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教学反思

诗两首教学反思

《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

特级教师宁鸿彬曾提出:语文教学不但要加强语文基础,而且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给学生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如果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的方法,并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会让学生收获更多。

在《我爱这土地》这堂课中,我注重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入手,让学生自已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得出结论。老师重在引导和激励,这种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目的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怎样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呢?

1、在发现问题之前,学生对于文本应有一个较为深刻的整体感知。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熟悉和思考的基础。因此,在新课开始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对诗歌进行朗读,并谈谈自己对朗读的处理及理由,学生分别从感情基调、语速、重音等角度进行探讨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并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在这个基础上再将达成共识的朗读处理落实在第二个层次的朗读中。

2、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发现问题,可以是海阔天空地提问,也可以在限定的范围内提问。诗歌教学中,最应该关注的是其精炼的语言和语言背后含蓄的情感。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扭住这个重点,我引导学生去寻找能解读诗人情感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质疑。

3、在教学中,老师要准确地把握好自已的角色。首先是一个组织者,在设计好符合教材特点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后,要组织全体同学积极地参与其中进行有效地学习。其次,做好一个引导者,能在学生的认识基础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处作一些必要的引导和点拨。最后,做好一个帮助者,在学生迷茫时,知识不是十分清晰时,教师及时地帮学生,如课堂上背景的及时插入,象征手法的点破等。另外,课堂上对学习能力不够强的学生的关注和帮助显得更为重要,教师要及时地鼓励他们,并为他们的成功铺路,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范例二

教学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反思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以感情真挚,富含哲理著称,它抒发了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在教学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朗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组织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过程,是把学生带进文本构建学习的起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分层面,争取让学生每读一遍都有所收获。同时注意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如自渎、范读、配乐读、竞赛读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注重情境的创设

这节课,我根据不同内容创设了不同的教学情境。如课前搜集有关1938年祖国状况的资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他们通过查书籍、看影视、问他人等多种渠道获取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使学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总向课外充分拓展和延伸,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情境创设,同教师的灌输讲解所得的收获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象征“这一难点问题,再创情境。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以”一只鸟“的身份舍身处地的去体会作者对”这土地“的挚爱之情。对主题的理解事半功倍。

三、注重评价

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其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拥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我注重了评价的多元化,评价在生生、师生之间充分展开。对朗读、讨论等环节的评价不仅使师生之间增加了亲和力,而且使教与学同时变得生机无限,摇曳多姿。

四、注重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首诗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的素材。结合社会背景的对比分析,学生对经历磨难的祖国心生敬佩,并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这就在教学资源得到最大优化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这节课的教学使三维目标在一定基础上得到了落实,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过分遵循教学模式  朗读与解读不必严格分开,可以将朗读融于解读中,更有利于对整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2.解读过程没有充分放开  学生讨论、总结、交流之后,教师不必重复归纳。这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他会认为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只点拨补充即可。

“教学有法,教无法定“,这只是对诗歌教学的一个尝试,如何最大限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

范例三

《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常教常新的诗歌,其情感内涵就是对祖国的热爱诗言志,歌咏情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教师从歌曲《祖国之恋》导入,有利于感情基调的把握,更容易引发共鸣而且,这样开宗明义点出爱国之情,也是着眼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创设情境

设计以朗读为主是深得短诗教学之三味的情感美、意象美、韵律美是对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特点的准确总结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和思想意蕴通过师生的美读加速实现感染熏陶,从而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好地去领悟诗人的心声,丰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

设计走出偏重理性分析的挖掘式阅读,回到了诗性的阅读上来精彩之处是“情绪对接”的设计, 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强化,将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与诗歌的情感基调相连,并付诸实践,使语文学习充满着生活和生命的气息利用多媒体进行多感官的文本接触,更易于入境入情的理解把握,但又不是仅仅停留在悦耳悦目的视听欣赏层面上,或者进行泛泛的讨论,而是引领学生“ 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整个操作的落脚点还在语言,这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

范例四

《乡愁》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对于这首诗歌的学习,我既没有要求学生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也没有概括诗歌每节的内容,而是按照“朗读——品味——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发现诗歌的新奇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的层次。

