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经典素材总汇

篇一:2014年高考作文经典素材汇总

篇二:2016高考作文实用素材集锦

2016高考作文实用素材集锦(分类整理)

关于目标、信念

名言:1、每条河都有自己的方向。——拉丁美洲谚语

2、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塞涅卡(要明确目标)

3、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萧伯纳

唐僧取经:10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627年,为了弘扬佛教文化,为了普渡苍生,唐朝和尚玄奘走上了去印度取经的道路。一路上餐风宿露,饥寒交迫,历尽磨难,于公元643年春,回到长安。16年的艰难跋涉,玄奘带来了佛经74部,又用19年的时间,翻译出经卷1300多卷。同时,他还为我们留下了一部伟大的地理著作《大唐西域记》。

唐僧对信念的追求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有一个就是吴承恩。他据此写下了我国著名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为求取真经普渡众生,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也可用在“读经典”、“克服困难”、“毅力”、“脚印”:在大漠、在沙滩、在藻泽,在泥泞的小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一行行、深深浅浅、迂回曲折,伸向远方)

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计(惜)残年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精卫填海: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远古时代,炎帝神农有一个女儿叫女娲,有一次,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被海浪吞没。女娲死后变成了一只小鸟,叫“精卫”。“精卫”为了不让后人有和自己一样惨痛的经历,于是每天从发鸠山上衔来小石子、树枝,发誓要填平东海。(正面理解:人要有信念。虽然这是一则神话传说,但是它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有志者为实现目标、信念而不懈努力。反面理解:理想、信念、目标的确立要符合实际。)

鉴真东渡:唐代高僧鉴真,为了到日本传扬佛法,56岁时带弟子、工匠百余人从扬州东渡,一连四次都没有成功。60岁时,他第5次出海,不幸遇到风浪,无淡水,无粮食,又迷失方向漂到海南岛。鉴真本人因病双目失明,几经周折又回到扬州。5年后,鉴真毅然再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在奈良修建了著名的唐招提寺,弘扬佛教文化,传播中日友谊。(理想、意志、毅力、克服困难)

愚公移山: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他家的出路。愚公率领全家子孙每天挖山不止,相信终有一天,会搬走挡在门前的大山的:毛泽东以此激励中国人民要有这样的精神来推翻压在我们民族身上的三座大山,我们真的做到了。(反过来,也可以用在要学会“变通”上。你想,是搬山容易呢还是搬家容易呢?打破常规,开拓思路,事情就变得容易起来。牛顿说: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

我要周游世界:1818年一个夏天的晚上,九岁的达尔文对他父亲说:我想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奥秘,将来我要周游世界。为此他一直在作准备,在希鲁兹伯里学校,校长斥责他是个“不务正业”的学生。1831年12月27日,达尔文终于搭上了“贝格尔”战舰,开始了环球生物考察,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物种起源》就是他这次环球之行的结晶。

孔子目睹春秋大乱,决心为恢复西周礼治而奋斗。为此,他周游列国,但始终未能如愿。刘备的理想是“攘锄奸凶,兴复汉室”,但一个王朝的兴衰,有其复杂的缘由,他最终只能饮恨白帝城。周恩来立志“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他奋斗一生,终成为共和国伟业的缔造者之一。电磁学之父法拉第说: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牛顿晚年的愿望是用科学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可惜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分析:这是一组关于人生理想的材料,这些名人奋斗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生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生,就好似一艘远航在大海上的巨轮缺乏罗盘。由是得出论题:人生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孔子、刘备以及晚年的牛顿,他们为理想奋斗不止,但均未能如愿,周恩来、法拉第的理想却实现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理想能否实现,取决于它是否顺应了人民的意愿、历史的必然及科学的规律。由是得出结论:应树立正确的理想。

关于勇气

名言:1、懦夫未死之前,已死过数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莎士比亚

2、没有比害怕更值得害怕的了。——培根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

廉颇蔺相如:蔺相如在秦王面前,怒发冲冠,警告秦王将“以颈血溅大王矣”,这无疑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在强权面前不屈服、不弯腰的勇气;廉颇肉袒负荆,到蔺相如门前谢罪,这也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即改的勇气;列宁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不敢声张,后来写信承认是自己打碎了花瓶,这同样是一种勇气,是诚实带来的勇气。新航路的开辟是面对不可预测结局的勇气;科学探索是人类战胜未来的勇气。勇气能最大限度地让生命焕发光彩。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其中,难道就没有勇气吗?

