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篇一: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分析

(2016年江苏高考)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一.读懂材料 学会提问

(一)界定概念,读懂材料

学会圈点关键词,帮助读懂材料。读懂材料是审题立意的基础和前提,而读懂材料的过程也是审题立意的过程,两者几乎是同步的。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关键词: 话长话短个性 创新意识

整体感知:整则材料的中心话题,应该是围绕“话长话短”而谈,其中“话长话短”中应该彰显“个性”或者闪现“创新意识”。因此,整个材料的立意可以归纳如下:

(1)话长话短,是个性的彰显。

(2)话长话短,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3)话长话短,是个性的彰显,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二)学会提问,在提问中展开思路

在对关键词的提问中,能逐步打开思维,展开思路,因此,在解读材料时,要学会提问,多角度地不断地提问,往往会有豁然开朗的效果。 示例1: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为什么?怎么理解?

【参考】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则是强调说话要精炼,表达要清楚,不要浪费时间。你有话要说,可以说的清楚点,可以说的长点,但没有话要说时,就尽量简短。

示例2: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为什么?

【参考】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看似不合常理,实际上是换了一个说话角度,“有话则短”的意思是说,即使你有话要说,也要精炼,不必啰嗦,而“无话则长”看似更不合常理,其实,这是整则材料的关键点之一,实际上原因可以有这么几点:一是别人因不能说不敢说而无话时,你要敢于说话,这确实体现了一个人的个性;二是别人确实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而你能发现问题,这也确实体现了一个人的创新意识。

示例3: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为什么?

【参考】理解这句话,关键是要联系“这”,而“这”实际上就是前面的“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这一段话。

我们在示例2中,就可以理解:一是别人因不能说不敢说而无话时,你要敢于说话,这确实体现了一个人的个性;二是别人确实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而你能发现问题;言前人所未言,说前人所未能说,这也确实体现了一个人的创新意识。

示例4:“个性”与“创新意识”该怎么理解?在材料中该怎么理解?

【参考】所谓“个性”应该是与众不同的具有个人自身特点的地方,和个人的性格、经历、思想及立场等有关。在材料中,因为是“话长话短”的语境中,那么所谓的“个性”就该是具有与众不同的话语,而不是人云亦云或“随大流”的话,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话语。

所谓创新意识,就是言前人所为言的话,在别人不能发现风景的地方,能自己创造出一处风景;在别人因循守旧的时候,能说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言语,给人以力量与方向。

二.联系现实 不断反思

写作,必须要联系现实,在读材料的过程中,一旦联系现实,你会发现很多问题,你的立意必然会渐渐深刻起来。

示例1: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现实生活中,是这样吗?为什么?你怎么看?

【参考】虽然,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并非如此,比如,有的领导讲话,冗长而无趣,大话空话连篇,上面吐沫四溅,下面昏昏欲睡。会山会海,不干实事,岂不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示例2: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在现实中,有这样的情况吗?怎么看?举例析之。

【参考】这里和前面的话长话短的角度明显不同,但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以下情况。

有话则短,那是一种精炼的说话方式,或者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而“无话则长”则是理解的关键,这里的“无话”是指“别人无话可说处”。

那么,“别人无话可说(处)”,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一是别人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发现问题的一双慧眼,自然,无话可说。而有人却相反,比如,乔布斯、马云、韩春雨等。体现了一种创新意识。

乔布斯说,“活着就要改变世界”,他的这一句话,真正改变了世界,推进了世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马云说:人,还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哪天实现了呢!他的这一句话,创造了阿里巴巴商业帝国。

韩春雨:“人生应当日有所进,只有先努力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才能做好科研和教学,当好一个老师。”发明首个“中国创造”尖端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该技术被誉为第四代基因编辑技术,打破了国外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垄断,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二是别人没有勇气说,这也是生活中存在的事实。很多人没有勇气和胆识来直面生活中的尖锐问题,不敢说,只做“沉默中的大多数”,但毕竟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那是有一部分“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的人的存在,这就是一群有“个性”的人。比如,白岩松、王小波及王开岭等。

白岩松:话多是件危险的事,然而沉默更加危险。“我用嘴活着,也活在别人嘴里。互联网时代,说话的风险明显加大。今天为你点赞,明天对你点杀,落差大到可以发电,你无处可躲。”但是,说,总比不说好。我觉得更多的人都应该多说说,而不是沉默,沉默不会使未来更美好。”胡适曾将范仲淹的八个字拿来给自己和青年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所以,他在《白说》中说,到了可以选择保持沉默的年纪了,但他不选择沉默。

示例3: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有“个性”的人呢?怎么理解那些有“个性”的人和事?

