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语文模拟卷

新课标高考语文模拟卷

特别说明:此试题均为原创,若要编入资料请联系。联系邮箱:。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 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典范著作及宗教典籍被尊称为“经”,人所共知。但是,为何叫“经”?一般人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经”本来是指编织的竖线。《说文·糸部》:“经,织从(纵)丝也。从‘糸’,‘巠’声。”(从段注及王筠句读本)段玉裁注:“织之从(纵)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徐灏笺:“盖织以经为主而后纬加之,经者所以织也,经,其常也。戴氏侗曰:凡为布帛,必先经而后纬,故‘经始、经营、经常’之义生焉。”纺织前,先把竖线设置在织机两端的横杠上,使它们与横杠垂直排列,并固定不动,以便纬线来回编织,这些竖线就是经线,“经”正因为它是竖向(纵向)的而得名。

上古时期的书籍,是使用竹简、木片作为载体的。这些用来写作的竹简、木片,需要用柔软而坚韧的线绳之类加以编联,才能成篇。《论衡·量知》:“截竹为简,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为经,小者为传记。”章太炎《国学讲演录》:“今人书册用纸,贯之以线。古代无纸,以青丝贯竹简为之。用绳贯穿,故谓之经。”这样,春秋末年及战国时期开始把书籍、文章称为“经”,如《墨子》中有《经》上、下篇,又有《经说》上、下篇。《淮南子·本经》:“经,书也。”

由于经线是编织的枢纽、关键,“经”就引申指常行的义理、准则。《吕氏春秋·察传》:“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高诱注:“经,理也。”《易·上经》陆德明释文:“经者,法也。”同时,经线是固定不动的。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纵丝为经,衡丝为纬。凡织,经静而纬动”,这样,“经”字也就有了“恒常”的意思。《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孔颖达疏:“‘经’训‘常’也、‘法’也。”于是,那些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书被称为“经”。这些书之所以具有权威性,是因为其中所讲的道理可以成为人们平常行事或从事某种职业的准则且不可随意更易,而这也正是它们被称为“经”的原因。

《春秋繁露·重政》:“经、传,大本也。”于是乎,诸子中的主要各家都有了经书。例如:儒家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道家有《道德经》;法家李悝作《法经》六篇,《韩非子》书中《内储说》和《外储说》诸篇中有“经”和“说”两部分;《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书七部,称为“医经”;战国时期甘德、石申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被后人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可见,被奉为经典的著作,几乎各个门类、每种学派都有,正如谢觉哉《关于相猪》一文所说:“相马有马经,相牛有牛经,相猪也有猪经。”只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经”才被更多的用来指称儒家经典,如“五经”、“九经”、“十三经”。

(摘编自任继昉《“经”论》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的本义是指织布时织机上的竖线,后来人们才用它来尊称那些典范著作和宗教经典,两者没有太大联系。

B.根据段玉裁为《说文·糸部》所做的注和徐灏的笺可知,经线比纬线更为重要,织布时要先设置经线而后才有纬线。

C.“经”有“经始、经营、经常”的意思,这些意思是人们根据织布时经线的作用,从“经”的本义中引申出来的。

D.与纬线不同,织布时经线是固定不动的;因为这些设置在织机两端横杠上与横杠垂直排列的线是纵向的,所以被称为“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人之所以把书籍、文章称为“经”,是因为上古时期的书籍以竹简、木片为载体,这些竹简和木片需用经线加以编联。

B.《吕氏春秋》中“是非之经,不可不分”一句表明,此时的“经”可指常行的义理、准则,而恒常之意则是后来产生的。

C.那些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经书有可以成为人们平常行事或从事某种职业的准则且不可随意更易,这是它们被称为“经”的原因。

D.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各派几乎都有经书,这正如谢觉哉在《关于相猪》一文中所说“相马有马经,相牛有牛经,相猪也有猪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末年及战国时期虽然开始把书籍和文章称为“经”,但此时的“经”与后来指代典范著作和宗教经典的“经”,意思并不完全相同。

B.人们之所以用“经”来指称那些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书籍,与经线是编制的枢纽、关键且具有固定不变的特点有很大关系。

C.诸子中的主要各家都把本学派的著作奉为经典,这是因为《春秋繁露·重政》中“经、传,大本也”的观点让他们认识到经的重要性。

D.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经”多指儒家经典,而在此前,各家经典都可称“经”,儒家经典并没有得到特别的重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调万安县丞。时江右大侵,郡檄视旱,徒步阡陌,亲与民接,凡所蠲除,具得其实。州议减常平 米直,清之曰:“此惠不过三十里内耳,外乡远民势岂能来?老幼疾患之人必有馁死者。今有粟之家闭不肯粜,实窥伺攘夺者众也。在我有政,则大家得钱,细民得米,两适其便。”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俾有粟者分振其乡,官为主之。规画防闲,民甚赖之。帅龚茂良以救荒实迹闻于朝,又偕诸公荐之。茂良入为参知政事,与丞相周必大荐清之于孝宗。召入对,首论:“民困兵骄,大臣退托,小臣苟偷。愿陛下广览兼听,并谋合智,提要挈纲而力行之。古今未有俗不可变、弊不可革者,变而通之,亦在陛下方寸之间耳。”改太常寺主簿。丁内艰,服除,通判鄂州。鄂俗计利而尚鬼,家贫子壮则出赘,习为当然,而尤谨奉大洪山之祠,病者不药而听于巫,死则不葬而畀诸火,清之皆谕止之。差权发遣 常州,改衡州。先是,郡饰厨传以事常平、刑狱二使者,月一会集,互致折馈。清之叹曰:“此何时也?与其取诸民,孰若裁诸公。吾之所以事上官者,惟究心于所职,无负于吾民足矣。岂以酒食货财为勤哉?”清之自常禄外,悉归之公帑,以佐经用。至之日,兵无粮,官无奉,上供送使无可备。已而郡计渐裕,民力稍苏。归,筑槐阴精舍以处来学者。光宗即位,起知袁州,而清之疾作,犹贻书执政论国事。诸生往候疾,不废讲论,语及天下,孜孜叹息,若任其责者。周必大来视疾,谓曰:“子澄其澄虑。”清之气息已微,云:“无虑可澄。”遂卒。

