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县衙导游词

平遥县衙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的旅行车正行驶在由太原开往平遥的公路上,过一会儿就能看到平遥城了。这里我先把平遥城的历史沿路简单介绍一下。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汾河以东,距省城太原约100公里。平遥远古时称陶,相传为帝尧的封地。据史料记载,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城垣为夯土筑成,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遗址在今平遥城西北6公里处。西汉时,平遥曾是代王刘恒(后来的汉文帝)的中都。因为北魏太武帝名为拓跋焘,“陶”“焘”音同,犯讳,于是平陶改为平遥,并沿用至今。明代初年,平遥古城在旧城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扩修,始成今天的古城面貌。

现在大家可能已经看到了古城,我们今天的平遥之行将从北门登城墙,先上城门远眺古城全貌,然后沿城墙东行,参观敌楼、垛口等城防设施;到下东门参观瓮城、点将台;再进城经清虚观游览日升昌、市楼、明清街、县衙,最后从下西门出城。

[北城门及古城的结构]

我先向大家提一个问题:城门外面这围不大的半圆形城墙叫什么,它有什么作用?(有游客答是“瓮城”)这位游客说得对,它叫瓮城,是为了保护城门而修的。城门是供人们出入的通道,也是全城防卫最薄弱的环节,是敌人攻击的重点,为了保障城门的安全,便在城门外再修了一道防御墙。由于它们大多状似大瓮,形若半圆,所以形象地称之为“瓮城”,也隐含如果敌人进入瓮城,便来个“瓮中捉鳖”的寓意。瓮城的门一般不开在与城门正对的一面,而是开在侧面,这也是为了更有效地防御敌人,保护城门。

登上城墙,我们首先要欣赏一下这座高大华丽的建筑------城楼。城楼的作用主要是供指挥官登高眺敌、指挥作战之用,所以城门之上多筑有城楼。当然,今天它已失去了军事意义,成为游人登高俯瞰古城景色的绝佳景点。北城楼为近几年所复建,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四面围廊,四层三檐歇山顶,琉璃瓦剪边,古朴壮观。请大家随我上楼。

在城楼之上沿回廊扶栏四望:北边汾河如带,同蒲铁路、大运公路从城外掠过,田野乡村秀色尽在眼底;东西两侧是笔直的城墙垛口;南面则是古城全貌。我们重点来看城里的街道布局。

古城街道基本上保持了明清风貌,其基本布局是仿照灵龟的式样而设计的。全城以东、西、南、北4条大街为主线,纵横交错以8条小街、72条蚰蜒巷,构成近似于龟甲之上的八卦图案格局,主次分明,井井有条。全城的心脏便是南大街北部的那座高大的市楼。

“平遥的街道格局是仿龟背而设计,那龟的四肢和头尾又在哪里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大家可以猜得到。平遥有龟城之称,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安宁、长寿,是有灵气的动物。古城的设计师特意为平遥设计了六道城门,而且各有一个外凸的瓮城,既能方便出入,保障安全,同时又用以象征灵龟的头尾和四肢。我们所在的北门瓮城是龟之尾,当然,与北门相对应的南门瓮城便是神龟之首了,而且在其两侧还各有一眼水井,象征龟之双目。东西两边各有两门两瓮城,象征灵龟的四条腿。值得指出的是,这四座瓮城中的三座,门都开在南方,惟有下东门的瓮城的门与东门正对,开在东方。这是什么意思呢?设计者认为,整个平遥城是一头正欲向南爬行的灵龟,为了不让这个吉祥灵物爬走,便用一条大绳将灵龟的左后腿拉住,位于一条直线上的下东门和其瓮城门就象征这条被拉直的腿。据说这条绳子拴在城东北10公里外的慈相寺麓台塔上。下东门瓮城我们一会儿

要去参观。

[敌楼.垛口.女儿墙]

下面就随我沿城墙东行游览。游客朋友们肯定有去过长城的,平遥城墙的结构与长城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长城是横向延伸,而平遥城墙是方形围垣,另外,凸出城墙外的墩台马面的密度更大些。