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诗歌是最富情感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针对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能力较差的现状,结合诗歌的特点,在课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是读出感情、节奏、重音,注意语速、语调等。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情感。《乡愁》就诗的每一节来看,句子有长有短,参差不

[1]    

点此查看更多 资料

诗两首教学反思

王永锋

1、少年亦识愁滋味:

读《乡愁》,是要有人生体验与感悟的。然而, 少年不识愁滋味 ,今天的青少年学生,愁绪何来?如果硬是要他们言愁,就只好 为赋新词强说愁 了。现在的学生,很难体会到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所表示的 乡愁 。他们已经不用 邮票 寄信,因为当今已是电子时代;还有 船票 难舍难分, 坟墓 的生离死别, 海峡 的亲情阻隔,更是今天的青少年所未曾经历。那么该怎样用诵读让这些还未谙世事的少年们初识乡愁滋味呢?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乡愁的氛围,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接近思乡的愁绪。于是由内引学生的生活体验、外联学生的阅读积累导入,然后通过反复地吟诵,教师的引读、音乐的伴奏,联想与想像,营造出了一种浓烈的 乡愁 意境。

在朗诵的始终,学生是阅读、欣赏诗歌的主体。

你认为怎样朗读才能更充分地表达诗人的感情? 让同学们结合例句来谈体会。然后由同学们来评议:他读得怎样。评后再读。之后让学生伴着悠扬而凄美的音乐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让人沉浸于浓浓的诗情之中。诵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我尽可能地给每个学生提供诵读的机会。哪怕他或是他们在诵读中体现出的水准良莠不齐,我只认定我的宗旨:诵读有高低,感悟有深浅,但只要学生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哪怕只是一丁点儿,那也是一种成功。事实证明,诵读一遍比一遍好,诗人思想感情的潮水已缓缓地流进了学生们的心田。学生们用声音在倾诉着诗人的心声——少年啊,亦知愁滋味。这样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代替了教师的架空分析;诗歌以读为本,且朗读指导看得见。

一直以来,我都崇尚着这样的一种语文课堂氛围:书声朗朗、意趣融融。诵读,在学生、诗歌与作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三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将那些关于内容美、形式美的概念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个人的直接感受。诵读,让少年初识愁滋味!

2、我寄愁心与明月:

在余光中的《乡愁》之中,最能够打动人心的就是那浓得化不开的情感。正如诗人所说: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非经历了远离家乡的痛楚,《乡愁》是写不出来的。但是,对于莘莘学子而言,乡愁也许有不同的感觉。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容说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涉世未深的学生们的乡愁是什么呢?我们不妨让学生们设想一下,如果一天走出家乡,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让他们想像一下自己的乡愁,大胆地进行比喻句的仿写。这样既可以深化学生对原诗感情的理解,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许学生的创作是稚嫩的,但我们一样可以从中发现稚嫩的美。学生能通过文字领会诗人的感情,这是一个基础,但这还远远不够,要真正理解一首诗,必须完成情感的迁移,即在诗歌领悟的过程中,给原有的乡愁加上学生个体情感因素,把余光中的乡愁变成学生自己的乡愁,这首诗才算学会了。

事实证明,学生不可低估!一旦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想像思维,便点燃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张开想像的翅膀,放飞自己的心灵,与诗人、与文本、与学习伙伴展开富有诗意的对话,进入诗人与我两忘,诗与我交融的阅读诗化境界,便能自由地在诗人创造的艺术世界和精神宇宙里翱翔!