(《宋史·刘清之》)

【注】 常平:古时用以平抑粮价的粮仓。  权发遣:宋代官制,相当于知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江右大侵 侵:饥荒。

B.州议减常平米直 直:价钱。

C.两适其便 适:恰好。

D.帅龚茂良以救荒实迹闻于朝 闻:上报。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清之卓有政绩的一组是((3分)

徒步阡陌,亲与民接  规画防闲,民甚赖之

提要挈纲而力行之  与其取诸民,孰若裁诸公

清之皆谕止之  已而郡计渐裕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清之了解民情,所提救灾措施符合实际。他任万安县丞时,当地发生旱灾,他亲到田间了解旱情;他提出的救灾措施让州里的百姓无论远近均蒙其利。

 B.刘清之性情刚直,敢于进谏。孝宗向他征询意见,他直陈时弊并劝孝宗在广纳意见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事情努力推行;他认为皇上的意愿是革除时弊的关键。

 C.刘清之不讨好上级,却能体恤百姓。他到衡州任职后,州里为讨好常平、刑狱两方上级使者花费公款聚会送礼,为减轻百姓的负担,他废止了这种做法。

D.刘清之有疾在家,仍关注朝政。光宗时,他被再次起用,虽因有病不能赴任,仍写信给执政者表达对国事的看法;学生看他时,他也常为天下事叹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俾有粟者分振其乡,官为主之。

(2)吾之所以事上官者,惟究心于所职,无负于吾民足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韦庄

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

滩头鹭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净中生。

冯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

【注】 韦庄,唐末诗人,曾因战乱避祸于江南。盘豆驿,古驿站名,在今河南灵宝。

8.这首诗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前两联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第三联为什么要描写去雁和孤云?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 。

(屈原《离骚》)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3)举酒属客, ,  。(苏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 题。

部长的小猪

【南斯拉夫】布·努希奇

圣诞节前,我买了头漂亮的小猪。全家人一个挨着一个地摸它,都叫声:“哎哟!”我第一个摸,第一个叫“哎哟”;其次是我的妻子,再其次是我的岳母,我的小姨子,我的孩子们和厨娘。大家你摸一下,我摸一下,你“哎哟”一声,我“哎哟”一声。

除此之外,我听从岳母的忠告,把神父请来给小猪举行牺牲前的净化仪式。在这一切都做妥当之后,我们方才安下心来做日常琐事。

就在我们每个人都忙着各自的事情的时刻,厨娘一头闯进来,直嚷:“小猪跑了!”

我们不约而同地从各自的角落发出你分不清是说什么的叫声,拔腿就向外冲。正在刮胡子的我连帽子也没顾上戴,脸上尽是肥皂沫,脖子上还围着毛巾,奔在最前面。后面跟着我的妻子,头上贴着治头痛的生土豆片。她后面是身上围着毯子、脖子上贴着止痛膏的岳母和刚把还没完全做好的白色长裙试穿在身上的小姨子。小姨子后面是用扫帚武装起来的厨娘。我的孩子,那两个“小傻瓜”,头上缠着头巾也跑在后面。

我亲自指挥这支队伍,敌人一路败退,我们顽强地向前推进,无一伤亡。只有岳母在路上丢失了脖子上的止痛膏,妻子丢失了头上的土豆片。尽管如此,这支队伍的士气仍然很旺盛,勇敢地向着胜利飞速前进。我们就这样一连追过了贝尔格莱德的两三条街道。我把重炮,也就是我的岳母,安置在院子的大门口;把山炮——我的妻子和小姨子摆在院子里适当的地方,控制住整个地盘;让厨娘守住后方即厕所旁边;把步兵——缠着头巾的孩子布置成一条散兵线;我本人则亲自进行侦察。

我们坚信一定能获胜。不过,在任何战役中,哪怕一点点最微小的意外情况都可能致命地影响战斗的结局。果然不出所料,围墙上有个洞,小猪钻了进去,躲进另一家住宅,这就意味着,继续采取军事行动已不适宜。

我们从战场上回来,仿佛拿破仑的军队从莫斯科败退下来一样。我低着头走在前面,我的队伍垂头丧气跟在后面……而就在另一幢住宅里,有人正摸着我的小猪在喊:“哎呦!”