我们脚下的城墙是明代洪武年间最后修成的。明代之前已有城墙,但仅是夯土筑就。明初在原来土墙的基础上加高加厚,并在外墙加包了城砖,气候虽屡次维修,但风格依旧。

平遥城墙四周总长6162.7米,其大小是按照古代礼序规定设计的。中国古代礼制贯穿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就城池修建而言,更要大小有矩、等级分明。按一般规定,国都城方4.5公里,诸侯都城及后来的州郡府城,城方2.5-3.5公里,县城城方为1.5公里。所以,平遥城6.16公里的周长正符合这一礼序。

平遥城墙的高度约12米左右,足以拒来犯之敌于城外。墙体呈梯形,墙基底宽约10米,顶宽为3-6米不等。墙上里外两侧各有一道矮墙。里侧这道高约0.6米,称女儿墙,或宇墙,护墙,起保护城上士兵安全的作用,并无御敌的功能.外侧护墙高约2米,而且其上部筑成齿形垛口,垛子中下部留有方孔.这样设计完全是为了防御作战的需要.2米的高度可以将守城士兵掩护起来,较大的壑口可供士兵投掷滚木雷石等较大的打击物,垛子上的小方孔既可供眺望,又可用来放箭.在这样的防御工事里,守城士兵既有了安全保障,又不妨碍作战,是十分科学合理的建构.

大家已经看到了,城墙每隔一段便有一个凸出墙外的墩台,而且在台上还筑有一座两层小楼.墩台也叫墙台,还被形象地称做马面,它是城墙防御体系中很重要的部分。一方面墙台较为宽敞,可容较多的守城将士;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它大大加强了城墙的御敌能力。假如没有凸出的墙台,城墙一线平直,当敌人潜伏墙角之下时,城墙上守兵的弓箭便失却了威力。而有了墙台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城上士兵可以从侧面弯弓射箭,将敌人歼灭。此外,每隔几十米设一墙台也使城墙的结构更加稳固。

墙台中央这种两层小楼叫堞楼或敌楼,约3米见方,高有7米左右。其功能是可以储存弹药给养,二可以登高远望观察敌情,三可以挡风避雨,供士兵歇息,另外也增加了古城的美感,可以说是一种多功能建筑。

非常令人叫绝的是,平遥城的设计者一共设计了3000个垛口和72座敌楼,用以象征文圣孔子的3000弟子、72圣人,而且在敌楼内均有孙子兵法石刻嵌于墙上。这样就使得一座壁垒森严的城池显得文质彬彬、亲和温馨,也透露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再加上城中星星点点的文庙、市楼、清虚观、关帝庙、城隍庙、财神庙、火神庙、日升昌、百川通、县衙,以及高耸于东南段城墙上的魁星楼,使这座古城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古城结构之完整、风格之古朴、名胜古迹之众多,在现存同类古城中确实绝无仅有。所以,古城平遥受到重视、保护,得到多种高度的赞誉是理所当然的。1986年12月平遥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8年1月平遥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人口居住中心的专家考察平遥后,由衷地赞叹:“这座古城是中华大地的瑰宝”,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珍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派专家日本京都大学著名教授田中淡则概括得更为准确简洁“平遥古城甲天下”。

[下东门]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下东门。下东门在六座城门中颇有特点。

大家请往上看,下东门瓮城的门开在正东,与城门成一直线。尽管从御敌的角度考虑似乎稍稍欠妥,但为了让“灵龟”永驻,古城的设计者便改变了本应修在瓮城南墙的蓝图,以求将灵龟的左后腿拴住。这是下东门不同于其他城门的第一个特点。

再请看瓮城里面那个小巧而讲究的院落,大家猜一猜它是干什么用的呢?如果事先对此不了解的话,那是很难猜对的。这是一座关帝庙。把武圣关帝请入瓮城在全国大概也仅此一处。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呢?我想应该从军事防御心理的角度去考虑。刚才说过,瓮城之门与城门开在一条直线上,削弱了瓮城的防御能力,为了弥补这一欠缺,便将名震华夏的关云长供在里面,“关老爷在此,敌兵安敢轻举妄动”,起码从心理上多了一分安全感。这是下东门的第二个特点。

下东门的第三个特点是墙体上筑有“点将台”。大家往南边看。据传说,下东门南侧城墙上的这一宽敞平台是周代尹吉甫的点将台。尹吉甫是西周宣王麾下的一员大将,周宣王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派尹吉甫统兵北伐猃狁。为了巩固军事成果,加强防卫能力,他修建了京陵城,也就是平遥城的前身,这点将台就是举行战前动员和誓师大会的地方,因为要委任三军主将,所以叫点将台。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拥兵点将的庄严场面。

