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6年小高考时间

篇一:2016年江苏历史小高考

015年的比较解读 【内容分析】

2016年历史学测说明有较多的变化,反映的趋势是内容增多、难度加大。1、删除部分主要是:始皇帝的来历、兴中会成立、希腊的城邦制度、德国的分裂、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等。2、增加部分主要是:明朝废丞相、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西征和北伐、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纺织成就、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中国近代前期在饮食方面的新现象、关贸总协定、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双百方针等,以上增加的内容均是?了解?要求。3、测试内容的能力要求从?了解?上升为?理解?,主要有全民族团结抗战、土地革命、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的设立等。4、表述变化导致了测试范围实质的扩大,主要有五四运动、一届政协、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复习时要适当拓展,不仅是内容,还要关注背景、影响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5、命题指导思想主要变化是明确提出了?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这也在典型题示例中充分体现出来,改动的7道选择题和1道判断题中,第13、14、17题属于较难题,都是在提供新的文字情境材料,或是史实或是观点,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调动所学知识加以判断和认识,即使容易题第1题中的图片和第10题中的地图也都是换了一种形式在考查基本知识。 【复习建议】

1、测试内容的能力要求从?了解?上升为?理解?的部分,要重点复习; 2、?五四运动?等测试范围实质扩大的部分,复习时要适当拓展,不仅是内容,还要关注背景、影响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运用历史的特征非常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类似的训练,引导学生能迁移

知识。此外,更重要的是有意识地适当提供一些短小、典型、鲜活的历史资料,贯穿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摘自扬子晚报

历 史

一、命题指导思想

历史(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以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为依据,坚持从江苏高中历史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考查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适度测试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其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与评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充分体现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第2页(共9页)

价值和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以科学评价引导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二、测试内容和要求 (一)测试范围

测试的内容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历史(I)、历史(II)、历史(III)三个必修模块的内容。 (二)测试能力要求

测试能级主要分为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四大类,主要侧重于前三类,在本考试说明的测试要求中主要用?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来体现这些要求,

新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包含其中。 (三)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历 史(I)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篇二:2016年江苏历史小高考解读(正式版本)

t">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考点一:了解西周的建立

商纣王因残暴而失去民心导致商朝灭亡,周武王顺应民心,挥伐纣的正义之师经牧野之战灭商,于大约公元前1046年建立西周,周朝前期都城在镐(Hào) 京(今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是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后,商灭夏。2、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考点二: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1、西周分封制(西周地方政治制度):

(1)形成与加强:

①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实行分封制;

②周武王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和扩大。

(2)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基本内容:

①分封对象:将王畿(jī)之外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和再分封的权力;有较大独立性,可以建立武装、征派赋役、设置官员(军权、财权、人事权);

③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为周天子镇守边疆、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④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

(4)主要特点:等级森严。

(5)影响:积极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

序。消极性:受封诸侯在领地内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注意:当时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于秦朝。)

2、西周宗法制:

(1)含义:按照父系血缘关系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巩固统治的制度(实质)

(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统治。

(3)特点(内容):

①嫡长子继承制(最主要特点):周王称“天子”,世代以嫡长子相承,为大宗;余子分封为诸侯,为小宗;诸侯的地位,也由其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类似的关系。

②大小宗关系(宗法等级制):大宗可以命令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其余相对。宗法等级森严。 (政治上,上下级关系;血缘上,兄弟关系。)

③血缘亲疏关系同政治等级关系相结合。(家、国结合)

(4)影响:

利: 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对后来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内涵体现在今天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如尊宗敬祖、认祖归宗、寻根问祖等,修家谱、重视血缘亲情等)

弊: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人为划分贵贱尊卑,导致人生而不平等和重男轻女思想。★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两者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

◆考点三: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第二课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点一:了解秦朝的统一

1、历史条件:

①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②战国时期诸侯国进行改革与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③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④商鞅变法后实力强大,奠定秦统一的基础;

⑤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2、时间:公元前221年实现统一,定都咸阳。

3、顺序: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4、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的长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考点二:了解(☆☆☆删除:“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中央官制

1、“始皇帝”:

(1)来源:秦王嬴政将三皇五帝合称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创立了皇帝制度。

(2)皇帝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任免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等;调动军队。

