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论文范文

篇一:2016初中数学论文范文

2016初中数学论文范文

第1篇:初中数学论文范文

黄金分割

对于"黄金分割"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

由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过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因此现代数学家们推断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已经触及甚至掌握了黄金分割。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第一个系统研究了这一问题,并建立起比例理论。

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撰写《几何原本》时吸收了欧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系统论述了黄金分割,成为最早的有关黄金分割的论著。中世纪后,黄金分割被披上神秘的外衣,意大利数家帕乔利称中末比为神圣比例,并专门为此著书立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黄金分割为神圣分割。到19世纪黄金分割这一名称才逐渐通行。黄金分割数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人类对它的实际应用也很广泛。最著名的例子是优选学中的黄金分割法或0、618法,是由美国数学家基弗于1953年首先提出的,70年代在中国推广。

也许,0、618在科学艺术上的表现我们已了解了很多,但是,你有没有听说过,0、618还与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惨烈、残酷的战场也有着不解之缘,在军事上也显示出它巨大而神秘的力量?一代枭雄的的拿破仑大帝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命运会与0、618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812年6月,正是莫斯科一年中气候最为凉爽宜人的夏季,在未能消灭俄军有生力量的博罗金诺战役后,拿破仑于此时率领着他的大军进入了莫斯科。这时的他可是踌躇满志、不可一世。他并未意识到,天才和运气此时也正从他身上一点点地消失,他一生事业的顶峰和转折点正在同时到来。后来,法军便在大雪纷扬、寒风呼啸中灰溜溜地撤离了莫斯科。三个月的胜利进军加上两个月的盛极而衰,从时间轴上看,法兰西皇帝透过熊熊烈焰俯瞰莫斯科城时,脚下正好就踩着黄金分割线。

古希腊帕提侬神庙是举世闻名的完美建筑,它的高和宽的比是0、618、建筑师们发现,按这样的比例来设计殿堂,殿堂更加雄伟、美丽;去设计别墅,别墅将更加舒适、漂亮.连一扇门窗若设计为黄金矩形都会显得更加协调和令人赏心悦目.

有趣的是,这个数字在自然界和人们生活中到处可见:人们的肚脐是人体总长的黄金分割点,人的膝盖是肚脐到脚跟的黄金分割点。大多数门窗的宽长之比也是0、618...;有些植茎上,两张相邻叶柄的夹角是137度28',这恰好是把圆周分成1:0、618......的两条半径的夹角。据研究发现,这种角度对植物通风和采光效果最佳。黄金分割与人的关系相当密切。地球表面的纬度范围是0——90°,对其进行黄金分割,则34、38°——55、62°正是地球的黄金地带。无论从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相对湿度等方面都是具备适于人类生活的最佳地区。说来也巧,这一地区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

多去观察生活,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奇妙的数学!

第2篇:初中数学论文范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数学学科的丰富内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判断、推理以及跨越时空的想象力。实践证明,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战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利用定理证明与发现的联系激发学生思维。在多种解题思路探求中开发学生智力,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经过中考,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考成功的保障,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做好创新意识的引路人。

二、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近年来,中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中学教师回归课本知识体系,以达到"减负提质"之目的。历年中考试题并不是课本知识内容的简单再现,而是取材于课本,加以变化提高而得到的。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另外许多测试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象以往那样只教会典型题的解法去套用。

(一)、重新认识教材,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数学归纳法"时,引入"多米诺骨牌"游戏:假设从教室到操场立摆着许多骨牌(或砖),现在,除了一块一块的将它们全部推倒外,问(1)怎样只推一下,就保证所有的骨牌(或砖)都倒下呢?(2)若不推其中任何一块,这些骨牌(或砖)能全部倒下吗?(3)若将其中的某一段拿走几块,那么推第一块还能保证全部倒下吗?(4)设想骨牌是从学校摆到街道,从沈阳摆到锦州,从中国摆到外国......那么你一个人还能一块又一块的将它们全部推倒吗?这样,学生兴趣提高了,认知平衡被打破,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教师及时的提出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就不感到突然了,认识水平上到更高层次.