【参考】而说出有“个性”话语,必然需要勇气的,是需要智慧的。

当然,也有一些人,为了显得自己有“个性”,或者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为了自己的某种利益企图,故意说与众不同的话,说耸人听闻的话。

示例4: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有“创新意识”的人呢?怎么理解那些有“创新意识”的人和事?

【参考】说出有“创新意识”话语的,想必是有智慧的,是说前人未说之言,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的人。

当然,也有人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说出不切合实际的言语,以显示自己与过去的不行,彰显自己的创新思想和理论。

三.整理过程 形成思路

根据上述思考的过程,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立意,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

示例1: 以“话长话短 ,是个性的彰显”为立意,整理行文思路。题目:“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论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话长话短 ,是个性的彰显。别人因不能说不敢说而无话时,你要敢于说话,这确实体现了一个人的个性。

分论点1:所谓“个性”应该是与众不同的具有个人自身特点的地方,和个性的性格、经历、思想及立场等有关。“个性”就该是具有与众不同的话语,而不是人云亦云或“随大流”的话,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话语。

分论点2:别人没有勇气说,这也是生活中存在的事实。很多人没有勇气和胆识来直面生活中的尖锐问题,不敢说,只做“沉默中的大多数”,但毕竟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那是因为有一部分“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的人的存在,这就是一群有“个性”的人。

分论点3:而说出有“个性”话语,必然需要勇气的,是需要智慧的。当然,也有一些人,为了显得自己有“个性”,或者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为了自己的某种利益企图,故意说与众不同的话,说耸人听闻的话。

示例2: 以“话长话短,是创新意识的闪现”为立意,整理行文思路。 题目:语不惊人死不休

论点:别人确实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而你能发现问题,这也确实体现了一个人的创新意识。

分论点1:所谓创新意识,就是言前人所未言的话,在看似没有风景的地方,能自己创造出一处风景;在别人因循守旧的时候,能说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言语,给人以力量与方向。

分论点2:别人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发现问题的一双慧眼,自然,无话可说。而有人却相反,在“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比如,乔布斯、马云、韩春雨等。体现了一种创新意识。

分论点3:说出有“创新意识”话语的,想必是有智慧的,是说前人未说之言,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的人。

分论点4:当然,也有人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说出不切合实际的言语,以显示自己与过去的不行,彰显自己的创新思想和理论。

四.搜集素材 形成正文

下面,笔者仅仅将高三一年来讲授过的作文梳理一下,从中挑出平时讲解过的有关作文或平时已经搜集整理好的有关素材,结合平时传授的写作方法,“汇聚”一篇平时作文的“升级版”或“终极版”,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筛选的写过的作文:

(扬州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树欲静而风不止。而你唯一能做出的选择是:无论风怎样动,树静。——白岩松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讲解过的素材:

素材1:“应该说什么”比揣摩怎么说更重要。

话多是件危险的事,然而沉默更加危险。“我用嘴活着,也活在别人嘴里。互联网时代,说话的风险明显加大。今天为你点赞,明天对你点杀,落差大到可以发电,你无处可躲。”其实显然,这些能够并且愿意说出口的艰难,其破坏力已经得到了内心的消解。至于消解的途径,白岩松自有他的智慧。“面对现实说话,你的困扰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而你唯一能做出的选择是:无论风怎样动,树静。说,总比不说好。我觉得更多的人都应该多说说,而不是沉默,沉默不会使未来更美好。”胡适曾将范仲淹的八个字拿来给自己和青年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白岩松表示认同。做一个守法的既得利益者,说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语,不是他的追求。所以,他在《白说》中说,到了可以选择保持沉默的年纪了,但他不选择沉默。

