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教学反思

篇一:《对联赏析》教学反思

《对联赏析》教学反思

对联是很有趣味的语文知识,既是知识,也是文化。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对联规则,懂得对联常识,将更有助于学生欣赏对联,同时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这节课中,开头的微课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对联的起源、种类和基本规则都浓缩在了微课中。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初步掌握了对对联的规矩。其后的课堂设计都围绕巩固和应用这些规则而来,由易到难。让学生从一字联开始,慢慢增加到二字联、三字联,既让学生认识到上下联字数首先要相等,又让学生在试对的过程中感受其他规则的应用。课的中间穿插几个对联小故事,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到对联的趣味性。为了使学生初步掌握平仄的有关知识,特意挑选了几副成语对联,让学生来分析平仄。而后,又通过几句五字集句联让学生感受词性的相对。此时,小结对联规则,然后让学生进行连线题巩固。在考考你中设计的颜料店对联有些难度,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也能基本对出来,尤其是李言蹊同学对的“乌黑

篇二:《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

《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

福州市聋哑学校 李锦希

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奇妙的对联》是高中语文必修1“梳理探究”中的一课。总体而言,《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这几堂课的课堂效果不错,学生的热情明显高于其他课型。我想,除了教学内容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课前准备充分。课前,我提出了“什么是对联?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等几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组形式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同时,还准备了一些和对联相关的材料,比如对联小故事、对联的种类等,丰富学生的知识。我想,如何处理教材,如何使教材变得更生动,如何使普校的教材更好得为我们所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二,师生互动活跃。从根本讲,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在处理《奇妙的对联》一课,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前布置预习题,印发的资料,课堂上设置的活动环节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学生被调动起来以后,思维非常活跃,会有一些新奇,甚至奇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很有可能超越老师的预设,比如同学们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句的理解就与我的预设有所出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当允许不同想法的存在,鼓励大家进行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想法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思维的鲜活,灵动。否则,如果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对不同意见采取打击压制的方式,学生会最终丧失对语文的兴趣。

当然,我也认识到自己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节好课层次的高低首先在于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的教学思路,合理的材料,讲练结合的做法,都在教学设计中完成,而这些的优劣决定着这一节课能否成为上乘之作。我上的是《奇妙的对联》的第一课时,原先的教学设想是在积累有关对联的知识、欣赏对联的同时,对先前的词性、词语结构等语法知识进行复习。后来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设计太过繁琐、死板,有点约束了学生的发挥,而且影响了后面的进度。在听了几位老师的评课后,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有的时候一堂课太过追求面面俱到反而会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后果。

以上这些,是我的一点体会。如果我把这些试着运用到其他课型中去,是不是也会有更多的收获呢?

篇三:小学生对联鉴赏教案及教学反思(修改)

对联鉴赏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对联的基本常识,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点,学会赏析;

3、运用知识,尝试自己写对联;

教学重点:

1、强化基础知识,提高对对联的兴趣;

2、掌握拟写对联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1、用启发法来讲述对联的基础知识,鼓励大家多发言;

2、用提问法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3、用讨论法来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活跃课堂;

教具准备:

幻灯片课件的准备,配合讲课的图片及对联

教学过程:

一、对联是什么?

1、对联,雅称「楹ying联」,俗称对子。

2、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4、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师:对联是我国文学花园里的奇葩。对对子还是中国古代文人习文会友时的一种炼字消遣的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鉴赏对联。

二、常见的对联形式 1、春联

上联:家家桌上丰收酒 下联:户户窗前迎春花

上联:千家爆竹辞旧岁 下联:万户红灯庆新春

2、公园、古建筑门口的楹联

上联:惟楚有才 下联:于斯为盛

3、现在很多的公益宣传,都借鉴了对联的结构

上联:今天祖国花朵 下联:明日建设英才

上联:讲求做事道德 下联:注重经商文明

上联:节约光荣 下联:浪费可耻

三、对联的基本要求

1、字数要相等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就是上联有几个字,下联也要有几个字。对联基本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一般来说,违反这个规则就不成对联了。

2、词性要关联

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3、内容要关联

每副对联上下两联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关联,上下联都围绕同一主题。如果上联说祝寿,下联谈结婚,就不伦不类了。

4、内容独立,朗朗上口

每一幅对联,都具有独立的、完整的表达,词句押韵,容易上口。

四、对联鉴赏

(一)新中国成立以后,著名画家齐白石,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送毛主席一幅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龙游海域,鹤翔云天,境界十分开阔,表达了作者对毛主席和共产党,将给新中国带来一个新天地的激动心情。

此处可以板书以下内容,强化同学们的直观感觉:

海 为 龙 世界

云 是 鹤 家乡

对仗工整,用词准确。

(二)五十年代,毛主席和周总理来长沙视察,路过湘江边,看到橘子洲头和江里的渡船,即兴做出上联:橘子洲 洲旁舟 舟行洲不行。随行人员都苦思冥想下联,在经过天心阁时,看到有鸽子从阁楼上飞出,周总理顿生灵感,对出下联:天心阁 阁中鸽 鸽飞阁不飞。

橘子洲 洲旁舟 舟行洲不行

天心阁 阁中鸽 鸽飞阁不飞

名词名词 名动名副动

词性吻合,工整合理。

(三)清朝时,一个北方满族官员借到南方出差,来曾国藩老家私访,向一个看牛的老头问路。满族官员心想,到了曾家门口,正好试一下此地人的文才,若闹出笑话,回去就可扫他曾国藩的面子了。于是不管老头读没读书,指着远处一座小石塔说:“远观宝塔尖尖,四面八方七层。请对下联!”老头不解地盯了北方人一眼,笑着摇了摇手,牵牛走了。满族官员好不高兴,终于有了把柄在手,回到北京,见到曾国藩便说:“曾国藩,你说你们湖南尽是才子,我看未免太夸海口了吧!”接着

对联教学反思

便把见到老头的前前后后,添油加醋说了一通。曾国藩听了,哈哈大笑起来。那满官不解,问曾笑什么。曾国藩这才止住笑说:“他已经给你对了,不过是哑对。难道大人连这也不懂?” 那满官一头雾水,问:“什么,哑对?”曾国藩不慌不忙,答道:“老者对你摇手,那意思就是说:近看手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

远 观 宝塔 尖尖,四面 八方 七层

近 看 手掌 平平,五指 三长 两短

词性虚实得体,数字对仗工整,非常的有智慧,充满了情趣。

五、出示对联,学生学习鉴赏:

(一)词性同位分析:

人不可无师,无师则愚

国不可无知,无知则亡

——李大钊

(二)内容关联分析: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祝寿对联

(三)综合分析:

巍巍功业与山河长在

耿耿忠心同日月齐辉

——黄迪杞题画周恩来像联

六、课堂小结: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充满了智慧和才气,提高了人们的欣赏水平。对联的简洁精悍,把情、景、事用最精炼的语言描述出来,且意义深刻,发人深省。

希望同学们今后见到对联,只要是有时间,认真反复的多读几遍,深刻的体会对联的意境,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反复琢磨,模仿练习,定会让自己的对联鉴赏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同时也会让自己的文学水平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