(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去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这样充分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构建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特别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进行证明教学时,只要结论正确,推理合理就可,应尽可能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做,还可以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究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

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a+b)2=a2+b2成立吗

(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导学生计算:

①(a+b)(a+b)=

②(m+n)(m+n)=

③(x+y)(x+y)=

④(c-d)(c-d)=

3、引导学生发现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a+1)2=?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勇于质疑,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本人教授"§2、7平行线的性质"一节时深有感触,一道例题最初是这样设计的:

例:如图,已知a//b,c//d,∠1=115,

(1)求∠2与∠3的度数。

(2)从计算你能得到∠1与∠2是什么关系?

学生很快得出答案,并得到∠1=∠2、我正要向下讲解,这时一位同学举手发言:"老师,不用知道∠1=115°也能得出∠1=∠2、"我当时非常高兴,因为他回答了我正要讲而未讲的问题,我让他讲述了推理的过程,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又借题发挥,随之改为:

已知:a//b,c//d求证:∠1=∠2

让学生写出证明,并回答各自不同的证法。随后又变化如下:

变式1:已知a//b,∠1=∠2,求证:c//d。

变式2:已知c//d,∠1=∠2,求证:a//b。

变式3:已知a//b,问∠1=∠2吗?(展开讨论)

这样,通过一题多证和一题多变,拓展了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初学几何者来说,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几何的浓厚兴趣和创新精神。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崭新途径,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

第3篇:初中数学教学中竞争教学法的运用探究

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具有更严谨的知识结构,需要逻辑与想象思维,需要反复操练与复习巩固。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缺乏有效方法,则会导致教学枯燥乏味,使学生形成厌倦情绪,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学生学习特点,选取有效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快乐学习。而竞争教学法正好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竞赛教学法中,小组竞赛是重要方式之一,既可培养学生竞赛意识,也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精神。为提高竞赛教学效果,教师需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竞赛方法。

一、巧用竞赛教学法,学习新知识与数学难题

在教学新知识或学习较难的题目时,教师可先分析与讲解,然后组员相互学习与交流讨论,最后小组竞赛。如教学换元法的运用时,教师可先讲解其含义、运用方法与目的。所谓换元即引入辅助未知数,将题目中的某个或某些字母表达式以另外一个或一些字母表达式式加以替换,该解题方式称为换元法或变量代换法。运用换元法的目的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以沟通未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譬如运用换元法可将根式、分式化为整式,也可降次等。其关键在于优选适宜的式子加以替换,比如解二元对称方程组,一般运用二次基本对称式加以替换。同时,在换元时应注意新旧变元之间取值范围的变化,注意求解后进行检验。然后教师举例来说明换元法的运用。

二、巧用竞赛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探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些简单的题目或知识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而后组际竞争与学习。如学习《统计的简单应用》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炼本节学习重难点,提出相关问题,比比哪位学生提炼的知识点最准确,提出的问题最具有探究意义。然后教师呈现相关资料,进行小组竞争与学习。

下面是五年级某班学生爱看书籍的调查情况:最爱看漫画书:女生有28人,男生有26人;最爱看作文选:女生为20人,男生为6人;最爱看科幻书:女生有27人,男生有54人;最爱看童话故事书:女生有25人,男生有9人;请问:参加此次调查的共计多少人?在同学中哪一图书最受欢迎?哪几类图书受欢迎的程度较为接近?你们是否可通过此次调查结果给图书馆购书提出一些建议?你们是否可借助统计表形式反映出?然后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比赛设计统计表。提示:制作为四张单式统计表;将四张表合成一张表。这样,通过小组自主学习与小组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与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三、巧用竞赛教学法,帮助学生有效复习训练

在复习单元或章节知识时,教师可运用竞赛形式进行复习学习。如学习完《锐角函数》这一章知识后,教师可通过非常6+1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式复习。在这一学习中,学习活动的主持者、参赛者的都是学生,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篇二: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教学论文范文

提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必须是具有生成性资源的课堂,要想让课堂具有生成 性, 就要从三个方面来做好。 首先是认真备好课, 在备课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生活的环境, 课前预设为生成留下余地。 其次是要让课堂具有生成性, 就要让课堂成为一个学生敢发问的 课堂, 通过学生的问题了促使课堂具有生成性资源。 再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民主平等的作 风,才能促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 生成性 教师 学生

语文课堂最应是灵动的,是活力四射的。要具有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多样的课堂教 学。 师生共同在课堂品味母语的优美, 体悟民族文化的精髓。 老师激情昂扬, 学生精神饱满, 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没有一刻不在交流, 在交流中完成我们的学习, 这样的课堂活泼又充满 生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在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理 念,在课前的预设中要考虑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教 学过程中要注意到不断的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让课堂更具活力。 生成性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相 比,传统课堂中,教师更多关注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与自己提前预设教案的吻合度,教师提 前预设了问题和答案,甚至方法,过程成了唯一性的,不允许节外生枝。教师在课堂上给人 的感觉是思维活跃,好像带动了

