有自己的孩子。(方法之一:试管婴 (板书)试管婴儿—由实验室的试管代替了输卵管的功能 介绍:试管婴儿由英国产科医生伯 特里克和生理学家罗伯特?? 爱德华

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范文一:如何设计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摘要:“新课改理念”,就必须面向全体中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或药品的处理,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理功能进行观察和探究,使学生获得、验证或巩固知识,并掌握有关操作技能,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称为生物实验教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类型可分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在此,本文联系具体实践就如何设计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一些新建议。

关键字: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在中学生物课本中,实验分为三大类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师演示实验;以学生为主体的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如何进行好实验课的教学,关系到对学生东说能力的培养和小组合作的精神。这就要就教师在教学中要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能够完成实验,并在实验中获得学习的快乐。本人通过几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对实验课的教学有了一定的经验,借此机会与广大的教师一起来分享一下。

一、演示实验的教学

所谓演示实验就是教师使用演示的方法,根据课堂教学计划进行的生物实验。演示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演示实验比分组实验容易开展,既节约耗材,又节省时间,更便于组织教学。因此,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特别要加强演示实验的开展,以便提高教学效果。演示实验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在以获得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中,教师预先把实验器材准备好,在课堂上边讲授边演示,并对所用到的器材名称进行介绍,讲述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条件,准确操作,规范动作,以达到预期的演示效果。当学生观察到一个或多个现象时,教师通过谈话启发学生对所见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二是验证、巩固知识的演示实验。以验证、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目的的实验,从逻辑上看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先使用各种直观教具讲授新知识,等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之后进行演示实验,以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通过演示,学生巩固了已初步掌握的知识,并加深了印象,进而提高了课堂巩固率。三是指导性的演示实验。它是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的演示实验。

二、分组实验的教学

把学生带进实验室或教室,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操作而进行的实验,称为分组实验。分组实验更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操作技能,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分组实验既可以在新课教学之后进行,又可以在新课教学之前进行。长期实践表明,分组实验在新课教学之后进行,有利于学生验证和巩固知识。而分组实验在新课教学之前进行,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技能。教师必须预先写出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若是探究实验,教师则要拟定实验计划,具体写出观察发现的问题,做出假设,拟定实验计划,分析实验结论。在制定分组实验计划时,教师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条件,对全程教学中所需要的实验材料有一个全盘的计划和安排,及时加以采集,购买或培养。此外,为了保证实验课有充足的、合适的实验材料,还可以向条件好的学校租借或交换器材,并灵活地把一些实验提前或推后进行,以实现资源共享。更为重要的是,对实验中的仪器设备和药品,教师必须预先做好准备,分发到实验桌上,尽量让学生不离开座位就能完成实验,减少人员走动,给组织分组实验带来方便。在每次实验之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教材或复习实验教材,使学生心中有数,作好实验心理准备,收集相关知识,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实验原理,顺利完成实验。对于教师来说,其职责主要是总揽全局和具体指导。而对于小组长来说,其职责就是组织和指导本组成员开展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操作错误,立即作好记录,让相关学生停止操作,指出其错误,并予以演示和引导。实验课结束之前,教师要预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清理器材和桌上的卫生,随后按顺序离开实验室,并请小组长留下协助教师清点器材。

三、课外实验的教学

有些实验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观察,但又不太复杂,也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完成。显然,由于课外实验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学生亲手操作、亲自管理和亲自观察下进行的,因此,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深巩固课堂学到的基础知识和节省时间。一般而论,教师在组织课外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课外实验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课外实验必须在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之后进行。例如,在学生学习了“茎的输导作用”的生物原理之后,为了证明“有机物是树皮内的筛管输导的”,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外寻找树枝“环剥”树皮和长时间形成的“枝瘤”,或用“对照法”培养植物,使学生藉此了解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从而解决了在课堂上不便操作的困难。2.布置课外实验必须严格要求。教师对课外实验的目的及其方法都要详细说明,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做好记录、测量和绘图等工作。不仅如此,教师必须严格检查学生所承担的课外实验,并尽可能要求学生上交课外实验做出的实物,以督促学生完成实验任务和为实验室提供材料。