《白说》流露出这位央视名嘴的内心写照,也几乎是第一次公开谈到作为新闻评论员的路途艰难。如何把握说话的“度”呢?他认为,“应该说什么就说什么,在说之前先揣测说了后别人会有什么反应,其实风险更大,凭什么你就认为你这么说别人就喜欢,那么说别人就不喜欢呢?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标准是,这条新闻是什么?应该说什么?终于有一天,我明白了,按照规律去做你该做的事情,才可能对。”白岩松直言,从2008年开始做新闻评论,但连自己都没想到,在这个岗位说了七年,节目还活着。”就是因为我没有去琢磨别人会怎么想?”他笑言:“我所有主持节目的稿子都是自己写的,我不念别人写的稿子,因为记不住,背功太差。我只能说自己所想的,所写的。”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但又有人说,水最容易消失在水中,人最容易消失在人群里……

篇二:2014江苏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2014江苏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与拟题

东台市唐洋中学 山山小侠

作文题: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 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命题分析:江苏命题专家骆冬青教授在今年五月份一次研讨会上说,现在的新材料作文近似于没题目。我深有同感,因为一个新材料作文,你只要从材料中引出,又能自圆其说,那就算不走题。那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见高低各不同”,一个新材料作文有可能因为角度不同,涉及几十个不同的话题和立意,如此一些聪明的考生极有可能事先宿构,投机取巧来赚取作文的高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年江苏高考作文显然做了不少努力,以防考生“使刁”检测不了他们的作文真实水平。这个新材料看得出角度在减少,材料在瘦身,命意在收窄,值得赞赏。其实不仅是江苏,今年高考新材料命题中,北京的“老规矩”、广东的“照片”、四川的“自立”上海的“自由”等等,也都看得出在防学生预先准备材料以不变应万变的宿构上作了一定程度的应对,体现了今年高考新材料作文的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趋势——在命题作文的过度限制与话题作文的过度开放之间选择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以给学生一定自由的写作空间。

今年江苏这则材料的核心立意显然是“不朽”,青春不朽,生命永恒。如何让生命不会老去?拥有不朽的信念是出自本心,还是自欺欺人的荒诞之辞?如何认识永恒的生命价值?对游戏人生、虚度光阴、追求现世享乐的人来说,他们为什么会认为从来就没有什么不朽?显然现实针对性很强。引导学生对待青春,对生命的终极价值的思考,应该来说,学生不是太过犯难,应该有话可说;但是有多少学生进行过深刻的思考,又很难说,自然大多考生会写一些人云亦云的缺乏深刻思考的肤浅文章。

关于不朽,中国古代有三不朽之说,立功、立德、立言。真正不朽的是那些为人类留下永恒的艺术创造的精品的人们,是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的人们,是代表了最大多数人们的利益的正义方向的化身,是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不朽的灵魂。相反,速朽的是追求名利钱财的,穷奢极欲的,是虚度年华、蹉跎岁月的,是代表了假恶丑的与历史背道而行的人们。

写青春行不行?我觉得即使谈青春也应该谈如何保持永恒的青春,如何让生命保持年轻,让青春永远闪光,即与“不朽”相关连,否则不是很切题。

写信念行不行?我一样认为当与“不朽”相联系,你信不信永恒的信念?这世上真的有不朽的信念?为什么有不少人只求现世享乐,为什么他们心中没有畏惧,缺少底线?为什么他们想把自己的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却偏偏加速他们的速朽?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内容。

因此,我不妨拟以下一些题目,仅供大家参考:

1. 永远璀璨的星座

2. 青春万岁

3. 直到天老地荒时

4. 青春之花永开不败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八十岁,他依然韶华不逝 生命的两种方式(燃烧或腐朽) 万里长城永不倒(喻信念) 信念不因岁月老 依旧当年明月 与山川同在 人生当求三不朽 蓦然回首,青春已然昨天(写为昨天虚度而悔恨) 速朽的是名利,永恒的是精神 精神大树常青 青春岁月易蹉跎 易过莫过青春时(写青春易逝,红颜易老,好花难再) 青山有颗不老松 十八岁的天空 春天里的故事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篇三: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作文讲评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作文讲评