大家再看东门外不远处由南流向北的那条小河,它叫惠济河。在平遥古城的防御体系当中,这条河扮演了一个特别的角色,它是城周护城河的水源。古代一些重要城市,不仅筑有完整的城墙,而且在城墙外面挖下深深的壕沟,加大敌人兵临城下的攻城难度。沟内不充水者叫护城壕,如果沟里灌水就叫护城河。既有城墙又有护城河,所以古有“城池”之说。古代平遥城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宽深各约3米多,六座城门外还设有吊桥,后来被填平。这几年平遥人开始复修护城河,而且北门至下西门段已经修成。刚才我们在北城门上已经看到。

[日升昌旧址]

从下东门城墙下来,我们将顺着东大街西行,至西街参观日升昌旧址-------中国票号博物馆。路北这处院落是道教的活动场所------清虚观,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进去了,不过可以驻足几分钟欣赏一下道观前的这座木牌楼。大家看到了,整个牌楼由两根立柱和四根斜柱支撑,用复杂多样的斗拱将硕大而华丽的檐顶托起,既美观又轻盈,是教有价值的牌楼建筑。

日升昌到了。从其门面建筑看,我们很难想到这就是曾经在旧中国金融界叱咤风云百余年,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的总部。坐南向北的这五间铺面房既不十分高大醒目,也没有雕梁面栋斗拱飞檐的排场,但就在这种朴实无华之中蕴涵着伟大和不凡。

大家看到中门上方“日升昌”着一金字牌匾,首先可能问到的就是它为什么叫日升昌?是什么时候创办的?我先给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东家叫李大全,原本经营颜料的生产和销售,商号叫西裕成,在武汉、北京等地开有分号。当时有平遥、介休、祁县、太谷、榆次等地的不少商人在北京开设各种商店,每到年终结帐,他们都要往山西老家捎些银两,一般都是请镖局押运,运费既高,还不是十分安全,而且常出差错,感到很不便利。有人便和主持西裕成北京分号的经理雷履泰商议,能否不捎现银回去,而将银钱交给西裕成颜料庄,由北京分号给平遥总号写信说明,再到平遥西裕成兑换现银。由于是朋友、熟人,雷履泰也就同意了。后来要求这样做的人多了,雷履泰结合自己丰富的异地经商经历,敏锐地察觉到如果向要求兑拨者适当收取手续费和汇费,这岂不是一个利人利己好处多多的行当?于是开始试验。效果果然不错,便向东家李大全建议:干脆将西裕成改为专营银钱异地存取的汇兑机构-------票号。李大全对雷履泰的才华、能力和远见毫不怀疑,很快拍

板。由李出资30万两白银,成立了日升昌票号,寓意为“旭日初升,繁荣昌盛”。这是中国的第一家票号,成立之后果然业务繁荣,获利颇丰,并推而广之,先后在汉口、天津、北京、济南、西安、开封、成都、重庆、长沙、厦门、广州、桂林、南昌、苏州、上海、扬州、镇江等地开设分号,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汇兑网络,对中国的金融和商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票号也就是最初的银行,日升昌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银行业鼻祖。

下面我们进里面参观。

日升昌票号占地1400平方米,有各类建筑21座,主院是穿堂楼院,东侧为狭长的南北小跨院。主院分前后两院,前院集中设置柜房、信房、账房等营业用房,由一短墙洞门间隔,分成一进院和而进院;后院设置客厅和客房。我们先参观第一进院的柜房。

柜房,也就是票号对外营业的场所,类似银行的营业厅。客户从大门进来后,先在东柜房办理存款、取款汇兑等业务手续,然后到西柜房收支现银。请看柜台上这一旧物,它叫“戥则”,也就是称重量的天平。当年日升昌日进斗金、吞吐万贯的大笔现银就是通过这一小小的“戥则”流进流出的。周围这些柜子是银柜。西柜房的里间设有票号的存银处------地下金库,咱们进里面看一下。。这深约两米多的地下室,当年放满银光闪烁的大笔现银。大家可能会想:金库设在人来人往的营业大厅似乎不太安全,应当设在一个较隐秘的地方。日升昌的主人正是出常人之所料,将金库就设在这里。当把金库的盖饭盖好,上面放上些杂草煤炭和烧火用具,一般人自然不会想到下面就是现银,反倒更为安全,真是一个大胆而又高明的设计。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型金库,更大的地下金库在院内别处,可惜已被填平。如果能揭开,那将更加壮观。

