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解析

篇一:2005年高考试题——文综(全国卷2)

lass="txt">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7页,第Ⅱ卷8至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 )

图1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2题。

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Ⅰ期

B.Ⅱ期

C.Ⅲ期

B.人口老龄化 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D.Ⅳ期

2.在Ⅰ期

A.人口急剧膨胀 C.人口增长停滞

( )

读图2回答3—6题。

3.九州一帕劳海岭

( )

A.位于亚欧板块上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C.③④之间

C.菲律宾

C.1000千米

D.④附近 D.日本

D.800千米

( ) ( ) ( )

4.因板块挤压引发的地震多位于图中的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5.马荣火山所在的国家是

A.文莱

B.越南

6.马荣火山与九州—帕劳海岭的距离约

A.1400千米

B.1200千米

图3表示不同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据此回答7—8题。

7.曲线①—④代表的地物分别可能是( )

A.沙地、湖泊、林地、草地 B.沙地、草地、林地、湖泊 C.草地、沙地、湖泊、林地 D.草地、林地、沙地、湖泊

8.图3显示( )

A.日出前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 B.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最快 C.地物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最低 D.地物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早于其它地物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图4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9—11题。

9.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10.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

A.E、F B.F、G C.E、H D.F、H

( )

11.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D.总是收益最低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回答12—15题。

12.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 )

A.成都平原

B.河北地区

C.渭河流域

D.淮河流域

( )

13.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这一段是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14.简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代

D.南宋

( )

15.新中国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B.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立国之本。回答16—18题。

( )

16.1791年宪法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该宪法

A.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C.确立了无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

B.规定法国为共和制国家

D.是各革命派别一直严格遵循的纲领

( )

17.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18.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图书报刊在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回答19—23题。

19.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 )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D.《坤舆万国全图》

C.《天下郡国利病书》

20.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

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

( )

B.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 )

21.梁启超阐述变法图存道理的重要论著《变法通议》发表在

A.《时务报》

B.《中外纪闻》

C.《国闻报》

D.《循环日报》

22.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

A.鲁迅的《狂人日记》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 )

23.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

大讨论。这次讨论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市场作为各种经济活(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解析)动的枢纽,连接着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回答24—26题。 24.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称为市场主体。通常情况下,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 )

A.企业

B.居民

C.政府

D.非盈利性机构

( )

25.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这种配置主要是通过

26.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它是随着

A.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的 B.国际性经济组织的发展而形成的 C.跨国公司的发展而形成的 D.市场竞争的展开而形成的

A.对外出口来实现的 C.价格机制来实现的

B.政府宏观调控来实现的 D.银行信贷来实现的

( )

图5是一幅题为“招商热”的漫画。回答27—28题。 27.漫画“招商热”除了讽刺某些人办事不从实际出发,

还批评了他们没有 ( )

A.抓主要矛盾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D.发挥主观能动性

28.从图5所显示的信息来看,建设水电站还缺乏基

本的自然资源。一般说来,资源配置是指人们为 了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 ) A.消费既有的资源 C.相互交换自己多余的物资

B.生产出过去没有的物资 D.对资源作出一定的安排

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回答29—31题。 29.巧获蟾衣之所以可能的客观依据是

①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 ③客观事物发展有自己的特殊规律

A.①②

B.②③

( )

②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件才能利用规律 ④规律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C.③④

D.①④

( )

30.巧获蟾衣的过程体现了

①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 ③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 ④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 )

31.巧获蟾衣致富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A.个别劳动时间越长,所生产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B.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降低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C.技术和诀窍可以提高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越长,所生产商品的价值最就越小

在我国,每个民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且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都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回答32—33题。 32.上述材料体现了

( )

A.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B.各民族都有平等权利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 C.各民族都有权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D.各民族都有权管理本地区事务

( )

33.我国人大代表的主要职责是

①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国家权力 ②保持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③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④依法行政,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议》中指出,要

篇二:2005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解析

ass="txt">2005年全国文综I卷(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浙江.福建)

其中选择题考了三大板块,13-24题,共12小题48分。

我国西南地区自古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央政府在该地区执行了许多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政策。回答13—16题。

13、考古出土的一方汉

点击浏览该文件印[“滇王之印”]的印文。该印是

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

C、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D、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