【真题在线】: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例文1】: 张扬个性活出自我 水,宁静致远,以柔克刚,这是它的个性;

花,倾吐芬芳,奉献自我,这是它的个性;

鸟,崇尚自由,搏击天空,这是它的个性。

无论是水,还是花,抑或是鸟,它们都以自我的个性展现于大自然中,他们张扬自我的个性,展现自我,活得异彩纷呈。

的确,大千世界因个性的存在充满了勃勃生机。正是有了个性的装点,才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才有了“梧桐更兼细雨”的阴柔,才有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异彩缤纷。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揭开历史的面纱,古人亦无不以其个性而名垂千古。

陶渊明,作为一代隐士,世俗的污浊,仕途的糟粕,使他毅然弃官还田园。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他采菊东篱下,这就是他的个性。在举世皆浊的世界里,他独清;在众人皆醉的世界里,他独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他以自己张扬的个性,诠释着自我,展现着自我!他在官场失意,但他不曾在人生中失败,因为他张扬了个性,拥有了辉煌的人生,活出了自我。

司马迁,忍辱以负重,顽强不屈著《史记》,这是他的个性;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肯领美国的救济粮,这是他的个性;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的个性??他们不受羁绊,张扬个性,终为世人留下了人生的印迹。

明月高悬映古今,面对多元的竞争的社会现实,我们亦应张扬个性,呈现自我。张扬出自己的个性,不是刻意地炫耀自己,而是实事求是地肯定自己,因为今天的社会需要自我的展现,需要个性的创新,这是我们实现鸿鹄之志的必由之路。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张扬个性,是判断我们是否是一个有创意的青年,是否为祖国合格接班人的基准。只有在个性的天空里才能活出自本真的我,假如世人都没有个性,那么世界将会是一个机械的世界,浑然一色,黯无生机。

贯古今,串未来,我们都需要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用个性来书写自己的辉煌人生,用个性来描绘自己的宏图伟志。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可泯灭个性的,因为个性是人生的灵魂,只有张扬个性,才能活出自我。

【思路分析】: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句俗谚的本意是,说话为文都要力求简洁,力避啰嗦。仅就此俗谚,即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论。

①写文章要厚积薄发,以约驭博,力求简洁。可举王安石<读孟尝君传>、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为例。标题可为 “厚积薄发,以简取胜”。

②批评现在社会上流行的 “假大空”之风,广告之假话,政客之大话、套话,文人之空话。标题可为 “假大空可以休矣”。

③从实际出发,该长则长,改短则短。标题可为 “说长道短”。

④对这句俗谚作进一步的引申: 无话就应该闭嘴;敏于事而慎于言;祸从口出;沉默是金。这四个短语都可以做标题。长篇小说<大学春秋>的主人公有一首极为深刻的小诗: 我讨厌那轻薄的知了,它只会永无休止地噪叫;开花前的炸弹是一块死铁,它却最懂得什么叫 做沉默。

同学们要特别注意,就这个试题而言,完全可以只盯着材料里的第一句话立论为文,而不必兼顾后面。(有的试题必须前后兼顾,要看具体情况,这是一种能力,只能在写作实践中获得。)

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

这有悖常理,不合逻辑,令人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许多考生被这一棍子打昏了。这固然因为它故弄玄虚,有刁钻之嫌。但是你若有大将风度,处变不惊,就会很快发现破折号下面就要给你作解释。

别人已经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

你终于明白了,上面那句刁钻的话,是说要独立思考,力求有独到的见解;不要只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这就是第五个立意。

⑤独立思考,言人之所未言。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命题大人对考生其实还是很有慈悲之心的,读到这里,你就不能再骂人家刁钻古怪、故弄玄虚了。这就又有了两个立意的角度。