勇气可以表现在各种地方。讲真话需要勇气;面对接二连三的挫折,能振作精神屡败屡战,需要勇气;技不如人,要向人讨教,要迎头赶上,同样需要勇气;面对案头堆积如山的案卷,埋头苦读,奋笔疾书,这还是一种勇气??//面对外族入侵,有志之士投笔从戎;面对SARS病毒,白衣战士奋不顾身;面对大雪、严寒、洪水、歹徒,我们的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各个冲锋在前,舍生忘死??每个人都有让勇气焕发光彩的时候。战胜私欲、战胜自我,你就会变得更高尚,更强大。(后面几则事例可用在以“爱”为题的文章中)

勇气是一个人内心精神、品质丰满、高尚的外在表现形式,一个灵魂空虚的人是不具备“勇气”的。他们可能会争强斗勇,但那是匹夫逞能,那严格地说,不能叫勇。在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历史上,是没有他们一席之地的。

面对小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遇到困难绕道走,在需要挺身而出的地方不敢讲真话,这样的人和事在现实社会中是屡见不鲜的。

敢于面对失败

项羽刚愎自用,自己断送了霸业,却推说天不助我;周瑜年轻英俊,事业有成,却斗不过诸葛亮,于是埋怨老天:既生瑜,何生亮?梁元帝治国无能,却把原因归咎到自己读书过多上,一把火烧尽了国库藏书。

挫折:一枚贝壳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将无数的沙粒转化成一粒并不规则的珍珠,雨后的彩虹绽放刹那的美丽却要积聚无数的水汽。如果把这些都看成是一次又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夺目的珍珠和美丽的彩虹。

关于毅力

名言:1、达到目的有两个途径:即势力和毅力。势力只为少数人所有,但是坚忍不拔的毅力却是多数人都有的,它的沉默力量往往可随时间达到无可抵抗的地步。——车尔尼雪夫斯基

2、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3、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践,是非凡毅力的真正标志。——茨威格

4、伟大的毅力只为伟大的目标而产生。——斯大林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告诉我们:“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目的地是美好的,那里 “面对大海,春暖花开”,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但达到目的的道路却是艰难的,那里杂草丛生、荆棘遍地,蛇蟒出没,暗流汹涌。要从道上经过,护身符只有一个,那就是“毅力”。

张学良戒毒:作为奉系军阀张作霖长公子的张学良年纪轻轻就染上了毒瘾。在日本入侵东三省、国难当头的时候,少帅深受刺激,伏枕大哭,决心奋起救国,并决定首先从戒毒开始。1933年3月,他把自己关在房内戒毒,把手枪放在床边,“无论我怎样痛苦叫喊,你们谁也不准给我打针,谁要胆敢走近我的床头,就一枪把他打死。”张学良成功了。

议论:这是凤凰涅槃以后的重生,是要经受烈火的考验的。这期间的每一分每一秒,要是没有坚强的毅力在顽强的抵抗,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成功的背后是毅力: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大英图书馆马克思常坐的座位底下留下了清晰

的脚印;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翻遍悬崖,尝尽百草;达尔文写《物种起源》历时20年,随贝葛尔号在大海上颠簸航行,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去完成对生命起源的真正的探索??(适用“时间与不朽”、“人生需要恒心”“忍受成功前的寂寞”)

议论: 恐惧、害怕,崎岖、艰难,厌倦、懈怠,困惑、迷茫,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矢志不渝,这里有什么?一分信念和热爱,再加上九十九分的毅力和勇气。

关于坚持

名言:1、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约翰逊【英】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中国】

3、人生恰恰像马拉松赛跑,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称为胜利者。——池田大作【日本】