营业场所就参观到此。下面我们去第二进院的信房,是专供书写往来信件用的。内设主管这一工作的文牍先生1人,2-3个录信员。以前票号业务结算。人事调动、总号的文件指示等全部信息,都要在这里书写成信函,发往全国各分号,这里可以说是日升昌的信息发布中心。这里的工作要求非常严格,要做到准确无误,万无一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里所陈设的便是当年的往来信稿。

东边的厢房为票号的账房,是核点帐目的地方,相当于现今的会计室。内设帐房先生1人,副账1人,帮账1-2人,里间为帐房先生专用,外间是其他人的办公地。这里陈设的便是当年的账页、帐簿,毛笔书写,工整清楚,一丝不苟。

分隔并联通前后院的这组建筑是票号的正房,设南北二厅,为接待大客户的地方。厅内这两尊蜡像,一个是日升昌的实际创始人,首任大掌柜(经理)雷履泰,另一个是二掌柜(协理)毛鸿哕。大掌柜负责票号业务,统筹全局,二掌柜主管行政事务,另外还有三掌柜(襄理)负责后勤工作。南厅东西两侧分别是雷履泰和毛鸿哕的卧室兼办公室。二人在日升昌创业之初,精诚合作,相辅相成,但后来发生分歧矛盾,毛鸿哕愤然离去,另创新的票号。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东边这不足9平方米的斗室,正是在这里,才能出众、智慧超群的雷履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左右中国金融业几十年。真是斗室虽小,乾坤乃大。

后院是票号的招待所。东厢房为伙房(食堂),西厢房为客房,南面后厅为宴会厅,用来招待贵宾要人,举行节日宴会。后厅里现在陈列有票据、帐簿、信稿等实物。其中我要给大家讲一下票据。请随我进后厅。

汇票分为票汇、信汇、电汇(有了电报业务才出现电汇)多种,还分期票、既票、顺汇、逆汇等不同业务。票汇有完善的防伪手段。主要有笔体字迹、水印、印章、密押的防伪功效最佳。

密押是用汉字来代替数字的一种密码体系。“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分别代表一年的12个月。“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分别表示从初一到三十这一个月。“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分别代表1-10这十个数字。“国宝流通”则代表万、千、百、十。

票汇必写密押,无论谁拿了都能去取钱,认票不认人,见票验密之后即付,付完立即销毁。信汇既认票又认人,别人不能代领。期票写定取钱期限,到期付款。即票见票即付,无拖延。

跨院我们就不必看了。最后我还想告诉大家的是,自雷履泰创办日升昌取得成功之后,晋中的一些商人也纷纷仿效办起了票号,历史上山西的票号有43家,占全国总数的80%以上(全国共51家),其中平遥22家,祁县12家,太谷7家。如果说清代后期山西票号掌握着全国的金融命脉,平遥票号是中国金融业的中心,那日升昌便是金融命脉的心脏。

日升昌就参观到此,随后我们去商贸最为繁华的南大街,先观赏城中最高建筑市楼;然后浏览一些土特产品和古玩古董铺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挑选购买。

[南大街]

南大街是平遥城内明清建筑保存最多的一条商业街,沿街两旁店铺密布,出售各种工艺制品。铺面大都是砖木结构的老房子,走在这条街上,仿佛回到了数百年前的明清时代,所以南大街也叫明清街。

南大街上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我们眼前的这座高的建筑-------市楼。南大街北段这块地方,在远古时代是古陶城市民交易物品的市场,所以此楼叫市楼。市楼东南脚下有水井一眼,相传井内水色如金,因而市楼又叫金井楼。市楼是古代平遥的十二景之一。它究竟始建于何时还无法考证清楚,只知道清乾隆年间重修,嘉庆、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又多次修缮。这座三檐山顶的古老楼宇高18.5米,是城内最高建筑,底层面阔和进深都是三间,行人和车马可以从楼下中间穿过。市楼既不是宗教建筑,也不是防卫性建筑,纯属群众性的市井装点性建筑物。当然,登上市楼可远眺城里城外的景色。人们可以上到二层凭栏远望,南大街的店铺屋宇、行人游客尽在眼底,四周的城垣亦历历在目,城外的青山秀色隐隐可见。正如古人所说:“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仰观烟云之变幻,俯临城市之繁华。”市楼的顶部用不同颜色的琉璃瓦镶嵌出南“喜喜”北“寿”的精美图案,寄