(3)皇帝制度特点:

①皇权独尊:皇权不可僭越。(如“朕”“制”“诏”“玉玺”等词) ②皇位世袭:皇权不可转移。

③皇权至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2、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1)“三公”职能:

①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行政权,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产生。)

②太尉:主管军事(虚职),负责全国军务。

③御史大夫: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等。④丞相下设诸卿,分掌国家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三公”作用:

①三公相互牵制、配合,从而集权于皇帝。(“三公”制的实质)。

②军政大事决策,先由三公九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考点三:理解郡县制的推广和作用

1、建立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郡县;秦朝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概况:

①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为郡守。郡守上承中央命令,下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②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是县令或县长。

3、特点:

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②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影响: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各地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③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点一: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地方政治制度)

汉初在地(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江苏2016年小高考时间)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王国,郡县制、封国制并行,一度威胁中央集权。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考点二:理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央政治制度)

1、概况。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2、特点:

①三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

②分散(分割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3、影响:

①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皇权的独尊;

②是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 ★注意:三省六部制度和美国的三权分立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本质截然不同,前者是封建君主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考点三: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

1、举措:

宋初,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权力。后增设“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枢密使(军事)和三司使(财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结果: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强化了君主专制。

◆考点四: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1、概况:

①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归中书省直辖”。

②在地方上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③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全国宗教事务。

2、作用影响: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地方省制的开端。

◆考点五: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篇三:2016年江苏省高考及小高考考试说明

经济生活(52个考点)

1.生活与消费 (1)货币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本质和基本职能 纸币的流通规律 结算方式 外汇和汇率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价格. 供求关系与价格 价格与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

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3)消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公有制及其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企业与劳动者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 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劳动和就业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投资理财的选择

我国的商业银行及其主要业务 储蓄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

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3.收入与分配 (1)个人收入的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兼顾效率与公平 (2)财政与税收 财政收入及其来源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财政支出及其种类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我国财政的作用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科学的宏观调控

(2)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新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影响 跨国公司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作用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

政治生活(48个考点)1.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公民应自觉参与政治生活(3)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公民应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2.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和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政府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我国政府权威的树立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职权 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越性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进程(新增)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4.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基本权利和义务国际组织的含义及作用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中国政府关于建设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文化生活(38个考点)

1.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及其特点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2

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3)文化创新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活与哲学(53个考点)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4)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探究世界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2)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求索真理的历程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及其特性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实质

3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否定及其实质 创新的社会作用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2)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人生价值及其实现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时事政治

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30个考点) 1.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国家与国家的性质 专政与民主 国体与政体 代议制

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 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 维护主权国家的统一 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 中国与国际组织(新增) 2.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特点及实质 法国的国家机构、法国政体的运行与特点 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 英法两国政体不同的原因 3.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制 美国联邦制的特点和利弊 美国政党的特征和两党制的实质 美国的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 美国三权分立制的利弊与实质 美国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及其政治作用4.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 活动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和作用 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职能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中国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与欧盟的合作与交往

试卷内容比例:经济生活25%,政治生活15%, 文化生活15%,生活与哲学25%,选修10%, 时政10%(时事政治的内容可在相关试题的材料中体现)

4

2016年江苏小高考政治考试说明

经济生活

一、生活与消费

商品的基本属性A(删去“商品的含义”) 货币的本质A 货币的基本职能B 信用卡的功能A 外汇和汇率的含义A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C

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B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B

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B

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B 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A 消费类型A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C 二、生产、劳动与经营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B

我国现阶段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A 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种类A

实行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B

公司的形式A(删去“公司的含义“) 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B 就业是民生之本B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C

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A 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A

存款储蓄、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B

三、收入与分配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A 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意义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B

我国财政的作用B 财政收入的来源A

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A 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A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B 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B 规范市场秩序B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A 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B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B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B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A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B

政治生活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删去“国家的根本属性”) 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A

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B(原为A级考点)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B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B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B 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B 原为“公民应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我国的民主选举方式A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B

我国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A 发展基层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A(原为B级) 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A 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的要求B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B 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B

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A 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A(新增)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A

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A(原为“威信”)

我国政府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B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A

人大代表的职权A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 (原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