正在我绝望地等待过圣诞节的当儿,外面传说内务部部长先生的小猪也逃跑了。你想,这是多么不幸!部长先生在圣诞节也没有小猪吃了。这么说来,部长先生的命运和我的命运有了某种共同之处,这可大大地安慰了我。

不过,部长是不会像我那样追小猪的。他只是拿起电话拨了一下,找贝尔格莱德警察局:“喂!喂!我的一头小猪跑了。”

各位,这件事恰好发生在圣诞节之前,而在新年前通常总有人被提升官职,可想而知,每个当官的无不在暗自思忖:“嘿,就凭这只小猪,满可以捞它一级!”

于是大家都行动了起来。瞧,市区分局的局长出动了,后面跟着一个手捧小猪的宪兵,他们直奔部长先生的家。

“部长先生,我有幸向您报告,我全力以赴,亲自出马,很快就找到了您的小猪。”

不一会儿,瞧,弗拉察尔区的分局长也动身了,后面跟着一个手捧一头小猪的宪兵。

“部长先生,我有幸……”

没过二十分钟,萨瓦玛尔区分局的警官也来了,他身后的宪兵捧着第三头小猪。

已有三头小猪在部长先生家的院子里哼哼地叫了。正在这当口,第四个当官的从多尔绍尔区来了,后面跟着一个手捧小猪的宪兵!

“部长先生,我有幸向您报告,我亲自找到了您那逃跑的小猪。”

过了不多时,一辆车子驶到,车里走出托彼乞捷尔区警察局警监,后面跟着一个手捧小猪的宪兵。

“您看,部长先生,您的小猪竟逃到托彼乞捷尔区去了,但我一下就把它认出来了。这回它可跑不掉了。”

另一位当官的从巴里洛尔区来到这里,后面跟着一个手捧火鸡的宪兵。是啊,找不到小猪,找只火鸡也好,反正都一样,总不能因为这点小差别而落在自己的同事后面。

在我过节没吃上小猪的同时,部长先生家中,有各区送来的小猪崽不住声地哼哼叫着。

但愿我也能当上这么个部长,也有只小猪从家里逃跑。那时,我就把这件事通知各州的警察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们”一家人一个挨着一个摸“我”买来的小猪并一个接一个发出“哎哟”的叫声,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这只小猪长得漂亮,惹人喜爱。

 B.当小猪躲进另一家住宅后,我们捉到小猪的希望落空,“我”心中懊恼、不甘却无奈,只能想象那家住宅里的人正摸着我的小猪在喊:“哎哟!”

 C.内务部部长的小猪逃跑后,部长只给警察局打了一个电话,各警察分局当官的很快就把小猪找到并亲自送来,因为他们都想借这个机会升官。

 D.巴里洛尔区警察分局当官的找不到部长逃跑的小猪,只能送来一只火鸡,他这么做虽然也是在讨好部长,却比其他当官的更诚实,人品更好。

 E.这篇小说描写了“我”和内务部部长在各自的小猪逃跑后,迥然不同的表现和遭遇,揭示出官场和社会的病态现实,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2)第四段中,描写“我们”一家去追小猪时的外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6分)

(4)小说的题目为“部长的小猪”,文中却详细描写了“我”的小猪逃跑后,一家人追捕小猪的情形,这样写合适吗?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数学家的诗意人生

对普通人,数学抽象而深奥,繁杂而死板,但在谷超豪这样的数学家眼里,数学研究却是趣味无穷、诗意盎然的去处——“你钻研进去会发现,数学有种惊人的吸引力。”对于他来说,数学绝不只是一种学术,更是解决人类生活各种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对世间规律的精确刻画与极简表达。从在浙江大学数学系遇上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那时起,谷超豪便逐步领会了数学的真谛,越来越“享受”数学研究那在错综复杂条件中苦心孤诣思考和计算、至灵感闪现让难题迎刃而解的过程,那份在“山重水复”之后到达“柳暗花明”境界的喜悦。

迷恋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得谷超豪从来没有停留在已有的成就上。正在他因微分几何方面的成就引人注目时,看到了空间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提出的新要求。1958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正在莫斯科留学的谷超豪便决定开垦偏微分方程这块国内数学领域的薄弱园地。他从听力学院士的本科生课程开始学习,通过大量阅读资料,发现了众多有趣而艰难的数学问题。回国后以机翼的超音速绕流问题为突破口,他对空气动力学的基础问题作数学证明。在他带出的李大潜等优秀学生沿着老师指点的方向继续研究时,他却毫不犹豫的摆脱功名的利诱和束缚,以创新的姿态再一次掉头,转向于钝头物体超音速绕流的研究,并在“文革”的干扰中,以最落后的电子计算机,算出了导弹设计中很有意义的数据。

上世纪70年代,谷超豪在与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合作研究中获得了多项很有意义的成果,杨振宁称赞他是“站在高山上往下看,看到了全局”。著名的物理学杂志《物理学报告》为此出了一本专辑,还破天荒地加上1页中文摘要。通过研究,谷超豪从物理学中提炼出的“波映照”问题,引发了一批国际上的后续研究。到80年代后期,花甲之年的谷超豪又对偏微分方程另一前沿领域“孤立子与可积系统”发起进攻,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成果,担任了首届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非线性科学》的首席科学家。连在受命担任中国科大校长的5年间,繁重的管理工作也没能使他放弃钻研数学的努力,而是利用一切坐车、乘飞机的间隙研究。