4、成语:铁杵成针、滴水穿石

拳王阿里33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第3次较量。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尽,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命坚持着,因为他心里知道,对方肯定和自己一样,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还存有旺盛的体力,阿里的教练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念头,便使眼色暗示阿里。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在关键时刻,对手认输了。卫冕成功的阿里还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并为此抱憾终生。

(胜利与失败原来是近邻,就在于坚持还是放弃)

从小,我们就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做事要有长性,要坚持到底。小山羊种菜,先种菠菜,菠菜没有长成就不耐烦了,改种萝卜;萝卜刚长出两片叶子,又改种其它??最后什么也没有做成。

杰克·伦敦 的《热爱生命》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在广袤的荒原上。他没有食物,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发现了一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老人与海》 海明威 :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过桑提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海明威《老人于海》硬汉子精神,与自然、与命运作斗争,可以被毁灭,不可以被打倒。

议论:春种夏实秋收冬藏,自然界的孕育有一个过程;同样的,在生活中,要想成就某一件事情,同样需要过程,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没有耐性,急功近利,不是导致失败,就是造成隐患。最终都会自食苦果。喂人工饲料、打生长素的鸡是卖不出好价钱的。任何事情的达成都需要等待,等待需要坚持。

坚持是意志与挫败之间的对抗,尤其在对抗性强的竞争中,最后的胜利者,往往就是坚持到底的一方。《群鸟学艺》,所有的鸟都向凤凰学搭窝,坚持到最后的只有小燕子,因此,只有“燕窝”成了品牌。

关于责任

名言:1、责任感常常会纠正人的狭隘性,当我们徘徊于迷途的时候,它会成为可靠的向导。——普

列姆昌德

2、坚毅而崇高的思想方式,能够使一个人建立起生活目的和认识自己的生活职责。——列夫·托尔斯泰

3、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林肯【美】

4、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维克多·费兰克【英】

5、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中国】

6、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丘吉尔【英】

7、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 ——刘易斯【美】

80年后的一封信:20世纪末,武汉市中心6层的景明大楼收到一封来自英国的信函,信函提示这幢大楼的设计使用年限为80年,现已到期,提请注意。落款为这幢大楼当年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这封来函让我们读懂了什么叫责任。责任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不因距离的遥远而消蚀,不因生物体的代谢而作废。对这家设计事务所来说,责任就是生命,责任就是品牌,责任就是信念,责任就是一座山,沉重而又崇高。

同样的事例,也可以从古人身上找到。南京的明城墙,历经600多年,风雨不动,巍然如山。只要你仔细去看,每一块城砖上都刻着烧制者的姓名。在当时,这也许只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所采取的一种措施手段;在如今看来,这是一种何等的责任意识。城砖上的那个人早已作古,但刻有他们姓名的砖与明城墙同在。站在这城墙底下,默诵着这些姓名,会让人肃然起敬。有责任的人是崇高而伟大的。

责任有大有小之分。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民请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承载着民族存亡发展的重大使命;也许你没有栋梁之材,但也绝不能放弃属于自己肩上的那份责任。

如今社会上,新名词、新事物、新作派层出不穷,什么“月光族”啦,“啃老族”啦,“丁克族”啦,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是对人生的不负责,对生命的不负责,对家庭的不负责,对社会的不负责。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得着前人的养育,也应该给后人以庇荫。把责任落到实处,做好你的本职工作,无愧于前人,无愧于后代,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关于宽容

名言:1、 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失败这正是硅谷成功的关键所在。——比尔·盖茨

2、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3、 有时宽容引起得到的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勤学苦练

王羲之临池:王羲之是晋代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草圣”,据说他每天练习书法,练完后就在屋前的池塘中洗涮笔砚,天长日久,池塘里的水都被洗黑了。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很为后人赏识,“临池”之说就源于此。

韦编三绝

孔子是春秋时的儒学创始人,也是那个时代的学问泰斗。《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到了晚年开始攻读《易》,而该书是一部艰深的上古之作。孔子废寝忘食地勤读,一遍不懂就两遍三遍,甚至七遍,成语“韦编三绝”就源于此。通过苦读,孔子不但读懂了《易》,而且还写了十篇读后札记,是为《十翼》,后人将其与《易》合编在一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易经》。