总而言之,生物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是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为此,生物教师既要端正态度,有奉献精神,又要因地制宜,多想些办法,创造条件开展好生物实验。原文地址:

范文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增加,教学课时不足。与旧教材相比,高中生物新教材增加了较多的实验内容,其中考试大纲要求的必修模块的学生实验有19个。学校要在规定的模块教学时间内完成各个实验教学,实施中存在困难,部分地区在高二才开设生物课,各地区生物学科开设的课时有差异,个别学校还削减了生物学科的课时。教学课时不足对生物实验教学影响较大。

2.教师缺少对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不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教师对实验教学缺乏研究。教师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的分析等能力普遍较差,对如何组织实验教学和对实验教学的课型研究不足。尤其是探究性实验。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实验指导能力和实验技能,在这方面教师显得力不从心。

3.实验要求提高,课堂实施困难。高中生物新课程提高了学生实验的要求,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方法、理论指导和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设计、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等)。有些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如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理论的指导。完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实验设计等环节,然而,课堂中教师在讲述实验原理、归纳讲评学生提出的问题之后,学生用于实验操作的时间已不多了,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进一步探究。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1.明确实验教学目标。明确目标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思维才会有方向,操作才会认真。

2.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地方性的季节性的限制。有些实验还需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实验结果。因此,在实验课前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多数学生把实验简单地理解为“看”,对实验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后往往答不上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的结论。如果缺乏严格的训练,将会导致教师疲惫不堪,学生一无所获。因此,应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注意维持实验纪律,规范实验习惯合理指派实验大组长、小组长等。以确保实验教学质量。

4.分析实验程序和分析实验现象。—个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是设计人员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它往往是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摸索。所以,学生实验中,不能单纯地用实验指导进行“按方抓药”出现结果就行了。而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处理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大致为:培养→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要让学生了解根尖放在解离液中是为了使根尖细胞间变得松散,便于压片,否则根尖细胞很难压散,不利在镜下观察。另外。通过解离液的处理,使细胞迅速死亡。让细胞分别保留各自的分裂状态。漂洗是为了冲洗解离液,否则影响染色效果。在实验中。应根据学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不同,由教师讲清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既知道实验应怎么做,也

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三、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高中生物问题,验证高中生物规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检测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那么,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检测呢,双缩脲试剂除可以检测到蛋白质的存在,那么乳制品中的蛋白质的含量有什么规定。蛋白质的含量如何测定呢?根据不同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怎样调整人们的饮食,才能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和延年益寿,所有这些都可以在实验中向学生提出。培养他们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总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定会事半功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能正确运用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的结果。生物实验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推理,主要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生物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比如探究“镁元素对植物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在缺镁元素的“完全营养液”中,一株小麦幼苗叶片发黄生长瘦弱,两株小麦幼苗叶片发黄生长瘦弱??--当在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含镁元素的无机盐溶液后,小麦的生长恢复正常。归纳出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的结论。

五、加强设计型实验题训练

随着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深入,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的高考生物试题更体现了这种趋势。高考生物实验题多以根据要求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得出或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评价和优化实验设计方案等形式呈现。如果还是按照以前老一套的实验训练模式,只重视做一些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型实验题,学生是很难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的。因此,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采取以上一些实验改革措施外,还必须要有意识地精选和精编一些实验习题,特别是一些不同类型的实验设计题(例题略),让学生进行全方位训练。

总之,学生在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应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思考,积极探索,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实验思想、实验方法而进行创新设计,实现能力的迁移,锻炼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详情:

范文三:如何设计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浅谈如何设计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摘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了实验生物课程将会无滋无味,我们除了把课本上的几个实验完成之外,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因为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知识的价值,训练自己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同时学生在做自己的实验的时候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这样学生学习、探索科学的热情更高,求知欲更强、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文章就基于对实验教学现状的思考,并结合实验教学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在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也逐渐从知识学习转向技能培养,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得到了不同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体现。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实现“知识学习”向“技能培养”转变的关键,而要保证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实验教学设计就是基础。因此,针对当前实验教学设计的现状而思考相应的对策来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对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新课改的一大方向就是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体现在生物教学中就是实验内容的增加。新课程标准中都有相应的实验要求,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大量的实验让教师有措手不及之感,而学生也无从快速地适应教师教学的转变,有的学校还出现了以演示实验来代替学生动手操作的现象。不得不说,实验内容的增加和教师适应能力及课时之间存在了一定的矛盾。