年轻时喜欢爬山的谷超豪曾有一诗,描写的正是这位数学大家不断寻找和征服数学高峰、领略不同风景的心情:“上得山丘好,欢乐含苦辛,请勿歌仰止,雄峰正相迎。”另一首诗中,他则快乐自得于自己的好学不倦:“谁云花甲是老人,孜孜学数犹童心。”

与已经去世的钱学森先生一样,身为数学家的谷超豪先生,同样有着良好的艺术与文学造诣。他喜欢近体诗,对诗文对仗颇有造诣。数学问题研究的感悟,平和淡定的日常生活场景,都是他的吟咏对象,这种自得其乐的吟咏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旧体诗训练,写诗只是他兴之所至的自娱自乐,但他的不少诗作却既有着科学家的理性认知,又洋溢着感性趣味。谷超豪总结说:“文学修养对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必不可少。数学与古典文学都十分重视对称性,许多作品中还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思想萌芽。”他还经常告诫年轻人,千万不要重理轻文,不要单纯和数字、公式、定理打交道。

谷超豪与妻子胡和生是著名的数学家伉俪、夫妻院士。两人原是同学,结缡50余载,一同耕耘在数学花园中,最经常讨论的话题是数学,其他琐事则一切从简。最凡俗的家务,他们也能变成演练数学的趣味计算题——“根据统筹的方法,应该先炒菜,在煮菜的时间里去洗碗,这样洗碗的时间就省下来了”。两人的研究领域各有侧重,但——“我做的工作可以讲给她听,她做的工作可以讲给我听。我们互相理解,也可以互提问题、相互核验,这是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艰深数学有诗意,平和人生自高雅。”打量谷超豪先生的人生,诗意、平和、高雅正是他区别于众多科学家的独特之处,也是他成为一代大家的原因所在。

(摘编自姜泓冰《艰深数学有诗意 平和人生自高雅》)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数学不只是一种学术,更是解决人类生活各种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对世间规律的精确刻画与极简表达,谷超豪认为这就是数学的真谛。

B.在与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合作研究中,谷超豪获得了多项有意义的成果,杨振宁因此称赞他是“站在高山上往下看,看到了全局“。

C.喜欢爬山的谷超豪同样喜欢不断寻找、征服数学高峰,尤其喜欢征服数学高峰、领略不同风景带来的快乐,还会用诗歌表达这种快乐。

D.谷超豪和妻子胡和生都是著名的数学家,他们互相理解,还会相互参与到对方的数学研究中,这是他们夫妻在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E.本文主要记叙了谷超豪对待数学研究与生活的态度和其在数学上取得的成就,表现了一位数学大家诗意、平和而又高雅的人生。

(2)谷超豪从来没有停留在已有的成就上,其研究有几次转向。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谷超豪认为“文学修养对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必不可少”,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文章最后一段以“艰深数学有诗意,平和人生自高雅”称赞谷超豪。请你从“数学”与“诗意”、“平和”与“高雅”两组词语中选择一组,结合全文,谈谈谷超豪给你的启示。(8分)

第 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冬季将孩子包得过于严实,很容易使孩子大汗淋漓、呼吸不规则、面如土色,严重时会导致孩子昏迷,甚至窒息而死。

11月29日上午,同到常州寻找丈夫的两位妇女在火车上相遇,两人聊了一会儿后感觉惺惺相惜,便决定合伙盗窃。

C.我知道你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但世界上没有完美,要追求就会很痛苦。你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为什么要对自己求全责备呢?

2012年12月11日下午,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万人空巷,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镇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丹徒籍烈士张国荣同志送行。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时值隆冬,难得艳阳,11月30日,在灵宝市苏村乡的虎山上却是碧空如洗,彩旗飘扬,河南华夏锦绣生态文化园项目启动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B.据河南省发改委测算,中原经济区内居民收入要在2020年实现一倍以上的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需分别达到9%和10%。

C.回望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持续奋斗,百年中国跌宕前行的潮流,当代中国举世瞩目的成就,无不说明“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

D.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勉的范仲淹禁不住文化洛阳的诱惑,不但居于洛阳,而且与其母、其子一起葬于洛阳,这是他一生的夙愿。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是在社会关系中生活

新课标高考语文模拟卷

的。 , 。 , ,

 。 ,更面临一个难题:如何既不违背对道德的坚守,又不伤害与亲友的关系。

诚然,一个立志遵从道德的人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挑战,遭遇不可预知的困境

  尤其是来自亲友的诉求和利诱

德性操守是人“自立于世”的品行根基

但与苦难相比,更容易冲破心灵防线的,是利益诱惑

这样的处境之下,人要抵御众多诱惑的吸引力

亲朋故友是人“生存于世”的情思所依

A.  B.  

 C.  D.

阅读下面材料,概括说明我国文学面临哪些问题,不超过40个字。(5分)

期盼已久的诺贝尔文学奖刚落到中国作家莫言手中,热心的读者就开始讨论“谁有能力冲击下一个诺奖”。大家心中的人选是余华、苏童、贾平凹、陈忠实、阎连科等“50后”、“60后”甚至“40后”作家。至于“70后”和“80后”作家,则醉心于能更快带来真金白银的畅销书写作,其作品艺术性、思想性几乎为零。

我们在为莫言获奖高兴的同时,不能不注意到这样的现实——作为主体受众的年轻人更多追捧的是偶像作家和网络写手。据相关统计,在每年4000部以上的小说作品中,言情、玄幻、官场、职场等类型小说长期占据销量榜前列。

第九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阅读数量仅为4.3本书(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诺贝尔的祖国瑞典这个数字是67本)。在这区区人均4.3本图书中,文学类所占比重能有多少?