托了老百姓美好的期盼。

在这些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和古玩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漆器。

平遥的推光漆器用料考究,工艺独特,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其制作工艺大致是这样的:用我国特有的大漆,在精心制作的木胎上挂灰后,髹涂、阴干、磨推,多至八九道,其后用手工推光,继成推光漆。然后,再经描金彩绘、堆古罩漆、骨石镶嵌、鱼骨镶嵌、云雕等工艺,装饰出花鸟鱼虫、山水楼阁、人物故事等图案后,安装以铜制饰件,方为成品。整个过程共30余道工序。平遥推光漆器一工艺复杂、制作精美、防潮、防热、耐腐蚀、性能优异而著称,是中国漆器中的精品。平遥推光漆器厂的产品多次被评为省优、部优、国优,并多次在全国行业评比中荣获第一、二名和百花奖、旅游产品博览会金奖,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选购几件携带方便的推光漆器带回去,或馈赠亲朋或留作自用,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还有一样平遥的名产我要向大家推荐,这就是声誉远扬的平遥牛肉。经过独特工艺加工成的平遥牛肉具有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醇香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早在1956年全国名产食品展览会上就被评为全国名产,长期以来行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的好评。

南大街南半段我们就不去了,下面请随我西行,去参观县衙。

[县衙]

县衙也就是古代县级政权机构的所在地。大约在汉代,平遥就已有县级建制,应该在那时就有了县衙,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县衙始建于元代至正六年(1346年),衙内建筑风格为明清规制。

“天下衙门朝南开”,平遥县衙也不例外。县衙坐北朝南,南北轴线长200余米,东西宽100余米,占地26000平方米,建筑布局依照封建礼制,中轴对称,左文右武,前朝后寝。中轴线上一共六进院落,依次建有大门、仪门(牌坊)、大堂、宅门、二堂、内室和大仙楼;东侧线上由南而北分别建有土地词、赞侯祠、钱粮厅、花厅;西侧建有洪善驿、马王庙、十王庙、督捕厅、公廨房、牢狱。布局严整,职能机构齐全,俨然是京城皇宫的缩影。今天我们主要参观中轴线上的建筑。

衙门东侧这面大鼓,立于洪武年间,名叫“登闻鼓”,俗称“含冤大鼓”,是供百姓申诉冤屈用的。知县闻听鼓声,便立即传唤击鼓者上堂。击鼓喊冤是要担风险的,所以大门上挂了这幅楹联:“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意思是规劝百姓不要轻易大官司,要体谅知县的为官不易。如果是大不了的小事纠纷,可在衙门西侧的申明亭(今售票处)内得到调停化解,就用不着惊动县太爷了。

穿过大门进入第一进院,东西各有六间窑洞,叫做赋役房,是向百姓收取赋税钱粮的场所。

县衙的第二道门叫“仪门”。这座雄伟高大的朱红大门,通常关闭不开,只有在知县上任,恭迎上宾,或者举行重大庆典活动时才打开使用。仪门东边那个门叫“人门”,也叫“喜门”,是供知县平时出入用的;西边那个门叫“鬼门”,也叫“绝门”,通常也是关闭不开,只有在提审人犯,押解死囚时供囚犯出入。大家请看仪门外侧这幅楹联:“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区区18个字把衙门内外不同的气氛表达得一清二楚。

穿过仪门进入二进院,一条高出地面的笔直甬道直通大堂。大堂是县衙的核心建筑,是县太爷升堂问事、判案断狱的场所,其性质类似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全县所有大案、要案都要在这里审理,所以修得最为宏伟威严。下面是七级台阶高的宽大月台,上面为五楹厅堂,其中间三间为公堂,门额上“亲民堂”三字匾为这个庄严可畏的大堂带来了一丝轻松的气氛,可以稍稍解入堂受审者的恐惧心理。再看公堂楹柱这副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到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似乎是要增强老百姓对官府的认可和信赖。但是,过去衙门里的官员能否真正做到门联上所写,恐怕得打些折扣。