其次,我国教育延续的是千年以来的封建式教育模式,重知识轻技能,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重实验结果而轻视过程,新课标则要求教师重过程。

再从学生角度来看,新课标对实验的要求标准较高,不仅要学生了解基本的实验原理,还要求学生能正确实验,在实验中观察现象,通过现象而得到结论。以“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实验教学要求为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用具,在该实验中涉及较多的实验用具,每一样教师都需一一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并正确使用;在实验步骤上,从参考图到显微镜到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临时装片或永久装片都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地进行;在实验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过程,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还需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区别。但从课时和学生的基础上看,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这就让教师在传统和新课标之间犯难了。

2、解决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的对策

首先,要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明确实验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是否达到了目标。因此,实验

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就应向学生明确实验目标。如在“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的实验教学中,在实验之前教师就应向学生明确“通过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当学生实验后再以是否理解了小肠的结构特点来审视实验过程。

其次,关于实验准备,以往很多教师在实验前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忽视了学生在实验前的准备,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只要一遇到问题,学生就会将思考的重点放到多个方向上,有时教师为了向学生解释和实验相关的知识,占据了实验时间而导致实验效果受到影响。以“探究酸雨的危害”的实验教学为例,在实验前,教师需引导学生了解酸雨的成分、ph值、形成过程、所选择的小麦种子也要符合要求,如此,实验才能顺利进行。再如在“模拟‘血型鉴定’”的实验中,对于“血清、血型、输血”等知识,如果学生在实验前没有了解,实验中就会产生诸多问题,自然就会影响实验的进行。

3、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注重的问题

生物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从传统的为了实验而实验和为了教学而实验的观念中解脱出来,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开放性的实验中做到自我实验,自我提高。

首先,实验教学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教师通过实验设计的优化来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大胆提问,大胆质疑,而不应以现成的实验数据、实验结论为模板,让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要做到这一点,

师生关系和和谐课堂气氛的构建不可或缺。实验中,教师要从讲台到学生中去,用眼观察学生的实验,用心倾听学生的理解,认真指导,唯有如此,实验过程才会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大舞台。

其次,要注重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新课程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高中生物问题,验证高中生物规律。如在“生物圈中的人”的模板学习中对蛋白质的探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引导,如思考怎样调整人们的饮食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饮食搭配方法和饮食习惯,如果教师能做到让实验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和生活习惯,这样的实验就是高效的实验,有用的实验。当然,在实验中教师也不应墨守成规,多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设计一定的开放性实验,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也具有积极意义。

认清现状,优化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效率,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发展,这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着眼点,教学中教师还需多加实践,不断丰富总结。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为全面落实生物新课程目标,与时俱进地有针对性地对实验室进行建设管理改革,不断完善实验教育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实验设计迁移运用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如何将实验从过多地为高考服务,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等方面,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革等还有很多要继续探索实践。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取两个玻璃缸各加入等量的河水,再加入等量的小蝌蚪;()甲组喂甲状腺激素,乙组喂等量的蝌蚪饲料,并放在相同的地方;()预测:甲组蝌蚪很快发育成小型青蛙,乙组正常发育。我在评价答案时特别要求学生考虑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和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并设疑:“取两个玻璃缸”一大一小?“加入等量的小蝌蚪”各1只?“甲组喂甲状腺激素”能吃饱吗?“放在相同的地方”冰柜里?学生马上意识到玻璃缸一大一小不符合对比实验的要求,加入蝌蚪各1只可能会有三长两短,只喂甲状腺激素会饿死,相同的地方应该是适合于蝌蚪发育的温暖的地方,由此进一步领会了实验设计的方法。3 发掘规律

通过前面的探讨,可以概括出实验设计的一般解题规律:()为了提高实验的可信度,一般应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对比实验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可比性、可行性和科学性。()设计对比实验的关键是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可变因素和控制因素,并确定1个实验组和若干对照组。()充分考虑所提供材料的用途,排除干扰,科学地选择材