(完)

诗两首教学反思

教师教后要学会反思,这样才能够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诗两首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诗两首教学反思一 这节课的古诗,都是写出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同时在教学时也正是中秋节过后,学生对于过节的气氛,家人团聚的幸福感都有所体验,这样对于课堂的教学,体会当时诗人的心情就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这两首古诗的时候,课堂中我注重把握诗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诗意,加以引导。例如在教学第一首古诗《夜书所见》的时候,对于第一句的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想想当时诗人所想,所感。课堂中通过我的教学语言,给学生创设情境,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一个人在外地的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会想到感觉很孤单,想家里的亲人等等,通过这样的想象很好的让学生体会了诗人当时写下这首诗时的感受,体会了诗人的真实的内心世界。

诗两首教学反思二 3月9号称勾中学安排了一节公开课,校长,带队老师,指导老师以及各科教师都参加了这次的听课与评课活动。

《诗两首》这一课是由《假如生

诗两首教学反思

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两首外国诗歌组成。

第一首教学时我以童话《渔夫与金鱼的》导入,教法主要采用诵读法,以班齐读、师范读、合作诵读、自荐读多种形式使学生慢慢领悟诗歌内涵。第二环节采用提问法,围绕 欺骗、镇静、怀恋 三个重点词,再结合学生月考、军训等实际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感悟诗人真诚坦荡的胸怀与坚韧乐观的人生态度。

由于第二首诗是蕴含深刻的哲理诗,以及课堂时间有限,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前两节。通过诗人久久伫立后,选择了 荒草萋萋 少有旅人足迹 的一条人生之路,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生活中是选择人云亦云,贪图安逸还是选择不畏艰险坚守自己的追求。最后点拨此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并辅之以《礁石》这首诗,以礁石 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所象征的人格魅力来给予学生审美陶冶。

公开课结束后,在周校长赵老师带领下全体语文组教师以及立即展开评课活动。针对这堂课提出了很多切实的意见。我将大体意见总结并反思如下:

一:在课堂动态生成过程中,过于重视教学预设的实现,未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讲《未选择的路》时,我以但丁的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来导入,有学生大声喊道: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我马上以 这位同学说的是东北小品版的,今天咱们主要参考一下但丁版 一句话带过,公开课上本来就比较沉闷,这句玩笑本来可以作为一个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机会。但我以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为主,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学生头脑里常常有些意想不到的潜能与想法,这往往可以变成课堂的亮点,比如就此问题可以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对于是 走自己的路 还是 走别人的路 应该怎样选择。在动态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应该互教互学,学生的每一个想法都应该受到尊重与关注。

二:思想情感教育不当

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思想教育就像是空中楼阁,披着阳春白雪的面纱,看似柔情似水,实则是老生常谈乏味无聊。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在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从自己角度出发滥抒情,反而剥夺了学生感觉、知觉、探讨、发言的权利。

在公开课上,我适时地向学生灌输了自己预设的思想情感,但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时,往往又浅尝辄止,没能从学生立场出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说多想,自己大谈特谈只能成为陈词滥调。不应该害怕学生说出肤浅或不利课堂教学的想法,而是应在此基础上以机智的语言、灵活的态度化困境为亮点。

三:学情分析不到位,备课时没备好学生。

在公开课上的提问环节,有位同学问道: 一切都是瞬息 这句诗中 瞬息 是什么意思?我却没有准备这个问题,仅以它的同义词 瞬间 带过,实际上可以就这个词进一步表现出诗人蔑视困境的胸怀以及坚信一定能度过艰难的信念。而作为教师的我却没能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在称勾中学这样的乡中,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语文素养还不深,学生的深层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待培养与提高。学生对于语习大多习惯以读代学,认为只要读会背会课文,熟记生字词就是学好了语文。初一的学生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授高效的关键时期。上课的时候,教师更应该多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上下功夫,在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应以启发为主多培养其自学能力,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四:教法上值得借鉴和改进的方面

1:激励法

在公开课上,我多次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启发学生投入到学习环节中去,评课时多位老师对这一点给予了肯定。我以后还会继续使用这一教学法,另外也会尝试采用小组竞赛法,用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尝试火车式回答法,把全体学生纳入教学活动中。

2:板书问题

首先板书设计不合理,虽然有板书,但过于杂乱,没有条理性。其次在评课时指导老师指出:板书没有重点,没将知识点板书到黑板上。如果将知识点板书到黑板上,学生会对本节课要掌握的东西更加一目了然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这堂公开课,为我提供了一个参加教学实践的展示自己的平台。而评课环节更是给了我一个自知的机会,只有在清楚自身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才能吸取经验教训,改进不足,从而在语文教学上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