14、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A、在西藏设立行省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C、在西藏设置卫所D、设置驻藏大臣

15、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

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

B、在当地推广土司制度

C、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

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在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是①废除剥削制度②消灭阶级压迫③统一国家财政经济④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文学作品的风格、形式和内容,反映时代的特点。回答17—20小题。

17、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

A、慷慨苍凉B、朴实恬淡C、缠绵婉转D、浮艳华丽

1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

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A、陈子昂B、孟浩然C、杜甫D、杜牧

19、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20、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B、八一南昌起义

C、湘赣边秋收起义D、红这第五次反“围剿”

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美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回答21-24题。

21、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与《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相比,下列各项中,美国通过《望厦条约》扩大的侵略权益是

A、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税率由两国议定

B、有权在通商口岸租凭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

C、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D、有权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22、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规定

A、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B、维持外蒙古现状

C、战后成立联合国D、废除美英在华治外法权

23、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根本目的是

A、进一步扩大对华资本输出B、在中国建立稳定统一的全国性政权

C、控制中国,推行全球战略D、缓和美苏矛盾,划分势力范围

24、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参考答案:13—24CBDB、ACBC、DACC

主观题共52分

37.(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攻。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材料二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落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6分)

法国保卫革命和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

(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12分)

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

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3)指出材料三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4分)

独立、富强(或民主)

(4)依据上述三条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10分)

答案略。评分标准:

①概括出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各2分,共4分。

②对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进一步分别具体说明,每个方面的说明各3分,共6分。如鼓舞人们争取民族独立的积极作用,引起民族间的对立和战争的消极作用。

只论述了一个方面,但论述充分,可酌情加分,但不得超过6分。

39.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其中第4、5、6小题是历史题,共20分

图8中B城市为万隆。1955年,在这里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4)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0分)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5)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

(6)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的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4分)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7)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4月24日印尼亚非峰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50年前的亚非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那次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请回答: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实质上与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是一致的?(10分)

)①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相威胁。(6分)

②中国政府所倡导的国际新秩序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寻求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和平与发展问题的逐步解决,这充分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4分)

(8)近些年来,我国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经济合作。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分析我国谋求与东盟国家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及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10分)

①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是经济全球化、区

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3分)

②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有利于扩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将有利于进一步开展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将有利于双方经济优势互补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有利于中国在地区经济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4分)

③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对我国农业、金融等领域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3分)

(说明:若考生另有答案或与本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湖南卷试题评析

2005年高考湖南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从整体上看,比较好地反映了高考大纲和文科综合测试的要求。但在该套试题中,有些试题的命题缺乏科学和严谨。下面将分析从地理、历史、政治三个学科予以评析.

2005年高考湖南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分析

2005年高考湖南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依据2005年《考试大纲》,坚持问题立意,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致力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注重考查考生运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达到了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具体表现为:

1、分值持平,稳中求变。

历史试题选择题有12小题,计48分,主观题52分,分值与往年基本持平。选择题仍然是板块式、专题型,涉及到“民族关系”、“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美关系”、考试范围集中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内容几乎没有涉及,这和2004年高考几乎一样,但从内容看,每个专题的跨度都比较大,如“民族关系”从汉代一直延伸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美关系”从19世纪40年代一直延伸到20世纪70年代,体现了重点考查历史学科内综合专题的趋向。

2、依托教材,难度适中。

试题营造的一个个情景,如“民族关系”、“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中美关系”、“民族主义”、“中国与东盟”都是以教材基本内容为依托,因此,考生只要熟悉教材,就基本上可以把握答题方向,特别是非选择题,给出的材料都与教材相关内容紧密相关,这有利于考生理解材料、设问,更有利于考生专注于解题,从整体上看,试卷难度不大,熟悉教材和掌握了正确答题方法的同学应该可以拿高分。

3、能力立意,综合突出。

纵观历史试题,仍然突出考查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如12、13、14题,第17、18、19、20题,第21、22、23、24题都是考查考生再认再现能力。20小题则是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处理材料的能力。37题第2小题则考查了概括、归纳能力。除此以外,试题最突出的特点是涉及的考点其时间跨度大,尤其是选择题,对学科内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完成思维转换跨越,把学过的相关内容纵向联系在一起,从古代延伸到当代,考生必须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思维敏捷,灵活运动,方能应付自如。