甲2mL淀粉糊+2mL清水乙2mL淀粉糊+2mL唾液丙2mL淀粉糊+2mL胃液

1)该实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和管。

2)比较甲和乙、乙和丙依次可以证明。3)本实验提示,设计对比实验的要求是。本题主要由教师讲解分析。在生物学研究中进行实验设计验证某假设时,通常要用到对比实验,本题就属于对比实验分析题,题意清楚、简洁,有助于学生掌握对比实验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要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先要分析可变因素和控制因素,因为实验组受可变因素的作用,会产生一定的实验现象和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唾液是可变因素,由此可见甲、丙试管是乙试管的对照管;甲和乙的比较可以说明酶是生物催化剂;乙和丙的比较可以说明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实验提示用对照法设计实验时,一定要考虑可比性,即除了可变因素外,其他因素如加入物质的量、控制条件和检验方法等都相同,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正确反映出可变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2 归类迁移

例2: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则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钾溶液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简要写出第2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结果,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并找出该实验的实验管和对照管。1)实验材料:家兔,生理盐水,酒精棉,适宜浓度的草酸钾溶液,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液,试管,

生物学活动课“平衡膳食”的建构式教学设计

陈 锋 杨丽娟

(温州市实验中学浙江温州325000)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式教学等,我们运用“抛锚式”教学法设计并实践了一堂生物学综合活动课——“平衡膳食”。1 设计背景1.1 “平衡膳食”的选题背景 人生最宝贵的是健康、知识、友谊,而健康是最重要的,它是实现一切愿望的基础,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工作,幸福地生活,为国家、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拥有健康身体的因素非常多,但“平衡膳食”对健康尤为重要。据美国《预防医学》报道,研究人员对日本69名健康男子进行生活方式调查,详细询问是否做到了以下8种行为习惯:不吸烟、不每天喝酒、每天吃早餐、每天睡7~8h、每天工作

通过前3阶段,学生已经对实验分析和设计问题有了从“个”到“类”再到规律性的认识,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这些规律。如让学生设计实验比较分析本地的昌明化学品公司和平西酒厂所排污水水质的污染程度。也可考虑选择一些实验题检测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规律。

例4:空气的含菌量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之一,为了检测学校生物学实验室、教室、校长室和花坛4个地方空气中的含菌情况,请利用所提供的条件设计1个简单实验。1)请用100mL量筒、4只培养皿、煮沸过的洗碗水,设计取样的实验步骤。2)请用4只试管、滴管、0.01%亚甲基蓝溶液,设计检测的实验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及分析。

本题由学生回答、评价、讨论并最终总结出正确答

句话强调了膳食在健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日本和中国

在从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的40多年间,期望寿命增长30多岁。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消除饥饿以及随之而来的卫生状况的改善,由此可见“对健康Whatweeat”之重要性。

1.2 “抛锚式”教学法背景知识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并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选出的事件或问题是“锚”,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抛锚”,然后通过自主、协作学习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2 活动目标

2.1 态度目标 学生通过设计食谱,能初步建立起科学膳食的观念,主动关心健康,关怀生命,学会生存,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膳食,健康成长。

2.2 能力目标 在设计食谱过程中,学生能自觉运用调查、查阅资料、实验等科学方法,通过分工与合作,既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与人合作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在制作食物过程中,锻炼和提高生活、劳动能力。

2.3 知识目标 学生丰富了对具体食物营养成分及搭配的知识,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案。学生在分析实验材料的可能用途后,得出了较为清晰的实验设计思路:1)用量筒取等量煮沸过的洗碗水分别倒入4只培养皿中,并同时暴露放置于4个场所,静置1~3d后同时加盖取回。2)分别取等量放置过的洗碗水放入4只试管中,在每只试管中滴加等量(5~6滴)0.01%亚甲基蓝溶液置于温暖处。根据4只试管内洗碗水在相同时间内褪色的程度判定空气中的含菌量,褪色程度越大空气中含菌量相对越高。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科学性和严谨性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实验分析和设计题的来源有教材中的实验情景,有对教材理论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的理论化探索,也有对生物学经典实验过程的再发现和再证实。因此,本专题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分析实验和设计实验的方法,从而自觉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独立地解决新问题。

(BZ)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