⑥彰显个性,亮出你自己。

⑦捕捉瞬时闪现的创新灵感,不要让它与你失之交臂。

下面就⑤⑥⑦三个角度提供三篇例文,同学们要特别注意行文中与材料照应的句子,以避脱离材料之嫌。

【例文2】亮出你自己

语曰 :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这话有讨论的必要。在主题班会上,有的同学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有的同学木讷嗫嚅,欲言又止。盖木讷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无话,而是 “茶壶里面煮鸡蛋-------有东西倒不出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胆怯与自卑在作祟,不敢彰显个性,亮出自我。这就有可能为自己的人生埋下祸根,后患无穷,不可等闲视之。所以,必须刨出这个祸根,在属于自己的时空,勇敢地亮出你自己。

勇敢地亮出你自己,首先要弄清楚说话的重要性。放在茶壶里的熟鸡蛋,时间长了,腐烂变质,没用了,只能扔掉,茶壶里就没什么东西可以再往外倒了。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与思维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同生共长。没有语言这个物质躯壳,思维的灵魂便无处依托。不敢说话,就像熟鸡蛋腐烂在茶壶里一样,长此以往,思维便会枯竭,智商便会下降,智慧的火花熄灭了,灵感的女神也不再来光顾你。这个过程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最终的结果就是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河及”!

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其次要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你跪在他的脚下。所以,你一定要勇敢地站起来!勇敢地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说错了怎么办?岂不让大家笑话!这是可怕的虚荣心在作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弈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就是说,要在权威面前开口说话,暴露自己的错误,请他们糾正,自己就提高了。战胜自卑的武器是自强,而不是以掩盖自己的错误为代价,去换来可怜的虚荣。自强的途径是日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君子自强,永无必意,不断糾正错误,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 “至于至善”。

勇敢地亮出你自己,还要树立坚强的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不敢说我是卓越的,但我与众不同。上帝是用模型造人的,造出了我之后,便把塑我的模型砸碎了。我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失去自我,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失去自我,是道路上最大的陷阱。

我的朋友!在骚动的世界面前,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吧!说你想说的话,何惧阴风冷雨一路同行;做你想做的事,何惮痛苦孤独伴随终生!赤橙黄绿青蓝紫,你应该拥有自己的天空和色彩。请记住,相信自己、创造自己,永远比证明自己更重要!

你应该像流水像星星,像闪电像露珠,像出头的鸟,像关不住的春色,在属于你的时间和地点,毫无顾忌地亮出你自己。这样,世界才更广袤,人间才更斑斓,历史才更深遂,未来才更迷人。

【例文3】 于无声处听惊雷

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鸦片战争爆发前一年),时任内阁中书兼礼部主事的一位高官,厌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腐朽,愤然辞职南归。在令人窒息的沉闷空气中,凭直觉,他感到有什么大事就要发生了。在南归的路上,他大声疾呼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发出了近代中国第一声具有启蒙意义的醒世恒言。这个人是林则徐的朋友,他的名字叫龚自珍。

1918年(民国七年),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城,遗老们糾集的辫子兵要辅溥仪复辟,军阀们做着登基称帝的美梦。政客倒行而逆施,帮闲提倡读经,学界弥漫着复古思潮。一位身材矮小面目黧黑的绍兴人,徘徊在一株古槐下,苦苦地思考着。他终于在连篇累牍的 “仁义道德”的字缝里,看到了 “吃人”两个字,于是伏案奋笔疾书,揭穿旧礼教的吃人本质,发出了 “救救孩子”的呐喊。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沉闷的天空,响起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惊雷,惊醒了在绝无窗户万难破毁的铁屋子里从昏睡进入死灭的人们。我们这个民族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启蒙运动的帏幕拉开了。发出这一声呐喊的人,就是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