4、不避热点,关注现实。

试题选取了“民族问题”、“中美关系”、“中国与东明的关系”等热点问题,使试题的时代性、科学性和人文性更加突出。

当然,今年试题也存在一些瑕疵:如第37题涉及到了凯末尔革命,超出了考纲范围。还有就是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主要考查民族问题,分值达到了48分,设计不够合理。再就是和去年一样,过于偏重中国史,世界史的内容在选择题中没有涉及,也不够合理。

2005年高考湖南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综合试题评析

第39题是2005年高考湖南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政、史、地综合部分。该题非常巧妙地把印度洋海啸热点与万隆会议、亚非峰会、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联系起来,综合考查考生运用政治、历史、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该套试题中出得最好的一道试题。该题唯一不足的地方是时2005年4月24日的亚非峰会热点超出了2005年高考政治时事范围。

2005年全国文综Ⅱ卷(历史部分)(黑龙江、吉林、广西)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回答12-15题。

12.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D)

A.成都平原 B.河北平原 C.渭河平原 D.淮河流域

13.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这一段是(C)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14.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C)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代 D.南宋

15.新中国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于(D)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D.改革开放时期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立国之本。回答16一18题。

16.1791年宪法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该宪法(A)

A.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B。规定法国为共和制国家

C.确立了无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D。是各革命派别一直严格遵循的纲领

17.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18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C)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图书报刊在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回答19-23题。

19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C)

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天下郡国利病书》D《坤舆万国全图>>

20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B)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B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1梁启超阐述变法图存道理的重要论著<<变法通议>>发表在(A)

A《时务报》B《中外纪闻》C《国闻报》D《循环日报》

22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B)

A鲁迅的《狂人日记》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23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A)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拔乱反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2—23DCCDADCCBABA

二、主观题:

37(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材料三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材料四(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

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回答

1)材料一确认了什么原则?结台所学知识,指出申明这一原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天赋人权(或自由平等)3分,鼓舞了美国人民为了争取自由独立而战。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10分)

美国独立后南北经济以不同的方式发展;南北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存废问题;4分;

内战中,林肯政府顺应民意,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3分;北方取得内战胜利,废除了奴隶制。3分

3)概括材料二、三、四,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9分)

取消了选举权在种族肤色和奴隶制身份的限制;3分。取消了选举权在性别上限制;3分。

放宽了选举权在年龄上的限制,3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美国近两百年选举权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3分)

(评分说明)依据教材、符合史实的看法,如美国公民的选举权在历史上长期受到限制,选举制度的改革是人民斗争的结果,等即可得满分。

5)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材料一所确认的原则作简要分析。(4分)

天赋人权(或自由平等)的原则虽然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但在哲学上是以抽象人性为基础的;马克思从“社会关系的总和”来论证人的本质,是对抽象人性论的深刻批判。4分。

39.在历史上,以图8所示地区为中心,兴起了强大的泰国。秦实现全国统一,但二世而亡。

(3)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秦国强盛的原因。(8分)

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发展;4分。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的发展。4分

(4)简述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6分)

实行土地私有,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6分

(5)指出导致秦朝速亡的经济原因。(6分)

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生产不能正常进行。6分

2005年全国文综Ⅲ卷(历史部分)(四川、陕西、贵州、云南、新疆、宁夏、甘肃、内蒙)

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经常见到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回答12-15题。

12.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建立起首都的神仙体系。其中吸收了

A.佛教教义 B.法家思想 C.黑子学说 D.《神灭论》的观点

13.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

14、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教义综合了多种思想,主要有

①西方基督教教义②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③农民的平均主义④儒家大同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16、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推动了本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国家是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17、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政府选送留学生出国学习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洋务运动时期D.甲午战争以后

18、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开办京师大学堂 B.废除八股 C.设立译书局 D.废除科学考试

19、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在教育方面

A.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B.鼓励阅读儒家经典

C.规定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的宗旨D.允许继续使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

篇三:2005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解析

ass="txt">2005年全国文综I卷(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浙江.福建)

其中选择题考了三大板块,13-24题,共12小题48分。

我国西南地区自古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央政府在该地区执行了许多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政策。回答13—16题。

13、考古出土的一方汉

点击浏览该文件印[“滇王之印”]的印文。该印是

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

C、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D、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