大堂内正中屏风上有“山水朝阳图”,图中山正、水清、日明,寓意知县大人清正廉明。这四根中心柱围起来而高出地面一尺的这块地方称“官阁”,是知县审案时所在的地方。冬季天冷时,台上的案下要生一火炉取暖,所以这个四面通风的官阁也叫“暖阁”。公案上通常放文房四宝、令签筒、惊堂木等开堂用品。令签分红、黑两种颜色,黑色用于较轻刑法,如打板子;红色用于判死刑。判决后知县将令签丢到堂前,由衙役执行相应刑罚。大堂里还有一些刑具,这是因为在审理的过程中,有时是要动刑的。由于动刑时异常残忍,所以难免闹出许多屈打成招的冤案来,并不都能做到明察秋毫,公正断案。官阁上方这一匾额“明镜高悬”充其量不过是知县的一种意愿,有时实际上成为自己拿不准甚至错判案件后的一种解脱,似乎告诉人们:知县大爷所判之案像清水明镜一样不会有误。

大堂内两侧陈列有正七品官的部分仪仗,其中有“肃静”牌两块,东西各一。知县出巡时,衙役要高举“肃静”牌在官轿前开道。大堂东西厢房原来是县衙的钱粮库和武备库,现在陈列的是明朝一至九品文武官员的官服。

大堂院内东西两侧是县政府的主要职能部门,依照左文右武的规制,吏、户、礼房居东,兵、刑、工房居西,中央称六部,地方只能称六房,分管不同的事务。吏房管本县所属吏员的升迁调补,相当于人事局;户房管征粮收税,相当于粮食和财税局;礼房主管庆典、祭祀、教育科考、文档等,是一个综合性职能机构;兵房主管征集兵丁马匹,训练兵卒,守城剿匪等事宜;刑房主管本县民事刑事案件的受理和执行;工房主管手工业以及各类公用房屋和设施的修建维护等事务。

出大堂北行,过这道院门又是一个院落,再往里便是内宅,所以称这道门为“宅门”。门两旁设“门子房”,是看门人的执勤之处,闲人是不得入宅门里面的。门子一职虽低贱,但却是知县的亲信,如果想见里边的县太爷,首先得过门子这一关,所以,旧时常有人行贿于门子,以求获准入内去见知县大人,这大概就是现代俗语“走门子”的渊源。

穿过宅门,还有一道屏门。屏门跟仪门一样,平时不开,起遮挡视线的屏蔽作用,逢重大活动时才开启。我们已经走过了四道门,这四道门的作用大不一样:大门为实,仪门为虚;宅门为实,屏门为虚,虚虚实实,给人一种官邸深不可测之感。

过屏门正对面这座建筑叫二堂。二堂是知县日常办公的地方,知县每天除上午升堂理事外,其余时间多在二堂处理日常公务,召见下级,小范围研究工作,另外一些民事案件也常在这里审理,其作用类似于北京故宫的乾清宫。堂内正中屏风上绘有松鹤延年图,多了几分生活气息,案上的令签也只有黑色没有红色,说明在这里一般不判死刑。屏风上方挂有“思补堂”匾额,原为“退思堂”,意为退思补过。县太爷坐在堂上,抬头可以看见外面屏门上“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字,这是提醒他断案时要权衡三者,做到合理、合法又合情。

如果说大堂为刑事厅,那么二堂可称民事厅;如果说大堂处理的是敌我矛盾,那么二堂解决的就是人民内部矛盾。正因为二堂处理的案件不太重要,一般也不动刑,所以这里只设一水火棍,而没有别的刑具。但这水火棍也有名堂,棍的红色一端是较宽的木板形,打人时虽啪啪作响,但并不很疼;而另一头就很窄,打起人来很疼。个别品行不端的衙役依此来向受刑者索贿,不给他们好处的话,就用窄的一端狠命地打,直打到皮开肉绽;给了好处者,就用宽的一头打。

二堂后面便是知县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内宅。有时一些涉密案件要在内宅审理,所以老百姓也称之为三堂。门额“勤慎堂”三字匾,是标榜知县应当做到清正、勤快、谨慎。楹联“治赋有常经勿施小恩忘大体,驭官无制法旧存公道去私情”,说明为官应坚持的原则。