1976年4月,北京城头春寒料峭, “大革文化的命”已经进入了第十个年头。那位年老体衰双目失明病魔缠身的老人,已经无力再和被他称为 “四人帮”的人缠斗。民生凋敝,经济濒危,长城被毁。在 “继续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鼓噪声里,流氓、女皇、狗头军师、自命太子,都粉墨登场,加快了篡党夺权的步伐,我们的民族又一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五日是清明节,数以百万计的民众走上街头,涌向天安门广场,涌向纪念碑前,悼念周总理,挞伐四小丑,支持邓大人,呼唤现代化。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于无声处”又响起了使鬼魅心惊胆颤的春雷,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复出奠定了基础。

在别人无话可说的时空环境里有话要讲者所发出的呐喊,不只是个性的彰显、创新意识的闪现,而且是社会变革的惊雷。民族复兴的丰碑上,将深深地镌刻下前驱者的英名。 今天,处在改革开放洪流中的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不会再出现万家墨面、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可是,面对假恶丑时,集体失声的事件仍然时有发生,只要看看天渊般的差别和天堑般的鸿沟就够令人不寒而慄了。时代,仍然在呼唤着人们的良知,呼唤着无话可说处的呐喊,呼唤着于无声处的惊雷。

【例文4】 于无话处有话说

在人和猿刚刚揖别的时代,人们都是吃生肉。对于吃生肉这件事,大家都无话可说 -------前人都是这样吃过来的吗!有人无意之中吃了一块雷击森林后被野火烧熟的野羊肉,觉得味道鲜美,就把野火火种引入山洞,将生肉烤熟,大声喊道 : “伙计们,都来吃熟肉吧!”于是,这个山洞里的人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19世纪以前,在西方,大家都相信是上帝造了人;在东方,大家都相信是女娲用泥捏成了人。对于神创造了人这件事,大家都无话可说------你敢亵渎神,活得不耐烦了吧!这时,有一个叫达尔文的人,在乘坐贝格尔号巡洋舰进行环球远航的五个年头里,收集了大

量的资料,进行了仔细的对比研究和深入的思考,得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结论------人是由猿进化来的。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劳动创造了人。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达尔文的同龄人里有一位叫法拉第的,探索电与磁的关系入了迷,沉溺其中,寝食俱废。有人看到他做实验用的磁铁导线,大惑不解 : “你摆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法拉第回答 : “刚生下来的婴儿有什么用?” 皇天不负苦心人,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无数次的实验,在大家对电与磁的关系都无话可说时,法拉第说,当闭合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时,导体内产生感生电流。于是,第一台发电机诞生了。若不是法拉第在别人无话可说处有要说的话,你能想像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吗?

时间的车轮进入了20世纪,大家对以牛顿三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深信不疑,无话可说------你敢怀疑牛顿吗? 在研究微观领域粒子运动的规律时,薛定鄂、玻尔们实验的结论总是与牛顿定律不吻合。大家都认为是实验出了错。经过了反复的实验和思考,对于别人都无话可说的牛顿力学,玻尔们终于发声了------牛顿力学是用来描述宏观世界物质低速运动的规律的,不能用来描述微观领域粒子高速运动的规律。于是,量子力学应运而生,这才有了今天我们手里的掌上电脑、智能手机。

20世纪已经过去了16个年头。今天,我们面临着科技知识以几何级数增长的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竞争认拳头不认眼泪。人落后就会失业,企业落后就会被淘汰,国家落后就要挨打。时代,在呼唤于别人无话可说处有话要说的创新精神。在我们青年面前,没有别的选项。

【例文6】 我言秋日胜春朝

无意中翻到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几点水纹,几抹残云。一扁舟,一钓叟,除此之外,满卷皆虚空。

这叫留白,是中国水墨画中荡开的浓重一笔。全卷只有几处重点物像是细心勾勒的,其余只是略作铺陈,甚至不沾半点墨。全卷意蕴于是从二维纸面伸展成了无限。

留白是与前人的叫板。南宋马远与夏圭,人称马一角、夏半边,尤善留白。而宋前的山水画师,大多是事无巨细,皆一一列举下来。怕是远处草丛中几块石子、几块污秽的牛粪,前人也会一丝不苟的记录下来,装裱以登大雅之堂。布满画纸的山水,自也有它的美,碧水蓝天,枯藤怪石,强烈的视觉冲击,喂饱了千年来中国人的审美。仿照古人的《清明上河图》,一千多人物,雕梁画栋,飞桥屋檐,美、大气。但马远与夏圭,偏不爱这耗尽精力、体力的活儿。再者,前人已留下大量如

2016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此详尽的山水,再走这条路,恐怕历史上只会多两个无名的山水画师,却少了“马一角”“夏半边”!