过程与结果

一位老人静坐一整天,才钓到一条大鱼。临走时却将鱼儿全部放回了河里。他的解释是:“我钓的是一整天的轻松与宁静。”

过程与结果,是一个事物的两个组成部分。在现实社会中,有些人追求功利,往往只关注结果,不愿意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去体会过程的美好上。读书,只希望从文凭上得到肯定,弹琴,目的是拿到考级证书。

至于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自己的心灵与大师沟通,如何在乐曲声中去感受前人的心路历程,去把握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你就失去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经历。可能你已到过黄山,但是你没有体会过登山时的激动;可能你已成为大师,但是你没有享受到在一级级台阶上取得进步的喜悦;可能你是个高人,但你不会有对小人物的同情、恻隐之心??其实,生命就是一个过程,要让生命在不同的阶段上处处精彩,而不是只有结局辉煌,那么,你必须注重生命的过程。当然,如果生命的过程处处有精彩,那么结局一定的是精彩的。因为,那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时间问题。

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牛为什么怕农人。 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的智慧。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叫来村民,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物尽其用

一只有裂缝的瓦缸,它盛不了水,但也不必泄气,用它种花却是比完美的缸要合适得多。

关于读书的名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选择

鲁迅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选择弃医从文,以疗救国民的灵魂;钱伟长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之时,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包括良好的科研设施,毅然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谭嗣同在封建势力作垂死挣扎、变革屡次失败的情况下,毅然选择留在国内,用自己的鲜血唤起国民的振奋。

反例:《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一句名言,叫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因此,几百年来,他一直是舞台上的反面角色。

生活中处处有选择。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是热情走上前去还是绕道而行?看见老人上车是主动让坐还是装作不看见

选择的结果是与人生的目标、境界紧密相连的。拥有高目标、大境界的人,他的选择首先着眼与民族的利益,人类的前途,而置个人的得失于不顾;而眼界狭小的人,他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私利,整天蝇营狗苟,活不出大气魄,大境界,活得琐碎,活得疲惫。

风的遐想:

风无处不在。你看不见它的姿态,却能感受它的存在。

风无处不在。古老的文明间有它匆匆飘拂的剪影,迁客骚人将它的姿态化作方正的汉字留于笔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又或是“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这些个风儿。代表着春日,代表着生命。

“大风起兮云飞扬”,“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一种雄心壮志,拥有伟大的目标及信心之人的风。“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而这又是一种淡泊之风,她吹散了名利。

站在风口,深呼吸,任风卷过你每寸肌肤,每根发丝,涌入你的心灵。学习、工作的劳累与烦恼,就让他们随风去吧。生活不再受形式的局限,无论如微风一样送来清爽,还是像暴风一样张狂,这都是风的个性,都是生活的多姿的体现。 我爱风,我爱在风中遐想。

风,是无形的,但无数文人骚客将它灌入自己的情感,自此,风便有了血,有了魂。“吹面不寒杨柳风”,风一定是一位温柔的母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风又像是师长;“春风又绿江南岸”??

谦卑——伟大

达·芬奇讲过这样一则寓言:山顶的岩石上有一小撮白雪。这撮白雪想:其他的雪都在我下面,我怎么能高高在上呢?而况太阳一出来,我离开了众人的庇护,不消一顿饭工夫立刻就会融化。我应该躲到更适合卑微的我停留的地方去。于是,这撮白雪就从岩石顶上自动滚落下来,一直滚到山脚。但它却越滚越

篇三:高考作文经典素材集粹

精妙资料 精品事例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集粹

脍炙人口的作文素材 韵味无尽的话题资源

视野宽阔的筛选采撷 精心投入的凝缩提炼

读后即可顺利移植 拿来就能现成使用

节省材料搜集的宝贵时间

解决内容贫乏的巨大麻烦

付出事半功倍代价 必有称心如意收获

绝佳的阅读材料

经典的写作资源

● 晋文公的信义至上与攻“原”得“卫”

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继齐桓公之后的诸侯“盟主”。晋文公迭经磨难,被迫流亡国外19年后始得回国继位。据《左传》载:文公登基后很想尽早“用民”,速展宏图。但其舅也是主要谋士狐偃认为,晋国混乱日久,“民未知义”,“民未知信”,尚需“教之”。恰在此时,周天子发生宗室叛乱,周襄王之弟王子带勾结“夷狄”,将其驱逐。文公得讯后断然率先“勤王”,出兵剿灭王子带,迎还襄王,以教民懂得“尊王攘夷”之“义”。据云周王都洛邑之民“填塞街市”,叹曰“齐桓公今复出也!”