明清两代知县要在500里以外异地当官,而且不许携带家眷,家属也不准来探望,只是每年腊月二十至来年正月二十有一月假期,知县方可回家与亲人团聚,这时衙门的事务由县丞、主簿、典吏等代理。平日里,知县在处理政务之余,只能在内宅这一小天地里消磨时光,会弹琴、下棋、作画的,业余生活尚有情趣,如若不会,只能看看书、写写字,生活也够单调乏味的。在这一点上,他还不如老百姓,日日能与家人享天伦之乐。由此可见,做官人在荣耀的背后也是自有苦衷的。

内宅东西厢房为贵宾房,用以招待上级来人和同科谊友的来访。一般信使邮差是不能入住内宅的,只能住在外面的驿馆之中。

县衙中轴线上最后的建筑是大仙楼,这是别的县衙所没有的。大仙楼为元代建筑,基本上保持了初建时的风格。楼院东屋是衙属的厨房,西屋是炊管人员的住房,正房为冬暖夏凉的窑洞,是知县用餐的餐厅。请看正窑门联:“柴米油盐酱醋茶初却神仙少不得,孝悌忠信礼仪廉无有铜钱可做来”,上联反映知县的饮食状况与一般百姓无大异,无非是柴米油盐这些日常消费品;下联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品德,选了“朱子八德”中的七德,以与上联对仗。如果做人忘却了朱子八德那就成了“忘八德”了,谐音“王八蛋”。

大仙楼上供的是守印大仙。据民间传说,守印大仙是狐仙。狐狸修炼成仙是邪门歪道,所以生性不安分,常制造恶作剧,让人叫苦不迭。知县大概是为求一方平安,特将狐仙请入县衙,而且让其居于最高的建筑里,满足狐仙好大喜功的心理,日日供奉,天天侍侯,狐仙也就不仅不捣乱,而且还可能助县太爷一臂之力。至于为什么叫守印大仙,那是因为在古代“官”与“印”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有官必有印,印在官就在,守住了大印,这官位也就无忧了。

县衙中轴线已经参观完毕,大家可以沿东侧偏院返回大门,顺便浏览一下花厅、钱粮厅、赞侯祠、土地祠,20分钟后我们在大门口集合。然后经下西门出城,观赏一下新修复的护城河,我们今天的平遥之旅就全部结束。

平遥古城中还有许多值得参观浏览的地方,欢迎大家以后再来。随着平遥城大规模的居民往城外搬迁,古城平遥的古风古韵将更加迷人,愿我们在平遥再次相见。谢谢大家的合作!

平遥县衙导游词

 

县衙申明亭

衙署大门西侧建有申明亭。这是明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诏令全国各县修建的 ,凡民间婚姻 、田产、地基、斗殴等纠纷,须先在申明亭调解,由各里的里长及县衙的有关吏员,在此对双方纠纷晓之以利害,说服双方让步,妥善解决。少数经调解无效者 , 可拟状击鼓,由知县升堂审理,判决。

虽说申明亭规模不大,但它是明朝初年对封建法制诉讼程序的一项改革和创新,解决了千百年来知县整天被各种鸡毛蒜皮官司困拢,而难以用较多的精力谋一县治理的弊病。即使申明亭中不能调处解决的官司,在场吏员已对事情梗概有所了解,转给知县,审判时就快捷多了,这也是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的一项有效措施,对今天仍有借鉴之意。

县衙仪门

县衙的第二道门叫“仪门”,顾名思义即“礼仪之门”,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是一座强化封建礼制的建筑物。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按照封建社会儒教伦理,必须上下有别,贵贱有等,礼制是丝毫马虎不得的。在衙署中出入门庭也必须遵循“礼制”,仪门通常是关闭不开的,只有在知县上任 ,恭迎上宾,或者有重大庆典活动时才可以打开 ,以示隆重。仪门两侧有东西两个角门,按封建礼制,东为上首,故东角门称为“

人门”,也叫“ 喜门 ”, 是供知县平常出入的 ,而西角门则称为“鬼

门”,也叫“绝门”,通常也是关闭不开的,只有在提审人犯,押解死囚赴刑才开,且死囚必须走鬼门。

仪门是县衙署中最为高大雄伟的一座门,立于两层三级台阶之上,青墙灰瓦,乌梁朱门,上有黄铜大钉,足以显示其威严庄重之仪。由于官府均为红漆大门 , 于是朱门便成为官府的代名词,成为封建上流社会的象征,仪门门外有联曰:

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

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

此联通过对比反衬出衙门内外氛围的天壤之别。“四时春”“和风甘雨”意味着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若没有“案内三尺法 ”、“烈日严霜”、"除暴安良"又怎会有百姓的安居乐业?仪门内侧也悬一联曰:

百载烟云归咫尺

一暑风雨话沧桑

此联以烟云、风雨比喻世道变迁,官海沉浮,告诉我们通过对县衙的研究,可以小见大,透视到我国整个封建社会的社会风貌。

 

 

平遥县衙导游词

平遥古城,悠久。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平遥古城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平遥古城1: 各位游客,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是导游萱萱。今天我很高兴陪同大家一起参观平遥古城,希望大家能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这座古城距今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 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之一。俯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乌龟乃长生之物。寓意着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城墙上还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三千个,它是孔子三千弟子,72贤人的象征。

我们现在从北门进入古城,请大家在游览中主意,现在我们出发

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蜓巷构成。南大街为平遥古城中轴线。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 华尔街 。

我们现在正走在西大街上,看这里就是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 日升昌,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私人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形式。其经营网点几乎遍布整个中国。

大家看这里有很多小吃店,我们平遥的美食有平遥牛肉,平遥碗秃,栲栳栳等。大家可以品尝一下。平遥的推光漆器非常漂亮,尤其是女孩子的首饰盒,十分精美。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油漆器具,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平遥漆器外观古朴雅致、闪光发亮,是漆器中的精品。

好了,现在我们到达了中心市楼,古城里有县衙,中国商会馆,中国镖局,文庙等20个景点,大家可以自行参观,下午三点我们到北门集合上车。平遥古城是历史名城,展现了我国汉民族的建筑文化风格,游览后,大家一定回味无穷,好,现在我们就穿越到古代,去感受 晋商 文化吧!祝大家玩得开心!

平遥古城2: 诸位游客,大家好。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将我国云南省丽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苏省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大家可以观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较完整的外观。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平远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京陵衬,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这可以说是平遥建城的开端,也是现在乎迢城的前身。从那时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历史了。

现在这座平送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大约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时,为避名讳,将原来的平陶县改为乎迢县.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建城时间应该是这以后的事。在湿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道受战火的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加高加厚加砖扩建而成的,明清以来虽曾数次维修,但风格未变。

平遥古城内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隆庙、武庙戏台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漫步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秸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平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

是敢于不顾 满门抄斩 的恐吓、秉笔直书的若名晋代史学家孙盛、以 映雪读书 流传千古的孙康等古代名人,当代已故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侯外庐、已故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侯秸一、已歇中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王瑶、着名画家李苟、着名歌唱家郎兰英等都出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平适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平遥古城导游词范文3: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这次带领大家游览平遥古城的导游 李静诚,大家可以叫我小李。接下来的时间我将会为大家介绍古老的平遥古城。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平遥古城,平遥古城是我国4A级景区,始建于公元前827年 公元前782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 保存最完好 的四大古城之一。大家看到的这座高大雄伟的城墙有6163米长,12米高,重建于1370年,垛子处高约2米,顶宽约3 5米。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古城里面仔细看一看吧!

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四条大街,八条小街,七十二个蜿蜒的巷子组成。这四条大街中的南大街是平遥古城交通脉络的中轴线,从东西大街的衔接处开始,到大南门结束,以古市楼贯穿南北,在街道两旁,琳琅满目的饰品和可口的食物都摆在店铺的柜台中,是平遥古城最繁华的商业街,被誉为中国的 华尔街 。西大街从下西门开始,到东和南大街的交汇处,与东大街呈一条贯通的主街。西大街是中国著名的第一家票号 日升昌的诞生街,所以西大街又被誉为 大清金融第一街 。八小街和七十二巷的名称各有来头,有的得名于附近的建筑或醒目的标志,有的源于祠庙,还有的已经不知道名字了。

平遥古城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鸟瞰古城,它形似龟状,城门六处,南门为龟头,门外两眼水井似龟眼,北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东西一共四座瓮城,双双相(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平遥县衙导游词)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都是向南开,只有下东门是向东开,据说人们是为了不让乌龟爬行才把它的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所以平遥古城又叫龟城。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解到这里,大家可以自行参观古城,参观过程中,请大家不要乱扔垃圾,不要乱刻乱画,文明游览。谢谢大家!

 

平遥古城导游词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