17.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幸福”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幸福是携一轮明月徜徉于夜空下,让芜杂的心灵在澄澈的月光中纯净。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为体验发表文章的乐趣,爱好文学的小李将一本杂志中的一篇文章誊写在稿纸上,署上自己的名字,投进了邮筒。

就在发表后不久,小李收到文章原作者一封长信。原作者对他的抄袭行为进行严厉批评,并要求他支付500元赔偿金。

经过再三思索,小李写了一封回信,承认了抄袭行为,并向原作者道歉。虽然很心疼,小李还是凑了500元钱寄了出去。

几天之后,小李收到一张500元的汇款单。汇款单留言栏里有一句话:我只保留收据,款退回,望努力。

此后,小李开始认真阅读和努力写作,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逐渐见诸报端。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门峡市尖子生对抗赛语文参考答案A(说“经”的本义与其作为典范著作和宗教经典的意思“无联系”没有根据。根据第三段可知,两者是有联系的。)

2.B(“经”的恒常之意的产生时间不一定在其指代常行的义理、准则之后。)C(诸子中的主要各家认识到经的重要性并不是因为《春秋繁露·重政》中“经、传,大本也”的观点。)

4.C(适,得到。)

5.D

6.C(州里用公款讨好上级是以前的事,刘清之到任后就将其废止了。)(1)于是请求将州境内的土地平均分为八份,让有粮食的人家分别赈济各自的乡民,官府为他们主持。(俾、振、主,每个词一分,句意2分。)

 (2)我用来侍奉上官的,只是对主管的事竭尽心智,对我的百姓不辜负就够了。(所以、究心、所职,每个词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绍兴二十七年考中进士。调任万安县丞。当时江西发生大饥荒,郡里传檄让视察旱情,他徒步行走在田间,亲自与百姓接触,凡是经他减免的赋税,都能符合实际情况。州里议论减低常平仓(专为平抑粮价而设置)的米价,清之说:“这样的好处不过让三十里之内的百姓得到,外乡远地的按这种形势怎么能前来?老人小孩和患病的人一定会有饿死的。现在有粮食的人家闭门不愿卖粮,实在是因为窥伺且想要抢夺粮食的人多。我这里有一个办法,可以让大户人家得到钱,让穷人得到米,双方都能得到好处。”于是他请求将境内的土地平均分为八份,谋划防止产生闲田,百姓都很依赖他。县令龚茂良把他救荒实迹上报朝廷,又同其他推荐他。茂良入朝廷担任参知政事,与丞相周必大于孝宗推荐清之。孝宗召刘清之入朝论对,首先说:“百姓贫困,士兵骄横,大臣退缩推诿,小臣苟且偷安。希望陛下广开视听,集中众人的智谋,抓住主要事情努力施行。从古至今没有不能变的习俗,没有不能革除的弊病,变革后再使其通行,只在陛下的一念之间。”改任太常寺主簿。遭遇母丧,服丧结束后,担任鄂州通判。鄂州当地的习俗计较好处崇尚鬼神,穷人家的孩子长大后就出赘为婿,习惯后认为是当然的事,尤其恭谨于对大洪山的祭祀,有病的人不吃药而是听从巫师,死后不埋葬而是把尸体投入火里,清之对这些都劝告制止。差权发遣常州,改衡州。以前,郡里装饰厨房客舍来侍奉常平、刑狱两方使臣,每月请来聚会一次,互送馈赠。清之感叹说:“这是什么时候?与其从百姓那里征取,不如公家减少用度。我用来侍奉上官的,只是对主管的事竭尽心智,对我的百姓不辜负就够了。哪能用酒食财货作为献殷勤的手段呢?”清之在平常的俸禄之外,其余全部送回作为公款,来帮助官府的日常经用。到任的时候,军队没有粮食,官吏没有俸禄,向上进贡迎送使臣所需之物无从准备。不久郡里德财力渐渐丰裕,民力逐渐恢复。归乡后,修筑槐荫精舍来接待前来求学的人。光宗即位,起用他担任袁州知州,但清之疾病发作,仍然向执政者写信论说国事。他的学生前来探视病情,他仍讲论不息,话说到天下之事,一再叹息,好像担任这些责任的人。周必大来探视病情,对他说:“子澄还是清清思虑吧。”清之的气息已经微弱了,说:“没有什么思虑需要澄清。”就去世了。

8.(5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依恋之情。(2分) 反衬(或“乐景衬哀情”)。前两联描写了盘豆驿周围清丽恬静的如画美景:滩头清波中鹭鸟静立,农人披着夕照在原上耕田。诗人描写这幅的画面意在反衬自己对江南的思念依恋之深。(3分)

9.(6分)借景抒情。描写消失在天际的南飞去雁和净空中产生的一点孤云,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漂泊孤独之感和其对江南的思念;(3分)实现由景到情的过渡。第三联通过描写去雁和孤云使诗歌由前两联对盘豆驿周围美景的描写转入到对江南思念和依恋之情的抒写。(3分)

10.(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2)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