剿灭王子带为文公赢得巨大荣誉,周襄王并封赏“阳樊”、“原”等4地。接管“阳樊”时,民众不服,部下就派兵包围准备强攻。当地守臣登城疾呼:“柔中国”须以德,“威四夷”才用兵,动辄就要动武,难道不知‘非礼’?你们就来杀吧!”文公闻知,马上传令撤围,愿留自便,愿走放行,反倒很顺利地解决了问题,也留下了以“义”服人的佳话。

不久,文公亲自率兵接管“原”,命带“三日之粮”,承诺只围三日,如三日不降就退兵。

三日到期,文公正欲退兵,恰好暗探来报,“原”已支撑不住,即将崩溃。部下劝其稍等,文公回答:“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是百姓之依护啊!“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能让百姓今后有安全感吗?失去的岂不更多?因此坚决退兵,“原”人深受感动,反而追来归降。这事让“卫”人知道了,认为“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有这样讲信义君侯,能不跟从吗?故也来投降。孔子听到后赞曰:晋文公“攻‘原’得‘卫’者,信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所以,在位不过八九年的晋文公,能够载誉千古,取得辉煌业绩,绝非偶然。其成功经验,也是很值得后人思索的。

论述理念指津:

⒈可以论述信义是立国主事、为人处世之本,古人经验可为后人楷模。

⒉可以论述争得民众务须攻心为上,政治软实力远远强如暴力与高压。

⒊可以论述谋取大成须具过人韬略,精明决策才能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 雅量与气度赢得的绝佳回报

秦穆公是春秋时期出色的政治家。据刘向《说苑》载:某次,穆公出巡时爱马走失,就四处寻索,发现一伙人“已杀其马”,正要“共食其肉”。一看是穆公找来,“皆惧而起”吓坏了。穆公却说,吃马肉不饮酒伤身体啊!然后拿出美酒一一劝饮,众人深受感动。

当时,晋国的惠公是穆公扶住登基的。一年,晋国遭灾,请求支援,穆公同意“输粟”救民。据说,秦国送粮船队相继不绝,一艘接着一艘,谓之“泛舟之役”。次年,秦国遭灾,乞于晋国,惠公却不仅不援,还想借机“伐秦”。穆公被激怒了,故一旦“岁定”,立刻“帅师”进攻晋国。开战后,双方厮杀十分惨烈,以致穆公受伤,几乎被俘。千钧一发之际,一伙人忽然冲了过来,奋不顾身,死战晋军,保护穆公突围而去。原来,他们正是当年食马肉、饮美酒那些人,决心“出死”报恩来也。

十几年后,秦国准备出兵偷袭郑国。耄耋老臣蹇叔坚决反对,拦住兵马痛哭,穆公大怒,以“老不死”这样的过头话骂了蹇叔。结果,秦军回军到崤山山谷时,中了晋军埋伏,从主将孟明等三人以下,全军非死即被俘,无一逃脱。后来,孟明等获释归国,穆公亲为死难者戴孝,身着“缟素”迎于郊外。痛哭道,我不听蹇叔忠告,委屈了各位,“孤之罪也”,“孤之过也”。秦国有人要求追究责任,诛杀孟明,后孟明又自上囚车请死,穆公却继续放手用之。孟明感恩戴德,“增修国政,重施于民”,捐出私财厚恤阵亡军眷,和士卒同甘共苦,埋头训练。没多久就“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因穆公“用孟明也”,秦国“遂霸西戎”。穆公的知人,孟明的竭诚,均得到当时“君子”的高度称颂。

论述理念指津:

1.可以论述当政者万勿斤斤计较,要切记谅人错误,赦人过失。

2.可以论述宽待他人,不咎既往,有肚量有气量,自可获得厚报。

3.可以论述勇于自责,理解下属,善于用人,方能赢得众心归一。

● 从不可一世到自知之明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其初继位时却“日夜为乐”,耽于声色犬马,并称“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举遂进隐语道:“有鸟在于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又经多人规劝,“乃罢淫乐”,痛改前非,“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振兴朝政,整顿武装,决心作一位雄韬大略的英主。

不久,楚庄王率军北征,攻到周王朝都城洛邑附近,竟然阅兵示威,挑战“天下共主”。周天子深感不安,只得派出使臣“慰劳”,得意忘形的庄王竟然问起了周“鼎之大小轻重”。使臣告诉他:周之服天下“在德不在鼎”;“德(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 网:高考作文经典素材总汇)之修明”,“虽小重也”,“昏乱”而无礼,“虽大轻也”;故“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对其进行了一次以德治国的深刻教育。

10多年后,晋、楚“邲之战”在今河南荥阳一带爆发,楚国大胜。晋国败军争舟逃命,“后来者攀附不绝”,先登者“乱砍其手”,“手指砍落舟中”,多得都能捧起来,“岸上哭声震响”,极其惨烈。

这时,楚军将领要求乘胜追杀。庄王却说:楚国城濮之战失利晋国,“贻羞社稷,此战可雪前耻矣”;晋、楚“终当讲和,何必多杀?”乃下令止兵。又有人建议“请收晋尸”起造大坟,筑为景观以示“武功”。庄王又说:“止戈为武”啊!目的是“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今我“使二国”死伤,未能“禁暴”;以武力“威诸侯”,未能“戢兵”;单靠打仗,岂能永远“保大”?晋国犹在,何言“定功”?还有“安民”、“和众”、“丰财”,以上“七德”我样样“无一”,“武非吾功也”,有什么可夸耀的?遂祭拜黄河河神后“而还”。显然,这样今非昔比的楚庄王,才完全具备了经纬天下的气魄,才有资格迈进了春秋“五霸”的行列。

论述理念指津:

1.可以论述能够听从谏言,认真痛改前非,幡然悔悟才有希望和未来。

2.可以论述厚德方可载物,得势猖狂,忘乎所以,穷兵黩武绝非明智。

3.可以论述求胜图强务须审时度势,能进能退,头脑清醒,知彼知己。

● 师旷传奇警示的“乐不可妄兴”

中国古代的盲人音乐家师旷,据说因“幼好音乐,苦其不专”,为不致“多视”,使心“专意”,竟以艾叶“薰瞎其目”,渐渐做到了“能察气候之盈虚,明阴阳之消长”,“天时人事,审验无差”,成为先知般的人物。

当时,晋国的平公为与楚国斗富,不惜劳民伤财,建造了奢华无比的“虒祁宫”,引起了国内外的不满。据《史记》载:“虒祁宫”修成后,卫灵公前去朝贺,途径濮水时听到“状似鬼神”的琴声,便召随从乐官师涓“听而写之”。平公设宴于“虒祁之台”招待灵公,师涓奏所记之音。曲未终,在场的师旷压琴“止之”,说这是殷纣王时代的“亡国之声”,不可再奏。平公不听,令师涓继续。曲罢,平公问:比这更悲凉的音乐没有了吧?师旷回答 “有”。平公要听,师旷直言道:此乃黄帝“大合鬼神”之曲,“君德义薄”,“听之将败”,您要倒霉啊!平公固执地说:“寡人老矣”,太爱“音也”,你就奏吧!师旷只好遵命。“一奏之”,即“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暴风骤雨随之而来,房顶的瓦片一片片地飞起,平公大惧,“伏于廊屋之间”,众人皆四散奔逃。平公受惊后,得了“心悸之病”,从筑“虒祁宫”至死,三年“皆在病困之中”;晋国也随之“大旱”,“赤地三年”。故后人叹曰:“枉害百姓,不得安享,岂不可笑?”