14、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A、在西藏设立行省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C、在西藏设置卫所D、设置驻藏大臣

15、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

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

B、在当地推广土司制度

C、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

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在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是①废除剥削制度②消灭阶级压迫③统一国家财政经济④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文学作品的风格、形式和内容,反映时代的特点。回答17—20小题。

17、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

A、慷慨苍凉B、朴实恬淡C、缠绵婉转D、浮艳华丽

1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

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A、陈子昂B、孟浩然C、杜甫D、杜牧

19、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20、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B、八一南昌起义

C、湘赣边秋收起义D、红这第五次反“围剿”

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美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回答21-24题。

21、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与《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相比,下列各项中,美国通过《望厦条约》扩大的侵略权益是

A、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税率由两国议定

B、有权在通商口岸租凭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

C、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D、有权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22、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规定

A、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B、维持外蒙古现状

C、战后成立联合国D、废除美英在华治外法权

23、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根本目的是

A、进一步扩大对华资本输出B、在中国建立稳定统一的全国性政权

C、控制中国,推行全球战略D、缓和美苏矛盾,划分势力范围

24、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参考答案:13—24CBDB、ACBC、DACC

主观题共52分

37.(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攻。法军

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材料二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落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6分)

法国保卫革命和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

(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12分)

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

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3)指出材料三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4分)

独立、富强(或民主)

(4)依据上述三条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10分)

答案略。评分标准:

①概括出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各2分,共4分。

②对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进一步分别具体说明,每个方面的说明各3分,共6分。如鼓舞人们争取民族独立的积极作用,引起民族间的对立和战争的消极作用。

只论述了一个方面,但论述充分,可酌情加分,但不得超过6分。

39.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其中第4、5、6小题是历史题,共20分

图8中B城市为万隆。1955年,在这里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4)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0分)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5)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

(6)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的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4分)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7)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4月24日印尼亚非峰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50年前的亚非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那次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请回答: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实质上与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是一致的?(10分)

)①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相威胁。(6分) ②中国政府所倡导的国际新秩序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寻求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和平与发展问题的逐步解决,这充分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4分)

(8)近些年来,我国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经济合作。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分析我国谋求与东盟国家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及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10分)

①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3分)

②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有利于扩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将有利于进一步开展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将有利于双方经济优势互补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有利于中国在地区经济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4分)

③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对我国农业、金融等领域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3分)

(说明:若考生另有答案或与本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湖南卷试题评析

2005年高考湖南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从整体上看,比较好地反映了高考大纲和文科综合测试的要求。但在该套试题中,有些试题的命题缺乏科学和严谨。下面将分析从地理、历史、政治三个学科予以评析.

2005年高考湖南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分析

2005年高考湖南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依据2005年《考试大纲》,坚持问题立意,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致力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注重考查考生运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达到了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具体表现为:

1、分值持平,稳中求变。

历史试题选择题有12小题,计48分,主观题52分,分值与往年基本持平。选择题仍然是板块式、专题型,涉及到“民族关系”、“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美关系”、考试范围集中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内容几乎没有涉及,这和2004年高考几乎一样,但从内容看,每个专题的跨度都比较大,如“民族关系”从汉代一直延伸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美关系”从19世纪40年代一直延伸到20世纪70年代,体现了重点考查历史学科内综合专题的趋向。

2、依托教材,难度适中。

试题营造的一个个情景,如“民族关系”、“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中美关系”、“民族主义”、“中国与东盟”都是以教材基本内容为依托,因此,考生只要熟悉教材,就基本上可以把握答题方向,特别是非选择题,给出的材料都与教材相关内容紧密相关,这有利于考生理解材料、设问,更有利于考生专注于解题,从整体上看,试卷难度不大,熟悉教材和掌握了正确答题方法的同学应该可以拿高分。

3、能力立意,综合突出。

纵观历史试题,仍然突出考查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如12、13、14题,第17、18、19、20题,第21、22、23、24题都是考查考生再认再现能力。20小题则是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处理材料的能力。37题第2小题则考查了概括、归纳能力。除此以外,试题最突出的特点是涉及的考点其时间跨度大,尤其是选择题,对学科内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完成思维转换跨越,把学过的相关内容纵向联系在一起,从古代延伸到当代,考生必须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思维敏捷,灵活运动,方能应付自如。