 (3)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11.(1)选E得3分,选B得2分,选C得1分,选AD不得分。(A项,“就是因为这只小猪长得漂亮,惹人喜爱”的说法过于绝对,大家之所以这样,与圣诞节有小猪吃不无关系;C项,“各警察分局当官的很快就把小猪找到”的说法不够准确;D项,“比其他当官的更诚实,人品更好”说法错误,这些人从本质上看没有区别。)

(2) 表现小猪对“我们”一家的重要性; 暗示“我们”一家的生活状况; 增加小说的生活气息和幽默感。

(3) 诙谐幽默, 渴望平等, 羡慕特权。

(4)观点一:合适。

这样写突出了“我们”追捕小猪时的不容易; 用以与享有特权的部长在小猪丢失后的遭遇形成对比,揭示社会的不公; 增加小说批判社会的深度。

 观点二:不合适。

小说以“部长的小猪”为题,意在表现下级官员对部长的讨好巴结,批判官场的病态; 详写我们一家人追捕自家小猪的情形,会冲淡小说的这个主题; 用大量篇幅写这些内容,也有文不对题之嫌。

12.(1)选E得3分,选A得2分,选B得1分,选CD不得分。

(2) 解决问题的过程令他迷恋, 他摆脱了功名的诱惑和束缚, 开垦国内数学研究的薄弱园地。(每点2分,共6分)

(3) 文学可以让生活富有诗情画意, 文学作品中科学思想的萌芽可以给科学工作者以启示。(每点3分,共6分)

(4)观点一:谷超豪赋予数学研究以诗意值得学习。

深入钻研发现数学研究的趣味和诗意; 享受数学研究的过程与到达“柳暗花明”境界的喜悦; 用诗歌描写数学研究过程的心情与感悟。

观点二:高雅的人生需要平和的人生态度。

  摆脱功名的利诱和束缚,不断攀上数学研究的高峰; 用诗歌吟咏平和淡定的日常生活; 变凡俗的家务为演练数学的趣味计算题。

 (观点明确2分,理由每点2分,共8分。)

13.D(A项“面如土色”,脸色跟土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项“惺惺相惜”,指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褒义贬用。C项“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14. B(A项,“在灵宝市苏村乡的虎山上却是碧空如洗,彩旗飘扬”缺少主语,删去介词“在”;C项,“回望”与“奋斗”搭配不当;D项,不合逻辑,“不但居于洛阳,而且与其母、其子一起葬于洛阳”已成事实,不能再说“这是他一生的夙愿”,可将其改为“完成了他一生的夙愿”。)

15.C

16.年轻作家写作功利化,文学受众欣赏层次不高,人们缺乏阅读文学的兴趣。(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

17.仿写两句,每句3分,内容、句式、修辞各1分。

  幸福是披一缕清风漫步于田原上,让躁动的心灵在清爽的微风里沉静;幸福是握一卷诗书陶醉于晚霞中,让迷惘的心灵在智慧的思想里清醒。

 

新课标高考语文模拟卷

  论“宫斗剧”的本质

 近年来“宫斗剧”颇为流行,但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即我们的文艺创作究竟应该怎样发掘和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与文化资源。

“宫斗剧”中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斗”是其核心情节和叙事重心。而在这个尔虞我诈的战场上厮杀的,是一群原本娇弱的贵族女性。她们拼死争斗的目标只有一个:皇帝的恩宠。在这些后宫女子的人生中,只要是为了争宠和固荣,一切手段和权谋都被认为是合理的。故事中所有人物都表现出对这种价值观的绝对认同,没有质疑和反叛,没有对与错、善与恶的区分,所异者只有手段的高下和权谋的成败,以及由此带来的命运的迥然分野。但即便如此,这些智计百出的女子在强大的男权与君权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的。她们的得势与失宠,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都不过是帝王手中的一颗棋子。身处其中的女性,因而对自身的险恶处境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高度的敏感,种种拿不上台面的阴狠伎俩,正是她们在“斗争”中找到的应对之策。换句话说,她们不过在重演“以恶制恶”的套路。

就其审美接受效应的本质看,“宫斗剧”中所呈现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暗合了当今社会成功至上、唯金钱论、男性中心等潜在的社会心理。例如,商业社会中越来越强大的男性话语权,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的“隐忍”与“奉献”,促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而后妃娘娘们施展各种手段去争宠,则与当下社会中复杂的男女关系颇为相似,甚至其“高明”的手段可资借鉴。至于那些人情算计和权利博弈,又有和所谓职场政治对号入座的可能。无论是情场还是职场,古代的后宫纷争一旦和这些现实情境挂钩,一系列“宫斗”作品,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为白领女性的“心灵鸡汤”和人生教科书了。

如果说历史所承担的重要使命之一,便是为现实提供参照,那么“宫斗剧” 的盛行及其与当下社会的微妙对应,则典型地体现了我们在现实的困境中面对传统时的手足无措。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望,促使我们到历史中去寻求资源与基础,但时代理性的高度匮乏,却使我们缺乏充分的辨析能力和批判能力,所以在蜂拥而至的“复古”潮流中,各种名目的“传统”泥沙俱下。植根于封建帝制基础上的权谋文化、男尊女卑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的名流观念,均属于早应被淘汰的历史沉渣,却都随着“复古”潮理直气壮地卷土重来。