一段音乐传奇,司马迁描写得神乎其神。其真正宗旨是,针砭统治者穷奢极欲,必遭报应。同时认为,“圣人之乐”是“善民心”的,绝非恣意妄为的工具。整天搞一些劳民伤财的粉饰之举,可能“吉”、也可能“凶”,故“乐不可妄兴也”。

论述理念指津:

1.可以论述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专,能有超人付出才能有过人收获。

2.可以论述统治者骄奢淫逸,罔顾民众疾苦,倒行逆施必然自食其果。

3.可以论述艺术可施教化,但不可恣意妄为,粉饰升平不免适得其反。

● 晋阳城的经营与赵氏的绝处逢生

春秋末期,赵、魏、韩、智“四卿”控制着晋国。先是赵简子担任晋国正卿,其人很有谋略,就在物产丰富山西中部,委派心腹家臣董安于修筑晋阳城,即今太原市的雏型。董安于起建了宽大的仓廪、坚实的城池,且有意用大量的铜铸成宫殿基柱,用无数荆棘、芦杆扎在里面夯起了宫墙。董安于死后,家臣尹铎主政晋阳。尹铎上任前问赵简子:“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是让我像剥茧抽丝般使劲榨取?还是搞成一个巩固的根据地呢?赵简子回答“保障哉!”于是,尹铎进一步增加储备,强化防御体系,使“城郭之完,府库足用”,又极力减轻赋税,厚恤贫困,赢得了广大百姓拥护。

赵简子故世后,智氏家族智伯出任晋国正卿。智伯相貌堂堂,长得一脸漂亮的落腮胡子,多才多艺,能说会道,射箭、骑马都很出色,处理问题坚定果断。但就是“心恨”,“不仁”,为人狂傲,贪婪而刚愎,与赵简子形成鲜明差异。不久,智伯就裹胁魏、韩,联合进攻赵氏,赵简子之子赵襄子不敌,只好退守晋阳,晋阳民众给予了坚决支持。而董安于留下的铜柱正好打造箭头,荆棘、芦杆正好做成箭杆,保证了抵抗武器的源源不断。智伯猛攻不下,就决开河堤放水灌城。城内到处变成水洼,百姓吊锅做饭,甚至住到树上,几乎到了“易子而食”的绝境,但仍“民无叛意”,顽强固守。胜利冲昏头脑的智伯却不懂得尊重魏、韩,使之顿生兔死狐悲之感,最终被赵襄子派人游说成功,倒戈以水反灌,联手赵氏灭掉智伯。恨之入骨的赵襄子,竟将智伯的头盖骨裹上金箔,做成“解手”的溺器。

深谋远虑的赵氏绝处逢生,被司马光称为“才有余而德不足”的智伯却因倒行逆施付出了惨痛代价,确实是很值得深思的。

论述理念指津:

1.可以论述高瞻远瞩,从长计议,战略性基础建设是立于不败的关键。

2.可以论述民心向背决定政治兴亡,百姓的真心爱戴是永恒的取胜利器。

3.可以论述徒有才智能力,寡德而少仁,就不免众叛亲离,自取灭亡。

● 遗患非浅的“汉阴丈人”偏见

《庄子》中有个“汉阴丈人”的故事,类似的故事也记于《说苑》等书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相当大的。

孔子弟子子贡南游到楚国,“过汉阴”即汉水之南时,见到一位“丈人”即老者。老者从一条挖通的坑道下到井里,然后抱瓮取水,端上来浇菜园子,费力多多却浇不了几畦。子贡就告诉他说:“您用木头做个机械,后半截重前半截轻,这样从井里提水,一天可浇一百畦菜,省劲多了。”

老者听罢,却颇为不屑,并发表了一番高论:“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意思就是:我听老师说过,有机械者必做取巧事,做取巧事必生取巧心;取巧之心存于胸,心之纯净洁白就没有了;没有了纯净洁白,人就会精神不安分;精神不安分,就不可能“载道”。我不是不懂你说的机械,我是耻于用它啊!

“汉阴丈人”的这种偏见,一直被中国士大夫奉为经典之谈,对“奇技淫巧”的鄙视成为华夏智识阶层数千年来一个怪谬的情结。另一方面,则是对《易经》中“阴阳五行”的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