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学生是被迫跟从。教师对学生的思维 过程、思维品质漠不关心,学生也花更多的时间揣测教师想让我回答什么。这一过程使一些 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有时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教学过程也显得乏味无比,教师成为课堂的 中心。新课程理念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生成性的课堂,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是在 师生、生生多重组合的教学活动(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初中论文范文)中,教师敢于突破预设的教案,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 生开展有效的探究, 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 新课标下的高中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及时捕捉教学生成资源,并充分加以利用,努 力建构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关注课堂生成,有利于构 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有利于对学生感悟、 体验的珍视和对学生智慧的保护,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就如 何使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认真备课是课堂具有生

成性的前提条件 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但备教参,还要努力扩充与教材相关的知识,还要 对教材深入的挖掘,有教师自己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中,一个优秀的教师对教材、教参的 熟悉,可以说倒背如流,教学设计详尽无比,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都已经预设好,教学 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明确的规定。 课堂就是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 这 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

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会对 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视而不见或不能及时处理, 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组织学生进一步 深入学习与拓展生成。 并且教师很容易在备课中忽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有机结合, 忽视 学生的整体感受与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忽视了学生意义生成。 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教师在备课中就应考虑到学生, 要把学生当成重要生成性资源来对待,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这也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的前提。学生 所处环境不同,他们的理解就会大不一样。例如在教授《边城》一文,如何让城市的孩子理 解文中所谈到的自然美、风俗美、人性美,就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只按照教参的理解,不 考虑他们的体验,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我们可以从城市生活的环境入手,从身边人际关系入 手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这样就可以化解时代相隔而造成的难题了。 只有在备课中考虑到了 我们的学生,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灵动起来,课堂才能有生成性。 要想让课堂具有生成性, 在备课时我们还要多想几个意外, 学生会在课堂中想到那些问 题,我们教师如何来应对。要想很好的应对这些意外,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熟悉不能仅仅停 留在课本和教参,要深究教材之意,必须走到教材之外,给我们在课堂上留有更多的余地。 例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如果教师对《红楼梦》不熟悉,那就很难应对课堂的 变化,很难促进问题的生成,也难以给学生带来兴趣,这种情况下课堂也就没有了生机。有 时学生会问:林黛玉总是哭哭啼啼,贾宝玉为什么还要喜欢她?诸如此类的问题,有时候会 让我们的老师措手不

及,不熟悉原著的,就只能回避,如果教师有了充分的准备,会引导学 生更深入的探讨人物, 把对人物的理解放置在整本小说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人物了解会更 深入,或依据学生的问题来设计新的问题,让学生在探讨中提升对文章的理解,课堂的气氛 就能活跃起来。 二、设计问题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基础 要想让课堂成为一个生

第2/4页

成性的课堂, 课堂就要成为一个问题连连的课堂, 成为一个研究 性的课堂。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我们的课堂要有变化,要活跃,教师们都努力向着这个方向 发展,要把一言堂改为多言堂,努力从演员向导演转变,变成导演也就盘活了课堂,在课堂

尽量安排很多学生发言,但有时也容易落入自己的老套。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设计好的,只 不过有了明确的分工,或是变换了各种方式让学生活跃了起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骨子 里还是死板的, 没有为课堂的意外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上不单要有教师提前预设的 问题,还应有生成性的问题。随着同学讨论而生发的新问题,在课堂上,有时更有意义,能 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李清照的《醉花阴》时,教师在分析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讲到瘦体现了词人之情,尤用黄花比的好。有同学喊到用豆芽比怎 么样,针对学生的这一想法,教师就让学生展开了讨论,用豆芽和黄花的区别,在讨论中学 生总结出几点: (1)黄花比豆芽雅,豆芽太俗,只在口头上说一说。 (2)黄花与词意相合, 词人在前面就写到了东篱把酒