古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乐观与通达,也是个性与创新。自古太多的悲秋怀古,似乎一到秋天,日历一撕下,人的心境也会转凉,尽管那炎热与夏天并无二致。“前人之述备矣!”秋,承载了太多的悲伤情怀,有“天凉好个秋”,也有“物换星移几度秋”“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只有这一声啼鸣,唤起了后世对秋的审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那成排的雁、鹤不同于以往,成了欣欣向荣的象征,成了最美的秋词。

这便是“唱反调”“叫板”之美。有些话,别人也说过,我便不必再附庸风雅;只有别人无话可说时,才是我的主场,我的黄金时代。

国学大师陈寅恪不正是这样的人吗?面对一个妓女,他不似别人一样心怀芥蒂,以别样目光看她,而是在目盲情况下口述了百万字巨著《柳如是别传》。这是个性与创新,也是对人性的敬重。

同样,韩干,那个画马的宫廷画师,亲身入马厩,与马儿共同生活,不听从老师的劝诫,才成就了《照夜白》。韩干的马,大多腰体肥圆,怒目圆睁,没了以往画师的瘦马,病不啦

唧的。鲁迅先生的话犹在身边萦绕,“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了,只有于杂草丛生处辟蹊径,才能避免在他人的康庄大道上流于平庸,才能成为为人记住的开路人,才能成为有个性的个体,才能成为马远、夏圭、陈寅恪和韩干??

只愿在不断流淌的长河中,尽管洪流碾过,巨山平偃而下,我却依旧能听到“我言秋日胜春朝”抑或更响亮、更不同于他的啼鸣。

【例文7】 亮剑无声处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句话很令人回味。“不要在喧嚣处歌吟,否则,你的歌声也将成为那喧嚣的一部分。”

细细思索,此言余谓为信然。也许,在众人经过的大道上我们的声音纵使再高亢也无人知晓。我们惟有亮剑无声处,才能不合大流,唱出自己的旋律。

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历来为文人墨客推崇赞赏。然而细想,倘若没有那“前人之述备矣”的走出大流,而仅仅徘徊于“春和景明”“一碧万顷”之泛泛言谈,又怎会有《岳阳楼记》的成功。惟有在众人无声处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真心慨叹,亮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方有千年不衰的魅力。

且看鲁迅先生那激昂的文字,听听那不朽的声音。在万众沉默的恐怖气氛中,鲁迅先生第一个喊出了他的心声,亮出了他的思想之剑。“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是他在民族的沉寂中亮出的声音,宛如警钟般唤醒了麻木不仁的世界。

亮剑的背后,往往是一颗不拘于时、独立于世的心。陈寅恪悼念王国维的那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仍在今人的耳畔回响;“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声音未曾消逝。别人已说处,自然不必再附和;别人无声处,需要的是我们的亮剑精神!

然而,现实中的我们,真的做到亮剑无声处的又有几人?王开岭先生在《古典之殇》中曾无奈地感慨:“我们唱了一路,却发现无词无句。”喧嚣匆忙的社会中,我们歌咏的究竟是什么?能唱出自己的歌词与心声的,究竟能有几人?社会在发展,但我们不能失去了自己的声音。何不在众人袖手旁观之际打破冷漠的沉寂,用行动诠释自己内心的声音?何不在众人口口声声、模仿作秀的网络世界,亮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在新时代中,亮剑无声处需要的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是海子那份“众人都要将火熄灭,而我独将此火高高举起”的坚持,抑或是斯巴达克斯为心中的太阳城而挣断绳索的激情。惟有亮剑无声处,方能无愧于己,无愧于心。

人生易逝。惟有于众人无声处亮出自己的声音,方能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