4、不避热点,关注现实。

试题选取了“民族问题”、“中美关系”、“中国与东明的关系”等热点问题,使试题的时代性、科学性和人文性更加突出。

当然,今年试题也存在一些瑕疵:如第37题涉及到了凯末尔革命,超出了考纲范围。还有就是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主要考查民族问题,分值达到了48分,设计不够合理。再就是和去年一样,过于偏重中国史,世界史的内容在选择题中没有涉及,也不够合理。

2005年高考湖南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综合试题评析

第39题是2005年高考湖南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政、史、地综合部分。该题非常巧妙地把印度洋海啸热点与万隆会议、亚非峰会、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联系起来,综合考查考生运用政治、历史、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该套试题中出得最好的一道试题。该题唯一不足的地方是时2005年4月24日的亚非峰会热点超出了2005年高考政治时事范围。

2005年全国文综Ⅱ卷(历史部分)(黑龙江、吉林、广西)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回答12-15题。

12.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D)

A.成都平原 B.河北平原 C.渭河平原 D.淮河流域

13.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这一段是(C)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14.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C)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代 D.南宋

15.新中国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于(D)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D.改革开放时期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立国之本。回答16一18题。

16.1791年宪法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该宪法(A)

A.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B。规定法国为共和制国家

C.确立了无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D。是各革命派别一直严格遵循的纲领

17.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18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C)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图书报刊在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回答19-23题。

19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C)

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天下郡国利病书》D《坤舆万国全图>>

20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B)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B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1梁启超阐述变法图存道理的重要论著<<变法通议>>发表在(A)

A《时务报》B《中外纪闻》C《国闻报》D《循环日报》

22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B)

A鲁迅的《狂人日记》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23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A)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拔乱反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2—23DCCDADCCBABA

二、主观题:

37(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材料三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材料四(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

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回答

1)材料一确认了什么原则?结台所学知识,指出申明这一原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天赋人权(或自由平等)3分,鼓舞了美国人民为了争取自由独立而战。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10分)

美国独立后南北经济以不同的方式发展;南北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存废问题;4分;

内战中,林肯政府顺应民意,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3分;北方取得内战胜利,废除了奴隶制。3分

3)概括材料二、三、四,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9分)

取消了选举权在种族肤色和奴隶制身份的限制;3分。取消了选举权在性别上限制;3分。

放宽了选举权在年龄上的限制,3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美国近两百年选举权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3分)

(评分说明)依据教材、符合史实的看法,如美国公民的选举权在历史上长期受到限制,选举制度的改革是人民斗争的结果,等即可得满分。

5)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材料一所确认的原则作简要分析。(4分)

天赋人权(或自由平等)的原则虽然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但在哲学上是以抽象人性为基础的;马克思从“社会关系的总和”来论证人的本质,是对抽象人性论的深刻批判。4分。

39.在历史上,以图8所示地区为中心,兴起了强大的泰国。秦实现全国统一,但二世而亡。

(3)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秦国强盛的原因。(8分)

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发展;4分。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的发展。4分

(4)简述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6分)

实行土地私有,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6分

(5)指出导致秦朝速亡的经济原因。(6分)

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生产不能正常进行。6分

2005年全国文综Ⅲ卷(历史部分)(四川、陕西、贵州、云南、新疆、宁夏、甘肃、内蒙)

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经常见到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回答12-15题。

12.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建立起首都的神仙体系。其中吸收了

A.佛教教义 B.法家思想 C.黑子学说 D.《神灭论》的观点

13.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

14、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教义综合了多种思想,主要有

①西方基督教教义②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③农民的平均主义④儒家大同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16、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推动了本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国家是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17、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政府选送留学生出国学习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洋务运动时期D.甲午战争以后

18、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开办京师大学堂 B.废除八股 C.设立译书局 D.废除科学考试

19、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在教育方面

A.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B.鼓励阅读儒家经典

C.规定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的宗旨D.允许继续使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

20、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在科技领域进行大力整顿,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②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

③1978年初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④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22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D.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3.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在政权建设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建立政治协商制度B.实行“三三制”

C.实行减租减息D.开展整风运动

37.(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明,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材料二: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但作为对于依法判罪的人的犯罪的惩罚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