其实,“宫斗剧”占据荧屏只是“复古”潮流的冰山一角,近年来打着“复兴传统文化”招牌上演的闹剧,并不鲜见。但事实上,在我们为保护中华文明摇旗呐喊之时,常常忽略了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究竟什么是“国粹”? 换句话来说,我们想要复兴的,究竟是什么传统? 自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刺激下,如何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几代知识分子需要面对的难题。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知识分子,对保存国粹和复兴传统保持着相当的警惕,他对“从来如此,便是宝贝”的传统观念的批判,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宫斗剧”的流行充分说明,如何面对历史传统和利用历史资源,依然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只有保持充分的理性意识和批判精神,才有可能不被“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所迷惑,准确把握历史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大势,使我们的文艺创作得到更健全的发展。

 

1.下面关于“宫斗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宫斗剧”是指近年流行的都以后宫为戏剧环境、以后宫女子为主要角色、以勾心斗角为核心情节、以宣扬“以恶制恶”为主题思想的电视剧。

  B.“宫斗剧”所描写的后宫如同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自身的险恶处境使一群原本娇弱的贵族女性也不耻于使出种种阴狠伎俩。

  C.“宫斗剧”中的后宫女子为求得皇帝的宠幸而拼死争斗,尽管智计百出,争斗的胜负却取决于帝王的一念之间。

  D.“宫斗剧”中的人物对认为不择手段的争宠是合理的这样一种价值观是绝对认同的。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宫斗剧”所呈现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暗合了当今社会成功至上、唯金钱论、男性中心等潜在的社会心理,这正是它在当今颇为流行的主要原因。

  B.商业社会中男性的话语权越来越强大这就促使女性不得不舍弃自己应有的独立意识,学习后宫嫔妃,塑造自己“隐忍”与“奉献”的形象。

  C.“宫斗剧”中古代后宫娘娘们为争宠练就的那些人情算计和权利博弈手段,恰与当今所谓职场政治对号入座的可能,使之有了可资借鉴的现实意义。

  D.“宫斗剧”中的后宫纷争一旦和白领女性遭遇的现实情境挂钩,这些作品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为她们的“心灵鸡汤”和人生教科书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面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今社会,在复兴传统文化的旗号下,各种“复古”闹剧纷纷登场,“宫斗剧”只是冰山一角。

  B.复兴传统文化的愿望是美好的,但如果缺乏理性意识与批判精神,就会使各种名目的“传统”泥沙俱下,使封建文化糟粕沉渣泛起,卷土重来。

  C.“宫斗剧”的流行应当引起我们对如何发掘和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与文化资源作认真的思考和探索。

  D.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知识分子对什么是“国粹”、什么是要复兴的确认,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

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战,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为议郎,迁谏议大夫,诸葛亮亲为之拜。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阴:暗地里

  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  卒:通“猝”,突然

  C.闻数有笺谏璋  数:多次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  谢:推辞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3分)

  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 ③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④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⑤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 ⑥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已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重要的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5分)

翻译: 

(2)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5分)

翻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观  祈  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忧恐春阴咽管弦。

(1)请说说诗歌第二句写了怎样的情景?(5分)

(2)说说此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师说》)

(2)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

(3)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赤壁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钓鱼的医生

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的钓鱼的。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他钓鱼很有经验。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随手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

王淡人的家很好认。门口倒没有特别的标志。大门总是开着的,往里一看,就看到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妙手回春”……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的。送给王淡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得乌亮,匾字发光,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他的一些穷朋友在来喝酒的时候,除了吃王淡人自己钓的鱼,还能尝到这种清苦清苦的菜蔬了。

过了小院,是三间正房,当中是堂屋,一边是卧房,一边是他的医室。

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的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王淡人家吃饭不致断顿,——吃扁豆、瓢菜、小鱼、糙米和炸鹌鹑!穿衣可就很紧了。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添置过衣裳。只有儿子女儿一年一年长高,不得不给他们换换季。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今年,就办了两件傻事。

  去年闹大水。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孤岛一样的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结实实的撑船用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他会水,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一村子人都病倒了。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救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眼看这只船在惊涛骇浪里颠簸出没,终于靠到了那个孤村,大家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欢呼。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是一件傻事。

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今年。

  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放风筝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这一街的老人到现在还常常谈起他娶亲的时候,新娘子花鞋上缀的八颗珍珠,每一颗都有指头顶子那样大!好家伙,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连一片瓦都没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这一家住三个月,那一家住两个月。就这样,他还抽鸦片!他给人家熬大烟,报酬是烟灰和一点膏子。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有名有姓的外症:搭背。说:“你不用走了!”

  王淡人把江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中,医生王淡人做了两件“傻事”,貌似愚笨,作者却在对这两个典型事件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道尽人性之真、人性之善、人性之美。

  B.小说善于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如“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他鼻子一酸”等多处语句,刻画出王淡人宅心仁厚的高尚品质和医生的责任感。

  C.别人送给王淡人的牌匾不像他的祖父和父亲的那样,而是称赞他“急公好义”,这说明王淡人爱做好事的影响力比其祖传的医术影响力更大。

  D.细腻、逼真的行动描写是这篇小说最为突出的特色,王淡人的很多行为表现在世俗人看起来不合常理,有悖常情,这恰恰对比出他的不平凡。

E.这篇小说以朴素平淡自然的文笔,叙述了王淡人冒着生命危险救治受灾群众、家贫却仗义疏财救人的从医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质朴感人。

5.写医生本应该从其治病救人写起,但小说却从王淡人的钓鱼活动写起,这样写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