黄昏后,这里自然想到黄花。 (3)黄花在古诗中就作为愁的意 象。而豆芽只能说是瘦,写不出愁来,黄花既能写出瘦又能写出愁,有诗歌的意境,有诗歌 的艺术之美。在此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又把《故乡》中鲁迅把杨二嫂比成圆规, 《包身工》 中的芦柴棒同样是经典的比喻, 如果换成黄花就让人感到不协调了, 所以用什么来比喻同文 章的意境有关,圆规芦柴棒重在写形,而黄花重在写神,写情写愁。词语原本不分雅俗,用 的恰当就一样传神,经过讨论使学生收获不少。重视学生的问题,就能利用好课堂的生成性 资源,同样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使课堂具有活力。 我们要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不只是老师的探究,更是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在 讨论中、研究中来深化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讲《荆轲刺秦王》一课时,很多学生会质 疑既然秦武阳那么胆小, 荆轲为什么不向太子丹说明情况, 把自己的朋友等来呢?这样刺杀 不就更有把握了吗?可就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学生会从多个方面去讨论, 有 各种看法,在讨论中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学生会对秦武阳、荆轲、太子丹有一个更深层的 认识,对人物把握的更为准确。这样课堂也活跃了,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热情,通过参与 探讨、研究解决了问题,让学生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同样也活跃了他 们的思维。

第3/4页

这样的生成性资源是很有意义的,把握的好,能使学生变换视角理解文章,教师 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三、民主平等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保证 要让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 教师民主平等的作风是必不可少的。 在课

篇三: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化学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湘潭市雨湖区塔岭中学唐炳

新课程教学要求时短高效,但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也不等于不要学生的认知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走近学生——生成高效课堂的前提

1.让学生喜欢上化学教师

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学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教学效果就自然低下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渊博方面,还体现在个人的涵养上。

教师欲在学生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广度。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课后还要做好自身的“充电”工作。其次,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不敢对所学的知识“插嘴”、“多话”。这种课堂,貌似师道尊严,但学生的内心不敬佩教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开展合作学习,因此,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

2.让学生喜欢化学

化学是一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有很多独特的魅力。学生刚学化学时,常常被化学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等。其次,要注意化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怎样进行灭火、胃酸的治疗、水污染的防止、铁制物的防锈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策略(方法)——生成高效课堂的根本

1.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当前的教材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现,很多以谈话的方式出现,因为对每个话题的探索,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这样的优点能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但对学生的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进行必要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对于一个化学问题思考从哪里入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化学学习中,无论是实验现象的描述,还是化学的有关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都有一定的顺序,学生在探究化学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到近的方式进行思考。比如,描述物质性质的时候,先描述物理性质,然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而进行化学计算的时候,总是先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然后代量计算;化学实验仪器的装配,通常是从上到下、由左到右;合作探究学习,总是先假设,再设计探究方案,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因此,在初

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化学有序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会学习。比如,某种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很难溶于水,收集这种气体有哪些方法?请你画出收集的装置图。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后,会很快解答出来的。如果学生仅靠死记硬背,这样的问题是答不出的。

2.开展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课堂,尤其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比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它占空气总体积的0?郾03%。但地球上改变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很多。如,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呼吸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各种燃料的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那么针对上述的因素,你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有什么观点呢?很多学生进行了预测:有的学生说,二氧化碳的含量会越来越高;有的学生猜测,二氧化碳的含量能保持不变;有的学生说,要视具体的环境而定,风能将含量高的吹向含量低的地方;还有的学生说,晚上没有光了,光合作用不发生了,所以晚上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要高于白天。在设计方案的环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将每个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比较,以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积极思考。

3.进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之间是存在各种差异的。但并不是说将学生分层几个等级,而是在教学中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能只重视学优生,忽视学困生的发展。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重视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切入的起点,在要求上有所区别。教学的低起点,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有利于每个学生有所收获;而多层次,则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做好分层次教学呢?教学证明,开放性的问题最能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比如,你知道有哪些灭火方式吗?这是个低层次的问题,学生都愿意回答;假如某个图书室着火了,应该选择哪种方式进行灭火呢?它的原理是什么呢?这个问题难度增加了,部分学生容易答错,学习好的学生能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照顾每个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重视反思——生成高效课堂的关键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假如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他指的反思就是教学后记。教师都会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等花费大量的心血。在课堂教学之后,如发现确实有独具匠心之处是应该归纳和总结;另外,再具体的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忽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聪明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忽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稍纵即逝,会再也想不起来,造成很大的遗憾。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记录学生的困

惑和问题。2.记录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3.记录教学中的亮点。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再是只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关注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学。