6.王淡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7.有人认为王淡人有点傻气,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乔布斯:用“禅”改变世界

  2011年10月6日,乔布斯走了。

  没有人可以选择命运,乔布斯同样如此。他在生下不久就被父母送给别人收养,尽管养父母非常爱这个孩子,但是家境的困窘还是让乔布斯感到生存的压力。由于他爱捣乱、不服从老师的管理、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和课外作业,学校几次勒令他退学。所幸的是,乔布斯对电子产品有着非凡的兴趣,而且他会非常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以至于母亲要叫醒他,必须要用铅笔戳他的脑袋。

  乔布斯高中毕业后选择了一家自己喜欢的大学——俄勒冈的里德学院,为此父母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凑齐了学费。但是乔布斯不到一年就离开了学校,因为“已经看不到其中的价值所在”。他喜欢嬉皮士,喜欢听鲍勃·迪伦的民谣和披头士的摇滚,和狐朋狗友一起酗酒、吸大麻……乔布斯恣意放纵自己,以为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然而这些没能让他真正“解脱”。最终乔布斯发现,有些东西永远是无法改变的,比如自己的出身,兴趣,生存的社会以及必然走向的死亡。世界并不属于他,他需要学着去适应世界。

  在里德大学,乔布斯接触到了佛教里的禅宗,为之深深着迷。禅宗是汉传佛教宗派之一,禅宗认为“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禅宗“明心见性”的哲学帮助乔布斯找到了自己的本心,并从中汲取力量。2003年,乔布斯的事业正处于巅峰状态,却被检查出患有胰腺癌,其后虽然治愈,但是屡次休假,经常受到健康问题的困扰。但是面对死亡,乔布斯却从禅宗中得到顿悟:“死亡就是生命中最好的一个发明。它将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并因此告诫年轻人:“你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将他们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一起生活。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纵观乔布斯重回苹果之后推出的一系列 产品,iMac、iPod、iPhone、iPad等,共同的也是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简约。最直观的外观、最简单的操控方式、最直指人心的功能设计……这些都让苹果产品的用户为之疯狂。而主宰这样的设计方案的,不是所谓的市场调研或者消费者的意见,而是乔布斯的精神世界。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点评乔布斯“做了经典的减法”,也证明了乔布斯从禅宗中得到的简约理念。“我相信乔布斯花了很多时间在内省,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只不过他可能不愿意讲出来。”“我想乔布斯在做产品上有一种哲学的高度,他真的能够做取舍。”

  在内心里,乔布斯却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乔布斯每天清晨醒来时,总是会问自己:“假如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天,我应该做什么?”是的,乔布斯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对他自己而言最有意义的事情,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他的态度简单而坚定“No”。乔布斯在经历过死亡威胁之后,悟道:“如果佛祖保佑我重获健康,我将用余生去从事造福世人的伟大工作。”

  正是抱有如此热烈的理想,乔布斯才没有在禅中沉醉,他将参禅视为一种途径,通过禅找到造福世人的方法。这又和佛教“慈悲”的说法不谋而合。所以乔布斯的佛教信仰不是“小乘”,而是“大乘”,他能由己及人,他比消费者更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在事业上,乔布斯制造了无数的敌人。在苹果公司,除现任CEO蒂姆·库克之外,历任CEO都是他的敌人。他将自己视为苹果的拥有者,不允许其他人对他的决策提出异议。乔布斯之前,苹果历史上有五位CEO,没有一位在苹果善终。 

  早年的乔布斯就是这样,他从来不是一个维持平衡的人,而从来都是打破平衡的人。跟他一起工作生活过的人都难免会受到伤害,而这样的做法显然与“禅”背道而驰。

  正如美国作家杰弗里·扬和威廉·西蒙在其著作《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中所言,乔布斯“在被自己开创的公司赶出去之后,在‘荒野’之中整整待了15年,在他重新回来的时候,他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转变。”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赠给毕业生这样一句话:“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显然,一向自命不凡的乔布斯也意识到“foolish”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力量的局限性,而更愿意与其他人合作。

  正是在新的开放理念下,乔布斯领导的苹果真正将影响力扩展到全世界。乔布斯曾经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是的,乔布斯的确改变了世界,不过不是用他的霸道和专横,而是合作与开放。这也说明他对“禅”的领悟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如果不是因为乔布斯能够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个不服从管理、总是惹是生非的学生就被学校勒令退学了。

  B.乔布斯在里德大学接触到了禅宗,他从中明白必须依靠自己的本心去探寻生命的意义,不能盲目附和跟从别人的意见。

  C.iMac、iPod、iPhone、iPad等产品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并不是详尽的市场调查,而是乔布斯的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简约”。

  D.在被自己开创的公司赶出来后,乔布斯用了15年时间深入感悟“禅”,顺应了“禅”的精神,内心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转变。

  E.本文通过记叙乔布斯对禅宗理论逐步深入的研究,展现了他人生中的多次重要转变,揭示了乔布斯获取重大成功的原因。

(2)文章要揭示的是乔布斯如何用“禅”改变世界,为什么还要花费不少笔墨叙述他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生涯?(6分)

(3)联系全文,分析乔布斯从“禅”中获取了哪些启示?(6分)

(4)乔布斯赠给斯坦福大学毕业生的一句话“求知若饥,虚心若愚”可谓语重心长,意蕴深刻。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理解。(8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